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胡同幾乎名存實亡,《胡同的故事》:跟孩子們講那過去的事情

2021-01-08 I坐看雲開I

小時候以為到了長城,就見識過了北京。

了解了北京才發現,北京的靈魂,在那一片片七拐八彎、密如羅網的胡同裡。

有個作家說:「沒有在胡同住過的外鄉人,即使少小而至,終老北京,那一輩子永遠只是浮在水面上的油珠。」

我不是北京人,但我想我明白那種胡同味兒。

胡同非老北京獨有,上海的胡同叫弄堂,成都、蘇州的胡同都叫巷子,胡同裡長大的孩子,記憶中有歲月帶不走的烙印,就像那棵見證過歷史的老槐樹,行人只看見枝繁葉茂,卻不見根系已延伸至地底深處。

我的童年在成都的老巷子裡,天一放明,巷子就甦醒了,倒馬桶的,趕早班的,窸窸窣窣,踢踢踏踏,聲音四起,開始一天最美妙的交響樂。

這些烙印,讓我看到《胡同的故事》時,就想珍藏它,那裡不僅有汪曾祺、季羨林、冰心、蕭乾等46位名人對胡同的追憶,還讓我回到記憶中斑駁的老巷子,而那條巷子早已消失在了時光的地平線。

1.

胡同之於很多人,不僅是童年的記憶,更是遊子的根。

記得冰心曾感慨,夢最能「暴露」和「揭發」一個人靈魂深處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嚮往」和「眷戀」,而她的夢裡總叫著回中剪子巷,住著她父母和弟弟們的中剪巷是她靈魂深處永久的家。

本來巷子本身並沒有啥溫度,但有了人居住,進而有了人的生活色彩,沾染了人的溫度、氣息,就變得厚重了起來,有了人情味起來。

胡同的生命力,正因為人留在胡同裡的故事,和胡同帶給我們的回憶吧。

季羨林曾說,每當聞到樹上的芬芳,就憶起西單巷子裡梔子花和茉莉的香氣,想起胡同裡伴著「臭豆腐」叫賣聲入夢的時光,曾經那個19歲的大男孩,就和如今幾十歲的他,融為了一體。

史鐵生寫胡同時才發現,他曾居住過的、枝枝杈杈漫展、曲曲彎彎隱沒、密如羅網的胡同,構建了他,每一條胡同都與他的歷史相連,與他的心緒相生。

而梁曉聲更是飽含感情的述說,北京的胡同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而且越老越能活。

胡同承載著的,不只有祖國的一段歷史,生命的一個過程,更有一撥撥童年的歡笑,一幀幀遊子記憶深處的夢中家園。

2.

老北京胡同長滿了故事,它是時代精神文化的發源地。

胡同並非北京獨有,但老北京胡同最負盛名。

從人文方面,胡同裡走出的蔡元培、巴金、沈從文、齊白石、魯迅、王蒙,等等等等,幾乎成為時代精神文化的發源地,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就說過,「沒有胡同,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塌了半邊天。」

老舍的《茶館》《駱駝祥子》《龍鬚溝》,陳建功的《放生》《找樂》,無不建構在北京小胡同裡。

從地理方面,它與巍峨的紫禁城融為一體,作為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是最先感受到時代風向的所在地。

作為幾朝古都,權力更迭、風雲變幻首當其衝的北京城,宮牆之內是統治者的森嚴規則,宮牆之外是大雜院式的普通市井生活。

離權力中心最近的老北京胡同,不僅臥虎藏龍,人才輩出,小老百姓還建構了自己的一套精粹哲學。

比如「窮忍者,富耐著,睡不著眯著。」 北京人的忍和耐都從這裡面來。什麼意思呢?遇到好事兒,別嘚瑟,遇到壞事兒,也別消極,人生三窮三富不到老,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所以要學會忍耐,不煩躁,不起急。

北京胡同作為天子腳下特殊的存在,四通八達,方方正正,上可便利達天聽,下連接著地氣,過出了自己獨特的胡同味兒。

何為胡同味兒?「可以是濃鬱的人情味兒,也可以是淡然的平民百姓味兒,有時還帶著點不管不顧的市井江湖味兒。」 總之,胡同中的人都挺耐人尋味兒。

北京的胡同飽經滄桑、味道悠長,幾多恩恩怨怨、悲歡離合、歷史變遷,猶如影視中的「長焦鏡頭」,每一條胡同都可延伸出一部長長的歷史連續劇。胡同裡長滿的故事,在《胡同的故事》裡等著你一起追憶,一起發現。

3.

胡同裡生活那些年很窮,但很快樂。

看《胡同的故事》,體味的是時光烙印中自己的童年。我記憶中的童年時光,猶如無數胡同裡長大的小孩一樣,擁有簡單純粹的快樂。

巷子裡是我們一群孩子的天堂。不管是誰一聲呼喝,所有半大不小的孩子丟下飯碗,撒歡一樣奔出家門,像匯入江河的細流,快樂地奔向聚點。

最喜歡的還是各種捉迷藏,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我們可以樂翻天。

肆意從豬圈、狗洞出出進進,東家前門進,西家後門出,迷宮一樣的巷子裡,家家戶戶都任我們穿行,這裡就是我們的樂園。糖油果兒,臭豆腐,香飄萬家,巷子裡的孩子吃百家飯長大。

春天,大院的天空是風箏的世界;夏天,河邊就是我們捉蝦找蟹的樂園。現在回想起來,家家戶戶都不富裕,但都擁有簡單的快樂,然而這些快樂,今天的孩子們找不到了。

今天我們搬進了電梯公寓,遛彎就到旁邊的公園,上遊樂園,看電影,吃肯德基,今天的孩子們有了自己的生存環境,擁有很多,卻少了那份簡單、純粹的精神愉悅。

樓房越建越高,胡同越來越少,僅剩的也成為一種歷史人文景觀保護了起來,就像今天的老成都寬窄巷子,變得闊綽了,但也不是記憶中的模樣了。

時代的車輪總是會碾碎過去,又帶來新的契機,新的發展。但有些記憶,就像歷史塵埃中的點點星光,值得我們小心珍藏。

胡同,是一個城市中最具煙火氣的地方,比菜市清淨,比大街溫情,在這七拐八彎中,現實可以斑駁,但記憶會在思想裡歷久彌新。

記得木心曾說,北京胡同有點寒愴之感,他更愛上海的弄堂。或許那裡有他更多溫暖的回憶吧。

每個人想去的地方有很多,最想回的地方就那麼一個,那是記憶中最溫暖的家園。而今胡同幾乎已名存實亡,幸好還有這本《胡同的故事》,陪我們一起穿越時光,跟孩子們講,那過去的事情。

End-圖/網絡#北京胡同#

相關焦點

  • 成都巷子、上海弄堂、老北京胡同,若徹底消失,還能留下些什麼
    這些烙印,讓我看到《胡同的故事》時,就想珍藏它,那裡不僅有汪曾祺、季羨林、冰心、蕭乾等46位名人對胡同的追憶,還讓我回到記憶中斑駁的老巷子,而那條巷子早已消失在了時光的地平線。1.胡同之於很多人,不僅是童年的記憶,更是遊子的根。
  • 《胡同的故事》:說的是胡同,講的是情感,談的是文化
    《胡同的故事》,收集了冰心、季羨林、汪曾祺、梁曉聲、畢淑敏、王蒙等四十幾 位名家的散文,各人講述了有關北京胡同的故事。這些作家中,有些在胡同中居住了數十年,有些則只是於胡同中短暫居住,每人對胡同都有著不同的感情與感受。
  • 胡同串子講保定的胡同
    ▲安詳胡同從保定胡同的由來,其名稱、特點,無不散發著濃鬱的保定風情,幾乎每一個胡同都有一段歷史,都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傳說,記載著保定的歷史風情。保定胡同之名豐富多彩,既質樸、又形象,不僅有情趣,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 北京大柵欄這支志願導覽隊平均年齡65歲 用心講述地道胡同故事
    「北京最窄的胡同在哪兒?」「耀武胡同早先叫什麼名兒?」邊溜達邊跟遊客講解,隊員劉秀蘭這兩年可上了癮,要是哪次出來講得少了,還會覺得意猶未盡。別看劉阿姨現在一張嘴一套一套的,說起自己第一次開口講解的經歷,劉阿姨坦言是讓胡同裡的黑導遊給「氣的」。兩年前的夏天,正在櫻桃斜街遛彎的劉阿姨看到一個蹬著三輪的中年男子正和後座上兩名遊客講得眉飛色舞:「八大胡同聽說過吧?
  • 故事│北京胡同與臺北眷村(下)
    文│小不點(北京清華大學交換生)確實,臺灣存在著許多眷村聚落,錯落的房型和彎窄的巷弄,穿梭在其中,猛然回首,光灑落在灰牆和窄路上,有時會令人有身在胡同間的恍惚。眷村的屋子前有著稍稍寬敞的庭院,供住在裡面的人曬衣、種花,營造生活情趣。跟胡同相似的是,住在這區塊的鄰居間彼此互相依靠,人口組成來自四方,這群人可能在安居於此前未曾認識,卻在未來長達三四十年的光陰裡,彼此依存。那不僅是我父輩的生活記憶,也是我的童年。
  • 46位名家文人《胡同的故事》:胡同不會說話,卻是歷史的見證人
    一、胡同裡的長鏡頭作家梁曉聲,創作過許多著名影視劇,在他的記憶裡,一談到北京的胡同,便會聯想到影視裡的「長鏡頭」。對他而言,那是一種最美的影視語言。在我閱讀《胡同的故事》時,也仿佛在透過這些作家的字裡行間,來到了胡同的歷史深處。
  • 北京胡同遊推薦之後溝胡同 當西方教堂遇上東方胡同
    後來,我陸續住過東四九條、南水關胡同、大方家胡同。大人們遛彎兒時隨手一指,就能和孩子們念叨半天:那個院兒,梅蘭芳的戲班子住過;這個院兒,出生過倆清末的后妃俗稱「鳳凰窩」……不起眼兒的胡同兒裡,隨時都會書寫奇妙的故事,發出歷史的嘆息,引發文化的喧囂。一個城市,除了CBD金融街摩天大樓,還應該有一些溫暖的角落。
  • 北京的胡同,究竟好玩在哪裡?
    咱先說說什麼是胡同,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哈,胡同這個詞的來源是可以查的,本來這兩個字呢,是蒙古華,從大元朝傳來的,一直就這麼用下來了,北京這個胡同啊,其實可以說是北京的歷史產物了,因為它從一方面反映了北京的變化。胡同這個詞語,一開始最早出現在《三國志》裡面,其實就是胡人,漢人一同居住的意思,表示個和睦相處。
  • 旅行自然風光《逛一逛老北京的胡同》之了解胡同背後的故事第六期
    菊兒胡同繼上次第五期之後,這期要講菊兒胡同了先從交道口南大街開始說吧!胡同北側第一家就是榮祿故居,分為三個部分,西邊是榮祿的西式洋房,中間是花園,東邊是住宅,住宅是五進院落。榮祿這個人想必大家在歷史課本裡都了解過!
  • 《胡同的故事》:46位名人記憶中的北京胡同生活,溫暖而久遠
    《胡同的故事》由46位名人的回憶組成,下面讓我們分三步走看看老北京的胡同有什麼往事吧:01|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胡同故事,而對於遊子胡同就是記憶中的家鄧雲鄉說過:「北京的胡同,對於天涯遊子,尤其是曾經經歷過動蕩年代的民國名人,他們兒時的回憶必定跟成長有關,也跟心中的家有關。像冰心這樣的大文學家,最在乎的就是『家』的感覺。
  • 《胡同的故事》:46位名家的胡同故事,帶你了解真正的北京
    北京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金碧輝煌的宮殿、綿延萬裡的長城,而是因為熱心的北京大爺大媽,因為那口地道的京城韻味,因為北京人自帶的幽默感。北京的文化,都是化在骨子裡的。比如,胡同。02老北京人常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
  • 推薦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帶時光「故事」的胡同
    如果有跡可循,那隻好是記憶裡的色相,揉捏在北京城的人文特色,還有那幽幽迴轉的胡同。《胡同的故事》裡包含了46位作家的文章,大多數出生於民國初期到五十年代的老作家與北京胡同的故事。文化可以俯聽幾代之變遷,而胡同,還真的只能砸吧那個年代的北平才有滋有味兒。
  • 《胡同的故事》:四十餘位作家齊下筆,不同視角下的北京胡同合集
    胡同,濫觴於元,經八百餘年傳承至今,是北京城的脈搏,是北京歷史與文化的載體,亦是聯結這座五朝古都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胡同"一詞,來源於蒙語的「忽洞」,指的是兩邊高中間低的狹長地形。它是從元代建大都沿襲下來的,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 你還記得兒時的「胡同」嗎?胡同裡的故事你還想起來嗎?
    他們在這裡憋屈了幾輩子了,雖說日子和胡同一樣過的皺巴巴,可沒想過搬出去,或者也想過搬出去,最終沒有出去。 胡同瘦長,最瘦的地方,只能容自行車、摩託車、農用手推車過去,別的東西甭想擠過去。胡同瘦也就罷了,偏偏人還多。想想那個時候,人確實多啊!上至賈家八十多歲的老太太,下到六七歲的男娃,還有八九個沒有娶嫁的女孩子,人滿為患啊!
  • 逛一逛老北京胡同——第三篇:帽兒胡同
    ,這個榮府老宅過去居住的是榮家的哪位名人嗎?那這個梓潼帝君咋又跟文昌星扯在一塊了呢?當然,文昌星在這前後的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化身,這些所謂的化身,往往都是哪個人出名了之後,被賦予的稱謂,可見信仰的力量有多強大,那能不能不出名之前也可以說是哪位神仙的化身呢,可以,當某個人想要搞事情時,他就忽悠人們說,他其實是哪位神仙的化身,畢竟,有了神仙加持,搞起事情來是不不是就更方便了,參考下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哈哈哈,扯遠了。
  • 地道老北京人的胡同故事
    我希望我們能相互伴隨就像《地道老北京人的胡同故事》一樣,脈脈的、回憶是甜的。▼大院兒的門有多大就代表著這個院兒會有多大。北京人好面子,所以大戶兒人家的門都要修的氣派點兒。你別看這院兒現在這麼荒涼。擱以前也是一個熱鬧的大雜院~!
  • 五道營胡同:想要和你一起去鑽的胡同
    一個地點的知名度可能是因為名人,也可能是因為故事,或者是因為建築的特色,但胡同不同,小小的胡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裡是無數普通人的安身立命之所,胡同裡是一個個的四合院,一個院子裡就可能住十幾戶人家,是煙火氣讓這裡變得出名,是我們觸手可及的場所。
  • 北京的胡同和胡同裡的北京人...懷念!
    「胡同遊」不應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胡同商戶衛生間應向遊客免費開放,胡同主要出入口處得配中英文對照全景導覽圖,「京味」特色品牌餐飲和「胡同文化主題」旅遊紀念品最好一應俱全。胡同遊的服務人員,宜佩帶工牌,應講普通話,服務用語文明、規範,宜提供一種以上外語服務。從今年10月起,「胡同遊」也有規範了。
  • 北京胡同影像 留下胡同深處的故事
    每一條北京胡同都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故事書,細細讀來可以了解到北京歷史的面貌。這些歷經700多年的老胡同,有些成為熱門的旅遊勝地,有的破敗不堪,面臨消失危機,但無論如何都是攝影師的心頭好。五道營胡同是安定門內大街路東從北往南數的第一條胡同,胡同自西向東溝通安定門內大街和雍和宮大街。
  • 記錄美好生活——《逛一逛老北京的胡同》第三篇:帽兒胡同
    借完充電寶我又來到麵館吃麵,當時也是衝著門口的「免費加面」進來的,沒想到端上來時,碗比籃球還要大人和手機都充滿了電後我背起包又返回原來的位置,從養鴿子的那家再往前走就是榮府老宅了,這個榮府老宅過去居住的是榮家的哪位名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