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學校:讓笑容綻放在大山腳下

2021-01-10 華夏經緯網

  新華社西寧電題:特殊教育學校:讓笑容綻放在大山腳下

  新華社記者嚴賦憬、藍翔

  「很好,接著走!一步一步,不能跳哦……」陽光灑進康復訓練室,實習教師鄧海蓮正和學生馬洪文一起練習走路。她牽著孩子的手,不斷鼓勁,耐心陪著他在康復器材上一點點向前進。

  雖然每走一步都戰戰兢兢,短短一米半的距離顯得如此漫長,馬洪文還是成功抵達終點。他是一名腦癱兒童,曾連生活都無法自理。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幾個月的訓練後,馬洪文已可以藉助器材慢慢行走。

  61名兒童就讀於這所特殊的學校,他們中有聾啞人、腦癱兒童,也有自閉症和唐氏症候群小孩。在外人眼裡「可憐」「奇怪」的他們,正在這裡享受著美好的校園時光。

  「這是一份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校長何惠興向記者談及特殊教育的難處。教師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擁有更大耐心,才能和孩子們心貼心地交流。不像其他普通孩子,每一名特殊孩子想要有一點點收穫,都要師生齊心協力。可每當看到孩子們取得任何微小的進步,每一名教師都深感驕傲。這是一所愛與希望澆灌的學校。

  在2017年之前,大通縣只有一個掛靠在縣職業技術學校的特教班。何惠興校長總結掛靠在職校的弊端:「一是重視不夠,二是經費不足。」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文件要求,30萬人口以上、殘疾少年兒童較多的縣(市)都要建設一所特殊教育學校。2017年,大通縣特殊教育學校獨立出來,2018年投資2581萬元立項新建,202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幾年時間,一座嶄新的特校在大通縣老爺山腳下拔地而起:辦學規模80人,總佔地面積為15570平方米,建築面積5721平方米。

  面積擴大不是唯一的變化,硬體設備和教學方式同樣得到改善。學校配有鋼琴、圖書和康復器材以配合教學。在生活語文、生活數學、生活適應等基礎課程外,學校還開設了康復訓練、工藝美術、剪紙、書法、家政等特色課程,並且根據不同殘疾類型進行小組教學,以幫助學生習得生活技能,更好融入社會。

  在心理健康教室,教師楊文蘭讓聾啞班的孩子每人選擇六個玩具放在自己的沙盤上。她用手語夾雜著話語同每一位孩子交流,耐心引導他們講出自己的選擇理由。「你看,那個小男孩選擇了好多醫生的小人玩具,因為他深愛的太爺爺最近去世了。」楊老師說道。通過特色課程,老師們嘗試走進學生的心裡,為他們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從事特教工作20多年的校長何惠興給自己立了一個規矩:每天早晨進校後,她會和每一個學生打打招呼,握握手,叫一叫他們的名字。這是她與孩子們建立友誼的小方法。

  「這些孩子慢慢就跟我熟了,他們很信任我,也會對我有親暱舉動。」何惠興說,「孩子們的信任給我很多希望,讓我很溫暖,同時壓力也很大。」

  教育改寫一個孩子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未來,學校還將向九年義務教育的兩頭延伸,開設針對培智的職業高中班,幫助他們走向生活,讓每一位特殊孩子的笑容綻放在大山腳下。(完)

相關焦點

  • 臚崗這所特殊教育學校……
    27日下午,區委書記張學龍帶隊到臚崗、隴田、井都等地開展重點項目建設和特殊教育學校有關工作調研活動。調研中,張學龍強調,要把學校建成專業化、高品質的特殊教育學校,讓學校成為特殊孩子們成長的樂園;要全力打造優質民生工程,加快推進汕汕鐵路潮南段的徵拆工作,高效有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順利進展。區委書記張學龍一行首先來到潮南區特殊教育學校,實地察看了校園建設情況,走進教室參觀孩子們的手工作品,並與該校負責人交流,了解師資配備、送教上門等情況。
  • ...打造溫暖優質「家」|新民村|特殊教育學校|潮南區|劉育卿|臚崗...
    時值深秋,涼意陣陣,位於潮南區臚崗鎮新民村的潮南區特殊教育學校卻暖意融融。偌大的籃球場上,一群特殊的孩子在體育老師的帶領下自由活動,臉上無不笑靨如花。「哐當……」當一個大男孩把手中的球投入了籃球筐,在場的孩子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有的還鼓起掌。這裡是潮南區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址,於今年9月14日正式投入使用。
  •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三明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黃金蓮
    她,就是福建省三明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黃金蓮。  荒山上的宏圖大計——  「我熱愛這項可以創造奇蹟的工作」  「當時三明市沒有特教學校,三明的聾生、盲生都要到200公裡外的福州、古田等地上學,而且每年只有兩三個名額。想想這些孩子,你說我能不去嗎?」1991年,已經在梅列區洋溪學區當了8年校長的黃金蓮,在接到調令的第三天就到三明教育局報到了。
  • 蘭州市盲聾啞學校更名為蘭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中國甘肅網11月27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從11月26日起,有62年辦學歷史的蘭州市盲聾啞學校正式更名為蘭州市特殊教育學校。蘭州市盲聾啞學校位於白銀路甘肅日報社對面,始建於1958年,是甘肅省和蘭州市建校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所盲聾合一的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盲、聾學生300餘人,學制覆蓋小學、初中和職業中專三個階段。學校現有教職工112人,專任教師99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54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20人,學校還設有兩個市級特教名師工作室和一個市級特教名班主任工作室。
  • 和喜安築集團攜手四川省慈善總會再次走進武勝縣特殊教育學校
    特殊教育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窗口,近年來我國教育重心向特殊教育板塊傾斜,辦學體系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學校數量不斷增加,終身特殊教育服務日益推進。在此背景下,我國特殊教育的建設更需要愛心企業、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齊心共進,保障更多適齡特殊兒童接受義務教育,讓更多需要幫助的特殊群體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 深圳將推動成立特殊教育學校
    記者獲悉,為進一步提高福利院兒童教育水平,我市將推動成立特殊教育學校,深入推行融合教育。   據介紹,市社會福利中心兒童福利院養育的18歲以下孤殘兒童300多名,已開設教學班3類8個、在校學生達95名。目前,院內正全方位試行融合教育,比如在學前教育階段,將文化教育、遊戲與康復教育有機融合;職教階段,福利院已開設「小小快遞員」、園藝種植、美工坊等項目。
  • 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2021年招生辦聯繫電話
    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2021年招生辦聯繫電話 2020-12-22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
  • 運城市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紀實
    送教上門,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重度殘疾孩子的一道橋梁。通過送教,我們能了解到這些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況,更能感受到他們對溫暖的渴望。為了全面推進特殊教育,使每一個殘疾兒童都能接受適當的教育,運城市特殊教育學校主動付諸實踐,使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受到個別化教育,在身體和心智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也使家長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
  • 深圳首家區級特殊教育學校揭牌成立
    原標題:深圳首家區級特殊教育學校揭牌成立深圳晚報2019年09月04日訊 深圳特殊教育又多一所學校。近日,南山區龍苑學校揭牌成立,首期招生開設了8個班級,共有66名學生入讀,學生年齡段在6至15歲。
  • 市特殊教育學校:愛融合,比星星更璀璨
    市特殊教育學校:愛融合,比星星更璀璨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4日 14:37:39 | 作者:郭婉怡 | 編輯:董之震  融合教育是當今國際特殊教育發展的潮流。「衛星班」是指特殊教育學校附設在普通學校,服務於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簡稱「特需學生」),由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共同管理的班級,是促進特殊教育走向融合的一種教育安置方式。本學期,東陽市特殊教育學校立足於融合教育,在鄰近的普通小學——白雲中心小學內首創「衛星班」,為5名特需學生提供了融合教育的機會,滿足了特需學生個別化教育的需求,於學生、於家庭、於學校,都具有非凡的意義。
  • 深圳龍華特殊教育學校今年9月開學
    原標題:龍華特殊教育學校今年9月開學   記者5月29日從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獲悉,龍華區借址觀瀾中心小學開辦特殊教育學校,將於今年9月開學。預計開設2個教學班和1間資源教室,招收小學一年級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共20名。
  • 相約一師一生——記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
    在遼寧東部鳳凰山腳下的丹東鳳城市,有一所主要面向農村學生的特殊教育學校——鳳城市特殊教育學校。這裡的老師們在日常校內授課之外,還要每周跋山涉水數次,去往山溝溝裡的農家,為有需求的孩子們「送教上門」。這些老師在送教的過程中付出了超乎尋常的愛,也承受了很多常人無法體會的壓力。
  • 龍華區屬公辦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今秋開學
    日前,記者從龍華區教育局獲悉,龍華區潤澤學校將於今年9月招生開學。深圳市龍華區潤澤學校是由龍華區教育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打造的一所集教育、康復、田園生活、科技創新於一身的九年一貫制區屬公辦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
  • 三明特殊教育學校探訪:挖掘他們的的個性特長
    「春節過後,全省的一場特教研討會將在我們學校舉行。這不,我和其他校領導都在加班呢。」1月16日下午,在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室,李勤快言快語。  1991年6月,年僅19歲的李勤從泉州師範學校畢業,成為全省首批特教專業畢業生。恰逢三明市正在籌備成立一所聾啞學校,他成為籌備組一員。  新學校建立,首要任務是招生。
  • 大陸殘障藝人訪臺北特殊教育學校 獻藝智障學童
    10月15日,北京「心靈之聲」殘疾人藝術團在臺北市立文山特殊教育學校演出交流。圖為藝術團聽障演員表演藏族舞蹈《神香》。(中國臺灣網 王怡然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15日臺北訊 (記者 王怡然)10月15日,一場特殊的表演在臺北市立文山特殊教育學校上演,說它特殊,是因為它的演員都是來自大陸的殘障藝人,而它的觀眾都是臺灣智障孩子。  這場演出是由北京市臺辦策劃主辦的「第八屆中華文化快車」——北京「心靈之聲」殘疾人藝術團來臺灣後的第一場演出。
  • 屯昌特殊教育學校為智障及孤獨症學生創辦舞蹈班
    屯昌縣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舞蹈。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日前,在新年前夕舉辦的2020年屯昌縣中小學校園藝術節上,一場特殊的歌伴舞表演令觀眾們眼眶發熱——動人的樂聲中,屯昌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們隨之起舞:「每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他們是我們的未來……」有人記不住歌詞,有人動作跟不上,已經練習了一個多月的他們儘管還有些笨拙
  • 湘鄉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 助「折翼天使」展翅飛翔
    「湘鄉市特殊學校譚校長對我們說。7月4日,星期六。又到了湘鄉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們送教上門的日子。上午,湘鄉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犧牲雙休日時間,兵分兩路前往月山鎮和東郊鄉,為殘疾兒童開展「送教上門」的暖心活動。筆者跟隨其中的一組送教老師前往湘鄉市的東郊鄉,首先來到湘鄉市東郊鄉大橋村小賢(化名)家裡進行送教。
  • 廣東省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鄧曉紅
    參與活動:2017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編號:38 姓名:鄧曉紅用愛開啟視障兒童的心眼之門 ——記廣東省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鄧曉紅    在平凡的教室裡,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學生鄭小可代表特殊兒童和深圳選拔出的12位學生參加了蒙特梭利模擬聯合國2017年世界青少年峰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金色大廳發出了自信的聲音;先天失明的喆禧,懷著對讀書的熱愛,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我的一本課外書」全國35強讀書少年的決賽舞臺……    她就是廣東省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鄧曉紅
  • 走進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一支跳了21年的舞蹈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孩子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元旦文藝匯演排練。這支舞一直是學校的保留節目,同樣的旋律21年來一遍遍在校園響起。  21年前的3月5日,這支舞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走進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看望師生,在校園草地上觀看孩子們演出。
  • 走進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 一支跳了21年的舞蹈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孩子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元旦文藝匯演排練。這支舞一直是學校的保留節目,同樣的旋律21年來一遍遍在校園響起。21年前的3月5日,這支舞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走進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看望師生,在校園草地上觀看孩子們演出。「習近平同志豎起了大拇指,鼓勵孩子們自強自立、積極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