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看看臺灣人對來自大陸的媽祖,這麼瘋狂
人人跪在地上,向前臥著身子,媽祖的鑾轎從排成行的信眾身上跨過。這種虔誠的行為叫做leng轎腳——也就是鑽轎底。
農曆三月初三是媽祖的誕辰,每年的這個時候兩岸的民間都有一系列熱鬧而神聖的活動,共慶這個大家心目中的「聖誕」。在眾多活動中,臺中大甲鎮瀾宮的媽祖繞境最為出名。人們抬著「天上聖母」的神像,在周邊的星羅棋布的大廟小宮挨家挨戶巡遊,受訪的宮廟供奉的媽祖,也被請出來迎駕。繞境歷經9天8夜,信眾跟著繞境隊伍,進行長達三百多公裡的「長徵」,追隨者從臺灣各地而來,也有不少來自大陸地區和海外。當然,本島的政客名商也紛紛利用這種機會來「吸粉」。他們深知怠慢了「天上聖母」,間接上等於得罪選民。
是的,這是媽祖粉的聖誕!
這次遊臺,我決定選擇「大甲媽祖繞境」的其中一段,來親目見證臺灣信眾「痟(瘋狂追)媽祖」的實情。不巧,按繞境計劃和我的行程,出鑾途徑彰化市時,我來晚了。迴鑾再駐駕彰化時,我又走早了。
所以基於迎難而上見真誠的理念,這一天(4月12日)我來到離彰化市有一個半鐘頭車程的西螺鎮福興宮,迎候在那裡駐駕的媽祖。
所謂的「駐駕」,就是媽祖的轎鑾,將在那裡暫時停留一段時間,或者一兩小時,或者過一夜。西螺鎮的福興宮,算是整個鎮供奉媽祖的大廟(通常供奉媽祖的,在臺灣都叫「宮」)。所以在此宮停留的時間不短,也因此,以宮為中心的地方,形成了一個勝似廟會的熱鬧圈,人們聚集於此,拜祭神明,祈求太平,各種小吃美味和百貨商販,也趁機服務蜂擁的人群。
我到達西螺鎮轉運站的時候,才下午兩點許,步行到達只有一兩百米之遙的福興宮。只見,很多從外地來的信眾,頭戴鴨舌帽或者閩臺鬥笠,背包上插著大甲媽祖繞境的小旗幟或者綁著黃紅兩色的吉祥帶,一些人更騎著單車,帶著睡袋等行囊,看得出這些都是媽祖的鐵粉,一路跟著媽祖鑾駕走,到一個地方都就簡單地安營紮寨。
媽祖所到之處都帶給人們聖崇祥和的心,人們為拜而來,因愛而來,也因聚合為吃而來,歸根結底就是給自己討得長久的歡欣。我說過,開心是一個人人生之首富。信仰,最終是為人心服務的。
福興宮前,熙熙攘攘,人們拍照、吃東西,排隊領紀念品。廟方放著敬拜媽祖的歌,廣播著對迎候媽祖鑾轎的吉祥話。一個白髮義工遞給我一杯薑母茶,我問媽祖什麼時候到,答「可能要晚上七八點」。我急了,還要等那麼久,「不如去路上迎駕」。於是下定決心主動出擊。早前有聽說,繞境活動由不少「活雷鋒」,專門用車子替信眾代步的。但問了幾輛用卡車該裝的服務車,都不往下走了。
只好找黃色計程車。「我們包車價是五百塊一小時。」我說了去堵截繞境隊伍的目的,計程車司機如此說。因為我要拍照,可能會多二十分鐘半小時,「好啦!好啦!」我們deal。
「(隊伍)離我們還有八九公裡,我們抄近道!」一手拿著iPad,一手駕車,計程車師傅潘先生以一開車就表現出十分的服務態度。
他說,自己娶了福州閩侯人,生了三個女孩。一家人都舉香敬拜媽祖。「每年的這個時候,就是臺灣人的聖誕!」沒想到,他與我一丘之貉,都認同這是個聖誕的說法。
「福州話是客家話嗎?」老婆講的家鄉話,他說他聽不懂。老丈人去年過世,但他沒隨太太去。
繞境活動,不但有二十四小時網絡直播,還有公司開發了App,供人們追蹤隊伍的軌跡。足見神的號召力。這種APP,讓人們瘋追媽祖,更方便更現代化。
到了,媽祖就在前頭!
在一個村裡的媽祖宮前,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大甲媽祖在人們的簇擁下,進入宮前,人們合十迎候,兩個紅色長凳讓鑾駕駐足,穿著統一服飾的「轎夫」趁機擦汗、喝水、休歇。而當地的政商要人和廟方長老列隊祭拜。與大甲媽祖並排駐足的,是該廟供奉的媽祖,在「大媽祖」到達前,「小媽祖」要主動在路口迎候。「我們是迎駕的!」一個打扮時尚的小夥子這麼告訴我。而我發現,他們的身材與繞境的那些official轎夫相比,顯得小腿見粗臂。
媽祖在小廟小歇一會兒,又起駕了。出村時,一列信眾跪地膜拜,讓鑾轎在自己身上穿過。我也不免俗,拿著開起的攝影機,表現出聖從。「有感應到沒有?感應到什麼?」千萬裡來臺追媽祖,在地人都這麼問我。我說,臺灣人對媽祖的真誠與熾熱,讓我感動的是這些。
我突然找不到所包的計程車,於是花了二十分鐘東找西望。無果,心焦:要是兩人掉了鏈子,那我將難受。還沒付車資呢!於是,我跟著一個徒步者,往繞境的隊伍趕。突然,一輛計程車迎面而來,閃著燈。是他,「我以為你跟著隊伍走了!」司機潘先生說。
媽祖每到一處傾倒一片。
再次撥著iPad,潘師傅說,我帶你抄小路再去另一個地方截他們。一路經過幾片綠油油的農田,四體尚勤五穀不分的我問,這種的是什麼,答:高麗菜。
「生了三個女孩,該再加油生個男孩!」邊追趕隊伍,我邊與計程車師傅聊天。「養不起啊!」三十八歲的他說。
我想著聽來的故事,有些臺灣夫婦為了享受政府的優惠政策,不得不假離婚,裝成單親家庭。
繞境隊伍在一條長長的村道駐足。舉著旌旗和牌子的先頭部隊,在村口的土地公廟前,合十鞠躬,尋求「通行證」。我沒有再入村,而是反向迎候媽祖鑾駕,再次體驗「leng轎腳」的滋味。
在糾結於怎麼趕去「荒郊野外」的地方去迎駕時,一種默默的力量一直給我心定:有志者事必成!一路上,計程車師傅沒有半點商味,以滿腔熱忱服務著我,路上還扮演導遊角色,給我事無巨細地解釋著我所不知的。而途中我們遇到一些來借搭的,都爽快答應。
我發現,與閩南的「巡香」相比,這邊的人手頭少了三柱香,不過虔誠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視頻】媽祖所到之處,便是聖誕
有首當地的歌曲,稱媽祖娘娘是「太平媽祖」。這說明了追崇者在顯性熾熱的表徵下,心中的隱形心願——人人祈求日子的「平」、心頭的「安」。而這「太」代表的是「恆久」、「永世」。
「天上聖母」本來擔負海上保護神的,現如今成為了陸上、島上民眾祈求福祉、泰安的「綜合神」。
把我送到目的地,計程車潘師傅留下一句「沒算多收你的錢啦。」他不想榮華富貴,只想日子平平安安。互相道謝說緣後,他又看著App繞境隊伍的蹤跡,去追客人了。
晚上,媽祖在福興宮駐駕兩個鍾,但整個嘉年華,延續了十幾個鐘頭,到了凌晨時分,還有很多人在這裡駐足聚集,暢飲暢吃,聊天作樂,不是過年勝似過年。
所住的貴為大飯店,其實連飯都沒的吃。但是,這裡發票讓你去追美味。周邊都是出了名的美食。比如彰化有名的阿璋肉圓——《那年,我們一起追女孩》劇組和政治人物都來加持過。
一個標準打扮的媽祖粉如饑似渴地享受著這種彰化美食。其頭上三尺,不是神明,而是政治人物的光臨照。借圓想圓,在琢磨一個問題:事事不圓,兩岸不和,政客互毆,經濟不濟,何來太平日子?!共奉一個媽祖,理應有同一條心。祈媽祖發力。共謀發展。
這次匆匆,明年媽祖繞境,準備充分點,跟著鑾轎完成整程Long march,為健康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