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西和「深閨土特產」組團進城

2020-12-12 蘭州新聞網

【解說】9月份,甘肅隴南市西和縣火紅的辣椒鋪滿大山峽谷,中醫常用藥之一「西和半夏」亦迎來收穫季。在各類扶貧車間內,目不暇接的地域特色農產品和中藥材生產加工開足了馬力,不久後它們將被銷往全國各地。

幾年前,西和縣蒿林鄉大唐村村民趙貴子結束了20年的外出務工生涯,在自家8畝地裡專心經營著花椒、油菜、中藥材等,順帶著還養了幾箱蜜蜂。由於這兩年通村道路的通達和周邊電商網絡平臺的逐步完善,家門口的「深閨土特產」讓他在去年如願脫貧摘帽。

他向記者表示以前自己見了陌生人就會躲,現在見到外來人總會上去熱情打招呼,因為曾經這裡生存條件很差,沒有通信網絡,出村沒有路,很少和外人溝通,如今什麼都通到了家門口,不僅讓生活得到改善,關鍵是農產品都會被上門收購,不再愁銷路,房子也在政策支持下進行了翻新。

【同期】隴南市西和縣蒿林鄉大唐村村民 趙貴子

種花椒、搞養殖、種藥材,現在把我們幫扶的特別好,我們的房子院子,政策都非常好,我們一年基本上能達到戶均三萬多。

【解說】被稱為「中國半夏之鄉」「中國乞巧文化之鄉」的西和縣,地處秦巴山片區,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是基本縣情。據統計,至2019年底,該縣還有48個貧困村,未脫貧人口1.3萬人。

西和縣委書記曹勇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近年來,該縣逐村逐戶摸清貧困村、貧困戶的短板弱項,完成了危房改造和醫療保險全覆蓋,制定了「一戶一策」。在產業發展上,基本構建形成了「以半夏為主的中藥材、經濟林果蔬、畜牧養殖」三大主導產業體系,今年貧困戶僅產業一項,預計人均增收1300元。

【同期】隴南市西和縣縣委書記 曹勇

我們縣的兩不愁三保障基本上在七月份以前完成了,義務教育我們沒有因貧失學輟學的,安全住房上我們全部完成了危房改造和驗收清單,醫療建設上(配備了)我們的村衛生室,包括村醫,我們的所有醫療保險全覆蓋。

【解說】曹勇最後表示有信心年底完成整縣脫貧摘帽任務,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上,當地堅持建新與拆舊並舉,農村面貌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記者 李亞龍 馮志軍 甘肅隴南報導

版權聲明:中新視頻版權屬中新社所有,未經書面許可的使用行為,本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飛閱甘肅|西和晚霞湖:雲淡天高秋水長
    交響絲路·如意甘肅 【飛閱甘肅 | 西和晚霞湖:雲淡天高秋水長】晚霞湖位於西和縣城以西5公裡處的姜席鎮境內,為隴南市十大重點旅遊景點之一,該水庫是目前隴東南地區最大的水庫之一。【飛閱甘肅】西和晚霞湖:雲淡天高秋水長 @隴南發布
  • 商城縣:土特產「上網進城」助農脫貧
    「雖然沒多加宣傳,但當天銷售量也達16萬元,葛根、桑葉、茶葉等土特產銷售了2000多件。」雙「十二」過後,來到商城縣蘇仙石鄉農之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劉磊點開手機裡當天出庫貨物包裝圖片,高興地說。 這份喜悅不僅源自如今的銷售業績,更是來自劉磊造福鄉鄰的初心。
  • 人民日報關注河南農村電商 土特產進城難?試試網店
    原標題:土特產進城難?試試網店(樣本·觀察地方經濟新亮點)   製圖:李姿閱 截至10月底,河南首批國家電商進農村示範縣電商交易額突破66億元 土特產進城難?試試網店(樣本·觀察地方經濟新亮點)   信陽毛尖、新鄭大棗、中牟大蒜、焦作懷藥、靈寶蘋果……河南農產品種類繁多,特色農產品就有3000多種,卻曾因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營銷不力等原因,多是「待在深閨無人識」。
  • 西和「巧娘娘」民俗邀客體驗 西北多地秦腔同臺展演
    中新網甘肅新聞7月23日電 (張婧)乞巧歌舞、巾幗巧手工藝品、乞巧之鄉美食節、麻紙書畫作品展……藏於甘肅隴南大山「深閨」的「巧娘娘」花樣民俗活動,將於今年七夕期間與民眾見面,來自西北五省區的秦腔表演名家還將同臺吼各具地域特色的秦腔名劇,引賓客參與體驗。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新聞發布會23日在蘭州召開。
  • 隆回梅山木偶戲走出「深閨」進城來
    隆回梅山木偶戲走出「深閨」進城來 來源:紅網 作者:紅網隆回分站 編輯:王娉娉 實習編輯 鄧瑤 2014-06-17 10:40:16
  • 【甘肅全民戰「疫」】西和:合作社裡奏響產業發展「春之曲」
    【甘肅全民戰「疫」】西和:合作社裡奏響產業發展「春之曲」 20-02-28 14:35 來源:中國甘肅網 編輯:李紅軍
  • 甘肅古建築|西和文廟大成殿
    西和文廟大成殿位於西和縣城南關夫子街(西和縣第二中學院內)。創建於明天順年間(1457 ~ 1464 年),地處西和縣城的上城,後毀於洪水。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知縣李芳移建於今址。雍正八年(1730 年)再次重修。1985年被公布為西和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原有東西廡、東西耳門、鄉賢祠、名宦祠、大成殿等建築 50 多座,有馮玉祥、吉鴻昌等人題寫的匾額,均已無存。現僅存一座大成殿。
  • 高麗皮紙 西和麻紙
    西和麻紙西和麻紙是出產於甘肅東南部隴南市北端西和縣的小尺幅土著特產紙張,西和縣多年也以出產傳統工藝製作的麻紙而聞名。西和麻紙素以紙色古樸、紙質柔韌(抗撕裂)、耐磨、手感綿滑、極富彈性、不褶皺、千年不朽而適宜傳統毛筆書寫優雅的書札文書、傳統書畫裝裱、裱褙糊墊、各種紙活工藝製作、包裝等多種用途,該紙也是非常環保型的紙張。尤其近年來眾多傾向仿古創作的書畫家非常喜愛使用西和麻紙創作,運用西和麻紙創作的仿古書畫作品效果是其他宣紙無法媲美的,因此也廣泛譽為「西和宣紙」。西和麻紙的製作以家庭作坊生產形式為主,產量不高。
  • 甘肅西和,出土宋代銅象棋,只有將沒有帥!揭開北宋楊家將之謎
    北宋中晚期,甘肅大體上分為兩大塊,分別為宋夏佔據,雙方進行了長時間的對峙。北宋發起"河湟之戰」後,宋夏在蘭州一線又沿著黃河對峙。到了北宋末期,金人大舉入侵,靖康之變爆發,北宋滅亡。不久,富平之戰失敗,宋軍全線退守秦嶺一線。
  • 隴南寶藏縣被發現,被譽為「甘肅西雙版納」,不是武都,西和
    文/堆某人 (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東方的美,是一種無聲的力量甘肅作為我國狹長狀的省份因為這座縣城藏有我國國寶熊貓,以及甘肅境內最大的金礦,儲存量可以達到308噸,這也點讓該縣成為境內最富有的縣城。這就是隴南的最南端的文縣,周圍與陝,川兩地接壤,是甘肅的門戶縣城
  • 甘肅旅遊名優土特產推介大會在上海舉辦
    甘肅旅遊名優土特產推介大會在上海舉辦每日甘肅網12月28日蘭州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張櫟)12月25日,甘肅旅遊名優土特產推介大會暨甘滬兩地旅遊發展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推介會上,甘肅旅遊推介大使王建萍作了「交響絲路·如意甘肅」文化旅遊專題推介,向與會人員推介了河西走廊絲綢之路精品遊、醫祖尋根中醫康養遊、民族風情草原風光遊、紅色勵志主題遊、返璞歸真鄉村遊等旅遊線路產品和甘肅冬春旅遊優惠政策措施。精彩的推介配合現場大屏播放的一幅幅甘肅經典景區圖片,讓現場觀眾無不驚豔讚嘆,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發圖。
  • 烏克蘭醫學專家組團赴甘肅「取經」中醫
    烏克蘭醫學專家組團赴甘肅「取經」中醫  【解說】近日,來自烏克蘭醫科大學以及烏克蘭其他地區的醫學專家組團在甘肅進行中醫實踐和理論學習。這是烏克蘭第四次派中醫從業者赴甘肅「取經」,他們將系統的學習甘肅的針灸、拔罐、推拿等中醫技術。
  • 西和之歌(歌詞)
    西和之歌(歌詞) 2020年11月6日 10:32 來源:中國甘肅網-甘肅日報 &nbsp&nbsp&nbsp&nbsp精彩推薦&nbsp&nbsp&
  • 甘肅鄉村旅遊:走出深閨 風景獨好
    原標題:國際範 甘肅味 鄉土情鄉村旅遊:走出深閨 風景獨好慶陽藥王洞養生小鎮甘肅如意遊,體驗在鄉村。甘肅70%的文化旅遊資源集中在鄉村,廣大農村地域廣闊、生態美好、民風淳樸,原始文旅保留完整,傳統文化遺存保護完好。如何喚醒鄉村沉睡的美麗,遞給農民致富的「金鑰匙」?甘肅文旅為此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美麗繁榮,目前已形成具有田園牧歌底色、民營民富特色、人間煙火氣色的鄉村旅遊景象。
  • 【方言】甘肅西和人把星星叫羞羞,嘻嘻....你們叫啥?
    甘肅西和人的家鄉話,又叫土話:把星星不叫星星,叫羞羞
  • 千年歷史的西和麻紙 72道工序?
    甘肅西和是歷史上有名的仇池古國核心區域,這裡一直有手工造紙的傳統。由於西和構樹皮麻紙紙質優良,各大媒體曾紛紛報導。中國經濟網登載《未曾流逝的文明,甘肅西和縣仍保留著古法造紙術》,對枸樹皮麻紙造制過程作了詳細報導,把一個未曾流逝的文明傳遞給了世界,引起了轟動。 西和麻紙。如果要用一個字,那一定是,撈。
  • 甘肅隴南丨空翻+旋轉,西和羊皮扇舞會讓你驚叫連連
    甘肅西和縣素有「寶貝的復新地帶」之稱,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以半夏、花椒為代表的植物資源,先後被評為「中國半夏之鄉」和「中國乞巧文化之鄉」。西和民俗風情淳樸濃鬱,有廣為流傳的漢族男性舞蹈——羊皮鼓舞,它的音樂主要來源於隴南地區的民間小調,鄉土氣息濃厚,旋律優美。
  • 甘肅西和 油用牡丹富鄉親
    原標題:【脫貧攻堅奔小康】西和 油用牡丹富鄉親暮春時節,西和縣姜席鎮馬集村油用牡丹種植基地一派繁忙,村民們忙著給油用牡丹除草鬆土
  • 隴南:西和發現的宋代銅象棋,將帥不分
    甘肅文化丨將帥不分的宋代銅象棋西和發現的宋代銅象棋看到一副宋代銅象棋,奇怪的是這副象棋竟然沒有帥!這就是1974年,在西和發現的宋代銅象棋。這副銅象棋很完整,為黃銅鑄造,呈圓形,直徑2.7cm,厚0.3cm,為西和縣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銅象棋共32枚棋子,兩面陽文楷書,沒有將帥之分,只有2枚將。
  • 兩晉時期的仇池國,現在的中國半夏之鄉——甘肅西和
    西和是甘肅省隴南市下轄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2007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西和半夏」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8年,西和半夏榮獲第十五屆中國楊凌農高會「后稷獎」。2,西和半夏具有個大、色白、形圓、質堅、粉性足、藥用成分高等特點,被譽為「西和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