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若虛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詩中春、江、花、月、夜、人幾個主題詞錯落重疊,伸縮變化,把讀者引進了一個目眩五彩、渾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起首四句,就兩現春江、兩現明月、兩現潮、兩現海,交錯疊現的景觀立即把人帶進了一個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後一句,又為整篇描寫的江月埋下了伏筆。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1]作者:張若虛[原文1]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灩灩隨波千萬裡[2],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3],月照花林皆似霰[4],空裡流霜不覺飛[5],汀上白沙看不見[6]。江天一色無纖塵[7],皎皎空中孤月輪[8]。
-
春江潮水連海平,萬國明月共潮生
唐詩中有雲『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可見很早人們就認識到潮汐是海洋與月球作用引起的漲落現象。 潮汐可能是半日潮(一天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或一日潮(每天只有一次循環)。在大多數的地區,潮汐都是半日潮。例如美國大陸東海岸的主要形式是單日潮,大西洋沿岸的歐洲也是如此,而美國大陸西岸的形式則是混合的半日潮;而中國渤海、東海、黃海的多數地點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島、廈門等。而如南海汕頭、渤海秦皇島以及南海的北部灣是世界上典型的一日潮海區。
-
【一詩】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月光照進思婦的門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
春江潮水連海平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貝來。
-
海上明月共潮生丨素聞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譯文】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蕩漾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佳節看海上最美月亮
中秋佳節眼看就要到了,海上賞月遠離喧囂靜看「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感慨今人見古月,今月照古人。小編為您盤點中秋佳節最佳的海上賞月地。中秋月圓之際,哪兒的月亮最美?你一定聽說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句詩。在海中觀月,那種感受一定是和陸地上不一樣的。
-
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感動了萬千讀者
望月懷遠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滋:生。盈手:滿手,用手捧住。還寢:回到寢室。【賞析】前面華仔分享了張九齡的兩首《感遇》詩,屬於五言古詩。這首《望月懷遠》也是他的名篇,屬於近體詩中的五言律詩。
-
關於「海上生明月」的「生」字請教好友
張九齡的詩文不多,其中僅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膾炙人口。「海上生明月」從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長詩中「海上明月共潮生」演化而來的,我認為張若虛用的「生」字是準確的,潮水、漲潮、明月同時出現,只能用「生成」的「生」,張九齡演化的「海上生明月」,沒有潮水,只有月亮,仍然套用張若虛的「生」,就值得商榷。
-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唐代張若虛的經典名篇《春江花月夜》賞析
該詩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筆調,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靜謐優美、詩情畫意的春江月夜圖,抒發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況味。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澄澈,語言清新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洗淨了六朝宮體的粉黛,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美譽。
-
《春江花月夜》朗誦兼教學設想
圖片來自網絡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月無今古,春風自去來。夜——寧靜,回憶。清夜無塵,月色如銀。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②關於該詩情感。讀者不要試圖去固化《春江花月夜》一詩對於情感的認定。
-
《春江花月夜》到底是一首怎樣的詩,為何被譽為「孤篇壓全唐」
在描寫大自然的美、述說相思離別之情、體現珍惜青春年華、展望美好生活的同時,將中國古典哲學融入詩中,運用思辨,以深厚的文學藝術功力,在意境、情趣、韻律以及現實指導意義上開創了初唐晚期詩歌的新風,使這首詩成為唐詩寶庫中的明珠。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中秋節詩詞:《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
這首詩,孤篇壓全唐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僅憑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而那輪皎皎孤月也成了中國最閃耀的月亮,慰藉了千古文人騷客。這首《春江花月夜》更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然而,誰曾想這首「盛唐絕唱」,曾被塵封了一千年,幾欲失傳。
-
名家朗誦《春江花月夜》<附蔣勳解讀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評海日生殘夜,古人為何總把江寫成海?
這句詩,就是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裡的句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但是因為江和海的交匯處,遠遠的望去,太陽好像是從海上升起來的。其實他是從江上看的哦,所以這個不是真的從海上起來的,他不可能坐著船在大海上走。「潮平兩岸闊」那個潮是江潮,不是海潮。「海上生明月」其實是「江上生明月」,明白吧?小子揚。
-
掌閱蓋州觀天下│《海上明月共潮生》
時近中秋,素月分輝,共此明月。邀幾位遠方歸來的文友到北海國家級海洋公園看海、玩海、聽海……北海在我心裡,就像大自然饋贈給蓋州這座城市的一頁日曆。每當這頁日曆翻開,無論當地百姓還是外地遊人,都有了從天南海北奔赴相聚的理由——這是一場等待了十八億年的美麗邂逅。 ——題記 我一生讀海、觀海、聽海、寫海,與大海結下不解之緣。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生僅留下兩首詩,卻孤篇壓倒全唐!
《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的代表作,也是他「孤篇竟為大家」之作。關於張若虛的生平和其他記載非常之少,他的一生流傳下的詩作也只有兩首。一首就是被大家廣為熟知的春江花月夜,千萬讀者為之傾倒。另一首就是《代答閨夢還》。張若虛的這首《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
書畫苑|良潔解讀,趙延沛篆刻《春江花月夜》再欣賞
讀趙延沛《春江花月夜》篆刻▓ 崔良潔古樂演奏《春江花月夜》 IC photo《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力作,曾被許多人公推為「孤篇蓋全唐」;聞一多先生也曾稱讚「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今天有幸拜讀其篆刻大作《春江花月夜》(以下簡稱《春》),感覺這是開創了用篆刻手段給優美詩歌縫製華麗新裝的先河,令人欽佩不已。《春》詩的特點:七字一句,三十六句字數相等,趙老就隨句制印刻了三十六方印作,組成六幅佳構,每幅六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