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完成第8次北極科考回國

2021-01-14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10月9日電  今天上午,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研究所所屬科考船「雪龍號」完成第8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抵達上海長江口水域。為確保「雪龍號」科考船順暢通關,吳淞邊檢站開邊檢3166艇赴吳淞錨地,零距離為「雪龍號」和隨船的35名船員、59名科考隊員辦理入境邊防檢查通關手續。

據悉,此次為「雪龍號」第8次赴北極執行科考與運輸補給任務,今年7月20日,「雪龍號」破冰船從上海出發,按預定航線:上海-楚科奇海臺-中央航道-北歐海作業區-西北航道-楚科奇海臺-白令海作業區-上海總共航行20590海裡後,歷時83天順利回到祖國。

此次「雪龍號」科考船進入戴維斯海峽,途經巴芬灣、蘭開斯特海峽、皮爾海峽、維多利亞海峽和阿蒙森灣,沿途克服航道曲折、浮冰密集、冰山散布、海霧頻現、冰區夜航等諸多困難,歷時8天,航行2293海裡,於北京時間9月6日17時40分成功進入波弗特海,完成中國船舶首次成功試航北極西北航道,為我國開闢了北美經濟圈至東北亞經濟圈的海上新通道。至此,作為中國試航北極航道的開路先鋒,「雪龍」號已先後完成了對三大北極航道的首次穿越,直接推動了我國船舶對北極航道的商業利用,也為未來中國船隻穿行西北航道積累了豐富的航行經驗。(沈文敏、唐小峰)

(責編:曹昆)

推薦閱讀

世界首臺!我國量子計算機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這是歷史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基於單光子的量子模擬機,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潘建偉說。【詳細】

從「氣象特警」到「隨身空調」 航天技術來到你身邊航天技術民用化已經不是新鮮事。寶寶使用的尿不溼、方便麵裡的蔬菜包等,這些產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術轉化而來,而我國現如今在航天技術轉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經覆蓋汽車、電子通信、醫療儀器等多個民用領域。【詳細】

相關焦點

  • 雪龍號起航赴北極科考 嘗試高緯度航道或可達北極點
    雪龍號(資料圖)  中廣網青島7月2日消息(記者王偉 劉華棟 青島臺記者袁丹)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今天上午,我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將從青島出發,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前往北極進行科考任務歷時三個月,總航程逾3萬公裡,"雪龍號"此行,也將成為我國北極科考歷史上,歷時最長、航程最遠、考察內容最豐富的航次。  現在,"雪龍號"正暫駐在青島奧帆中心碼頭,靜待起航。  「雪龍號」靜靜的停泊在青島奧帆中心碼頭。今天上午10點30分左右,「雪龍號」將開始它的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之旅。現在青島邊檢站工作人員是已登上「雪龍號」,給全體120名人員辦理出境邊防檢查手續。
  • 雪龍號首航北極航線 開拓新通道航程縮三分之一
    雪龍號首航北極航線  中國船隻首次通過北極航線連接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海域  新京報訊 (記者崔卓佳)我國第五次北極科考隊近日抵達冰島附近海域開展研究工作,雪龍號科考船7月3日啟程,途經白令海、楚科奇海、北方海航道,並將於16日抵達冰島開展為期5天的訪問和調查活動。
  • 馬航飛機失蹤最新消息:雪龍號科考船將赴印度洋中心搜尋失聯航班
    今天(21日)上午,正在澳大利亞珀斯靠港的中國科考船「雪龍號」在補給完畢後將立即出發參與搜尋,預計4天左右抵達衛星發現疑似殘骸的相關海域。「雪龍號」已安排部分不參加搜尋任務的科考隊員提前下船回國。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稱,雪龍號將赴「離陸地最遠的地方」進行搜救工作。
  • 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再次到訪西澳,微珀斯近距離揭秘雪蛟龍
    正是中國唯一一艘極地破冰船:雪龍號。雪龍號順利完成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3月7日從中山站啟程返航。目前停靠弗裡曼特爾,進行回到上海前的最後一次補給。自1994年10月起,雪龍號曾 7次赴北極,33次赴南極執行科學考察與補給運輸任務。
  • "雪龍號"抵達上海 科考隊員展示"南極地衣"(圖)
    "雪龍號"抵達上海 科考隊員展示"南極地衣"(圖) 2008年04月14日 16:36 來源:新民網 科考隊員展示難得一見「南極地衣」 通訊員 崔健 彭博 攝   4月14日,新民網採訪吳淞邊檢站得知,4月14日上午,吳淞邊檢站派員赴吳淞錨地
  • 「雪龍號」16日來基督城補給
    舒佩綜合編譯紐西蘭南極局近日發布一份聲明說,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將於1月16日(周六)下午5點到達基督城Lyttelton港口,並將於20日中午啟程離開前往南極進行科考。該船耐寒,能以0.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技術性能先進,屬國際領先水平。是中國進行極區科學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齊全的破冰船。自1994年10月首次執行南極科考和物資補給運輸,已先後31次赴南極,6次赴北極執行科學考察與補給運輸任務。
  •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全部科考任務
    新華社「雪龍」號9月16日電 綜述: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全部科考任務  新華社記者伍嶽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日前完成全部科考任務,搭乘「雪龍」船啟程返航。  從7月18日抵達第一個作業站位起,考察隊在54天內共完成84個海洋綜合站位作業,其中在北冰洋區域完成59個站位作業,最北到達北緯82度53分。
  • 中國南極科考船「雪龍號」駛入赤道無風帶海域
    中國南極科考船「雪龍號」駛入赤道無風帶海域 (4/11)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11月10日,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船」雪龍號「行駛在北緯10度和南緯10度之間的的赤道無風帶海域,太平洋海面上風平浪靜、波瀾不驚,洋面上蕩起一圈圈細細的波紋。
  • 雪龍號極地撞上冰山,目前人船安全
    駛離冰山密集區 恢復走航觀測;來源:央視網看到此則新聞,讓不少網友對這艘遠在南極的科考船以及船上的科考隊伍充滿了擔憂和好奇:此次雪龍號遇險的原因是什麼?雪龍號在南極考的察任務是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 一回顧雪龍號遇險事件吧。「雪龍」號作為我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我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為什麼會與冰山相撞?報導中提到的極地濃霧是什麼情況?
  • 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雪龍2」號已進入北冰洋
    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雪龍2」號已進入北冰洋 據「雪龍探極」公眾號的「航行動態」顯示,2020年8月12日14時39分,「雪龍2」號位於北冰洋168°45′58″ W、78°59′28″ N,航速:3.1節,航向
  • 浦東送來了什麼神秘包裹,讓雪龍號的科考隊員歡欣雀躍?
    不久前,停靠在上海的雪龍號、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不約而同地收到浦東方面送來的神秘包裹,讓科考隊員們歡欣雀躍……這是什麼好東西呢?原來,當中國科考英雄向極地進發,航行在孤寂無垠的汪洋大海時,將有書香作伴!10月13日、11月3日,浦東圖書館雪龍號分館、雪龍2號分館分別在兩艘極地科考船上掛牌成立。浦圖分別為雪龍號、雪龍2號配送了數千冊圖書,並開通了電子圖書借閱平臺,為極地科考隊員提供更多的文化休閒選擇。
  • 富義倉大米端上「雪龍號」科考船
    本報訊(李茂林王峰記者潘宏宇白雲峰)富義倉米業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日前在上海籤約,富義倉正式成為中國極地科考戰略合作品牌,這標誌著位於尚志市經濟開發區的哈爾濱富義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尚志長粒香」大米成為極地科考隊員餐桌上的主食,將為尚志市大米打造全國品牌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中國「雪龍」九探北極 將獲取更多極地考察一手資料
    7月20日,科考隊員代表們在「雪龍號」甲板上列隊,與碼頭上送行的親友告別。  7月20日,我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號」科考船再次出發,一路向北繼續探尋北極的秘密。  北極環境變化將對人類帶來重要影響  地理上的北極通常指北極圈(約北緯66度34分)以北的陸海兼備的區域,總面積約2100萬平方公裡。這裡大部分海域常年為冰層覆蓋,被認為對全球氣候變化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
  • 駕駛「雪龍號」在南極航行是怎樣的體驗?
    7月11日是第15個中國航海日。2009年9月,作為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第一位女性船舶駕駛員加入中國第26次南極科學考察,一船三站,歷時196天,圓滿完成考察任務。2010年7月,參加第四次中國北極科學考查,南北橫貫2300海裡,東西橫跨1100海裡,抵達當時「雪龍」號最北航行緯度—88度26分。2012年赴世界海事大學(瑞典,馬爾默)攻讀海事安全與環境管理專業碩士學位。
  • 中國離北極有多遠
    中國開展北極活動有法理依據  多年來,中國對北極的關注主要集中在科考領域,對航道、資源等的參與明顯不足。「對北極權益問題加以高度關注源於2007年,」張俠說,這一年8月,俄羅斯北極科考隊在北極點的北冰洋底插上了鈦合金國旗,致使北極海域國家之間的「明爭暗鬥」瞬間進入了全世界的視線。
  • 中國的北極科考之路
    本刊專稿 彭秀良2004年7月28日,中國政府在北極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爾松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中國北極黃河站」(地理坐標為78°55′N、11°56′E),成為世界上第8個在此建立北極科考站的國家。中國的北極科考之路要比南極晚很長時間。
  • 雪龍號破冰船首次穿越北冰洋 開闢北極新航線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7日,中國北極科考隊乘坐的「雪龍」號極地破冰船停靠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港。法新社說,這是「雪龍」號執行的第五次中國國家北極科考任務,卻是它首次停靠、也是中國科考隊首次正式訪問北極國家。
  •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I極地中心·雪龍號
    作為雪龍2號前輩的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已在南極工作了二十多年。它是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承擔著物資補給運輸、科考隊員交替、南北極大洋調查等三大任務。雪龍號肩負重任,說起其由來,卻頗為不易。自1994年雪龍號首次執行南極科考任務起,在短短二十幾年間,中國的科學考察隊員駕駛著雪龍號進行了數次的科考工作,足跡遍布全球。在我國第四次北極科考中,雪龍號刷新了中國的「最高北方」記錄——北緯85度25分線。
  • 武大女教師年初"滯留"南極,坐科考船漂泊42天回國
    趙羲,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隊員。今年初,受國際疫情形勢影響,她和隊友們回國時間被推遲2個多月,原定的轉機澳洲也更改為海上「繞路」回家。3月11日,他們接連乘坐兩艘雪龍號,在海上漂泊42天後終於回國,這段坎坷的歸國之路被網友們直呼「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