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位於湖南省北部,與湖北省接壤。由於呼南高鐵襄常段爭議,使得常德的南北向高鐵也遲遲無法開工。
對跨省高鐵的修建,如何使兩省的利益都得到平衡,就成為線路能否正常推進的關鍵因素。
跨省高鐵銜接,歷來是鐵路建設的難點
隨著國家對鐵路出資比例的調整,原本以鐵總為主的模式已經改變。省級政府的出資比例越來越高,因此在鐵路的規劃建設中,各省級政府自然也會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但是我國的鐵路有一個基本修建原則,那便是規劃在先。而規劃一般分為國家規劃和省級規劃,就拿襄常高鐵來說。
國家層面的規劃節點城市就是襄陽和常德,但是具體到湖北、湖南兩省的十三五規劃上,則是襄陽、荊門、宜昌至常德。
但是規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修訂。但是如若想改變一個高鐵線路的走向,那必須先改規劃。
呼南高鐵襄常段:分歧較大,存在修改規劃的必要
由於襄常高鐵屬於跨省高鐵,規劃的修改則更加複雜。首先在湖北段,存在路線上的爭議。尤其是襄常高鐵被推遲後,這種爭議就更大。
對於湖南來說則存在石門和澧縣的爭議。湖南省在最新回復襄常高鐵的進展時說:襄常高鐵湖北段,荊門以南路線未定,存在東西兩種比選方案。
該回復完全是避重就輕,難道湖南對自己境內高鐵的走向就沒有自己的想法嗎?畢竟湖南段是要自己出錢的,沒想法才奇怪。
數據分析:呼南高鐵常德段,西線PK東線
原本湖南和湖北就襄常高鐵的走向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取得了一致性意見。但隨著時間推移,以及整個呼南高鐵的彎道過多。
提出要修改呼南高鐵規劃要求的省份越來越多,廣西反對的呼聲最高,國家鐵總也表態考慮對部分線路取直。
湖南估計也會重新審視這一規劃,如何走才能符合國家鐵總要求,又滿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呢?
對於湖南來說,高鐵覆蓋的城市多,而投資少,則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路線。當然這一線路設計原則,對全國也是如此。
西線方案:經石門至常德。湖南省境內大約為131公裡,其中五峰至石門段62.7公裡,由於是山區造價較高估計為1.5-2億每公裡;而石門至常德段68.3公裡地勢稍緩,造價估計在1.1億每公裡。
該線路途中僅經過石門1縣,覆蓋人口67萬左右。而總造價約200億,按部省出資50%測算,湖南省出資額為100億。
東線方案:經澧縣至常德。湖南境內全長94公裡,該線路途經接平原地區,按1.1億每公裡的造價,合計103.4億。湖南省出資額為51.7億。
再看覆蓋人口,澧縣92萬,津市28萬,合計120萬人。
也就是說,襄常高鐵走東線澧縣,湖南省的出資額僅為西線石門的50%,而覆蓋人口卻是西線的2倍。
襄常高鐵走東線的澧縣方案,才能實現湖南的利益最大化。
數據說明:兩種方案的裡程數,均是採用網絡地圖從湖南省省界,近似拉直線,而造價為預估。兩種方案的原則都是一致,不存在偏向。具體數據僅供參考,請以最終批覆數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