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南高鐵自提出至今,就引起了很多爭論。而湖北、湖南的襄陽至常德段,線路爭論已經有數年之久了,遲遲不能確定最終走向。
該段自2017年啟動前期工作以來,一直推進不順利。尤其是在最近,2019年末和2020年初。爭論變得更加激烈。常德和宜昌各方紛紛表態,一時間呼南高鐵迷局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首先是,常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2019年12月底率先披露:常德市傾向於連接荊州的方案。
接著,宜昌市發改委在2020年1月9日回復網友提問時表示,呼南高鐵湖北省的方案仍是宜昌接常德的既定方案。
如此兩份截然不同、完全相反的官方回復,讓呼南高鐵襄常段走向變得更加捉摸不透。
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鐵路的建設過程本身就是存在諸多變化的。比如湖北省的沿江高鐵,在2018年宣布的路線是天門、沙洋至荊門,而在預可研評審的時候仍然推薦的是該方案。但是到了可研評審時,風雲突變,鍾祥取代了沙洋。
呼南高鐵襄常段有了新變化
2020年1月14日,湖南省公開的一份提案中,完整介紹了呼南高鐵襄常段的最新進展。其中提到:湖南省態度轉變,支持荊州方案,準備放棄預可研中的原宜昌路線。
下面就帶領大家,看看這份提案。
在第一部分現狀中,很明確的指出。呼南高鐵其實在預可研之後,一直在往前推進中。在2018年就提交了可行性研究報告,但是由於湖南省反對西線宜昌方案,因此可研審查會一直沒有召開。
湖南為什麼會反對?因為廣西一直想推動的是,桂林接張吉懷的呼南高鐵。對於湖南而言,常德市目前經濟總量位居湖南第三。而澧縣+津市人口100多萬,二城已經融合發展。未來津澧新城為規劃的常德市副中心。因此,呼南高鐵走澧縣更符合常德和湖南省的整體利益。
第二部分,提到了東線和西線的說法。呼南高鐵高鐵在湖北原本並沒有東線和西線之分。即便在2017年的預可研上所做的東線方案,也只是經過宜都,然後從松滋擦邊而過。
目前湖南省提出了途徑荊州的東線方案,與宜昌的西線方案。無論是覆蓋人口、節約投資還是社會效益,優勢都是一目了然。
在提案的第三部分,詳細介紹了呼南高鐵荊州方案的進展,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李埠長江公鐵大橋。提到:
12月初,湖北省發改委會同荊州市政府專題向國鐵集團相關領導匯報,國鐵集團擬同意建設李埠長江公鐵兩用大橋並要求開展工可研究,爭取年內完成立項等前期工作。
而12月初,國家鐵總副總黃民來湖北調研沿江高鐵武荊宜段前期工作。目前國鐵集團已經同意了李埠公鐵大橋的工可研究,而荊州市早在2019年初就已經啟動了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目前整個報告已經編制完成,上報待批狀態。
湖北省的報告中也提到,今年將開工建設呼南高鐵襄陽至荊門段、荊州至荊門城際鐵路。
結束語
李埠大橋作為荊常高鐵的控制性工程將在今年率先開工,而湖南省也將爭取在2021年開工建設荊州至常德段。屆時,呼南高鐵的東線方案:襄荊荊常線路已成。
荊州爭取的十字交叉的區域性鐵路樞紐目標即將實現,交通短板也將被補齊。
荊州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大力發展工業,重振昔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