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編者按:
本文作者運用了議論文的題材,參考相關媒體資料舉例論證瀕危野生動物真正救助方式是野放。本文引發讀者思考野生動物救援的目的是什麼?長期人工養殖動物是否會導致動物失去其本身的特性?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8898.html
整理/Wendy 審/Tammy 編/Angel
讓野生動物回歸自然
--文/張八鬥
自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生物滅絕的速度幾乎是之前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了許多生物的滅絕消失,比如環境汙染、氣候變化、人們只貪圖商業利益、人類生產活動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面對這些情況,作為始作俑者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一系列的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法,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讓野生動物回歸屬於它們的野生自然環境。
比如穿山甲,當救助方查獲被走私的穿山甲後,由於相關專家和救助人員對於野放之後穿山甲的生存問題顧慮重重,在野放和人工救助兩個選擇之間猶豫不決,最終選擇人工救助被走私的穿山甲,但大多穿山甲死於救助中心及相關機構,而人工救助存活率低並不代表野放存活率也低。穿山甲極敏感膽小,人工救助讓其感到局促不安,此外人工救助環境也不同於其野外生存環境。所以在這種人工救助生存率極低的情況下,穿山甲野放勢在必行,讓其回歸自然才是正確的選擇。
回歸自然的生存環境是野生動物救助的目的所在。正如對於一些瀕危物種的拯救,目的是為了使其能獨立地在野外生存繁衍。比如河西走廊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中的普氏野馬,其野外成活率遠高於人工救助。設立大田自然保護區保護之後,海南坡鹿從瀕危動物的種群規模逐漸穩定。「鳥中熊貓」朱䴉鳥經人工繁殖後,在浙江省德清縣進行野外放養訓練和養殖,目前已經達一百隻以上。由此看來,野生瀕危動物救助,是經人工救助後,進行野外放生,因為野外才是野生動物真正的家園。否則,它們永遠只能是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真正的暴風雨。
近年已經發現野生動物經長期人工養殖救助的後果。如動物園中長期脫離野外的人工養殖的老虎已經產生野性退化,它們甚至害怕家禽,必須經養殖員先殺死家禽才敢進食。經長期人工養殖的海洋館中的海豚、虎鯨背鰭逐漸變彎,而背鰭直立是海豚、虎鯨健康的標誌。2015年據英國調查數據顯示,人工養殖虎鯨的壽命為正常野外生存虎鯨壽命的三分之一,人工養殖虎鯨或多或少還患有一些精神疾病。人類救助只能起到暫時性、突發性救助作用,遠不能讓野生動物健康的生存繁衍,野外才是野生動物真正的歸宿。
所以,救助穿山甲以及其他瀕危野生動物時,人類的救助有時不可或缺,但最終目的和最好的結果是讓野生動物回歸野外、回歸自然。所以野放才是真正救助瀕危野生動物最好的方法。
引用材料來源:1、閩南網:《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多野馬擁有國 新疆甘肅野馬數量達515匹》2、國際在線:《海南坡鹿:從瀕臨滅絕到海南名片》3、百度百科:朱䴉4、益美傳媒:《一頭海豚自殺了,它的馴養師開始全世界喊停》
推 薦 閱 讀
穿山甲:寫給人類 | 綠會「爪哇穿山甲命運大討論」徵文作品展示
為穿山甲發聲 | 綠會「爪哇穿山甲命運大討論」徵文作品展示
一隻穿山甲的自述 | 綠會「爪哇穿山甲命運大討論」徵文作品展示
穿山甲的命運之我見 | 綠會「爪哇穿山甲命運大討論」徵文作品展示
拿什麼拯救你,穿山甲?| 綠會「爪哇穿山甲命運大討論」徵文作品展示
詩歌:致穿山甲 | 綠會「爪哇穿山甲命運大討論」徵文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