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 處處皆景點,全域大花園

2020-12-18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山是滿眼綠,水擁兩大湖。行走在高淳,處處皆是美景——椏溪國際慢城內,一條全長48公裡的慢行系統穿行於林間、花海、田園,沿線時而依山傍水,時而穿山過林,沿途鬱鬱蔥蔥,鳥語花香;固城湖旁,水慢城風景如畫,慢時光裡,看蘆葦深處蘆花飄,憑水臨風,賞白鷺蹁躚悠然飛,愜意徜徉,觀百畝花海美如畫;高淳老街上,古建築傍水而列,粉牆青瓦、飛簷翹角,配上精美的磚木石雕和傳統的書法牌匾,古樸典雅……

  高淳,地處長江之濱、南京之南,是鑲嵌在南京都市圈及寧杭經濟帶、寧宣黃成長帶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明珠。高淳生態環境極佳,既有山的鐘靈,更兼水的毓秀、文的厚重,擁有「三山兩水五分田」的生態黃金比例,生態環境質量指數居江蘇省前列,是江蘇省首個國家生態縣、全國首個通過區級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整治保護規劃的行政區、名列國家城鄉融合發展實驗區名單。

  「十三五」期間,高淳努力踐行「兩山」理論,堅定「生態立區」戰略,挖掘生態潛力,活化生態資源,培育「生態+」產業,將生態環境競爭力轉化為產業競爭力,走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之路。

  自然本底更加純淨

  在美麗的固城湖畔,蘆葦叢生,白鷺翩飛,南京迄今規模最大的退圩還湖工程正加快推進,上百臺機械來來往往,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固城湖是長江下遊青弋江、水陽江流域及太湖流域的調蓄性湖泊之一,也是高淳飲用水源地和南京備用水源地,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高淳母親湖。過去,長達半世紀的圍湖造田、靠水吃水,讓固城湖「傷痕累累」,湖泊面積縮小、生物多樣性降低、水質變差,最終影響到水產養殖、飲水灌溉,甚至影響了優越的生態稟賦。

  碧水面前,高淳細算長遠帳、生態帳,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啟動一系列保護「母親湖」行動,讓固城湖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去年年底,固城湖退圩還湖工程正式開工,預計2022年年底完工。屆時,固城湖水面將擴容6.11平方公裡,水量相當於增加4.5個玄武湖,面積相當於增加1個西湖,可恢復有效防洪庫容2200萬立方米。

  高淳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水域面積佔全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十三五」期間,高淳堅持生態立區,緊緊圍繞生態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水環境修復、水汙染治理、水源地保護、水景觀塑造、水資源管理「五水共治」工程,探索出一條「護一城淨水、繪兩湖畫廊、顯水韻靈秀」的治水興水新路子,2018年順利通過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評估。

  為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建設全域美麗「大花園」,高淳通過了全國首個區級《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與整治規劃》,成為江蘇四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區之一。該規劃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著眼固城湖在維繫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用系統思維統籌生態保護和治理,制定了近期和長遠規劃,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全域消除V類水體等工作深入推進,秸稈禁燒、揚塵管控、餐飲油煙整治等防治措施全面落實……五年來,堅持不懈的淨氣治水,使高淳的天更明、水更藍、山更青,2020年前三季度地表水環境質量水平在全省63個縣(市、區)中位列第三名,空氣品質優良率居全市第一,固城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及以上,有效擦亮了高淳的生態底色。

  鄉村風光更加秀美

  11月,遊子山下的萬畝茶園如一塊巨大的翡翠鋪陳在藍天下,翠綠的茶壟隨著地勢起伏連綿,處處鬱鬱蔥蔥、生機盎然。順著壟埂上起伏有致的荊東路,穿過層層疊疊的茶樹,一條蜿蜒美麗的青石板路綿延鋪展,壟上村到了。

  壟上村位於東壩街道青山社區,因位於壟上而得名,四周被茶園、林木、水塘包圍,自然環境優美。過去由於交通不便、缺乏主導產業,壟上是遠近聞名的「空心村」和貧困村。2017年,該村被列為江蘇省第一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當地政府對其進行提檔升級打造,在保護的前提下推動傳統村落發展振興,讓壟上村煥發出山水田園傳統村落的活力。

  杆線下地、道路重建、雨汙分流……經過整治後的壟上村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顯著提升。村裡還引入第三方負責產業運營,著力打造茶慢村文化。如今,壟上已是小有名氣的文藝網紅村,茶室、書院、咖啡廳等錯落有致,當地的獨棟民宿最高售出了2400元/晚的價格。

  小鄉村脫胎換骨,源於高淳持續推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高淳自然資源豐富,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前提下,高淳針對區域環境實際,面子裡子並重、地上地下統籌,開展全方位、系統化治理。以景區理念規劃,高淳將802平方公裡區域以美麗大花園的目標來打造,將每個村落作為景點來設計,每戶農家庭院都作為作品來改造,推動人居環境由「整潔」向「美麗」、由「乾淨」向「宜居」提升。

  椏溪街道留村按照《「榴芳」百世,樂活留村》規劃,留村在北部村口設置兩塊景觀石,並進行水文化打造;東壩街道周泗澗村,遊子山環抱,歐式田園浪漫風情的打造,色彩炫麗的建築風格,與周邊綠樹、茶園形成鮮明對比;東壩街道小茅山腳村,竹柵欄圍起來的院子內,顏色絢麗的花草生動有趣,多棟精品民宿與村民小樓錯落有致,形成優雅恬靜的宜居、宜遊環境……一個個美麗鄉村串點成線、連線成面,為當地百姓打造了美麗宜居的「大家園」。

  目前,高淳已建成省級美麗鄉村21個、市級美麗鄉村165個,打造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個、田園綜合體1個,淳青生態觀光茶旅成為全國茶鄉旅遊精品線路,三條壟田園慢村入圍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截至2020年,全區已經創建水美鄉村38個,其中「十三五」期間創建24個,比「十二五」期間增長了71%。

  生態實踐更加科學

  生態就是生產力,好生態也能富口袋。為了將「美麗生態」進一步轉化為「美麗經濟」,2017年,高淳制定全域旅遊總體規劃,全區將以東部「山慢城」、中部「文慢城」、西部「水慢城」為核心的「大慢城」建設,把全境802平方公裡打造成沒有邊界、沒有圍牆、居旅相宜的田園式大景區,營造出「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氛圍,城市即旅遊、旅遊即生活。

  因「景」制宜、以「慢」塑形,高淳一體化推進「大慢城」聯動開發,個性化開發「慢城村居」結構單元、「慢城生活」賞遊系統,建設枕松酒店、姑媽家莊園等精品項目,小芮家特色鄉居、蔣山漁村等民宿,商旅房車營地、固城湖水慢城等度假養生景點,建成生態串鏈工程300多公裡,整體構建春賞花、夏親水、秋美食、冬養生「一年四季皆可遊」的旅遊格局。

  隨著全域美麗大花園的展開,高淳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品美食、探文化、賞美景。統計顯示,2019年高淳實現旅遊收入142.6億元,旅遊接待達1171.5萬人次,對GDP的貢獻率超過8%,對全區財政收入的貢獻率超過10%,直接帶動就業1.87萬人,對就業的貢獻率超過17%。

  如何讓人們認識到好生態的重要性,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不斷轉化,高淳一直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今年9月,高淳正式發布全國首個縣域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標準體系。該標準設定物質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人居文化價值3個一級指標,農業產品、土壤保持、大氣環境維持與改善等18個二級指標。按上述指標測算,高淳區2019年GEP約為1575.71億元。其中,物質產品價值約為99.81億元,調節服務價值約為1267.52億元,人居文化價值約為208.38億元,分別佔GEP的6.33%、80.44%、13.23%。

  和GDP相比,GEP同樣意義重大。專家表示,通過直觀的數據反映生態產品的價值,讓高淳生態家底有了「價格標籤」,可以讓人們清晰認識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對全區域生態系統的作用,也可以直觀體現高淳區近年來踐行「兩山」理論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下一步,高淳區將實行GDP和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工作機制,每年核算全區GDP和GEP。通過監控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GEP的變化,並將GEP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和生態文明考核體系,真正讓生態資源指數成為政府決策的行為指引和硬約束。

  遊山滿眼綠,兩湖碧波流。展望「十四五」,高淳對「生態立區」的堅定與執著,未曾改變。在踐行「兩山」理念的新徵程上,高淳將以「奮進者」的姿態,走向又一個「綠色」的輝煌,建好全域美麗大花園。

  本版撰稿 楊軍 邱霞 杜瑩

相關焦點

  • 推進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大花園 高淳:讓每個村子都成為景點
    高淳今年將打造1萬戶美麗庭院。高淳是南京南大門,地處長江之濱、南京最南端,區域總面積802平方公裡,是南京接軌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寧杭生態經濟帶、寧宣黃成長帶和G60科創走廊的重要節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三年計劃」、打造全域美麗大花園,高淳把全域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將每個村落作為景點來設計,每戶農家庭院都作為作品來改造,推動人居環境由「整潔」向「美麗」、由「乾淨」向「宜居」提升。
  • 江蘇溧陽:全域旅遊 處處皆「有範兒」
    行走溧陽,小到一樹一瓦,大到一山一湖,處處皆是景;全域旅遊在溧陽,處處皆「有範兒」。從「網紅」到「示範」順著依山傍水而鋪設的溧陽「1號公路」漫步,仿佛置身於大自然的搖籃,沿途儘是秀麗風光,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是新鮮純淨。如今,「1號公路」已成為溧陽全域旅遊的主動脈。
  • 高淳全域治水促人水和諧
    今年以來,高淳「水文章」又出新篇:啟動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規劃;固城湖養殖圍網全部拆除;退圩還湖近萬畝,增加水量相當於4.5個玄武湖。    固城湖,高淳的母親湖,是高淳最重要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提供全區70%以上人口的飲用水和83%的農田灌溉用水。
  • 樂山市中區全域蝶變、處處是景皆可遊
    該區以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核心區為目標,深化旅遊「四篇文章」,積極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堅持市區一體,區域一體,整合全域旅遊資源,統籌規劃,還設立了產業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用以優先支持文旅產業發展,逐步形成「農、文、旅、景、城」大融合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 南京高淳三保村:美麗小庭院 美化大花園
    桔子、柚子、棗子掛滿枝頭,假山、花壇、魚池錯落有致,荷花、太陽花、牽牛花熱烈綻放……在南京市高淳區古柏街道三保村,村民們積極參與美麗庭院打造,助力全域美麗大花園建設,形成了追求美、崇尚美的新氣象,為全面小康增添了「美」的成色。
  • 全域處處美景,四季雲端暢遊
    近年來,該縣搶抓省級全域旅遊試點縣機遇,按照市委「一二三」發展戰略部署和培育「8+1」特色產業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探索「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由點到面到片,構建「處處是景、到處可遊」的全域旅遊格局。
  •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花園之城展新姿 一山一水皆美景
    近年來,烏當區充分發揮交通、生態環境優勢,以大健康概念聚合山地風光、民族風情、溫泉養生、城郊遊憩、農業體驗、戶外運動、文化休閒等資源,大力發展健康旅遊產業。如今,從溫泉遊到鄉村遊,從精品水果採摘到民俗文化體驗,烏當區的旅遊產品業態越發豐富,具有烏當特色的全域健康旅遊體系正在形成。
  • 江蘇南京高淳區,五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高淳區:隸屬於江蘇南京市,位於南京市南端,有後花園和南大門之稱,高淳區是「江南聖地」,素有「日出鬥金,日落鬥銀」的江南魚米之鄉之稱,面積達802.8平方公裡,境內有高淳老街、椏溪國際慢城、浮山風景區、迎湖桃源、武家嘴熱帶風情谷等名勝,喜歡的別錯過。
  • 平遠縣推進全域旅遊建設 努力實現處處是景觀
    (何森垚 攝)   走進平遠縣城,道路兩旁綠樹成蔭,由有花紋的「軟木」粉刷而成的小橋欄杆自成景致;在農村,民房外立面已改造成極具客家特色的鄉間民居,景區周邊村民騰出老屋修建民宿,迎接八方遊客……平遠縣依託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開創「全景平遠、全域旅遊、全民幸福」的旅遊發展新模式,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建設。
  • 江蘇南京高淳區五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高淳區:隸屬於江蘇南京市,位於南京市南端,被譽為南京的後花園和南大門,高淳區被譽為「江南聖地」,素有「日出鬥金、日落鬥銀」的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區域總面積802.8平方公裡,境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高淳老街、椏溪國際慢城、遊子山風景區、迎湖桃源、武家嘴熱帶風情谷等,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 玉林市:從景點旅遊走向全域旅遊
    從景點旅遊走向全域旅遊  ——玉林市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和特色旅遊名縣實錄從玉林市區到該市各縣,驅車只需一個小時,沿途串珠成線,處處皆美景。  今年,玉林市利用地理位置和旅遊資源優勢,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創建特色旅遊名縣,全面提升玉林旅遊文化產業、提升旅遊文化品牌、提升旅遊文化價值,打響「五彩玉林·田園都市」品牌,推動玉林旅遊業由「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
  • 文創賦能,東陽旅遊全域皆景
    近年來,東陽市編制了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明確了全國首個文創型全域旅遊示範城市的發展定位,實施「文創統領、影視全域、區域協作、田園城市」戰略,通過大力挖掘、整合文化資源,不斷開創文旅產業大融合、全域化的發展新局面,實現了全景打造、主客共享的美麗蝶變。從今日起,本報旅遊版將陸續刊發一組報導,從「四個戰略」介紹東陽市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做法和成果。敬請關注。
  • 十一小眾景點推薦,南京高淳房車兩日遊,逛老街!吃大閘蟹!
    我選擇了離我最近的地方——南京、高淳!對高淳最深的印象,就是高淳螃蟹,這次驅車百裡,主要就為吃大閘蟹去的!南京高淳老街,是一個住在高淳的車友推薦給我的,手機窩窩上找了一下,附近正好有窩點,直接做個定位,驅車前往!
  • 處處皆風景!蒼南這些國家A級景區,你去過幾個?
    處處皆風景,處處好風景巍巍蒼山,浩浩東海。近年來,蒼南縣踐行「兩山 理論」,把蒼南當做一個「大景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建設,著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打造蒼南全域旅遊升級版,爭當全省大花園建設排頭兵。蒼南山海形勝、旅遊資源豐富。
  • 全域旅遊看洞頭 海上花園迎四方
    陳志潔 攝 如今,站在新的起點,洞頭集全區之力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為未來五年打造「海上花園」溫州最佳旅遊目的地搶佔先機、贏得主動,使洞頭成為更加秀美精緻、更加令人嚮往的海島旅遊休閒地。盤點過去 我們穩健邁出百島旅遊堅實步伐五年來,我們致力於旅遊創建,旅遊「金名片」多不勝數。
  • 打開「兩山」轉化通道,助推全域美麗大花園建設
    以全域美麗大花園建設為抓手,交出生態高分報表,是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具體行動。 衢州、麗水作為大花園建設核心區,擔當著美麗浙江建設先行者的重任,既需要政府有為,通過制度創新、整體推進、系統治理,以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夯實大花園基礎,更需要市場有效,通過發展美麗經濟,打開「兩山」轉化通道,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為大花園建設持續提供動力。
  • 廣安處處皆風景
    自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提出實施城市提質工程以來,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新要求、新規劃、新舉措之下,廣安城市發生了很多變化:道路擴容升級、公園新建改造、綠化提質提檔……「花街、花道、花園、花海」漸次形成。幾年來,廣安變化無處不在,一年更比一年靚!
  • 平遠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縣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主動對接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灣區「最美後花園」,擦亮「精緻小城·大美平遠」旅遊品牌。最近,該縣成功入選第三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盤活山水資源 推進「旅遊+N」布局 古樸民居,龍頸梯田……走在梅畲村,處處皆景。梅畲村地處泗水鎮,其美麗蝶變是平遠縣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曾經,梅畲村是個典型的山區村、貧困村,守著「巴掌田」,產業難發展。 「過去村民多以傳統農業為生,村民都外出為生,更別提旅遊了。」
  • 江蘇 高淳
    高淳老街高淳區位於南京市南端,被譽為南京的後花園和南大門,是世界慢城聯盟授予的中國首個「國際慢城」高淳國際慢城高淳區被譽為「江南聖地」,素有「日出鬥金、日落鬥銀」的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坐擁先天的山湖資源
  • 西湖區全域美麗大花園
    從空中俯瞰,西湖區就是個美麗大花園,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生態景點等應有盡有,「山、水、城、村、景」等資源重新整合,旅遊與文化、農業、科技等產業深度融合。滿園春色關不住。走在西湖區,步步「走在景中」,時時「如遊畫裡」,讓人感受到全域美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