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海軍部長布雷斯維特,再次宣布組建"第一艦隊",以應對所謂的印太地區最新形勢。澳大利亞立刻獻媚,但美國中意的司令部所在地新加坡,卻不願趟這趟渾水。
在美國當地時間上周三(2日)的參議院聽證會上,美海軍部長布雷斯維特拋出了一個重磅提議,表示要重建"第一艦隊"。
美國第一艦隊在上世紀70年代被裁撤
當提及重建"第一艦隊"的作用時,布雷斯維特表示:"這將使我們的盟友和夥伴,對我們在該地區的承諾感到放心;同時確保任何潛在對手,都知道我們致力於守護法治與海洋自-由。"
布雷斯維特口中的"盟友"與"夥伴",指的是其軍事盟友澳大利亞、日本與韓國等國;而夥伴,則指的是印度、新加坡等非軍事或準軍事盟友國家。
而他所說的潛在對手是誰,大家自然心知肚明。至於所謂的"守護法治與海洋自-由"云云,則是美國一貫的信口開河。
美國海軍妄圖再拉起一支艦隊常駐印太地區,其實就是因為僅憑在該地區現有的海、空力量,它已經捉襟見肘,無力遏制我們。需要重新劃分其海外軍事部署,並建立另一個與第七艦隊所在地橫須賀,類似的前進基地。
大國之巔認為,美國海軍重建一支艦隊並非難事,它只需將現有的軍艦重新規劃,拆東牆、補西牆湊出來一支新艦隊即可。但難點就在於基地的選擇,因為這決定了這支海上力量的投射範圍。
新加坡島,一直以來就是美國海軍進駐亞太地區的最優選。自1819年英國人將該島建成港口後,這裡便被稱為"遠東十字路口"。不僅是國際海運樞紐,更是大英帝國海軍扼守馬六甲海峽,控制中東與亞洲海運貿易的門戶。
一戰後,英國人斥資5億英鎊巨資,又在新加坡修建了一個海軍基地。邱吉爾稱其為"東方的直布羅陀"。按購買力計算,英國人當時修建基地的費用,約合現在的3000億元人民幣,可見新加坡軍港在軍事戰略上的重要性!
也由此,這次美國海軍妄圖重建艦隊,新加坡的軍事基地,便成為美國人當仁不讓的第一選擇。只不過,新加坡並未同意。其國防部也於上月在官網發布聲明,稱並未同美方進行相關討論。
11月17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還曾表示,不會參加美國組織的冷戰式同盟來針對其他國家,不願選邊站隊。
目前美國海軍存在6支海上艦隊
反觀另一邊的澳大利亞,則很活躍,吃了秤砣鐵了心,要跟美國步調一致。他們的媒體大肆渲染"第一艦隊"需要地區盟友的大力支持,澳洲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重要基地。
甚至,有些澳媒認為,為表忠心,澳大利亞人還應當主動分擔美軍艦隊駐紮的費用!
大國之巔最後認為,美國"第一艦隊"是否重生,要看拜登上臺後的態度。但這件事卻顯示了,新加坡與澳大利亞這兩國,他們的最大貿易夥伴國家都是中國,但二者選擇的道路卻截然不同。
澳洲人對美國的跪舔、敬畏與依附,已到了不顧國家利益,盲從的地步了。就這樣澳總理莫裡森還希望與中國"愉快共存"?只能奉勸他們好自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