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紐約》是由鄭曉龍、馮小剛執導,姜文和王姬主演的第一部境外拍攝劇。本劇已於1994年1月1日上演。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中期的時候,社會上流行這樣一種句式:「如果你愛一個人,你就把她送到哪哪哪,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你就把他送到哪哪哪,因為那裡是地獄!」這個句式從哪來的哪?它是從一部電視劇裡拷貝的,那就是90年代初風行一時的《北京人在紐約》!這部片子寫的是當時大量的覺得自己有本事的人,就想出國到國外淘金。93年的時候國內有股熱潮就是去美國淘金,因為改革開放讓人們見識到了西方的點點滴滴。覺得裡面有好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拼一把、搏一搏!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出現了大量的出國熱潮。有時候都陷入一種非理性的狂潮,同期有部電影《大撒把》就反映那個時候,不理性的出國熱潮。在這種情況下,有不少人在國外轉了一圈發現,外國的月亮和中國是一樣的!有圓,有缺生活一樣有艱辛!
2018-07-24 18-25-13
02:44來自巖論熱點
這部電視劇有兩大賣點,第一個是全程在美國紐約實景拍攝,打造一部首個在國外全程拍攝的電視連續劇。第二個就是主角的選定,就選定了姜文。姜文那個時候在國內已經是一線演員了,男演員中已經是頂尖的。而且姜文自己曾經公開表示過,自己是不會演電視劇的。一個只演電影的影帝級人物演的電視劇,這是一個成功的炒作點。這兩點使鄭曉龍、馮小剛這些人信心百倍,它的劇情也很有意思講的是北京的音樂家王啟明和老婆要到美國闖蕩一下,結果到了美國後才發現生活遠比他們想像的艱難。但經過一番打拼,王啟明終於成了富翁。在打拼過程中還認識了紅顏知己阿春,可自己的老婆成了美國商人的妻子。這個商人還是王啟明最大的競爭對手,自己的女兒從國內來到美國,不理解父母離婚。女兒就開始放縱自己,來報復父母。所以這樣一種激烈的東西方文化的碰撞,這種激烈的人生矛盾糾結在一起。裡面存在著一種概念,去了美國打拼一通,部分的實現了個人的理想,得到了你想要的。可回頭一看,失去了自己曾經擁有的。有得有失,在文化碰撞和對欲望追求過程中,人經常迷失自己。這個主題放在出國潮宏大背景之下,顯得非常深刻!
這部片子預算是150萬美金,在92年整個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全年的經費才180萬人民幣。如何籌得150萬美金,是當時的首要任務。幸好中國銀行同意貸款給劇組,但要能還上貸款,又要走出電視劇不賺錢的怪圈,當年導演鄭曉龍也沒有把握。製作完成後,證明了當年的選擇是對的。中央電視臺用黃金時段三分鐘廣告換取了《北京人在紐約》的播映權,這讓鄭曉龍處了還完貸款,還有了70萬的盈利。這是當時北京電視藝術中心首部純盈利的電視劇,而中央電視臺收穫的也頗為豐厚。《北京人在紐約》拍攝的時候也非常有意思,導演鄭曉龍之前在電視劇裡都是製片人、出品人、編劇。但在《北京人在紐約》中不行了,因為整個劇組只有他在美國生活過。所以,這也是鄭曉龍第一次當電視劇的導演。這部戲,前前後後捧紅了不少人。這部戲流傳範圍非常廣,還要感謝主題歌《千萬次的問》。演唱者劉歡是在片子收尾的時候才開始配主題歌,而且要在一個月做好。因為中央電視臺馬上就要播,贊助商有壓力。這就得佩服劉歡的創作能力了,一個月寫了9首歌,幾十個音樂片段。到底是寫出了《千萬次的問》!所以,一部優秀的電視劇是一個集大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導演、演員、還是唱主題曲的。都不同程度的投入了巨大精力,同時也相應收穫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