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38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其中《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引起關注。
買房將告別公攤「魔鬼」?
日前,住建部公布《城鄉給水工程項目規範》等38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工程規範徵求意見稿,其中《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提出「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
截圖自《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徵求意見稿,徵求的是對一項工程建設標準規範的意見,因為這個《規範》是開展工程建設活動的「底線」要求,具有「技術法規」性質,在我國工程建設標準規範體系中位於頂層。
也就是說,這個規範未來約束的是工程建設行為,約束對象是住宅項目的建設單位。這與我們所關心的住宅交易到底是以「建築面積」「公攤面積」來計算,並無直接關係。與我們大家關心的物業費、取暖費以何標準收取,也沒直接關係。
什麼是公攤面積?
之所以大家對這個話題這麼關注,確實是這些年來,「公攤面積」讓一些購房者感到「很受傷」。
說這個話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公攤。公攤面積就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建築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築面積。它包括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等等等等。
公攤面積=商品房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陽臺建築面積)
此外《住宅項目規範(徵求意見稿)》還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城鎮新建住宅建築應全裝修交付
《規範》當中2.3.2條明確要求,城鎮新建住宅建築應全裝修交付,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戶內和公共部位所有功能空間的固定面和管線應全部鋪裝或粉刷完成;給排水、燃氣、照明、供電等系統及廚衛基本設施應安裝到位;
供水、供電、燃氣、道路、綠地、停車位、垃圾及汙水處理等規劃配套設施應具備使用條件;
消防設施應完好,消防通道應暢通。
四層以上住宅建築應有電梯
日照標準也有明確要求
住宅使用年限不能低於50年
住宅建築設計工作年限應符合以下規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不低於50年,地下室防水不低於結構設計工作年限
住建部此次組織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起草的《城鄉給水工程項目規範》等38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工程規範住宅項目規範,在徵求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意見的同時,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3月15日。
由該討論意見稿引發的
有關住房公攤面積問題
網友、專業人士都表示有話說
消費者擔心或引發房價上漲
「住宅建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會讓房價上漲嗎?由該徵求意見稿引發的討論中,這是很多人較為關心的問題。
在新浪微博,熱門話題#住宅按套內使用面積算#截至2月23日14:06,閱讀已1.3億,討論3.4萬。
很多網友紛紛參與討論:「面積不是買不買房的核心問題,價錢才是問題。」「房價又得大漲!」
房價和物業費等真會漲嗎?
住宅建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對房價的影響,不只是消費者熱議,也是地產圈研究人員討論的議題。
北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說,一套房子的總價是固定的,如果按照套內面積來算,那麼每平米的單價必然會有所提高。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則認為,這只是一個計量標準的變化,不會改變房地產市場的整體走勢,對房價沒有明顯影響。
「除了買賣的價格,物業費、房產稅等相關稅費也是按照面積來收取的,標準改變之後,這些稅費的單價也會相應提高,但總價不會有太大變化。」楊紅旭說,對普通住宅(140平方米及以下)和非普通住宅(140平方米以上)面積的劃定標準也可能會有調整,但近年房價大漲,很多城市都沒做調整,未來劃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概念將會淡化。
「整體來看,改成按套內面積計價之後,對人們的實際購房成本基本沒有影響。」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與現房和二手房相比,套內面積計價影響最大的是期房銷售。
「現房和二手房的房本上會明確標出套內面積和建築面積,公攤係數是固定的。但購買期房時,考慮到實際建造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公攤係數是會變化的。」張大偉表示,用套內面積計價,開發商就沒辦法在這上面做文章了。
與楊紅旭觀點不同的地方,張大偉認為,對於購房者而言,物業費等因為建築面積衍生的收費有可能會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公攤面積並不是越小越好。 「如果開發商過度擠壓公攤,會導致社區品質下調,包括樓道、會所、大堂等公共面積縮水。」張大偉說。
按套內面積交易有什麼好處?
「即便是同一個小區,不同樓層、不同位置的房子公攤係數都有可能是不一樣的,人們如果不了解這些細節,在買房時就很可能吃虧。」楊紅旭說,「住宅建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信息更為透明,也能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樓建波也認為,「其實無論按哪種方式,最關鍵的是把標準制定清楚,能讓人看得明白。」
「我們在比對國內外住宅相關數據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中國的人均住房面積超過了日本和歐洲等很多國家的水平,但其實,這些國家是用套內面積計算的,而我們用建築面積。」楊紅旭說。
他還表示,中國的房地產管理行業標準在不斷優化,按套內面積計算是住房產業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必然結果,也是與國際接軌的表現。
說到買房
我們來看看
梅州的房價變化
近日,梅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官網公布2019年1月新建商品房網籤情況。從公布的數據來看,全市的銷售成交均價和套數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幅。
其中,銷售均價較去年同期下跌450元/㎡,銷售套數較去年同期減少88套。
具體數據如下:
全市住宅銷售套數為2167套,同比減少29.07%,環比減少17.23%;住宅銷售均價為6031.40元/㎡,同比下跌了6.97%;住宅銷售面積為28.16萬㎡,同比下跌26.57%,環比下跌19.77%。
從8個縣(市、區)來看,梅江區銷售套數396套,同比減少41.6%;銷售均價7341.26元/㎡,同比下跌5%。
其中,江南片區呈現量價趨穩,銷售套數246套,同比減少1.2%,環比增加31.55%;銷售均價7782.37元/㎡,同比下跌10%;江北片區呈現量價齊跌態勢,銷售套數150套,同比減少65.03%,環比減少4.46%;銷售均價6674.27元/㎡,同比下跌6.48%。
梅縣區銷售套數419套,同比減少44.36%,環比減少5.63%;銷售均價5887.54元/㎡,同比下跌14.21%。
興寧市銷售套數124套,同比減少41.3%,環比減少71.56%;銷售均價6564.64元/㎡,同比上漲11.41%。
五華縣銷售套數373套,同比增加68.78%,環比減少30.28%;銷售均價6360.02元/㎡,同比上漲24.11%。
豐順縣銷售套數79套,同比減少83.72%,環比增加21.54%;銷售均價6512.92元/㎡,同比下跌5.67%。
蕉嶺縣銷售套數70套,同比減少49.28%,環比增加2.94%;銷售均價5426.41元/㎡,同比下跌2.98%。
大埔縣銷售套數613套,同比增加102.31%,環比減少1.66%;銷售均價5126.13元/㎡,同比上漲10.09%。
平遠縣銷售套數93套,同比減少7%,環比減少24.39;銷售均價5080.02元/㎡,同比下跌3.18%。
來源:梅州日報
編輯:朱小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