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3981字,預計閱讀時間 10 分鐘
11月26日,「共享充電寶為什麼越來越貴」登上微博熱搜,並遭到網友吐槽。
不少網友諷刺,共享充電寶提價「不講武德」,比給特斯拉充電還貴。
15分鐘5元錢
「共享充電寶真是越來越貴了,充幾次都夠我買個新的充電寶了」
「充50分鐘,要了我6塊錢,以前一小時才2-3塊錢」
「真的!充了31分鐘9塊錢!」
「看著從1.5元漲到4塊」
「超出1分鐘,按1小時算,不合理!」
「國慶節的時候還是半小時1塊5,現在就半小時2塊了?」
……
相較當初面世時1元/小時的「白菜價」,現在的價格讓很多網友直呼「無法接受」。甚至有網友表示,某品牌的充電寶15分鐘要5塊錢。
共享充電寶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充電工具,讓大家免於拿沉重的充電器出門,又能在手機需要電時及時補充,極大地便利了大家的生活。
但是,當年的1元/小時已經成為過去時,共享充電寶漲價早已不是新鮮事。2019年下半年,共享充電寶們集體漲價,從原來的1元/小時漲到了1.5-3元/小時,
有業內人士更是直言,共享充電寶的價格應該與其所處位置方圓一公裡的瓶裝水價格看齊,就好比景區、KTV等場所的瓶裝水價格通常會比普通城區的價格略貴一些。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共享充電寶價格多為1.5元/半小時、2元/半小時。在景區、影院等區域,價格更高,有的是2.5元/半小時,景區則是4元/半小時,甚至10元/每小時。
商場共享充電寶(圖源:新浪微博)
這種價格究竟有多貴呢?
比給特斯拉特斯拉充電還貴。
以21700電池的特斯拉Model 3為例,其標準版和長續航版電池容量分別為55kWh和75kWh,充滿大概需要50或70度左右,按照北京市國家電網家用充電樁電費標準0.4733元/度(無階梯電價)計算,使用家庭充電樁,55kWh車型充滿一次電費用約為26元,75kWh車型費用約為32元。如果是使用公共充電樁,所需費用大概是家用充電樁的約2倍。
Model 3能最高支持32A的電流,功率7KW,換算1小時充電裡程約45km,標準版和長續航版充滿一次電所花時間大約10~13小時,每小時所用電費2.6元左右。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使用共享充電寶的平均價格已經超過了在家給特斯拉充電的價格,幾乎等於使用公共充電樁的價格。要知道,這僅僅是按照單位時間計算的價格比較,如果按照實際充電容量計算,共享充電寶的價格相比特斯拉更是貴出天際。
為什麼充電這麼貴?
據媒體報導,對於網友吐槽共享充電寶漲價,街電客服表示,最近是有部分櫃機價格輕微提升,是不同區域的門店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收費標準,不是平臺統一提價。怪獸充電也表示,不同商家有不同收費標準。
客服表示,由於公司並沒有進行統一提價,部分消費場景的價格會有些調整,這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場所的消費情況來看。他表示,價格制定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是依據高消費和低消費場景的區別。
「像酒吧這類的娛樂場所,通常是10元/小時;像旅遊景區這樣的地方,普遍價格是8元/小時;但是,在一些普通的商圈、街邊小店,每小時在2元至5元不等。」
據悉,共享充電寶進入不同的場所,需要一定的「入場費」,而根據不同城市的消費標準,「入場費」需要幾萬元到百萬元不等。一名共享充電寶公司的工作人員分析,共享充電寶在不同場所的定價不同,可能受到這個影響。
漲價的背後,除市場原因外,商家也是重要推手。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逐漸升級,對商家的搶奪也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各企業都在瘋狂鋪設點位,讓機器遍布大大小小的商場、酒吧、餐飲店、娛樂場所等,有助於推廣宣傳、搶佔市場先機。
▲共享充電寶點位幾乎遍布城市各大商戶(圖源:街電小程序)
據北京青年報曾報導,提價是多方原因綜合導致的,比如商家要求調高定價以獲取更高的分成收入。當然,更重要的原因還包括渠道運營成本的持續抬高,共享充電寶企業面臨著逐漸高漲的入場費和利潤分成。
對於大的連鎖點位,每年會給至少五位數的入場費。據此前界面新聞報導,怪獸充電在武漢威尼斯水世界的進場費高達140萬,廣州的Catwaik進場費也達30萬。
位於核心地段的大型KTV、酒吧等娛樂場所,一向不缺流量,往往掌握極高的話語權,共享充電寶玩家想要入駐,往往會與相關場所籤訂排他性協議,一般都是一次性付清高額入場費。
目前,有些優勢點位的進駐費已經「血拼」到8位數。據悉,此前某充電寶品牌與一家大型酒吧連鎖集團籤署三年排他合作協議,成交價高達2000萬元。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消費人群的特性與相對封閉的空間,共享充電寶企業就有了漲價的操作空間。
▲ 某共享充電寶品牌進駐費用一覽(圖源:新浪微博)
而對於小商家,充電寶企業採取的多是分成模式,即分給商家四到五成的流水。
有共享經濟業內人士表示,據他了解,共享充電寶行業給商家的平均利潤分成大概在20%左右,一些特殊點位則能達到50%甚至70%,「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頻率越高,這個點位的商家分成就會越高。」
有些品牌在鋪設點位時直接給到商家90%的分成,這樣算下來,1塊要給出去9毛,再加上業務員的提成、機器的成本和損耗,剩下的錢生存都難。
由於共享充電寶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在商家的要求下,特殊消費場景的合作價格被不斷炒高,為了能夠在獲得獨佔經營權後盈利,漲價往往是第一選擇。
共享充電寶還能火多久?
從1元/小時漲到5元/小時,儘管目前共享充電寶比較普遍,在人流量較大的場所隨處可見,但其發展歷史並不長,過程也比較艱難。
2015年,共享充電寶迎來行業元年。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中國有355家充電寶相關企業進行了註冊。
國內共享充電寶行業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5年-2017年,此時的行業處於新興時期,各路資本湧入;第二階段是2017年-2018年,行業格局初步確立;第三階段是2018年至今,中小玩家入局。
根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3月31日到4月10日,十天時間裡,包括騰訊、螞蟻集團等20家投資機構相繼進入共享充電寶領域,投入資金約3億元。同年5月,聚美優品CEO陳歐以3億元現金投資共享充電寶街電。
當時,看衰共享充電寶項目的聲音也此起彼伏。2017年5月4日,陳歐宣布「街電」獲得聚美優品3個億的融資後,王思聰在朋友圈諷刺稱,「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X,立帖為證。」
如今,三年過去,曾經「兵荒馬亂」的共享充電寶市場已經形成「三電一獸」的「四方爭霸」局面。以街電、來電、小電、怪獸為主的共享充電寶品牌都已實現盈利,將充電寶變成了搖錢樹。
Trustdata發布的《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顯示,街電、小電、怪獸充電、來電分別佔據28.6%、27%、25.1%、15.6%的市場份額,其他共享充電寶品牌則為3.7%。
「三電一獸」格局基本形成,共享充電寶企業也通過逐步提價實現了盈利。2018年7月,小電創始人唐永波宣布實現盈利;2019年底,《21世紀經濟報導》援引消息人士稱,「怪獸充電目前已走到盈利階段」;而聚美優品的財報顯示,街電在2018-2019財年營收超68億,營業利潤約3700萬元。
隨著「三電一獸」相繼宣布盈利,不少中小玩家也開始入局。根據天眼查數據,目前國內相關企業共有3564家,2019年新註冊企業720家,同比增長46.3%。2020年1月至6月,我國充電寶相關企業註冊量為281家,其中第二季度註冊量為174家,環比上漲62.6%。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用戶規模達到3.07億人。2020年,受疫情影響,共享充電寶用戶數量有所下降,但據艾媒諮詢《2020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發展專題研究報告》預測,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仍可達2.29億人。
▲《2020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發展專題研究報告》
隨著行業的回暖,網際網路巨頭也加入市場,今年5月,美團突然殺入充電寶行業,開啟瘋狂地推。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美團原有業務與共享充電寶有很大重疊,雖然共享充電寶並不具備什麼更大的商業價值,但是美團也找不到更好的商業機會來給自己講故事。
艾媒諮詢認為,5G手機的出現,讓電池的續航能力面臨更大挑戰(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表示,華為準備推出的5G晶片耗電量可能是4G的2.5倍),遊戲、視頻等應用在5G時代將更普及,加速手機耗電。
而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短則需要5年,長則20年,這意味著給共享充電寶留下了較長的發展時間。艾媒諮詢預計共享充電寶未來三年複合增長率約為44.9%,還具備很大的增長潛力。
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道,「從我們來看,從1塊錢變到2塊錢,其實對用戶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用戶能夠接受,因為它本來就是剛需。」
目前來看,手機電池消耗得越來越快,手機沒電人們會產生焦慮,充電逐漸成了剛需,這也是行業的趨勢,面對電量告急的手機,即使價格上漲,更多用戶還是難逃掃碼「救急」的命運。
但必須得看到,充電寶的產品附加值並不高,在持續漲價的背景下,如果共享充電寶如果不能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體驗,想必消費者仍會趨向「購買充電寶」而不是「租賃充電寶」。共享充電寶行業若不回到低成本的共享經濟範疇,未來的發展道路恐怕會越來越小。
12月4日至5日,2020亞洲交易博覽,等你參加!
◆ 復策國際商學院胡海鷗教授,解讀中國內外雙循環下的貨幣政策;
◆ 彼岸國際創始人詹惠敏,針對當前形勢下的房產投資做重磅分享,分析美國西海岸房價走勢,絕對讓你不虛此行;
◆ 前摩根大通副總裁麥克·奧尼爾,分享後疫情時代全球投資關鍵主題,助你看清大勢;
◆ 宏亞國際顧問集團何智明,立足時事熱點,解讀中澳經貿關係的挑戰與機遇;
◆ 中國社科院肖立晟,分析人民幣匯率決定因素,並預測未來行情;
更有在線互動答疑,各位大神1v1解決你的財富困惑。
不管你是新人,還是投資客;不管你是炒股,還是買房,都能各取所需,有所收穫。
FX168 年末大型線上展會
30多家展商,60餘名嘉賓,5000+參會者
掃碼報名,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