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古人談讀書》教師筆記,學生預習有方法,自學有思路

2020-12-11 教育路上

本課是由兩則文言文組成,一則是孔子的《論語》另一則是朱熹《童蒙須知》,都是記錄古人有關讀書、學習的言論。教育大家教給孩子們讀書學習的方法。孔子希望學生要聰敏勤學,不以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要以誠實的態度學習,讀書要多記多背,不要滿足,樂於教人。朱熹告訴學生讀書做到三到,用心思考才會看得仔細,讀得正確。

通過本課的學習要達到的目標: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3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辨析多音字「識」。

3.能藉助注釋,理解課文大意。4.能聯繫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啟發。孩子不管是預習還是自學,按此思路讀課文,都能更好地學好課文。

一、讀蘇軾名言,明白本單元的學習要素。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這句詩,告訴孩子們,多讀,複習,思考都是學習的方法。通過這一單元的三篇課文,要求學生能學習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學習能根據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點。

二、讀準每一個字詞讀音,正確朗讀古文長句子,劃好停頓

孩子藉助古文注釋,字典,讀正確句子。古文中的多音字,通假字,要區分讀音,如「好學」的「好」讀hào,「是知也」中「知」同「智」讀zhì,智慧的意思。「誨人不倦」的「誨」讀hui,「識」在這裡讀zhì,記住的意思。另一個讀音是shí,認識,知識。「寢」讀qǐn,前鼻音。「誦」是平舌音,讀sòng。「恥」是翹舌音,讀chǐ。「矣」讀yǐ,「豈」讀qǐ。

文中長句子比較多,一開始讀起來有些困難,不曉得怎樣停頓,可以藉助注釋,猜一猜句子的大概意思,根據意思想一想怎麼停頓。我個人認為文中句子可以這樣停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三、結合插圖、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古文之意

通讀全文後,了解到課文大概意思後,結合注釋中關鍵詞的意思,猜一猜句意。第一句中「為」可理解為「是」。「默而識之」的「默」可查字典可組詞,選擇詞義為「」默默地(記住讀書的內容)。「吾嘗」和「餘嘗」的「嘗」查字典,有兩個意思,一是辨別滋味,二是曾經的意思。根據句意,在比較中正確理解詞義,選第二種。「亦」「矣」「豈」「乎」四個字,古文中常出現,可以查字典,分別是「也」「語氣詞相當於了」「哪裡,怎麼」「嗎」。

關鍵字詞理解了,連起來就能說對句子大概的句意。對於一些字的字義存在異同,孩子在閱讀理解中要善於發現,有的字在不同句中,意思相同,如「敏而好學」和「好古」中的「好」都是「喜好」的意思。有的字,在不同句中意思不同,如「敏而好學」中的「敏」是聰敏的意思,「敏以求之者也」的「敏」是指勤敏的意思。

還有一些字,古今意思進行對比著學習,如「是知也」的「是」是什麼意思?可以藉助工具書,知道是「這」的意思。現代是表示的意思也多種。

理解課課文大意後,引導學生梳理古文中提到的讀書方法,哪些方法對你有啟發?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說一說,自己在平時做到哪些學習方法了。學習與思考的關係。

四、多種方法朗讀,背誦課文

讀一句古文,說一遍意思,理解記憶。有家長或同學,可以互相提問,一個說意思,一個背相關句子。在反覆朗讀中加強記憶,熟讀成誦。

五、語文實踐活動

閱讀課外書籍,摘抄名人談學習方法的名句。可以寫成座右銘,貼在書桌前,可以製作書籤,把自己學到的讀書方法,句言警句,小詩等寫在上面。進行誦讀,贈送活動,激發孩子讀書興趣。

相關焦點

  • 三年級學生的預習筆記,每個字都像印刷體,老師:比五年級學生強
    每一個學霸,都有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但不管什麼款式的學霸,肯定會在上課前後做到兩點:第一點,上新課之前預習課本;第二點,上完新課之後複習課本中的知識,為所學的內容「培元固本」。小學生是如何預習的呢?接下去我們來看一位三年級學生的預習筆記,這位同學的家長把孩子的預習筆記曬在網上,筆記中的每一個字都像印刷體,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位三年級同學做的是三年級下冊第12課《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的預習筆記。
  • 五年級第八單元《古人談讀書》《憶讀書》《我的「長生果」》匯總
    式詞語:念念不忘 默默無聞 惺惺相惜 滔滔不絕十、課文重點內容匯總(一)第25課《古人談讀書》重點內容匯總1、《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8、結合本課來看,古人認為怎樣才能讀好書?解析:首先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不厭」。其次,要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孔子認為,學習應該「默而識之」;朱熹認為讀書要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緊要。本文通過講述古人對於學習心態和讀書方法的看法,告訴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 五年級第25課《古人談讀書》筆記,讀聖賢經典,激勵少年用心讀書
    2019版內容2020秋季版有差異,已做補充8、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譯文】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13、結合本課來看,古人認為怎樣才能讀好書?解析:首先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不厭」。其次,要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孔子認為,學習應該「默而識之」;朱熹認為讀書要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緊要。
  • 五年級第26課《憶讀書》預習筆記,憶讀書之趣,品讀書之樂
    她幼年時代就管飯傑出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著有詩集《繁星》和《春水》,散文集《拾穗小札》等。八、課文內容導讀(一)第一部分「談讀書,感受多」(第1自然段),總寫「我」對讀書的感受。開篇點題。「多」字突出了作者談到讀書時那壓抑不住的情感,可見作者對讀書這件事興趣很濃,體會很深。
  • 教師課堂筆記丨五年級上冊《古人談讀書》課前預習複習、資料分享
    你知道古人對讀書有怎樣的見解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兩篇小古文,學習古代大家的讀書之法吧!走近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學生筆記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9個,可以引導學生按照結構特點進行分類,觀察同一類字的書寫規則,如「誨、謂、誦、恆」這4個左右結構的字,在書寫的時候注意左窄右寬。
  • 預習五年級上冊冰心的《憶讀書》教師筆記,梳理信息,把握要點
    冰心按時間順序寫的散文《憶讀書》,回憶自己小時候的讀書經歷,多年的讀書經驗,選書的標準,讀書的方法和讀書的感悟。文中還提到不少適合青少年讀的書籍,是很好的閱讀推薦文章。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第一段(1節)開篇點題,引出下文。第二段(2-10節)冰心寫了自己讀書的經歷,讀書好處和怎麼選書。第三段(11-12節)寫作者的讀書感悟,總結全文。
  • 五年級第八單元《語文園地》筆記匯總
    一、交流平臺1、本次「交流平臺」主要告訴我們一些選擇書的方法。課本上呈現了五個小朋友的發言,第一個同學問大家平時是怎樣找書讀的,都喜歡讀哪些課外書。其他同學談了自己找書讀的方法:沿著課本找書;讀同一類的書;讀同一作者寫的不同的書;讀各種各樣的書。
  • 五年級第27課《我的長生果》預習筆記,體會作者領悟的讀書之道吧
    ①「漸漸地,連環畫一類的小書已不能使我滿足了,我又發現了一塊『綠洲』——小鎮的文化站有幾百冊圖書」【過渡】【比喻】把「小鎮的文化站」比作「綠洲」,讓我們感受到書已成為作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直奔」突出了「我」對小鎮文化站的喜愛,也從側面春託出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渴望。③「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指作者當時水平有限,因為讀不懂而放過去,不得已而為之。
  • 家有小學生的家長們,是時候帶孩子預習了!(四年級語文上為例)
    上面這幾點是我們一到三年級的預習方式。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孩子語文老師上課時候的要求進行,絕大部分內容都跟上課時候的要求保持一致。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課文要求:1.檢查預習情況。
  • 七年級數學學習方法:細聽善思勤記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七年級數學學習方法:細聽善思勤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係「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應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2)聽知識引人及知識形成過程;(3)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4)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5)聽好課後小結。
  • 自主學習有方法,打牢基礎樂悠悠:小學數學3年級第一單元預習
    小學三、四年級是培養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時期,即使孩子能自主學習了,家長還應該輔導孩子,讓孩子各學科打牢基礎。沒有牢固的地基,哪來的高樓大廈?同樣要想學好數學,就需要從小一點點的打好基礎。小學數學的學習,打好基礎可用「五步法」:1,做好課前預習,掌握聽課主動權。2,專心聽講,做好課堂筆記。3,及時複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既要及時複習當天的功課,又要及時進行階段性複習。
  • 教師課堂筆記丨五年級上冊《古詩詞三首》課前預習複習、詩配畫
    情境導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一年有四季,四時景物皆成趣。 本文選了三首古詩詞,描寫了秋、冬季節的幾個畫面,每一首都有不同的景致,每一種景致都蘊含著不同的人生況味。讓我們朗讀課文,體味人生。
  • 五年級語文期末複習:單元知識考點歸納,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
    小學五年級語文的知識進度已接近尾聲,同學們在這學期每一篇課文的學習是否牢固掌握,課文重點內容是否完全讀懂?所謂溫故才能知新,同學們在學完這一階段的內容,一定要記得及時複習。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五年級語文下半學期,第5~8單元的單元知識考點,學生做重點掌握,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 六年語文《盼》的預習筆記,看資深教師手寫,很詳細!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16課,課題是《盼》,這篇課文是作家鐵凝的作品,寫了媽媽為「我」買了新雨衣,而「我」強烈地盼望著能夠穿上它,好不容易有一天下了雨,卻因為放學在家,而沒有機會穿。第二天一早終於又下起了雨,「我」如願以償地穿上了新雨衣的事。
  • 五年級第24課《月跡》預習筆記,感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懷
    美到處都有,世界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月亮對我們來說本是平常的景物,但是作者卻發現了它不一樣的美,讓我們都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去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美吧!一、生字預習【悄】qiǎo(悄沒聲兒)(悄然)字義:寂靜無聲或聲音很低。
  • 三年級語文上冊《在牛肚子裡旅行》預習筆記+知識點匯總
    牛一共有四個胃,前三個用來貯藏食物,只有第四個才是管消化的。介紹牛吃東西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牛休息的時候,會把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嘴裡咀嚼,這個現象叫做反芻。預習筆記下面還有一套本課的課後練習題,同學們預習完後一定要做一做與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練習題,這樣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鞏固知識點。文末有word資料的領取方式!
  • 幾種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
    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布置預習思考題, 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習課文,初步掌握基本內容。 如 第三冊的 38、39 課可布置以下三個問題① What's MrGreen's problem? ②Why is he worried? ③Whatdoes Mr Green want?
  • 預習六年級上《橋》,讀教師筆記,幫學生體會小說三要素的關係
    《橋》這篇小說的題目就很有深意。字面上看,寫的是村子裡的一座可供村民們逃命過河的橋;心中的橋是,在危難時刻,能幫村民們渡過難關的黨員老支書也是一座橋,是聯繫黨員和群眾的一座不朽的生命橋。故事不長,卻分成27個自然段,多用短句,自然段也極短,給人一種急促、緊張的節奏,學生在朗讀時有頓挫、緊迫之感。學生獨立預習,要完成這幾方面的任務,助力課堂學習效果。一、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 三年級語文上冊《大自然的聲音》預習筆記+課後習題
    文章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1段):總寫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第二部分(2~4段):寫出了風、水和動物發出的美妙聲音,他們都是大自然的音樂家。預習筆記下面還有一套本課的課後練習題,同學們預習完後一定要做一做與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練習題,這樣幫助孩子們更好地鞏固知識點。
  • 語文《草原》,看資深教師手寫筆記,學生看了表示很有用
    學生對語文課文的預習和學習,需要準確、全面的資料,看資深教師手寫筆記,帶學生高效學習語文,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感受大自然」為主題。課後第一題要求背誦第一自然段,這段對草原的景物描寫,既有景又有情。所以第一自然段作為本文的重點來學習,同學們要明確作者的寫作方法就是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段裡面還有比喻的修辭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