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第26課《憶讀書》預習筆記,憶讀書之趣,品讀書之樂

2020-12-17 一起學習語文吧

一、生字預習

【舅】jiù(舅舅)(舅媽)(舅父)字義:①母親的弟兄(疊)。②妻子的弟兄。

【津】jīn(津液)(津貼)(津津有味)字義:①口液,唾液。②渡口,過江河的地方。③滋潤。

【斬】zhǎn(斬斷)(斬首)(斬釘截鐵)字義:砍斷。

【限】xiàn(無限)(權限)(界限)字義:①指定的範圍。②限制(範圍)。③門檻。

【凱】kǎi(凱哥)(凱旋)(奏凱而歸)字義:軍隊得勝回來奏的樂曲。

【葛】gě(姓葛)(諸葛亮)字義:姓。

【述】shù(述說)(描述)(敘述)字義:講說,陳說。

【賈】jiǎ(姓賈)(賈寶玉)字義:姓。

【衰】shuāi(衰老)(衰弱)(衰敗)字義:事物發展轉向微弱。

【刊】kān(報刊)(書刊)(刊物)字義:①刻,引申為排印出版。②消除,修改。

【瑣】suǒ(瑣碎)(煩瑣)(猥瑣)字義:①細小,零碎。②卑微。

【樸】pǔ(質樸)(樸素)(純樸)字義:沒有細加工的木料。比喻樸實,樸素。

【篇】piān(篇章)(詩篇)(千篇一律)字義:①首尾完整的文章。②量詞,用於文章。

【某】mǒu(某國)(某人)(某處)字義:代詞,代替不明確指出的人、地、事、物等。

二、多音字彙總

傳:①zhuàn(自傳)②chuán(傳說)

卷:①juàn(畫卷)②juǎn(捲尺)

著:①zhuó(著手)②zhāo(妙著)

煞:①shà(煞費苦心)②shā(煞風景)

三、詞語解釋

1、津津有味:興趣濃厚的樣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談得很有興趣。

2、豪傑:指才能、才智出眾的人。

3、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徹。

4、索然無味:形容事物枯燥無味(多指文章)。

5、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6、無病而呻:文中比喻文藝作品缺乏真情實感,矯揉造作。一般作「無病呻吟」

7、自作多情:一廂情願地做出種種表示,想以此博得對方歡心。

四、近義詞彙總

華麗—華美 居然—竟然 期待—憧憬

催促—督促 煩瑣—瑣碎 津津有味—興致勃勃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五、反義詞彙總

華麗—樸素 開始—結束 明白—糊塗

一知半解—融會貫通 朦朦朧朧—清清楚楚

津津有味—索然無味

六、重點詞語彙總

舅父 述說 荒唐 訪問 書刊 質樸 英雄 厭煩 斬斷 無限 凱旋 衰敗 辛酸 篇章 刊物 煩瑣 某年 諸葛亮 賈寶玉 真情實感 一知半解 津津有味

七、作者簡介:冰心,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母愛、童趣,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幼年時代就管飯傑出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著有詩集《繁星》和《春水》,散文集《拾穗小札》等。

八、課文內容導讀

(一)第一部分「談讀書,感受多」(第1自然段),總寫「我」對讀書的感受。開篇點題。「多」字突出了作者談到讀書時那壓抑不住的情感,可見作者對讀書這件事興趣很濃,體會很深。

(二)第二部分「讀書好,收穫多」(第2—8自然段),按照時間順序回憶「我」的讀書經歷。

1、第2自然段,寫「我」七歲時開始自己讀《三國演義》。段中引號的作用:引用,引用《三國演義》的開篇語,為下文做鋪墊。

2、第3自然段,寫「我」聽舅父講《三國演義》總是意猶未盡。「津津有味」「好聽極了」寫出了作者對《三國演義》的興趣,交代了自己讀《三國演義》的起因。「含淚」表現了作者對故事下文的無限期待,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突出了作者對《三國演義》的痴迷。

3、第4自然段,寫「我」下定決心,自己讀《三國演義》。「咬了牙」形象地表達了「我」開始自己讀《三國演義》時的決心。「一知半解」可以看出作者由於識字量有限,讀起書來很困難,但是求知的精神很堅定。

4、第5自然段,寫「我」讀了多次,才讀完整本《三國演義》。段中兩次「哭」,說明了「我」讀書時無比痴迷、無比投入,完全被書中的情節吸引,並置身其中。

5、第6自然段,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我」喜歡《水滸傳》的原因。「因為看《三國演義》引起了我對章回體小說的興趣,對於那部述說『官逼民反』的《水滸傳》尤其欣賞。」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由讀《三國演義》過渡到讀《水滸傳》,還言簡意賅地點出了《水滸傳》的主題。

「那部書裡著力描寫的人物,……但我覺得比沒有任務個性的《蕩寇志》要強多了。」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這句話既肯定《水滸傳》著力刻畫的人物性格極其生動,又指出《水滸傳》中的一百零八人並非個個性格鮮明,但比沒有人物個性的《蕩寇志》強得多。是一種客觀中肯的評價。

6、第7自然段,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不同時期的「我」對《紅樓夢》的感悟。先寫「我」十二三歲時讀《紅樓夢》的感受;又寫了「我」中年以後讀《紅樓夢》的感受。通過對比突出「我」在不斷地閱讀中對這本書的認識與理解也在不斷地加深。

7、第8自然段,寫「我」讀書的快樂和收穫——「我」從讀書中得到了做人處世的道理。「總而言之,統而言之」語義雖重複,但是不囉嗦。這樣寫,主要起阿情調作用,表明作者為自己能讀到不少中外文藝作品而感到自豪。「永遠」「最大的快樂」直接表達了「我」對讀書的熱愛。讀書充實了「我」的人生已經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第三部分「讀好書,懂鑑賞」(第9—10自然段),寫「我」的讀書體會。

1、第9自然段,寫「我」讀書的喜好。「唯一」說明「我」所有的空閒時間都用來讀書了,再一次突出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同時,書刊多了,我也會挑選、比較」這句是過渡句,承上啟下,從「多讀書」過渡到了「讀好書」。

2、第10自然段,寫讀書也要有選擇地讀。「不必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引用俗語,不僅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還告訴讀者書與書之間也有優劣等級之分,多讀書自然能判斷書的優劣。

(四)第四部分「多讀書,有所悟」(第11—12自然段),總結全文,告訴我們「讀書好」,要「多讀書,讀好書」。從讀書的意義降到讀書的方法,言簡意賅,含義深刻。「讀書好」是說開卷有益,讀書能帶給我們快樂,並且能讓我們從書中得到做人處世的道理。「多讀書」告訴我們要博覽群書,數量要多、種類要多。「讀好書」是說要擇善而讀,要學會選擇,只有好書才能讓我們心動神移。

九、主題思想:《憶讀書》一文作者以「憶讀書」為線索,按時間順序回憶了自己的讀書經歷,寫出了自己在不同年齡階段所讀的書以及自己讀書的感悟。表達了作者熱愛讀書、以讀書為樂的情感,並告誡我們讀書好,要多讀書,讀好書。

五年級第25課《古人談讀書》筆記,讀聖賢經典,激勵少年用心讀書

五年級第七單元《古詩詞三首》《四季之美》《鳥的天堂》筆記匯總

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內容匯總

五年級第24課《月跡》預習筆記,感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相關焦點

  • 五年級第27課《我的長生果》預習筆記,體會作者領悟的讀書之道吧
    (二)第二部分「回憶讀書經歷」(第2—7自然段),寫「我」少年時代的讀書經歷,以及讀書給「我」帶來的報償。1、第2自然段,寫「我」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美好,為下文的回憶奠定基調。①「像蝴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山谷,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湧起愉悅之情。」
  • 五年級第八單元《古人談讀書》《憶讀書》《我的「長生果」》匯總
    式詞語:念念不忘 默默無聞 惺惺相惜 滔滔不絕十、課文重點內容匯總(一)第25課《古人談讀書》重點內容匯總1、《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點擊】課文內容筆記連結:五年級第25課《古人談讀書》筆記,讀聖賢經典,激勵少年用心讀書(二)第26課《憶讀書》重點內容匯總1、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解析】開篇點題,充分表達自己熱愛讀書的特點。同時,用「一……就……」讓人聽來很親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與自己談話,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心。
  • 預習五年級上冊冰心的《憶讀書》教師筆記,梳理信息,把握要點
    冰心按時間順序寫的散文《憶讀書》,回憶自己小時候的讀書經歷,多年的讀書經驗,選書的標準,讀書的方法和讀書的感悟。文中還提到不少適合青少年讀的書籍,是很好的閱讀推薦文章。學習本課要完成的任務目標:1.認識14個生字,讀準運用3個多音字,會寫14課生字,15個詞語。2.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讀書經歷,說出作者對「好書」的看法。
  • 五年級第八單元《語文園地》筆記匯總
    (2)麗麗同學:讀了冰心的《憶讀書》,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冰心老人是我們的知心朋友,所以我又讀了她寫的《小橘燈》,讓我認識了一位在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堅強的農家少女。五年級第八單元《口語交際: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預習筆記匯總
  • 五年級第25課《古人談讀書》筆記,讀聖賢經典,激勵少年用心讀書
    四、課文內容導讀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譯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解析:此處五個「知」字,前四個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後一個同「智」,是「智慧」的意思。這是孔子教育大家對學習應該持有誠實的態度。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統編版_五年級語文上冊:26、憶讀書詞語大全_15個同步生詞 - 小...
    例句:因此,某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有個兒童刊物要我給兒童寫幾句指導讀書的話,我只寫了九個字,就是: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2、質樸(zhì pǔ),近義詞有:淳厚,淳樸,樸素,樸實,反義詞有:華麗,浮華,華美,奢華。
  •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十六課《憶讀書》課文筆記,預習和複習專用
    開篇點題,引出讀書的話題。第二部分 (2-8):讀書經歷。回憶讀書經歷,點出讀書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第三部分 (9-10):擇善而讀。以豐富的閱讀經驗說明如何挑選好書。第四部分 (11-12段):讀書感悟。總結全文,告訴我們「讀書好」,要「多讀書,讀好書」。
  • 四年級22課《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課後小練筆,為什麼而讀書
    四年級上冊第22課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課文講了一堂課上,老師提出了「為什麼而讀書」的問題,讓同學們各自回答。大家各抒己見,一個同學的回答特別響亮,那就是十二歲的周恩來總理,他在小小年紀就有了憂國憂民思想,說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而他用一生去踐行這個誓言,成為深受中國人愛戴的一代偉人。當我同樣面對「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問題時,不由地陷入深深的沉思。我覺得要回答「為什麼而讀書」的問題,必須明白讀書可以得到什麼?
  • 教師課堂筆記丨五年級上冊《古人談讀書》課前預習複習、資料分享
    你知道古人對讀書有怎樣的見解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兩篇小古文,學習古代大家的讀書之法吧!走近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學生課堂筆記展示其一【譯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智慧。聰敏而喜好學習,不以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 三年級學生的預習筆記,每個字都像印刷體,老師:比五年級學生強
    但不管什麼款式的學霸,肯定會在上課前後做到兩點:第一點,上新課之前預習課本;第二點,上完新課之後複習課本中的知識,為所學的內容「培元固本」。小學生是如何預習的呢?接下去我們來看一位三年級學生的預習筆記,這位同學的家長把孩子的預習筆記曬在網上,筆記中的每一個字都像印刷體,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位三年級同學做的是三年級下冊第12課《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的預習筆記。
  • 《四時讀書樂》:民國中學國文課本的勸學組詩,讀書之樂樂何如?
    近日,筆者讀了一本書,書名為《愛上閱讀》,書中的第一篇文章題目便是:讀書之樂樂何如——介紹翁森《四時讀書樂》。翁森著學識淵博,著有《一瓢稿》,其中就包含這組《四時讀書樂》詩,這組詩在後代的讀書人中影響深遠。明代著名畫家文徵明還曾以這組詩為題材,畫了《四時讀書樂》。民國時期,《四時讀書樂》還被編進了初中國文教科書,為中學生所必讀,可見其在舊時是很有影響的一組詩。
  • 五年級《古人談讀書》教師筆記,學生預習有方法,自學有思路
    4.能聯繫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啟發。孩子不管是預習還是自學,按此思路讀課文,都能更好地學好課文。一、讀蘇軾名言,明白本單元的學習要素。「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這句詩,告訴孩子們,多讀,複習,思考都是學習的方法。
  • 聽老師講「悅讀」之樂 培養讀書興趣從小開始
    濰坊新聞網4月26日訊 現在有很多人說讀書沒用,殊不知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對人類有特殊貢獻的人,幾乎都是愛讀書的人
  • 六年級第26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筆記,感受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
    五、課文內容導讀(一)第一部分「深切懷念」(第1自然段),寫伯父去世後, 「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崇敬和愛戴。1、「失聲痛哭」是真情的流露,寫出了人們的悲傷程度之深。從「數不清」「掛滿」「大大小小」「堆滿」可以看出輓聯和花圈的數量多,間接表明人多。
  • 筱青讀詩詞:四時讀書樂(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四時讀書樂》是宋代翁森所作四首聯章歌詠讀書之趣的勸學詩。此詩被清代《四庫全書》收錄,民國初期曾被教育部部長葉楚傖編進國文教科書,為中學生必讀書目。可惜現今的課本也好,《中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也罷,都沒有選入此詩。
  • 五年級語文上冊二十七課《我的長生果》課文筆記,複習和預習專用
    【課文段落劃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點題,引出對少年讀書生活的回憶。藉助一連串的比喻,渲染由回憶帶來的愉悅之感。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記述少年時代的讀書作文的情況。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由回憶往昔轉到抒發今天的感慨。添上這兩段,不僅使文章首尾呼應,更重要的是把作者與讀書,作文、讀書與體驗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給人以更多的啟迪。
  • 高中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的格式
    高中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的格式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讀書筆記的寫法,供參考!讀書筆記的格式是什麼樣的(一)提綱式讀書筆記。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
  • 一年級怎麼做讀書筆記?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讀書,不但要閱讀,還要有效閱讀。做讀書筆記就是有效閱讀最容易在家庭中操作的方法,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閱讀批註。首先讀書筆記這個是一個見仁見智的批註,比方說我們自己看書時,同樣一段話,可能你的感觸深一些,你會批註甚至願意摘抄,但是對於別人可能就只是一段還不錯的描述,並不會記錄。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不是看他幾年級,重點看他的閱讀力到達哪個階段了,如果自主閱讀已經沒問題了,可以買兩套帶閱讀筆記的書籍引導一下。
  • 五年級第24課《月跡》預習筆記,感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5)第18自然段,寫我們對月亮屬於誰的爭論。大家都希望月亮是屬於自己的,說明人人都追求美好事物,表達了孩子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情。(6)第19—20自然段,寫「我們」聽了奶奶的話,在院裡尋月。第19自然段,語言描寫,奶奶的話有深刻含義,這裡的月亮不單單只是月亮,還是美好事物的象徵。
  • 長憶棗樹之下讀書時——寫在家兄毛克軍文集《棗下漫筆》付梓之際
    長憶棗樹之下讀書時——寫在家兄毛克軍文集《棗下漫筆》付梓之際 作者:毛克穎(洛陽新安)長憶棗樹之下讀書時——寫在家兄毛克軍文集大哥愛讀書,尤愛坐在窯院的棗樹下讀書。暮靄沉沉的傍晚,薄霧朦朦的清晨,生產隊不出工的日子,他都會坐在那兒讀書。他讀得那樣專注。麻雀在棗樹的枝條上嘰嘰喳喳,蹦來蹦去;公雞撲嚕著翅膀,飛上院牆長鳴;豬在圈裡哼哼著,似乎都打擾不了他。家裡的大黑狗,趴在他的腳下,一動不動,好像在陪他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