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湖南省發改委先後對兩份提案進行了答覆。對於襄陽至常德高鐵首次表述:荊門以南路線未定,宜昌-石門-常德與荊州-津澧-常德同為比選方案。
既然是比選,那就要從多種因素分析東線的澧縣方案,與西線的石門方案到底孰優孰劣。
目前我國交通發展還是存在地區差異和發展不均衡。而高鐵,除了在建設期帶來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外,還能方便出行,促進城市發展服務民生。襄常高鐵在湖南段走向,應當要從推動地區均衡發展的角度去布局。
1、石門縣脫貧後經濟發展正在超越津澧
石門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2018年成功脫帽。石門不斷呼籲襄常高鐵過境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聲量比津澧兩地大了不少。但經濟數據表明,石門脫貧後經濟發展正在超越津澧。
2019年人均GDP石門為5.04萬元,而澧縣僅為4.79萬元,不僅數值比石門低,而且經濟增速7.7%也比石門的8.9%差了一截。
不僅如此,近年來石門的財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以兩位數的增速高速增長,按此趨勢發展下去,石門領先津澧的優勢將會越來越大。
區域平衡發展,是疫情帶給我們的一個思考。但所謂的平衡發展,絕對不是讓原本富裕的地方變得貧窮。
石門現有焦柳鐵路、石長鐵路兩大國家一級幹線鐵路交匯。每天有9對城際動車組往返於省會長沙,均為始發車。
至少在鐵路這一領域,石門是大大領先於津澧的,從地區均衡發展的角度,襄常高鐵過境津澧,應該理由更充分一些。
2、旅遊業需要綜合發展,還需靠內生動力
有的觀點認為,貧困地區需要依靠高鐵發展旅遊業,所以高鐵規劃需要向貧困地區傾斜。實際上這種觀點沒有論據支撐,旅遊業需要綜合發展,主要靠內生動力。
近三年,石門旅遊總收入從2017年的63.7億元下降到了2019年的58.39億元,同時期,津澧兩地旅遊收入屢創新高,2019年共實現84.09億元。有動車組列車開行的石門,對外交通應該更便利,為什麼旅遊收入還下降了呢?而津澧兩地,旅遊收入卻實現了大幅增長。這個數據變化值得深思。
旅遊是一個綜合性產業,交通只能算一方面,更多的是旅遊景區建設、規劃設計、經營管理等方面。澧縣3年內,新增了天供山、黃家套兩個3A級景區,津市也新增了藥山旅遊3A級景區。而石門縣,僅新增了壺瓶山大峽谷1個3A級景區。
即使從交通角度出發,高鐵也只能將遊客送達車站,短途交通還是需要靠公路。石門已通動車組,相對來說,高速公路似乎更為迫切一些。
3、鐵路建設運營自負盈虧,需要綜合考慮
這兩年,國鐵集團加大了不良資產的置換工作,比如啟動"一省一公司"改革,向地方剝離虧損項目。今年兩會上,國鐵集團領導也提到,鐵路項目建設與否主要取決於地方政府的出資。
這表明,鐵路建設運營的驅動力已經從戰略布局、政策使能,逐步轉變為經濟效益並重的階段。
襄常高鐵湖南段經津澧的東線以只花西線一半的造價,服務比西線多一倍的人口,經濟效益優勢明顯。石門縣剛剛脫貧,目前已有石長鐵路,如果盲目爭取高鐵,萬一虧損,可能還會成為地方經濟的負擔。
常德市今年再次提出《關於啟動洞庭湖革命老區規劃與建設荊澧常高速鐵路的建議》。無論是從洞庭湖地區均衡發展的角度、還是貫徹落實革命老區建設高鐵骨幹通道的角度,建設荊澧常高速鐵路均意義重大。
希望能將荊澧常高速鐵路列入十四五規劃,早日開工建設。
原創聲明:該文章由本平臺籤約作者:愛的N次方2020原創;談楚論荊州審核修改。如大家對本話題感興趣,歡迎留言、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