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網際網路+農業」增城企業日均番石榴銷量最高可達15萬斤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金羊網訊 記者李雯潔,通訊員劉鎮、朱卓東報導:提起番石榴,不少增城人會不約而同想到石灘鎮石廈村。但如今,在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的大背景下,位於增江街光輝村一個佔地550畝的番石榴種植基地正以一種「青出於藍」的姿態逐漸吸引人們的眼球。這個脫胎於石廈群興水果專業合作社的農業項目,憑藉長期累積的種植經驗和品牌影響力,以「美麗田園綜合體」的全新概念,將在增江街光輝村探索建立一個「農業+旅遊」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並由此帶動光輝村的振興發展。光輝村「美麗田園綜合體」的打造,也成為增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真實寫照。

  增城有284個行政村,農村面積約佔全區面積的87%,農村人口約佔全區戶籍人口的42%。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增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增城探索解決「三農」問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指明了新方向。

  番石榴規模化種植技術成熟

  光輝村的番石榴種植基地由廣州創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公司總經理劉淑芬也是現任石廈群興水果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據悉,劉淑芬的母親吳水群是石廈村最早種植番石榴的農戶之一。此前,由於農戶分散種植,水果品質較差,經濟效益不明顯。2010年6月,吳水群組織全鎮105戶社員成立了廣州增城民合石廈群興水果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以後,通過整合土地資源、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實施標準化種植、配合當地農業部門加強對農產品生產質量安全監控等方式,實現了番石榴的規模化種植,也大大提高了番石榴的品質。漸漸地,石廈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番石榴村」。全村共約800戶農戶以種植番石榴為生,番石榴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胭脂紅、白香果、四季仔、珍珠芭樂等番石榴品種有口皆碑。

  打造「網際網路+農業」銷售模式

  成熟的番石榴種植經驗給了新一代「掌舵人」劉淑芬充分的信心和新的發展靈感。劉淑芬開始不滿足於供應本地農貿市場的銷售模式,轉而瞄準珠三角市場。

  通過合作社平臺,劉淑芬成功註冊了「石廈」番石榴商標,以農業品牌化發展戰略打開了市場銷售渠道。不久,許多外地客商、大型超市慕名前來尋求建立合作關係。2013年,劉淑芬正式註冊創立了廣州創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實現番石榴等農特優產品種植、銷售「一條龍」經營管理。「目前,我們的番石榴已經銷售到廣州、東莞、深圳乃至香港等地的商場超市。」劉淑芬說。

  而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劉淑芬再度乘勢而為,搭上了「網際網路+農業」的東風。目前,公司已與順豐優選、天貓超市等網購電商平臺達成合作,成為增城荔枝、增城番石榴等水果的供貨商。與此同時,公司還創建了自己的網絡銷售平臺「創鮮商城」,將增城水果銷往全國各地。目前,整個公司日均銷售量最高可達15萬斤。

  規劃建設「美麗田園綜合體」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民創業家,我熱愛鄉土、紮根農村、熱衷農業,我對當下的鄉村振興戰略滿懷憧憬。我認為通過農業與鄉村休閒旅遊、教育、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必將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帶動農民致富。」劉淑芬告訴記者。

  出於對農村發展的信心,2017年下半年,劉淑芬在增江街光輝村租用了550畝土地,籌劃打造一個全新概念的「美麗田園綜合體」。「『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了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這是一種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劉淑芬向記者介紹。

  記者走進光輝村的番石榴種植基地看到,經過半年的種植栽培,八大品種的番石榴苗木長勢良好,不少已經開始掛果。田間,種植工人正忙著修剪枝葉。「現在苗比較小,這一批果子我們是不要的,等苗再長半年,屆時就可以開始批量產出果實了。」工人鄧姨說。

  劉淑芬告訴記者,接下來,基地將進一步完善田間道路、竹廊藤架、自行車驛站、趣味綠道等休閒設施建設,並通過打造大風車、摩天輪等主題景觀,以及建設花海、番石榴文化博覽館、開放式青年文藝表演中心等文化休閒景點,實現美麗鄉村、美麗田園和美味農產品的統一,致力打造「美麗田園綜合體」的增城樣板。「到時候遊客既可以來觀光旅遊,也可以下田採摘,甚至參與到番石榴茶、番石榴酒等深加工產品的DIY。同時,我們這裡毗鄰1978電影小鎮,甚至可以成為電影的取景點。」劉淑芬說。

  增城:將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

  作為農業龍頭企業的負責人,劉淑芬始終十分關注農民的增收致富問題。在1月20日舉行的廣東省精準扶貧高峰論壇暨2017中國·廣東「農電獎」頒獎典禮上,劉淑芬獲評「傑出電商致富帶頭人」,並代表廣州創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增江街光輝村籤署了「千企幫千村」協議。「我也希望項目的落戶能帶動更多農戶共同參與,為他們解決更多就業問題,實現增收致富。」劉淑芬說。

  劉淑芬的期望與增城區委區政府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思路不謀而合。據了解,增城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公共財政資金向「三農」傾斜,統籌整合各類資源要素,改善農村環境,發展特色產業,提升農村對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的吸引力,形成良性循環,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方面,增城將通過研究完善土地流轉、農業設施用地和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等政策,積極收儲整合農業園區農業用地,支持解決農業企業和項目用地等問題,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全區計劃2018年完成約16000畝的農田基本建設。

  另一方面,增城將積極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高標準對水、電、路、橋、渠、管線等查漏補缺、升級改造,重點推進11.8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加快87公裡村道及橋梁等設施建設。

  此外,增城還將加快推進10個特色小鎮,13條市級、18條區級美麗鄉村和2個特色鄉村群建設,重點打造大埔圍村、初溪村、四豐村、陸村村省級新農村示範片,繼續抓好中新鎮五聯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形成示範帶動作用。

  增城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通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激發農村發展內生活力,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與此同時,將抓住村黨組織這個關鍵,選優配強農村帶頭人隊伍,探索創新農業農村人才引進位度,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推動增城在鄉村振興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相關焦點

  • 增城農民收成啦!楊桃熟了、番石榴香了、柿子紅了
    畝產可達5000公斤以上經過多年的技術改良石廈村「錯峰成熟」的番石榴一年四季都有收成近年來石廈村番石榴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番石榴也成了石廈村>番石榴種植大戶牽頭帶動了不少零散的番石榴種植戶加入其中,抱團發展2010年廣州增城民合石廈群興水果專業合作社成立在「合作社+農戶」模式下
  • 白領回鄉去 點金番石榴
    見沒有一個同學猜對,劉淑芬笑道:「我做的行業你們可能想不到,我是做農業的。」誰也不曾想到,這個80後女生已經把家鄉的農業做得有聲有色。從一名在寫字樓裡辦公的城市白領,變成在田地裡和550畝番石榴打交道的農民,劉淑芬回首近十年的拼搏與收穫:「農業就是我一輩子的事業。」她深切地感受到,網際網路影響了這個時代,也深深地影響了這個時代的農村。
  • 增城上萬畝「雞屎果」找回老廣的舌尖記憶
    9月25日下午,喜迎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慶豐收 迎小康」2020年增江街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之番石榴推廣活動——「點『石』成金 鄉村振興」2020廣東(增城)番石榴大健康產業綠色發展論壇在廣州創鮮番石榴農業公園舉行。來自生物科技、應用醫藥、現代農業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學術前沿動態,共同為探索增江番石榴大健康產業綠色發展獻智獻策、支招把脈。
  • 80、90後返鄉創業 爭當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
    村裡的番石榴一天銷售15萬斤,年銷售額超6000萬元……以前村民不敢想像的事情,在80後回鄉創業的女大學生劉淑芬手中變成了現實。全省鄉村振興工作會議指出,吸引和推動人才由城市向農村流動,培育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 順豐攜手創鮮助力打造增城農業電商O2O
    據悉,廣州順豐近日與廣州創鮮洽談並達成合作,兩者將攜手探索增城農業電商發展新模式,協助增城農業探索「網際網路+」時代O2O農業電商新模式。如今順豐已在時代O2O模式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路線,順豐當下擁有線上平臺順豐優選與線下平臺嘿客,在「網際網路+快遞」的時代對O2O做了充分的解讀。而此次順豐也並非初次涉水生鮮食品。在此之前,順豐已在為打造時代農產品電商O2O新模式做足了準備。陽澄湖大閘蟹、山東煙臺櫻桃等時令生鮮,順豐皆能夠結合自己線上線下平臺以及當天下單當天送達的配送時效,出色完成配送。
  • 增城稅務部門護航新農業發展 新時代「鄉村樂章」唱響新農村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廣州市增城區的特色農產品荔枝、遲菜心、絲苗米等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增城名片。為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廣州市增城區稅務局紮實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主動送服務上門,助力企業發展煥發新動能。
  • 廣州增城 | 最全農業公園攻略 享受田園美景 體驗農作樂趣
    廣州創鮮番石榴農業公園位於增城區增江街光輝村,一直致力於番石榴、荔枝等增城農產品種植和銷售,現有番石榴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700畝,已評為廣州市級農業公園和廣東省農業公園。有綠天然水培蔬菜基地、亞生園藝基地、德權漁業等大型農業企業6家。2017年被評為廣州市文明村,2018年獲廣州市農業公園稱號。目前正在全力打造融村落古建築、鄉村習俗、節日等元素為一體的休閒農業公園,鼓勵觀光農業企業整合優勢資源,逐步形成一系列極富觀賞性和參與性的品牌項目,讓更多的城市居民體驗到平日無法體驗的鄉村風情風貌。
  • 廣州增城:建現代化生態之城
    「拿地就開工」,增城為企業發展全環節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全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增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城國家級僑夢苑、中國金融生態城市、全國科技先進市、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增城作為廣州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正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 增城「荔枝」,京東鮮到!增城聯手京東物流將新鮮送達千家萬戶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據考證,說的就是羅浮山下荔枝之鄉的人民和遊客對增城荔枝的喜愛。至今,朱村街山角村、荔城街廖村、正果蘭溪荔枝溝數百年的古荔仍然健在、結果。2019年底,增城正式入選國家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城荔枝栽培文化系統,是增城人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並傳承至今的獨特的農業生產系統,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物多樣性、傳統知識與技術體系和獨特的生態與文化景觀,是廣東乃至中國荔枝文化遺產中的翹楚。
  • 僑鄉玉林打造廣西最大臺灣珍珠番石榴生產基地
    僑鄉玉林打造廣西最大臺灣珍珠番石榴生產基地 圖為遊客在廣西玉林市玉州區臺灣珍珠番石榴基地採摘番石榴
  • 長泰:臺灣珍珠番石榴採摘忙 每年畝產量已達上萬斤
    珍珠番石榴,俗稱芭樂或拔子。是臺灣芭樂為桃金孃科番石榴屬果樹,肉質非常柔軟,肉汁豐富,味道甜美,幾乎無籽,風味接近於梨和臺灣大青棗之間。它的果實橢圓形,顏色乳青至乳白,極其漂亮,含有大量的鉀、鐵、胡蘿蔔素,還富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能夠有效治療糖尿病及降血糖。據負責人介紹,綠港園生態農場果蔬種植區的臺灣珍珠番石榴佔地面積15畝,每年畝產量已達上萬斤。
  • 減稅降費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荔枝、遲菜心、絲苗米等增城特色農產品逐漸「走出家門」,被更多的人認可,成為增城一張閃亮的名片。為了進一步推進全區農業產業發展,增城區稅務局近年來積極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主動送服務上門,為農業企業算好「減稅帳」,助力全區農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 增城,遍地黃金_廣州日報大洋網
    讓人垂涎欲滴的葡萄 就長在諾普信田園綜合體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除了農業方面 增城的各方面發展也是發光發亮 從新塘站出發
  • 今年增城遲菜心預計產量13.2萬噸,帶動1.3萬農戶就業
    12月21日晚,增城區在廣東珠島賓館舉行2020菜心之夜——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農產品增城遲菜心推介活動。活動通過菜心文化挖掘、品牌籤約共建、宣傳大使亮相、龍頭企業展示、現場品鑑等形式,多方位演繹增城遲菜心的品牌魅力。據悉,本月25日,2020廣州增城菜心美食節活動將在增城區小樓鎮舉行。
  • 郭臺銘到深圳賣高雄燕巢番石榴
    原標題:郭臺銘深圳賣水果   「這番石榴真的好鮮好甜。」3月21日下午3時30分左右,富士康科技集團創始人、總裁郭臺銘在富士康深圳龍華園區「擺攤」賣起了水果,他一邊大口地咬著番石榴,一邊連連稱讚。   現場的富士康員工排起了隊伍,紛紛搶購首批從臺灣高雄運抵園區的直供水果。
  • 廣州增城遲菜心暢銷大灣區 今年將達超13萬噸
    中新網廣州12月21日電 (記者 程景偉)2020菜心之夜——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農產品增城遲菜心推介活動21日晚在廣州珠島賓館舉行。據了解,增城遲菜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十分暢銷。增城遲菜心美食。 程景偉 攝據介紹,今年廣州增城遲菜心長勢喜人,種植總面積約5.68萬畝,預計總產量可達13.22萬噸,總產值可達6億元以上,帶動了全區約1.3萬戶農戶加入到了增城遲菜心的種植、加工及銷售批發的產業鏈。市民與增城遲菜心合影。
  • 容縣發力打造沙田柚農業「地標名片」
    據悉,該分揀線日處理沙田柚達15萬斤,屬於比較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可自動識別柚子的糖度、水分、重量等成分並將其篩選到相應區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為更好地監控沙田柚的品質,規範化管理,包裝好的沙田柚也都統一貼上了「容縣沙田柚」地標認證防偽標籤。
  • 攀枝花市著力打造「網際網路+農業」現代農業升級版
    近年來,攀枝花市結合實際發展現狀,在建設區域信息應用高地方面,以「一中心四平臺一產業」為抓手,即釩鈦大數據中心,智慧城市、釩鈦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康養、智慧農業特別是在智慧農業方面,攀枝花打造了集「農特交易中心+農技服務中心+農村金融中心+大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