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有福的人,做五種功德,不管誰都能做到!

2020-12-12 大茶經

有福的人,經常做五種布施,功德無量。《地藏菩薩本願經》第十品中「校量布施功德緣品」,佛為地藏菩薩說種種校量布施功德因緣,依發心不同,所做善事不同及布施對象不同,所得布施功德而有殊異。其實只要生活中,都做善事就有功德,有福的人經常做五種功德,不管是誰都可以做到,那是哪五種呢?

第一種:以祝福來做功德

佛家講功德,但並非一定要用錢布施,才有功德。別人做善事時,我心裡歡喜,就是最大的功德。功德以心的祝福,也有大功德。物質的布施功德,是有形、有相、有量、有邊的,有福的人常用心的祝福,因為心的祝福是無形、無相、無量、無邊的。如一句隨喜讚嘆,誠心祝福福慧雙增等。別人做功德,我們心存歡喜讚嘆,這也跟對方一樣具有同等的功德。

第二種:以語言來做功德

不管你多有財,如果應用不當,反而會造罪。雖然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的人不一定留下很多錢財;也不一定有很多時間出力。因此,比出錢、出力更好的方式,做功德就是用語言來讚美別人。美言不怕多,古人言一家說好話,家庭和樂;人民說好話,國家安定;全世界的人都說好話,世界則能祥和歡喜。

所以,以語言讚美人很重要,有福的人經常懂得讚美別人,也歡喜自己。例如普賢十大願中的「稱讚如來」;佛家以梵唄唱誦讚嘆佛法僧三寶;幾乎每部經後面都有「歡喜讚嘆,信受奉行,作禮而去」等字句。

第三種:以物質來做功德

如果你有物質上,以來利益眾生,也是大功德。對佛家布施,功德無量。如與寺院布施,寺院如橋梁,你的錢財與物質的布施。錢財布施,不在於多與少,在於你是否虔誠心。不管是錢財還是物質,一來支持了各地道場發揮弘法利生的功能,如舉辦文教活動、慈善救濟等;二來供養了一切眾生是大功德一件。

第四種:以奉獻來做功德

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些年來,有一種善良風氣,不少人會到各個機關團體去擔任義工,到醫院裡做義工,到寺院裡做義工,甚至不管年長還是剛畢業的學生都到農村教學;也有到各地公園裡、大街小巷清理垃圾等等,都是以服務奉獻來做功德。

第五:以弘法來做功德

弘法來做功德,與第二種的語言來做功德相似。但不同的是,佛家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教義,如果你弘法來,那功德是最大的。它包括了以上四種。《金剛經》佛對須菩提說,對他人說「金剛經」哪怕是四句偈語,也比七寶布施福德還大。那弘法,就是弘揚人人從善積德,福報皆是無量無邊,你就是在利益一切眾生。

相關焦點

  • 佛說,這八種人最有福,看看有你嗎
    佛說,這八種人最有福,看看有你嗎。說到福,人們都希望五福臨門。所謂五福是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就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福報也好福德也罷,或多或少和前世或多生以前有關係。前世或多生前做的善事多,今生福報福德就多。反之,就會福薄命淺。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該廣做善事,造善緣結善果。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若固執執拗,造業起禍,不知回頭,那誰也拯救不了你。佛菩薩只是大眾心靈的寄託,生命的指引,但是修行是自己的事,誰也頂替不了你。俗語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供燈功德唯佛能知
    因常常看到波斯匿王等王公貴戚在佛面前供養,她就想:「我前世沒有積累資糧,以致今生貧窮卑賤,現在遇到如此廣大的福田,一定要種下福德。」於是她四處乞討,終於化到一枚錢。拿著這枚錢去買油做燈時,賣油人說根本不夠,但是出於同情,就給了她兩倍的油,剛好夠做一盞燈。
  • 佛說有4種布施,不花一分錢,也能得大福報!
    每一種方法各有側重的不同,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修行方法,也即包含佛教中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只要我們從一而終,堅持不懈,不斷的精進,就會有成功悟道的一天。布施可以說是修行的基本方法,從世間法的角度來說,也更適合於大眾。因為佛說福報從布施中來,我們想要得到任何事物的前提,就是先布施,因為只有布施,才會有收穫,這是因果循環,亙古不變的真理。
  • 佛說,不求功德,所得功德福報更多!
    「功德」一詞在佛經中頻頻出現,它的含義是什麼呢?《大乘義章》云:「功謂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眾生,名之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意思是說,「功」是破生死、得涅槃、度眾生之功能。此功能為善行之德,德者,得也,功德即行善所獲之果報。
  • 佛教:供養三寶的福報與功德,你都知道嗎?
    佛教:供養三寶的福報與功德,你都知道嗎?每個人的一生,都與福報脫不開關係。而福報,也是因果業力體現出來的一種方式。學佛之人都知道,想要修得福報與功德,那麼供養三寶一定要做。供應三寶,也就是供應佛教中的佛、法、僧。供養三寶,要懷有感恩之心。千萬不能陷入到以錢養人的誤區,這樣就得不到福報與功德。我們供養三寶,既是在向佛法親近,更是向佛菩薩這些圓滿具足、福報具足之人,培植福報。佛法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經典的故事:在佛陀生活的那個時代裡,有一位名叫阿冕樓馱的尊者,當然,他出身時並沒有尊者的稱號。因為他的出身非常不好,是一位貧窮的農夫。
  • 佛說:有福的人,都有這4大「吉兆」,很準!看看你有嗎?
    俗話說: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此話說的一點也不假,有福的人,往往做什麼事都得心應手,似乎有上天護持,一生平安喜樂、不缺吃穿。而無福的人,往往一生坎坷無數,過得顛沛流離。有人說人生不公平,為什麼別人一出生就衣食無憂,而自己卻命苦福薄?
  • 佛說:這五種人,不用燒香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是你嗎?
    心中有佛的人,無論在哪裡,佛菩薩都無處不在;心中無佛的人,就是天天抱佛的大腿也無用。我們燒香拜佛,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不是說誰供養越多,佛菩薩就越加持誰,這是迷信。佛菩薩不需要眾生的供品,佛菩薩歡喜的是我們那顆善良清淨的心。我們不要帶著功利心、賄賂心,去做「表面功德」,否則都是自欺欺人。
  • 佛教:做到這2點,佛前供燈、供花,供果才有功德
    對於信仰佛教的人,瞻禮佛像時,總能升起心中無限的歡喜心,內心總能安住片刻的澄淨。很多人也會在家裡擺一尊佛像或者貼有佛菩薩的畫像,一則是對佛菩薩的至誠,恭敬心,二則是希望能夠得到佛菩薩保佑,事事順心,萬事如意,能夠得到吉祥利益。都說佛前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很有講究,如果不如法是不能得到利益的,那麼在家供佛像要注意的那些事呢。
  • 佛教:這五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當你的心足夠慈悲、善良,自然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以下這五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一、不信因果、誹謗三寶之人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它都在那裡,從未離開。「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可以沒有信仰,但是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要懂得尊重,不要惡意詆毀,否則就是在損自己的福,在造業。
  • 佛教:「命好有福」之人,常做這4件事,你能做到幾件?
    文:明月天心我們常常會看到許多人到寺院裡燒香拜佛供養,這樣做的目的何在?為了培福。當然,福氣不是從菩薩那裡求來的,福從哪裡來?從布施、供養中來,從慈悲心中來,從善業中來。常言道: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
  • 供燈的功德不可思議,完全是佛的境界!
    任何一個民族有好的地方,我們都值得借鑑、效仿。當然,我並不是說藏族的一切都是好的,藏族也有不好的習俗。比如說,有些人喜歡打架,或者不讓孩子讀書,跟漢族人相比,很多地方還是跟不上。然而使用轉經輪、念觀音心咒,尤其是供燈這方面,家家戶戶做得非常不錯,許多人都供著長明燈。
  • 在寺院做義工有沒有功德?
    有人說,你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去寺院做義工,是在消極逃避嗎?當然不是。雖然每個人來寺院做義工的初衷不同,有的為過去無明所造的惡業,而帶著一顆懺悔、改錯的心利益眾生。有的為了依師學法、親近善知識,有的為自己與家人種下福田、積累福報。有的人已經獲得法益,而發大願護持寺院和出家師父,以期佛法長存於世。
  • 不動佛名號和心咒的功德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不動如來《不動佛剎土莊嚴經》中記載:在此世界東方功德超群絕倫的現喜剎土,不動佛現今住世,長久住世,宣說無量法門。凡是往生於彼佛剎土者均具足稀有功德。誰持受不動佛名號,即蒙受彼如來垂念,一切邪魔無機可乘,全無嚴重冰雹、傳染病、災害等危難。任何眾生如若發心往生彼剎,即刻如同不退轉菩薩。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現代人學佛,最先接觸的佛教名相,肯定包括「功德」一詞。我們平時見到一些善行義舉,也會感嘆功德無量,並且會說一句「隨喜功德」。實際上,很多學佛人都希望依靠布施、供養等方式積累功德,廣結善緣。從佛理來看,布施與供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行為的兩種說法。
  • 念「阿彌陀佛」時,牢記這2個字,能獲無量福報,花開見佛!
    佛經云:「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阿彌陀佛有極大的威德,所以相貌無等倫,威嚴無等倫。如果一個人,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了嚮往之心,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花開見佛,那就是淨土法門一直推崇的念佛。大勢至菩薩也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也就是說,只要你念佛,最後就能見佛。
  • 《三十五佛懺悔文》的功德
    《佛說決定毗尼經》云:「若有菩薩,成就五無間罪,犯於女人,或犯男子,或故犯塔犯僧,如是等餘犯,菩薩應於三十五佛前,所犯重罪,晝夜獨處,至心懺悔。……菩薩如是觀此三十五佛,如在目前,思惟如來所有功德,應作如是清淨懺悔。菩薩若能淨此罪已,爾時諸佛為其現身,為度眾生亦說種種諸行,成就愚惑諸眾生故。」
  • 如何祈福有福?惜福、種福的人壽命會增長嗎?
    近年來,世界各地天災人禍連連不斷,凡有識之士都非常關心,亟思解決改善之道。站在一個宗教徒的立場,所能做的除了信仰上的祈願,還應該幫助人們在觀念上做適當的調整。人活在世上,最起碼都還有一口呼吸,有呼吸就等於擁有一切希望,人生充滿一切的可能,因此呼吸是很可貴的。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若能知福,則更應該說「我還有呼吸,當然滿足了。」但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知道這就是我們的福報。尤其現今的臺灣社會豐衣足食,很多人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看到別人有的,也不管對方是如何努力獲得的,就希望自己也擁有,甚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自害害人。
  • 佛說:降服自己心念,福報無量功德也是無量,一念三千大千世界
    讓我們敞開心門,保持一顆平常心,不管身處在任何狀況中,都要保持平靜、穩定、自助、自在的心境。懂得以智慧、慈悲來處理問題,心就不會經常打結,就能清明自在了。我們都沒有見過佛,卻願意相信它,我們也沒有見過鬼,卻總是害怕它。這是因為在我們心中都有兩面,一面希望善良,一面害怕懲罰。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常言道: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人這一輩子不容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命好有福的人會過的相對容易,沒有福氣的人則一生辛勞困頓。人的命一出生就基本定下,無法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努力,只等命運的安排,這就愚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