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何殺恩人丁公用仇人季布?劉邦:丁公出賣項王季布一諾千金

2020-12-10 國史春秋

丁公是項羽的部將,史書把他的身份記模糊了,多認他是季布的舅舅。季布名氣很大,項羽「五虎上將」之一,多次把劉邦打得屁滾尿流。另外,「一諾千金」的成語就是為季布量體裁衣。項羽被滅後,劉邦不計前嫌,重用了昔日仇敵季布,給了他中郎將一職。而曾經救過劉邦一命的丁公卻被殺頭。劉邦什麼套路?一頭霧水。

丁公為什麼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呢?故事還得從彭城之戰說起。

秦朝滅亡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封分十八路諸侯,以「天下共主」自居,設國都於彭城。不久,齊國田榮因沒有得到封賞,憤憤不平,發動叛亂。田榮故意拆臺,項羽很沒面子,於是率軍平叛。彭城遂成了空城一座。

讓項羽做夢沒想到是,原本打算老死蜀地的劉邦卻趁機殺出關中,並糾結起56萬大軍將彭城佔領。最讓項羽氣憤的是劉邦還整天在城裡大吃大喝、享用他的妃嬪。是可忍孰不可忍,項羽怒髮衝冠,遂率3萬精兵殺回彭城。

讓項羽再次意外的是,劉邦的56大軍不堪一擊,很快被殺得七零八落。而劉邦則趁亂出逃,直奔沛縣去接家人。項羽得知劉邦行蹤後,馬上派部將丁公前去追擊。

其實,劉邦的家人早已得到劉邦兵敗的消息,為了不被楚軍抓獲,他們自行出逃避禍。劉邦回到家後,發現家裡空空如也,只好折返他處。而就在趕路的時候,恰好遇到了自己的一雙兒女,於是把便他們裝上馬車。

這時,丁公率追兵趕到,劉邦只好快馬加鞭,拼命的往前奔跑。但是由於車子太重,始終不能擺脫丁公的追擊。最後,劉邦走投無路,乾脆也不跑了。

劉邦下車對丁公深施一禮,說道:「英雄何必為難英雄乎!」

丁公指著自己的鼻子,用懷疑的口氣問劉邦:「鄙人算是英雄嗎?」

劉邦哈哈一笑:「你把我堂堂漢王搞的如此狼狽不堪,難道還不算英雄嗎!」

劉邦明顯是給丁公戴高帽子,而丁聽了很受用,於是放過了劉邦。

隨後,死裡逃生的劉邦到下邑投奔大兄哥呂澤。在呂澤的幫助下,收拾殘部,再戰項羽。由此,楚漢之間在滎陽、成皋、廣武一帶展開了長達三年之久的拉鋸戰。最終,劉邦將項羽圍殲於垓下,楚漢之爭結束。

公元前202年,劉邦於定陶稱帝,建立大漢王朝。劉邦稱帝後,第一時間頒布了追殺項羽舊部的命令。這時,丁公也只好躲藏起來。

可是沒過多久,劉邦又改變了做法,不僅不再追殺項羽舊部,而且還將許多人赦免重用。這下丁公又坐不住了,因為劉邦重用了許多人,且封了許多功臣,可偏偏對他這個救命恩人不聞不問。

也許是貴人多忘事。丁公決定親自走一趟,到長安向劉邦請賞。劉邦高座龍椅,見來者是丁公,馬上一聲令下,將丁公斬首。丁公臨死前,大罵劉邦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殺丁公呢?有三條理由。

一、怕自己當年的狼狽事兒被說出去。因為在被丁公追擊的過程中,劉邦數次將自己的一雙兒女踹下馬車。而且,劉邦還主動低聲下氣求丁公放過自己。如今丁公出現,猶如在揭劉邦的傷疤。另外,當年的糗事一旦被丁公「炫耀」出去,他這個皇帝的臉更不知道該往那兒擱。

二、殺雞儆猴。丁公問劉邦:「你為什麼殺我?」劉邦說:「你對項王不忠,害得他失去江山!」這頂「賣主求榮」的帽子扣的真大!實際上劉邦是在做給臣子們看,對主人不忠就是這樣的下場。

三、標榜忠臣,維護漢室江山穩定。劉邦晚年很惆悵,時常被一種無助感困擾,所以他才有「安得猛士守四方」的感慨。如何得到猛士?劉邦認為只要是對主人忠誠的都算,都可以為自己所用。反之,他必然殺之。因為他不可能封賞丁公這樣的人而留給臣下下背叛主人還能得到榮華富貴的錯覺。

感謝朋友們的點讚、關注!歡迎發表其他看法!

相關焦點

  • 雍齒,季布是劉邦仇人,卻能善終,丁固是劉邦恩人,卻被殺害
    季布又是個重承諾,講信用的俠客,楚人流傳一句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楚漢交戰時,季布好幾次打得劉邦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所以劉邦牢牢地記住了季布這個人。以至於項羽一死,劉邦就下令全國懸賞季布,等到漢軍取得全面勝利,季布藏了起來。劉邦下令: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季布!誰敢窩藏季布,滅三族!
  • 劉邦稱帝建國後,當年的救命恩人來求官,為何沒有受賞反而被殺?
    作為名將季布的同母異父弟,丁公很早便投靠項羽,追隨其南徵北戰多年,立下過赫赫戰功。由於劉邦沒能做好相應的防禦工作,以至於項羽的軍隊連戰連捷,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打到彭城附近。劉邦聞訊後倉促應戰,結果一戰便被項羽打殘,被殺的士兵多達十餘萬人。緊接著,項羽又率軍追殲劉邦的敗軍,並在泗水、靈壁連續兩次斬殺十餘萬漢軍,迫使劉邦逃入睢水。
  • 季布為何能在劉邦項羽那兒吃得開?因為他信守承諾,而且能力很強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得到了季布的一個承諾,比得到百兩黃金還要價值高,其實說這話的目的,就是為了凸顯出季布這個人非常守信用。 季布在楚地的名氣因此傳開了,他喜歡打抱不平,是一位民間英雄。可就是這樣一位信守承諾的英雄,在劉邦擊敗項羽以後,卻成了喪家之犬。
  • 劉邦稱帝建國後,當年的救命恩人前來求官,劉邦:將他斬首示眾!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很有名氣的人,名為劉邦,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了漢朝,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在他執政期間,百姓安居樂業,對漢族的發展以及祖國的統一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終在戰場上被敵人所害,戰死沙場,被稱為漢太祖高皇帝,他的一生顛沛流離,他的處事態度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 樊噲忠於劉邦,劉邦為何要殺樊噲,計劃成功了嗎?
    項羽忠於劉邦,劉邦為何要殺項羽,計劃成功了嗎?項羽在不斷創造偉大事業的過程中,也逐漸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至少在歷史上是名列前茅的。亦正因如此,才能使劉邦在與項羽的競爭中逐漸取得成功,並逐漸取得更大的突破。我發現其中有一件事很值得稱道,那就是樊噲。第一次了解到這位歷史人物,還是在鴻門宴上引起注意的。眾所周知,鴻門宴是項羽專門為劉邦準備的一次宴會,這次宴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殺了劉邦。
  • 季布與鍾離眛,項羽失敗後各自逃亡,怎樣才是求生的正確選擇?
    在劉邦看來,項氏一族除項梁、項羽外,沒有出色的人才,對對其構不成威脅。項羽手下的將軍丁公也前來謁見。在彭城之戰時,他臨陣私放劉邦,自認功莫大焉,因此毫無懼色。劉邦見到丁公,大手一揮,"殺了。"賣主求榮,不忠之臣,必須殺一儆百。
  • 樊噲一生為劉邦出生入死,甚至還救過劉邦的性命,為何劉邦要殺他
    在歷代開國君主之中,劉邦絕對是排得上號的人物,世人對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他手底下的功臣命運都比較悲慘。比如韓信、彭越、英布等等,如果讓他們重新選擇的話,估計不會考慮再做劉邦的臣子了。在劉邦的一幫功臣裡,樊噲絕對是比較特殊的一位。樊噲是劉邦的老鄉,以賣狗肉為生,從小就跟劉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 為何劉邦能除韓信卻不下手,呂雉殺韓信是自作主張,還是劉邦授意
    韓信被拜為大將軍一般來說,如果謀反罪名成立的話,絕對不會只是貶官這麼簡單,謀反在歷朝歷代都是死罪,劉邦居然赦免了韓信的謀反罪名,這是反常的,況且劉邦一直猜忌韓信,為何劉邦不趁這個機會殺了韓信呢劉邦本來也不是什麼仁慈的人,為何只把韓信貶官而不殺他呢?
  • 皇帝也有無奈:能打垮項羽的漢高祖劉邦,為何整治不了一個流竄犯
    可秦始皇的帝國明明是毀在了那些揭竿而起的江湖勢力手上,為何西漢建國之初,劉邦卻無視秦亡的覆轍,對遊俠百般縱容呢?《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載:豨常告歸過趙,趙相周昌見豨賓客隨之者千餘乘,邯鄲官舍皆滿。豨所以待賓客布衣交,皆出客下。豨還之代,周昌乃求入見。見上,具言豨賓客盛甚,擅兵於外數歲,恐有變。
  • 揭秘:劉邦臨死前,為何要下令殺掉救命恩人樊噲?其實原因很簡單
    揭秘:劉邦臨死前,為何要下令殺掉救命恩人樊噲?其實原因很簡單劉邦誅殺樊噲的主要目的是保護戚夫人和劉如意!樊噲不僅是劉邦的髮小,還跟劉邦是連襟,因為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親妹妹呂嬃!劉邦深知呂雉跟戚夫人水火不容,而樊噲更在公眾場合申明要把戚夫人的頭砍下來當球踢!因此劉邦為了保護心愛的女人和最像自己的孩子,他臨死前命令陳平去誅殺兄弟樊噲!戚夫人是一個典型的胸大貌美無腦的女子,她以美色侍君,還想取代呂雉的位置。劉邦雖然好色,但是對髮妻呂雉還算可以,並沒有打算廢后!
  • 項羽要烹殺劉邦父親,劉邦:我們是兄弟,煮你爹的時候分我一杯羹
    劉邦就知道項羽是名門之後,講仁義道德,不過若劉邦和項羽調個,劉邦也不一定會殺項羽的爹,殺項羽他爹也沒好處(如果還活著的話),只會讓項羽以報仇的名義打他,到時劉邦理虧,項羽那邊理直氣壯,士氣高昂,劉邦可以吃虧,劉邦不算聰明,但也不是傻子啊,這點利害關係還是能看透的,何況手下還有張良等人。
  • 劉邦臨終前,為何在病床上下詔,處死救命恩人兼親家樊噲?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一直諱疾忌醫的劉邦遭到往日徵戰留下的傷痛不斷折磨,已不復往日雄壯,病倒在床上,已經處於彌留之際了。儘管劉邦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他突然下令殺樊噲,並不是什麼病重而引發狂亂,更不是老糊塗,反而是劉邦最為清醒和致命的時候。也就在這時,突然有人向他告發了一場即將發生的謀反案。
  • 劉邦為什麼不殺蕭何張良陳平而殺韓信?
    也正是因為他功高震主,劉邦才對他有很大的猜忌之心。但是話又說回來,劉邦對張良和蕭何的猜忌,一點都不必對韓信的猜忌小。但二人之所以得以善終,是因為都懂得急流勇退。 應該說張良是三人當中最聰明的一個,也是劉邦最放心的一個人。
  • 雍齒曾多次背叛劉邦,為何劉邦依然讓他封侯拜相
    從骨子裡雍齒就看不起劉邦,但在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劉邦就帶領著手下兄弟,扛起大旗走上了反秦的道路。在蕭何,曹參等人的幫助下,劉邦佔領了沛縣。隨後劉邦的勢力又接連攻陷了湖陵,方於兩縣,一時間劉邦勢力大漲。
  • 為何呂后在劉邦死後沒有殺劉恆?其實原因很簡單!
    劉邦和呂雉這一對夫妻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帝後,雖說這對夫妻的名聲都有些不好聽,但是他們夫妻兩個也確實是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不過今天不說劉邦,來說說呂雉,大家都知道呂雉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並沒有什麼好聽的,大多都是在說她的毒,因為她對戚夫人實施的惡行,讓她被人銘記。
  • 劉邦為何殺樊噲,是為了防備呂雉?可能是為了保護呂后
    這一次就來同大家聊聊劉邦與樊噲之間的故事。二人的故事中,最有名的有兩件——鴻門宴的樊噲救主以及劉邦病中殺樊噲。第一件事更為廣為人知,但第二件事被人討論的更多。倆人為連襟,為何劉邦卻要殺了妹夫樊噲?簡單解釋就是劉邦病重,有人向他進讒言:「陛下一旦歸天,樊噲就會誅滅戚氏,殺掉趙王如意。」劉邦聽後大怒,派陳平帶著周勃前去取代樊噲,並且收攏軍權後,立即殺掉樊噲。這裡有兩個疑問:這個向劉邦進讒言的人是誰?劉邦為何讓陳平跟著周勃一同去收樊噲兵權,周勃自己去不行嗎?
  • 鴻門宴,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
    從民心對比看:進入關中之後,劉邦通過「不殺子嬰、約法三章、不受犒賞」等政策,在鴻門宴前為自己營造了有利形勢。「不殺子嬰」,塑造了寬厚長者的形象;「約法三章」,迅速穩定了關中的秩序;「不受犒賞」,顯示出仁義之師的風範。
  • 救過劉邦的項伯,明明是項羽的「季父」,為何卻是「項老大」?
    如果沒有項伯的通風報信,漢高祖劉邦可能在鴻門宴前就被項羽擊殺在灞上了,即便是劉邦果如一些人認為的如有神助,其統帥的沛公軍也將受到重創,日後爭奪天下的道路也會變得艱難。如果沒有項伯在鴻門宴會上拿身體遮擋劉邦,阻撓項莊一次次刺向劉邦的劍鋒,或許劉邦也殞命在鴻門宴會上了,爭奪天下的雄心壯志只能由劉交、蕭何等人來完成了。幸好有項伯,劉邦一次次逃過劫難,後來在楚漢相爭中勝出,即位為帝,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天下。
  • 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有4大理由,足見劉邦充滿大智慧
    劉邦臨死之前,下令讓陳平殺掉樊噲,結果陳平還未執行命令,劉邦就已去世,在呂后的保護下,陳平沒有殺樊噲。劉邦想殺樊噲純粹就是因為樊噲和呂雉有親家關係,怕自己離開後外戚勢力增大,而陳平左右為難,但他特別機智,從而保全了自己。
  • 劉邦駕崩後,為何呂后提議殺掉開國功臣?
    正是因為大臣們的集體反對,最終劉邦放棄了廢長立幼的想法。通過以上的介紹,列為可以看出,功臣們對呂后和劉盈是非常支持的。按理說,劉邦死後,大臣們擁立劉盈登基稱帝,呂后升為呂太后,本為順理成章之事,呂后也不應該有所擔心。那麼呂后為什麼會突然又害怕起來,想要殺了所有功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