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尤其需要朝氣蓬勃的青年。今年暑期,江蘇18所高校組建18支大學生公益支教團,分別奔赴9個省份的鄉村小學,展開夏令營式支教,招生計劃約為1,500名留守兒童。不一樣的精彩,正在展開。
「第一次人文地理課,我和小朋友們一起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疾風勁草,領略西藏雪山和神秘的布達拉宮……」7月8日,江蘇科技大學黃碧清同學隨支教隊來到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長坪鄉中心小學,她感慨說:「以前認為,帶孩子們衝出大山,看一看不一樣的天空,只是一種比喻修辭。當我真正踏上四川這片土地,坐著大巴車一圈圈地盤繞於山路之間,我才發覺這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夏令營式的支教鼓勵各支教團根據隊員專長,結合當地需求,開發設置特色素質教育小課堂,全方位啟發當地兒童的學習興趣,培養探索和實踐精神。其中,南京中醫藥大學伯藜支教團在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章廣小學先後發起了「童心獻禮慶祖國七十華誕」活動,引入了「點亮眼睛」的「愛眼小課堂」活動;南京師範大學伯藜支教團設計了「我是小小科學家」活動,引入「爆炸實驗室」等兒童實驗教學;鹽城工學院伯藜支教團在廣西省柳州市三江縣獨峒鄉知了小學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趣味運動會」,給孩子們帶來了無拘無束的歡笑。
上述支教團均由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立項資助並提供統一培訓,支教團成員均為伯藜助學金的獲得者,也即貧困有志﹑品學兼優的鄉村大學生,項目名為伯藜支教。今年,已是伯藜支教進入第五年。
從前的留守兒童陪伴現在的留守兒童,對支教隊員來說是一段難忘的體驗。「小學和中學,都曾有支教團來到我的學校,他們帶來了感動、期待和改變,支教的種子也已悄悄種在心間。緣分使然,在這個註定不一樣的夏天,我遇到了9位心中同樣有支教夢且非常優秀的小夥伴。」南京工業大學伯藜支教團賴歡回顧說。
眾多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也在大學生公益支教的感召下匯聚自己的愛心力量。行前,鎮江第一外國語學校2018級10班的同學們集體為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神山鎮山口村小學慷慨捐獻了課外讀物,並委託江蘇科技大學伯藜支教團的隊員們轉交。支教過程中,柳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工作人員專程給知了小學的夏令營送來了新鮮豬肉,並捐贈人民幣3,000元。南通的社會愛心團體「愛鑫媽媽」連續好幾年義務隨隊烹飪,承擔了南通大學伯藜支教團舉辦的夏令營夥食。
記者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