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9日,陰曆年關將近,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領導方志敏柱著棍子,率隊爬上了皖贛交界的南華山。這個時候,方志敏所部紅軍還有二幹多人馬,不過,由於來到南華山前的這支隊伍,彈藥嚴重不足,糧食嚴重不足,士氣也已相當低落。
原來,三個多月前的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向西突圍,開始了著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隨著中央紅軍的離去,中央蘇區附近只有兩支大的紅軍,一支是尋淮洲率領的作為北上抗日先遣隊的紅七軍團,另一部分就是方志敏的紅十軍。當時,為了牽制敵人快速對紅一方面軍主力的追擊,中革軍委發來命令,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方志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劉疇西任軍團長,全軍團共一萬餘人,下轄三個師,尋淮洲任某師師長,喬信明任師參謀長。
紅十軍團組建之後,在皖南譚家橋打了關鍵的一仗,結果沒有打好,軍團無法在皖南立足,只能在寒冷的山區風餐露宿,靠兜圈子避敵,逢敵必戰,逢戰必退,部隊戰鬥意志大大削弱,二個多朋以來減員嚴重。
這是一年最冷的隆冬時節,南華山,滿山鋪白,滿樹裹銀,真箇是一派北國風光。方志敏的隊伍通過一片竹林,只聽得積雪壓竹枝,格格作響。一陣風颳來,壓彎腰的竹子搖曳著猛一伸,把積雪「呼」地彈處沖天而起,身處逆境的方志敏隨即口佔一絕: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站立在方志敏身旁的師參謀長喬信明,聽到這朗朗上口的詩句,覺得正道出了自己當時的心情,便反覆吟誦細細品味,一時詩句在隊伍中傳誦,讀著詩句的戰友們都胸中蕩漾著一股激情:我們要衝出包圍圈,衝出去,御外侮,雪國恥,打擊侵略者!
就在這個時候,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方志敏作最後的努力,將剩下的部隊整編成一個團,並命令師參謀長喬信明擔任團長,率隊向分水關突圍,這是方志敏生前下達的最後一道命令。
臨危受命的喬信明率部開始突圍,然而,紅軍剛到達一處山溝,敵人正在此處等著,雙方一接火,我先遣隊的彈倉就打空,拼刺刀又沒有力氣,哪裡突得過去?此時氣勢洶洶地衝向紅軍,加上一路尾追著的懷玉山敵軍又已趕到,先遣隊腹背受敵,處境十分危險。
喬信明指揮隊伍分兵抵禦,硬頂了五個小時,總算太陽落山天黑了,敵人不敢在夜間短兵相接,紛紛撤下山去,我軍打算收攏部隊趁天黑衝出重圍。
沒有想到的是,又中了敵人的詭計,惡毒的敵人到處放火燒山,一時間滿山遍野烈火熊熊,山谷到處濃煙滾滾,敵人又趁機開始搜捕。不幸的是,團長喬信明被捕落入敵手。
喬信明被捕後,由於有人叛變,他的真實身份暴露了,後來,敵人將喬信明轉移到南昌行營看守所,方志敏也關在這裡。當晚,方志敏寫了一張條子託人給喬信明,問北上抗日先遣隊有多少幹部被關在看守所?都叫什麼名字?喬信明立即寫了條子告訴了方志敏。接著方志敏同志又託人送來第二張條子問:「有哪些人怕死?有哪些人堅決?」當天晚上,喬信明就寫了回信。
隨後,方志敏又第三次託人帶信。他告訴喬信明,他和其他幾位關進小牢房的重要領導幹部隨時準備犧牲,喬信明他們要準備長時間坐牢,要和敵人鬥爭到底。喬信明當即覆信:「請放心吧,只要我們還活著,一定按你的指示去做。」
喬信明的堅貞不屈,惱羞成怒的敵人給他戴上九斤半重腳鐐,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喬信明在看守所被關了兩個月後,方志敏被敵人殺害。而喬信明則被判了無期徒刑,戴著九斤半重腳鐐,和難友們遵照方志敏的指示,在獄中建立起了秘密黨支部和敵人開展鬥爭。
全面抗戰爆發後,監獄被轉移到長沙一帶,喬信明在徐特立等同志的親自營救下,終於掙脫了九斤半重的腳鐐,重返革命隊伍,實現了方志敏烈士的遺志。又能夠為黨工作了,他是何等喜悅啊!東南局根據他在獄中的表現,立即恢復了他的黨籍,並決定調他到新四軍軍部教導隊工作。隨著敵後根據地的開闢和發展,喬信明同志又意氣風發地馳騁在大江南北的抗日疆場上。
奮戰在抗戰前線的喬信明,擔任挺縱一團和一縱一團的團長,率領這支主力部隊,先後在郭村保衛戰、黃橋決戰等都有出彩的表現,對創建蘇北根據地,使新四軍、八路軍在蘇北勝利會師,共同完成了開闢蘇北敵後戰場的偉大戰略任務作出了重要貢獻。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正當喬信明全身心地投入蘇中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時,由於連續的行軍作戰,特別是在獄中那九斤半重腳鐐埋下的隱患爆發了,導致下肢癱瘓,雙腳發腫。在此後漫長的革命道路上,儘管他遭受病痛的折磨,可是,他仍然堅持在病榻上學習文化和理論。只要身體稍有好轉,他又繼續工作,抗戰勝利時,喬信明被任命為蘇中軍區後勤部長兼政委,下肢癱瘓的他坐在擔架上開始了新的工作。
建國後,隨著醫療、生活條件的改善,令人欣喜的是,下肢癱瘓7年之久喬信明,竟然奇蹟般地重新站立起來,他又投入了新的工作,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擔任了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政委。喬信明將軍頑強戰鬥的一生,稱得上是百折不撓的一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