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人血淚史:曾被日本人用刀子割去紋面

2020-12-15 央視網

  眼下,田貴實最擔心的是,健在的紋面老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他估計5到10年內,泰雅紋面會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消失。田貴實說:「我要努力記錄屬於我們的美麗與哀愁。雖然無法將泰雅紋面重現,但用現代科技的方法,卻可以清楚地告訴每一個人,泰雅紋面藝術曾經擁有的美麗。」

  如今,田貴實那面積不大的工作室,參觀人數已上萬,其中包括來自海內外的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者與媒體工作者。大陸駐臺記者幾乎全部到訪過這裡,每一次田貴實都要合影留念,並懸之於牆。我們開玩笑說:「您這裡的大陸記者資料,比『陸委會』還全。」田貴實也經常到訪大陸,與大陸少數民族交流。他說:「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和泰雅人一樣,大陸的黎族和獨龍族也有紋身的傳統,並且兩岸的紋身在很多文化特質上有重疊,其他方面共同的習俗也很多。我這才了解到,原來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已經分隔得太久,很希望透過我的展覽,讓兩岸少數民族之間能夠相互認知,彼此了解。」

  「我也在進行『原住民』歷史的梳理和補充。在臺灣歷史上,有關『原住民』抗擊日本人佔領的部分有缺失。現在我正在搜集資料,彌補這段不該缺失的歷史。」田貴實說。

  歷史上,由於泰雅人剽悍善戰、堅韌耿直,在日本侵臺時期,曾多次爆發激烈的抗日鬥爭,其中以霧社事件最為著名。日本人佔領臺灣後,強行推行同化政策,對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生產方式毫無尊重,態度傲慢,手段殘暴。此外,他們還強徵勞力,掠奪土地資源,侮辱少數民族的祖靈,在少數民族心中埋下仇恨和反抗的火種。1930年10月27日,在霧社地區泰雅部落頭目莫那?魯道的領導之下,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武裝抗日行動,沉重打擊了日本統治者。起義遭到了殘酷鎮壓,結局悲壯。霧社起義寫下了臺灣抗日史重要的一頁。

  「泰雅人在日據時期的歷史,是一部血淚史,我現在正在寫一本書,是太魯閣耆老118人的口述記憶。」田貴實的哥哥田貴芳,族名古宏?西畔,原是警察,退休後也從事泰雅傳統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田氏兄弟的爸爸是部落頭目,泰雅部落實行頭目長嗣繼承制,哥哥田貴芳作為長子於1978年繼承了頭目的位置。不過,說起現在的頭目的職能,他直搖頭:「我爸爸那一代,頭目在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決定權,現在嘛,頭目只有象徵性的作用,主要處理部落間的協商和主持祭典,現在我的主業是文化藝術工作。」退休後,田貴芳始研習木雕,居然「大器晚成」,屢屢獲獎。他雕刻的題材包括泰雅人的狩獵、織布、紋面老人等。除了木雕外,田貴芳也經營泰雅風味的民宿,讓遊客體驗早期的泰雅生活。

  臺灣政壇的奇女子――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的父親是安徽人,母親是泰雅人。高金素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多次談到她族群意識的覺醒源於一幅照片:一個面目猙獰的日本軍人揮刀砍下一名臺灣「原住民」抗日義士的頭顱,鮮血從這位義士的頸腔內噴出,圍觀的日本軍人趾高氣揚,目露兇光……「第一次看到那幅照片時,我的淚水奪眶而出,熱血直衝腦門。」此後,高金素梅走上為臺灣少數民族權益「鼓與呼」的道路,「這條路很艱難,但我一定會走下去。」

  走在泰雅部落,耳畔不時傳來張雨生的歌聲。英年早逝的臺灣著名歌手張雨生,父親是來自大陸的國民黨軍人,母親就是泰雅人。在這高亢、清越的歌聲中,我們感受著泰雅人的美麗與哀愁…… 本報記者 王堯 聶傳清

責編:李賢

相關焦點

  • 臺灣族泰雅人印象:"記錄我們的美麗與哀愁"
    90高齡的方阿妹是為數不多的健在泰雅紋面老人之一。    總人口約為9萬人的泰雅人是臺灣「原住民族」的第二大族群,分布在臺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紋面被認為是泰雅人最重要的族群識別標誌。 泰雅人素以男性驍勇、女性善織聞名,紋面習俗正與此有關。
  • 即將消失的紋面人:為你揭開神秘的泰雅族人的紋面密碼
    紋面後,也不能照水,不能照鏡子,全身被包裹得緊緊的,不能見光。紋面的工具是一個像牙刷一樣的東西,頂端有一排排的有刺的針。紋面時,用它在臉上敲打,使之刺入臉頰,然後用松樹燒的菸灰塗抹在刺紋後的傷處。紋刺的過程又腫又痛,有的人在紋面時,哭喊不停,有的人則忍受著。他們認為,只有能夠忍受這種痛的人,才有資格獲得美的榮譽!也讓人更加尊敬!
  • 寶島記憶系列之1|《賽德克·巴萊》VS遇見泰雅族紋面人
    空山新雨後,參觀完雅舍庭院,簡大哥開始講述紋面人的故事。102歲的老母親,正蹲在屋簷下悠閒觀花弄草。 「紋面是早期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人最重要表徵,聽說大陸的黎族和獨龍族也有紋面的傳統。」簡大哥說,泰雅人相信,人死之後,靈魂會走過一座彩虹橋,祖靈們會在橋的另一端迎接,讓子孫回到祖靈世界。
  • 臺灣古老少數民族泰雅人:深山谷坳中走出的鐵血傲族
    中新社臺北9月17日電 題:臺灣古老少數民族泰雅人:深山谷坳中走出的鐵血傲族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  一部兩岸上映、票房不俗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將賽德克族人形象推至世人面前:他們面頰刺紋、粗竹穿耳、腰佩長刃,穿梭叢林,彪悍驍勇,面對日侵,血肉禦敵。如今,曾為戰場的臺灣北部疊嶂山巒中,已是另一番場景。
  • 尋找最後的紋面女
    雨中的迪政當一片朦朧,用木板搭建的木楞房全都建在玉米地中,長勢喜人的玉米有的已高過房子,一片豐收的景象。在村委會副主任曾永華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江邊,準備去江東拍攝紋面老人李永英、開遠、被娜等人。才到橋邊,著實嚇了一跳,這是什麼橋啊,這是名副其實的藤篾橋:橋下,江水洶湧;橋上,斷裂的藤條在空中飛舞。
  • 凋零近百年 臺灣泰雅族一婦女紋面
    否度,前天到花蓮接受紋面,成為1913年臺灣在「日治時代」禁止紋面後第一名紋面女性。 據報導,莎韻.2001年,他在龍華科技大學念書,就在額頭及下巴處紋面,成了日本殖民時代下達「刺墨禁令」後首名紋面勇士。紋了面,同學跟他開玩笑:「到超商買東西,找他去就好,不用帶卡去刷,因為每個人都認得他!」
  • 被假冒樂天證券APP詐騙的血淚史!快錢沒賺成反被割韭菜
    快錢沒賺到,反被割韭菜 看到帳戶上「亮瞎眼」的金額,匯友欣喜若狂地申請提現。殊不知自己已淪為騙子刀俎上的「魚肉」,在接下來的出金路上,將要經歷了一部辛酸的出金血淚史。
  • 別對劉國梁零刀子割了!就不能給句或孬或好、或生或死的痛快話?
    《別對劉國梁零刀子割了劉國梁的微博中,也主要表達了三層含義:其一,樊振東們急需一場勝利提升信心——這說明,國乒此前讓奧恰洛夫及日本人所逼迫,形勢開始不容樂觀,那麼,我劉國梁「遙控指揮」,也是為國分憂的表現,而不是為了個利益。
  • 橫斷山下的「世外桃源」,不是香格裡拉,還有神秘的「紋面人」
    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香格裡拉,曾是人們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但是在當地人眼裡,這裡只是中甸,只是生活在崇山峻岭之間的藏族人民一個平靜美麗的地方而已。尤其是當你踏入到這片「人神共居」的土地的時候,所見所聞皆會讓你無比震撼。
  • 笑話《割闌尾》
    吃到一半時引發了闌尾炎,痛的受不了來到醫院割闌尾。問:醫生,割闌尾多少錢呢?醫生說3000塊。3000塊啊3000塊就那刀子就別往闌尾上割了,直接往這裡來。(指著頸部)醫生問道那你說多少錢呢?80塊錢割個闌尾。我吃個剁椒魚頭都不止80塊了。明天我要把全家喊來一起割闌尾。80塊啊,醫生快點快點趁熱了醫生:趁什麼熱?又不是打鐵,做好準備啊!你要打麻藥嗎?啊!醫生你是要殺豬吧。
  • 中國名字中有「龍」的民族,僅7000人,女子婚前要紋面,就在雲南
    這群人居住在獨龍江峽谷的兩岸,這裡也叫獨龍江鄉,與西藏、緬甸交界。江上流水,兩岸山巒環繞,風景優美,但獨龍族卻阻礙著他們的腳步。進到獨龍江鄉,只有從貢山縣城出發,約80多公裡,駕車2小時,還不時有路面塌陷,這條公路就是著名的貢獨公路。它還是一條建於懸崖之上的公路,更是獨龍族對外唯一的交通要道,每年十月至次年五月,大雪封山,獨龍江成為孤島。
  • 在峽谷秘境,尋找最後的獨龍族紋面女
    //峽谷秘境中的千年悲歌//在往期的新縣誌中,小吏曾為大家介紹過被稱作「人神共居之地」的丙中洛鎮,同樣作為獨龍族人的聚居地,丙中洛人神共居的傳說,就是來自於獨龍族人與怒族人信仰之中,萬物皆靈的信仰有些類似日本神話中八百萬神明,獨龍人一直堅定相信山川河流與萬物生靈之中,都有神明的存在。時至今日,族中上了年紀的人仍然相信部落內的巫師,「南木薩」與「烏」,能夠通過與鬼神的溝通保佑族人的平安。
  • 中國名字中有「龍」的民族,全族僅7000人,女子在結婚前要紋面
    它是我國少數民族中,唯一一個名字中有「龍」的少數民族,是雲南人口最少的民族,十年前人口普查時約有7000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民族語言——獨龍語,卻沒有民族文字。這個民族生活在獨龍江的峽谷兩岸,這個地方也叫做獨龍江鄉,與西藏和緬甸接壤。江水奔騰,兩岸高山環繞,風景秀麗,但也阻礙了獨龍族人走出去的腳步。
  • 今天,南京人方方給日本遞了刀子!
    但現在的問題在於,除了極個別日本人對當年的侵略有所反思外,餘下的絕大多數日本人,連同日本政府,根本就沒有過正式而誠懇的道歉。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元谷外志雄這個人。雖然這個人的地位可能超出一般的日本人,但日本右翼網民的抬頭,其實正是元谷外志雄的最好寫照。所以,以不要宣揚仇恨為底色,本質上是想解構國家公祭日的合理合法性。
  • 非常有意思的魚,經過煙燻可以用來割東西,日本有這兩種食用方法
    非常有意思的魚,經過煙燻可以用來割東西,日本有這兩種食用方法說起好吃的太多,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都可以變成一道道美食,成為桌上餐,這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美食也眾多起來。今天我們就說說水裡遊的一種美味吧,它就是——鰹魚。
  • 雲南怒江、獨龍江8日邊疆行,去探訪丙中洛,尋找與世隔絕紋面女
    更多精彩自駕路書,請關注@醉美旅行大部分國內的遊客都喜歡「打卡」式旅行,比如「雲南我去過了,所以我就不去了」在這樣的想法下,一般人都是去昆明大理麗江的我們一直沿著獨龍江大峽谷深入,直到北端盡頭【龍元村】,一路嘗試險渡藤條橋,發掘原始村落,探秘最古老民族獨龍族,尋找獨龍族神秘的「紋面女」。紋面習俗早已消失,目前在世的獨龍族紋面女不足25人,分布在怒江獨龍江不同村落,且年紀最小的也已過70歲,但因生命有限,我們無法人為控制,如能相見是幸運,如不能,請平常心對待。
  • 即將徹底消逝的獨龍族紋面女:世界欠你們一個永恆的鏡頭
    紋面女是獨龍族特殊的族徽標誌,這一奇異習俗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有一位紋面女,我們上個月採訪,回到北京就接到老人突然去世的消息,我們的鏡頭也許紀錄下了她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音容笑貌。另一位紋面老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她的心願就是等紋面人全部去世,把她們的照片展覽在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展覽館裡。
  • 臺店家紋面阿美族少女招牌惹議(圖)
    花蓮某名產店用的Q版阿美族少女圖案竟有紋面,引來網友熱議。臺灣眼尖網友在臉書社團「花蓮人」貼文,指花蓮某名產店用的Q版阿美族少女圖案竟有紋面,引來網友熱議,認為店家胡搞不尊重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店家受訪時低調表示,尊重網絡言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