張大春書法展將在臺灣高雄啟幕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張大春書法展將在臺灣高雄啟幕 小新 攝

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記者14日從夢邊文化獲悉,臺灣著名作家張大春的書法展《春天從高雄出發》將於2020年1月31日在臺灣高雄市文化中心開幕。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出其詩文、經典臨帖、書論筆記等近百件書法作品。這是藝術家首次應邀在高雄市展出作品。

本次展覽將邀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臨帖作品參與「經典繼承」的單元展出,共同表達對歷史經典名帖的致敬,並體現了藝術家在現代環境中對經典的理解和再詮釋。觀眾可籍此領略作家們在推廣書法這門古老藝術所作出的貢獻。

張大春出版作品以小說為主,多年研習書法,師承王靜芝、陳維德。已陸續在臺北、北京、青島等地舉辦書法個展,並曾莫言聯手舉辦墨跡雙人展。

張大春的書法生於日常,與身親切。無論札叢、信件、文章、詩詞、日記、便條,以及演講授課的講稿都離不開毛筆,文人參與書法具有悠久的傳統,不僅僅是本能,更是常年法度訓練和深厚人文修養的結果,是文學、才情、天賦以及意境的結合。

本次展覽將於春天在高雄登陸。展覽之名「春天從高雄出發」引自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句,「既表達了藝術家對詩人的致敬,也印證了書法是最詩意地書寫。」夢邊文化創始人張維娜說。(完)

相關焦點

  • 張大春書法展將於1月31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開幕
    張大春書法展將在臺灣高雄啟幕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記者14日從夢邊文化獲悉,臺灣著名作家張大春的書法展《春天從高雄出發》將於2020年1月31日在臺灣高雄市文化中心開幕。據悉,本次展覽將展出其詩文、經典臨帖、書論筆記等近百件書法作品。這是藝術家首次應邀在高雄市展出作品。本次展覽將邀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臨帖作品參與「經典繼承」的單元展出,共同表達對歷史經典名帖的致敬,並體現了藝術家在現代環境中對經典的理解和再詮釋。觀眾可籍此領略作家們在推廣書法這門古老藝術所作出的貢獻。
  • 張大春: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的臺灣作家
    【作者簡介】  張大春,生於1957年,祖籍山東濟南。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臺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現任輔大中文系講師、News98電臺主持人。  好友莫言曾評價張大春說:「張大春像是《西遊記》裡的孫悟空,是臺灣最有天分、最不馴,好玩得不得了的一位作家。」讀張大春的小說,正如親見張大春的面,都是「好玩得不得了」的事情。
  • 作家張大春:臺灣螢屏也需要《百家講壇》
    來滬講「俠義」,教人「認點字」,臺灣作家張大春——  臺灣螢屏也需要《百家講壇》  昨天,臺灣作家張大春來滬在「經典3.0名家」系列演講中,為讀者講解《七俠五義》,贏得滿堂彩,其新作《認得幾個字》也在書展上舉行首發式。
  • 擁有中國血統須到這個文化體裡浸潤——專訪臺灣作家張大春
    說到京劇和書法,張大春還提到他的姑丈、大陸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他是奚派老生的傳人,我1988年回大陸後就常常向姑父請教。」幾十年來,張大春堅持讀帖,「養成一個非常頑固的習慣」,之前列印紙本讀,現在用的是手機。不久前,他還在臺北辦了書法展,眼下還正在幫莫言策劃書法展。
  • 臺灣作家張大春:配著高粱酒,我曾在錄音間現場給聽眾寫春聯
    10月26日晚上,「大春賀歲」創作分享會在北京單向空間·大悅城店舉行,圍繞著做對子、寫春聯,張大春為大家重拾了典雅的趣味。張大春是臺灣著名作家,家學淵博,父母都是濟南人。2018年5月,張大春還曾到濟南制錦市小學講課3天,為孩子們講李白、講甲骨文,帶孩子到大明湖作詩,展現了大作家的魅力。張大春被稱作「文壇頑童」,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創作生涯的重要作品有小說《城邦暴力團》、「大唐李白」系列,以及《認得幾個字》《文章自在》《見字如來》等散文隨筆系列。
  • 張大春:我一直都是個小作家 也是個「在野人」
    當然,看重有趣和好玩的張大春顯然沒辦法成為真正的獨裁者,他所能主宰的也就是他的故事世界。也只有在那裡,他才是身著冠冕的王。1990年與張大春相識的莫言,將其視為「臺灣最有天分、最不馴、好玩得不得了的作家」。張大春的寫作甚至日常生活也在證明著這個評價。
  • 臺灣星雲法師"一筆字書法展"在廣西南寧開幕(圖)
    信眾打出佛教禪指歡迎星雲法師星雲法師在書法展上致辭星雲法師一行參觀展覽佛教在線廣西訊  2014年10月21日下午,臺灣星雲法師一筆字書法展在廣西民族博物館開幕,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際瓦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臺灣書法家陳志聲書法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圖)
    陳志聲在進行書法創作(中國臺灣網-蕪同攝) 中國臺灣網4月12日北京消息 臺灣著名書法家陳志聲書法展:《藝繪兩岸——陳志聲書法作品展》,於4月12日至22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為展覽親筆寫了前言。 本次書法展,展出了陳志聲百餘件書法藝術精品。陳志聲浸淫書法領域近四十載,遍臨兩漢、晉唐諸碑,「法古乎上」、真行草章、乃至八分篆籀,皆鑽研精湛,卓然自成風格。其「萬法歸一」書法家理論與傳統底蘊,「秉筆思生,臨池思逸」的書法家性靈,更雅負時譽,為兩岸書法界所重視。
  • 作家張大春寫春聯為讀者帶來庚子年物禮盒
    臺灣作家張大春《大春賀歲——庚子年物禮盒》新品發布會日前舉行,這是第一款當代文人自撰詩文、親操翰墨,給所有人的新春獻禮。禮盒裡有春聯、「福」字等,張大春浸潤多年的書法功力得以呈現。張大春多年研習書法,姑父是著名書畫家歐陽中石。他曾自述:「寫字就不是孤立的一門匠藝,它必須和生活裡對於文字的全面理解相互綰結、相互融合。」
  • 臺灣佛光山舉辦"張大千書畫展·星雲大師書法展」
    兩位重量級大師的作品相遇時,將激蕩起怎樣的火花?­  31日,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推出「與大師面對面——張大千書畫展·星雲大師書法展」,希望藉由法語墨香滋潤來訪遊客的心。­  本次展覽由臺灣歷史博物館、人間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這是張大千的作品第一次到臺灣南部展出,也是台歷史博物館首度將張大千書畫外借給私人博物館展覽。
  • 張大春在家做「小丑」 教育子女有趣招
    張大春:我是一個非常羅嗦的爸爸張大春:能說可能牽涉到愛說這個問題,比方說我跟在家裡頭跟孩子互相之間會有言談嘛,我注意到一點就是我的孩子的同學或者是朋友,他們的父母跟他們的孩子也有很好的互動,可是不像我那麼囉嗦,我是從我跟孩子的聊天的情況之下,從他們的反映裡面發現我是一個非常囉嗦的爸爸
  • 張大春,「地獄在我們自己身上。是什麼?是我失去了解釋這個世界的...
    大陸作家莫言曾評價:「張大春像是《西遊記》裡的孫悟空,是臺灣極有天分、不馴,好玩得不得了的一位作家。」臺灣作家朱天文曾說:「他一身的好武藝,我輩中小說的工匠技藝部分有誰勝過他?」香港文化人梁文道則稱:「大膽地說,張大春可能是華文小說家裡頭裝備全面、技法多變的高手——要什麼有什麼,而且樣樣精通。」
  • 張大春評龍應臺馬英九 上任後只會徒託空言
    可是我片斷地了解,您對他們的評價並不……張大春:是不高的。鳳凰網:為什麼呢?張大春:我不太願意從一般的評論標準上去看一個政治人物,比如一般人會講,他是外省人,或者說他是國民黨,是正藍或者泛藍的,或者說留洋的,帶有一種西化思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評論。我只是看一個政治人物,當他提出某一個政策的時候,它究竟是不是一個政策?
  • 張大春 X 莫言:繁體字,是正體字還是另一種簡體字?
    即使浸潤漢字多年,也做過不少研究,張大春也被考得「滿頭大汗」。後來那個小姐姐沒有再講類似的話,但張大春還是一直會想起。他覺得,太恐怖了。這讓張大春很是驚異。解字與寫小說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見字如來》繁體版(張大春著,版本:中國臺灣·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2018年1月)封面。
  • 高雄市民將決定臺灣的命運
    在臺灣經濟突飛猛進的時代,高雄市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不論是從早期的加工出口區、拆船業、航運,到後來十大建設的「中鋼」、「中船」、「中油」石化業,都可看到高雄在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不僅在經濟發展上有許多貢獻,在民主政治發展上,高雄亦功不可沒。
  • 武漢將開通至臺灣高雄直達航班
    武漢將開通至臺灣高雄直達航班 2012年04月12日 15:1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 紐約林肯中心開幕
    【轉載自中國駐紐約總領館】6月22日,「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在紐約林肯中心開幕,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大使、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徐寧、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以及聯合國、日本駐紐約總領館代表等嘉賓出席開幕式並剪彩。黃屏在致辭中表示,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採。
  • 臺中文化局長張大春:兩岸是同文同種 推兩岸交流是最佳選擇
    (觀察者網訊)臺中市文化局代理局長張大春日前表示,兩岸同文同種,又有地緣相近、語言相通的優勢,所以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是成本最低、最能看到成效的選擇。他過去曾擔任臺中市「觀光局長」,親眼見證兩岸交流,對臺中各行各業的實質幫助,所以在盧秀燕市長就任後,讓臺中恢復過去的兩岸交流盛況,不只是他的職責業務,更是臺中業者的心聲。
  • 「夢筆生花」當代文人書畫作品群展啟幕
    「夢筆生花」當代文人書畫作品群展啟幕 再論「當代語境中的文人藝術」  中新網北京6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6月25日,收錄了北島、馮唐、張大春等十幾位當代著名作家、詩人書畫作品的國內首個最具規模的當代文人書畫作品群展「夢筆生花——當代語境中的文人藝術」在今日美術館3號館呈現。
  • 兩岸半屏山隔海牽手 溫州高雄將籤旅遊合作協議書
    昨天,臺灣高雄市參訪團一行34人抵溫,參加今天啟幕的溫州·高雄兩岸半屏山旅遊文化交流活動。兩岸半屏山,隔海遙「牽手」。  洞頭半屏山,有著「神州海上第一屏」的美譽。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在相距312海裡的臺灣高雄,也有一座半屏山。兩座半屏山山形相似,兩地居民也語言相通、習俗相近。在洞頭,一首民謠這樣唱著:「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  距離拉不開彼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