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扒雞——好吃不貴名聲大,肉質酥嫩口齒留香,吃一次就愛上了
德州扒雞,可謂是一個江湖,滿城都是扒雞的影子,個個都號稱是正宗,德州扒雞,啥樣的才叫正宗?那就從扒雞歷史的發展,來說說德州扒雞。德州扒雞並不是源於德州,正像金華火腿不出於金華一樣,五香脫骨扒雞,最早出現禹城,禹城是德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1919年載入《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列為《中國名菜譜》145中名菜之首,並有「脫骨扒雞、宗法禹城」的記載。
製作扒雞最早的禹城縣城北月牙灣村民王明奎,其祖輩皆以煮雞為生。後來在德州辦起了以經營脫骨扒雞為主的小飯莊,從此,禹城五香脫骨扒雞便傳入德州。發展到民國時期,德州扒雞的經營開始興盛起來,「寶蘭齋」扒雞鋪的侯寶慶、「德順齋」扒雞鋪的韓世功,以及張、崔、端木共五家傳人成為名震一時的扒雞製作名家。
德州扒雞又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是山東德州的傳統風味特產。由於製作時扒雞慢燜至爛熟,出鍋一抖即可脫骨,但肌肉仍是塊狀,故名「扒雞」。產品色澤金黃,肉質粉白,皮透微紅,鮮嫩如絲,油而不膩,熟爛異常。
它和一般的扒雞不一樣,對傳統的工藝與配方進行改進,添加了多味健脾開胃的中藥,又結合侯寶慶製作燒雞、扒雞的經驗,揉進了炸、燻、滷、燒雞的方法,既考慮了當地習俗,又兼顧了南北口味,經多次試製,終於生產出了「五香脫骨扒雞」:因為是加入了多種藥材燒制,故稱「五香」;成熟後提起雞腿一抖,肉骨即行分離,謂之脫骨。他們製作的扒雞炸得勻,燜得爛,香氣足,且能久存不變質。
扒過6~10小時,就可以得到一隻骨酥肉爛、噴香油亮的德州扒雞——輕輕一抖雞腿,骨肉分離。所以大火煮,小火燜,火候要先武后文,武文要有序的德州扒雞就體現了扒的要義。
德州扒雞又被稱為五香脫骨扒雞,名字裡似乎就散發出了香味。山東德州有三寶,這五香脫骨扒雞就是其中之一了。德州扒雞的製作工藝,更是國家的非物質遺產,這麼厲害的雞,一定要吃一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