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駕崩前,蒙恬在外執掌國家兵權,蒙毅在內不離嬴政左右,公子扶蘇有蒙氏兄弟的輔助,理應在秦始皇駕崩後順利接班,為何讓胡亥、趙高、李斯這幫小人翻了盤?
這與其說是一個意外,倒不如說是一種必然,因為這一切的發生是扶蘇和蒙氏兄弟性格使然。
01
扶蘇和蒙氏兄弟之間並沒有離心離德或者分道揚鑣。與胡亥、趙高、李斯這三人的狡詐和無恥相對應,扶蘇和蒙氏兄弟太正直,要太忠烈了。什麼時候見過,正直和忠烈能「幹得過」狡詐和無恥?
有人說趙高主導的沙丘陰謀,之所以能夠成功,是老天給了他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是一直不離始皇帝左右的蒙毅因故暫時離開了。
巡遊天下的始皇帝抵達平原津時,突然染病,卜卦的說是北方有山鬼作祟,始皇帝派遣蒙毅前往代縣一帶祭祀名山大神,祈求消災祛病。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卜卦的說是北方有山鬼作祟?這個可信度有多大我們不得而知,胡亥、趙高、李斯從中做手腳的可能性卻很大,無恥之人做事必然不擇手段。
包括始皇帝突然暴斃,胡亥、趙高、李斯這三人也難脫干係,始皇帝是習武之人,身體一向強健,生病倒有可能,暴斃?可能性極小!
然後就有了歷史上有名的「賜公子扶蘇璽書」!
02
如果蒙毅未去代縣,就算始皇帝真是暴斃,趙高、李斯、胡亥這三人也絕沒有機會,去銷毀真遺照原本,偽造新遺詔。
蒙毅去代縣的時間節點卡的很好,扶蘇和蒙恬都在上郡,他們都認為蒙毅就呆在始皇帝身邊,這點很關健。
扶蘇性情剛直,且是個孝子,當他收到始皇帝的詔書後,當即接旨受命,進入內舍就要自殺。
蒙恬因為多年統兵在外,深知朝堂之上「江湖」險惡,他想相信詔書的真實性,但心知蒙毅就在始皇帝身邊,他只能疑惑,而不敢質疑。
蒙恬對扶蘇說,皇帝一向信任咱們,並委以重任,現在派使者攜書前來,要咱們馬上自殺,誰知真假?希望公子上書請求覆核,覆核無誤後再遵旨自殺。
蒙恬的話,潛意識是傾向偽詔為真的,覆核的是對錯,而不是真假。
扶蘇對蒙恬說,父賜子死,尚安復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扶蘇既是忠臣,又是孝子,他怎能不死?
03
有人說,扶蘇身後的楚系勢力,為始皇帝所忌憚,令其自殺也是事出有因,但始皇帝一直扶持扶蘇也是事實。
在扶蘇執意要自殺時,如果蒙恬能先將扶蘇強力控制住,待甄別遺詔真偽後再做打算,那麼歷史都將為此而重寫。
可是蒙恬做不到,他是忠臣,他突破不了做忠臣良將的底線。自古忠良難成豪傑,多成羔羊。
扶蘇死後,胡亥、趙高、李斯這三人並沒有強力要求蒙恬遵從偽遺詔立刻自殺,而是先羅列罪名,要蒙毅先自殺。
始皇帝曾欲立胡亥為太子,蒙毅有阻難之舉,此為不忠,罪當誅滅宗族。現在網開一面,讓蒙毅自己了斷。
可憐那蒙毅,依舊是忠臣赤子,雖然大講特講了一大段肺腑之言,大意是他從未有過不忠之舉,但還是慘死在昏君惡臣的屠刀下。
趙高、李斯按照忠臣邏輯,扶蘇死了,蒙恬只能受死;講家門的忠烈傳統,蒙毅伏誅,蒙恬必須受死。
趙高、李斯對蒙恬用完全就是誅心術:你的弟弟蒙毅有罪已經誅殺,你也有罪,應該伏法。
奸人用「忠孝」二字綁死了忠烈之人,然後肆意欺辱,可惡,可惡,真是無恥者無敵。
04
蒙恬臨死之時,發了一段慷慨,說是即便眼下被囚禁,如若想反,也完全可以反,之所以信守大義而不反,都是因為不敢辱沒先祖遺教,不敢忘先帝之恩。
更有意思的是,他竟然把自己的罪過歸結為築萬裡長城,截斷了地脈,斷絕了生命之根。
這就是為什麼說扶蘇不能登上帝位,與其說是一個意外,倒不如說是一種必然。
性格決定命運,扶蘇和蒙氏兄弟的性格,被趙高等人死死拿捏住,悲慘的結局是註定的,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這段歷史,很沉,很重!
05
如果你想在閒暇的午後,或者是晚上睡前,想翻看幾本好書,可以翻看一會兒這套《大秦帝國》。
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的「看一看」了解,飯店小撮一頓的價格,就可以走進歷史,近距離解讀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