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時期的仇池國,現在的中國半夏之鄉——甘肅西和

2020-10-09 乾貨小餚精1931

西和是甘肅省隴南市下轄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北端,西和縣地處西秦嶺南側、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漢水上遊,屬暖溫帶半溼潤性氣候,氣候溼潤,四季分明。因古西和州而得縣名,兩晉時為仇池國,總面積1861平方公裡。境內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有晚霞湖、仇池山、伏羲崖等景點。

西和縣素有「寶貝的復新地帶」之稱,以半夏、花椒為代表的植物資源。先後被評為「中國半夏之鄉」和「中國乞巧文化之鄉」。西和縣素有"千年藥鄉"之美譽,盛產中藥材,其野生藥材多達430種,中藥材種植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中尤以半夏而久負盛名,所產半夏顆粒大、形狀好、顏色白、無汙染、價值高。

甘肅省西和縣地處南北秦嶺交界處,屬秦巴山區。境內平均海拔1692米,最高海拔2543米,最低海拔968米。年平均氣溫8.4℃,無霜期149—241天,年日照時數1500—1800小時,年均降水量451—784毫米,是一個地形高,晝夜溫差大,氣候偏旱地區。半夏是喜鉀作物,西和縣土壤富含鉀素,給半夏生產提供了較為有利的土壤營養條件。尤其是中南部地區,生產半夏不僅產量高,而且形狀好、質量高,同國內其它產區的半夏相比,其質量最優。

西和半夏的發展及榮譽:

1983年開始,十裡鄉馬臺村的0.037公頃,開始向周圍鄉村輻射,逐年擴大。

1985年,西和縣半夏野生家種試驗獲得成功。其後,由甘肅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與西和縣農牧局、科委等聯合進行開發性試驗取得成功,全縣家種半夏面積獲得突破性擴張。

1987年向隴南地區科技處申請列項示範推廣。

1989年甘肅省科委也正式列項推廣,此項目的實施曾先後獲省、地科技星火項目獎。全縣半夏種植面積在短短幾年內發展到365.6公頃,遍及24個鄉鎮。加工的商品半夏銷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使西和縣初步成為半夏生產和銷售集散地。

2004年,西和縣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半夏之鄉」。

2007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西和半夏」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08年,西和半夏榮獲第十五屆中國楊凌農高會「后稷獎」。

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

西和半夏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西和縣長道鎮、石堡鄉、稍峪鄉、蘇合鄉、西峪鄉、漢源鎮、興隆鄉、盧河鄉、十裡鄉、何壩鎮、洛峪鎮、姜席鎮、馬元鄉、曬經鄉、六巷鄉、石峽鎮、西高山鄉、大橋鄉、蒿林鄉、太石河鄉等20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2016年,西和縣半夏種植面積達2.4萬多畝,總產量佔中國的65%,產值超10億元。僅半夏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元—1500元。

西和半夏的特點:

1,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範圍內海拔1650米至1850米,土壤類型為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pH值在6.8至7.0,有機質含量≥1.0%。

2,西和半夏具有個大、色白、形圓、質堅、粉性足、藥用成分高等特點,被譽為「西和半夏」。

3,西和半夏是中醫常用藥之一,具有鎮咳,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腫散結之功能。

目前西和縣半夏種植面積穩定保持在2萬多畝,年產量8000多噸,佔到全國半夏市場的75%以上;全縣三分之二的農戶都能在半夏這條產業鏈上增收致富。「雜草」半夏也變成了西和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相關焦點

  • 甘肅西和「深閨土特產」組團進城
    【解說】9月份,甘肅隴南市西和縣火紅的辣椒鋪滿大山峽谷,中醫常用藥之一「西和半夏」亦迎來收穫季。在各類扶貧車間內,目不暇接的地域特色農產品和中藥材生產加工開足了馬力,不久後它們將被銷往全國各地。他向記者表示以前自己見了陌生人就會躲,現在見到外來人總會上去熱情打招呼,因為曾經這裡生存條件很差,沒有通信網絡,出村沒有路,很少和外人溝通,如今什麼都通到了家門口,不僅讓生活得到改善,關鍵是農產品都會被上門收購,不再愁銷路,房子也在政策支持下進行了翻新。
  • 「西部地理」西和仇池山:兩枚魏晉金印潛藏的歷史密碼
    ,有兩枚魏晉時期的金印非常引人矚目。為什麼這兩枚金印來自西和?仇池政權又是如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興起的呢?近日,我們再次去往西和仇池山,尋找其中的秘密。仇池山就在西和縣南境的大橋鄉,距離縣城60公裡。仇池山位於隴南市西和縣南部大橋鄉東段西漢水北岸,距離縣城50公裡。按資料海拔1793米,相對高度791米。
  • 媒體報導西和縣半夏合作社丨西半夏養生茶
    ,自然資源主要有以半夏、花椒為代表的植物資源被評為「中國半夏之鄉」和「中國 乞巧文化之鄉」轄區內有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仇池山秦始皇祭奠先祖的地方雲華山西和縣是「中國半夏之鄉」、素有&34;之美譽中藥材種植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全縣有野生藥材多達430種是甘肅中藥材主產區之一。
  • 【甘肅全民戰「疫」】西和:合作社裡奏響產業發展「春之曲」
    【甘肅全民戰「疫」】西和:合作社裡奏響產業發展「春之曲」 20-02-28 14:35 來源:中國甘肅網 編輯:李紅軍
  • 飛閱甘肅|西和晚霞湖:雲淡天高秋水長
    交響絲路·如意甘肅 【飛閱甘肅 | 西和晚霞湖:雲淡天高秋水長】晚霞湖位於西和縣城以西5公裡處的姜席鎮境內,為隴南市十大重點旅遊景點之一,該水庫是目前隴東南地區最大的水庫之一。周圍農家樂地方小吃應有盡有,山上林果繁茂,春可賞花之絢爛,秋可品果香魚肥,令人有天上人間之感。
  • 甘肅有個地方被稱為「天然藥庫」,網友:原來是這裡,不奇怪了
    中藥材1300多種,其中名貴中藥材300餘種,《本草綱目》中的黨參、紅芪、當歸、大黃、甘草、半夏等六大中藥材中,隴南都有產出,並且以量大質優,種植歷史悠久聞名於國內外。境內又有山珍、食用菌100多種,因此隴南素有「植物大觀園」之稱。所以提到甘肅隴南的特產,中藥材特產不能少說,更不能不說。
  • 人間巧藝奪天工——甘肅隴南西和高山麻紙:大山深處的古紙孑遺
    原來,朱劉河村地處隴蜀咽喉之地,茶馬古道祁山道的重要驛站,村子距仇池山不遠,仇池山是座什麼山?宋《仇池筆記》譽其「有長江群谷以為襟帶,有群峰翠麓以為黼藻,雖無瓊臺珠閣流水桃花,其雄峻之狀,鄭狀麗之觀,雖四明、天台、青城、崆峒亦未過此。」該山人文薈萃,民族的千古聖山:中華始族伏羲的誕生地,孕育詩經《蒹葭》光輝篇章的西漢水環繞著它,漢《遁甲開山圖》說:「仇夷山,四絕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處。」
  • 甘肅省情和文化資源簡介
    隋唐時期,甘肅成為中國聯繫西域各國和歐洲的重要通道,武威、張掖、敦煌成為經濟文化十分繁榮的國際性貿易城市,整個河隴地區農桑繁盛、士民殷富,《資治通鑑》有「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的記載。武威白塔寺是西藏歸屬祖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天下道教名山」崆峒山、天水伏羲廟等都極具盛名;和政古動物化石群和永靖恐龍足印群堪稱世界瑰寶。目前,全省共登記各類不可移動文物點16895處,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現6368處。
  • 酒、藥酒的起源與發展之「兩晉時期」
    酒、藥酒的起源與發展兩晉時期,出現了製作藥曲和使用藥曲釀酒的工藝。製成藥酒,既有大麯酒的風味,又具有中草藥的芳香,還有健身祛病之功,這在世界釀酒史上是一種創造。北魏高祖太和20年(公元496年)廢太子恂,被「椒酒」醉後行刑而死,此後,殺彭城王勰時也是「乃飲毒酒,武士就殺之。」說明酒類加麻藥而應用,藥性更易發揮。梁·陶弘景匯集秦漢魏晉歷代名醫臨床用藥經驗所成的《名醫別錄》中最早記載了酒的性味功用,謂其「味苦,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邪惡氣。」
  • 甘肅又一小鎮走紅,古樸風貌不輸平遙,被譽為中國「水煙之鄉」
    ,古樸風光不輸平遙,並且它還被稱為「中國水煙之鄉」。和其它小鎮因為經濟發展而形成的原因不同,青城小鎮是因為宋朝時期大將狄青在此駐守時為了防止外敵侵略所建,所以軍事用途是這座小鎮最開始時的作用。後來到了明清時期,由於人口的增多和經濟的發展,小鎮的規模也在逐漸擴大,如今現存的各種古代的建築就是對那個時期社會風貌的最好印證。
  • 中國狼牙蜜之鄉——甘肅兩當縣
    兩當縣地處陝西、甘肅、四川交界的秦嶺山區,素有「秦隴之捍蔽、巴蜀之噤喉」之稱,境內海拔在773-2738米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熱豐富,雨量充沛,差異顯著,總面積1408.73平方公裡。境內有秦嶺羚牛、雲豹、林麝等珍稀動物,擁有甘肅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華夏當歸第一縣,中國當歸之鄉——甘肅岷縣
    岷縣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等中藥材238種,其中以「岷歸」最為聞名,是「中國當歸之鄉」。此外,岷縣還是「中國洮硯之鄉」、「中國花兒之鄉」、「中華詩詞之鄉」,「聯合國民歌考察採錄基地」。岷縣的主要景點有狼渡灘溼地草原、雙燕生態景區、岷州會議會址等。
  • 甘肅隴南:中國觀世音菩薩俗身妙善公主的故鄉
    在甘肅隴南市西和縣,我們發現了許多觀音的靈跡,便如饑似渴地尋找有關的文字資料,在民間察訪了九天,許多外界鮮為人知的遺蹟和口傳讓人驚喜,深感殊勝。2006年6月10日,我們首先到西和的西域鄉,這裡為西周至漢代之間某個番幫建國之地。根據出土的文物,上有佛教用的一個符號,可知為一個早期的信佛國家,從古至今,這裡的一個小山頭上就建有妙莊王廟,廟旁為西靈寺。
  • 國內深呼吸小城,中國狼牙蜜之鄉——甘肅兩當縣
    兩當縣地處陝西、甘肅、四川交界的秦嶺山區,素有「秦隴之捍蔽、巴蜀之噤喉」之稱,境內海拔在773-2738米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熱豐富,雨量充沛,差異顯著,總面積1408.73平方公裡。兩當縣是「中國深呼吸小城」、「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生態園林縣城」、「中國綠色名縣」,名優特產有狼牙蜜等,境內有兩當兵變紀念館、雲屏三峽自然風景區、靈官峽張果老登真洞、黑河自然保護區等旅遊景點。
  • 【產業發展】乞巧之鄉「巧」做旅遊文章
    西和晚霞湖風景區  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被譽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這項悠久的民俗同時也是甘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2006年5月,西和乞巧節被列入甘肅省首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同年7月,西和縣舉辦了以乞巧為主題的首屆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同年10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西和縣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截至2019年,西和縣已經連續舉辦了11屆「中國乞巧文化旅遊節」。
  • 隴南寶藏縣被發現,被譽為「甘肅西雙版納」,不是武都,西和
    文/堆某人 (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東方的美,是一種無聲的力量甘肅作為我國狹長狀的省份因為這座縣城藏有我國國寶熊貓,以及甘肅境內最大的金礦,儲存量可以達到308噸,這也點讓該縣成為境內最富有的縣城。這就是隴南的最南端的文縣,周圍與陝,川兩地接壤,是甘肅的門戶縣城
  • 複雜的寶貝地帶——甘肅西和縣
    西和卻有的是山明水淨,氣候宜人。地質學家李四光曾稱這裡是」複雜的寶貝地帶」。仇池山 仇池山位於西和縣城南,海拔1793米,相對高度791米,西漢水和洛峪河,二水匯流山下,形成三面環水,一面銜山的天險勝地。由於地勢險要,且處於邊關,歷史上,軍、寇多次安營紮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稱。
  • 國內優質洋蔥主產區之一,中國洋蔥之鄉——甘肅酒泉
    酒泉是全國商品糧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為甘肅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旅遊名城、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遊目的地等榮譽稱號,境內有莫高窟、安西鎖陽城、酒泉公園、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等旅遊景點。
  • 唐朝:對兩晉九品中正制,有什麼看法,與現在有哪些不一樣?
    兩晉時期實行以九品中正制為主的選官制度,是對兩漢選官制度的延續和變革,是對曹魏選官制度的繼承。這一用人制度,對兩晉社會影響重大,而唐人對該制度的評價褒貶不一,政治家、史學家既反思這一制度存在著弊端,同時又認為這一制度的實施是有著必要性的。
  • 「石窟藝術之鄉」甘肅啟石窟寺專項調查
    「石窟藝術之鄉」甘肅啟石窟寺專項調查 2020-11-19 09:58: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丁寶秀 責任編輯:丁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