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臺北當代藝術中心的對話

2020-12-11 搜狐網

  

  對話時間:2009年12月7日

  對話地點:深圳市民中心VIP室

  鄭美雅:臺北當代藝術中心基本上是個提供藝術家、策展人、藝術評論、不同領域的文化工作者、運動者聚會的空間,是用來討論藝術創作及文化政策的。現在在臺灣,美術館不會去做這種空間,藝術空間不會去做,私人企業也不會去做。所以我們想要去創建這樣一個地方。

  人們走進當代藝術中心首先看到的是辦公室。這讓大家一進來就可以知道這個中心在做什麼。以前藝術機構裡面的生產過程和辦公室都是藏在後面的,我們想讓這個概念整個反轉過來。讓你一開始就知道是哪些人在工作,很容易接近我們並形成一個比較開放的對話。我們在一樓還設了一個咖啡廳,它是半公開的,任何的藝術家,藝術工作者、團隊來這邊,都可以自由享用。這裡有一個自動販賣機,你可以自己投錢,自己喝咖啡,討論事情等等。策展人和藝術家也可以約定一個時間來這裡做研究。

  楊俊:我想我們首先是一個非營利的空間,是一個「社群空間」(community center)。不像一個美術館或者博物館,它們都自己有趣味點,甚至有的會有自己的政治語境(political context);畫廊或者藝術機構,甚至想把自己做成一個商業品牌,但這個空間是以藝術社群為主體去設想創造的。

  鄭美雅:我們在九月份的時候開了一個記者會,記者會上我們向記者和臺灣大眾發布了一個我們的宣言,這個宣言裡也提到我們希望能夠做一個獨立的當代藝術空間。對這個「獨立」的概念,大家可能會有所誤解。以為我們不會跟畫廊合作,完全拒絕所有公共部門的資源。但其實不是,我們是在尋求一種獨立的經濟系統。希望真的可以做一些促進整個臺灣當代藝術的生態健康發展的事情,我們會去尋求各種形式的贊助跟任何不妨礙中心獨立性的各項資源,創造一個自主的經濟系統。這裡面當然包括跟畫廊的合作,公共部門的合作等等。雖然從現在臺北整個文化的發展環境來看,它的文化政策是越趨保守的,這個「保守」,包括越來越多國家的意識形態的介入。因為文化藝術高度仰賴公共部門的資源,因此很容易受到政策改變的影響,延續的文化政策也會跟著改變。這些文化政策並不是經過我們這些置身其中的人群所討論出來的,而是被資源的來源所左右,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變得很被動,很容易被改變。我們希望在這個空間裡面討論的是,如果我們不滿意這個現狀,這些文化政策,是不是有其它替代的解決方案?而這些解決方案是文化工作者自己組織聚會所討論出來的,不會一昧地受到環境和政策的影響。

  戴章倫:據我所知,臺灣有一些類似的藝術家自發組織起來的空間,比如臺北的新樂園,伊通公園等等。那麼你們覺得臺北當代藝術中心協會跟這些已經建立起來的這些空間的區別在哪裡呢?

  鄭美雅:我想可能是立意不太一樣。新樂園是一群美學品味,創作想法上比較接近的藝術家,他們需要有一個共同的創作空間,那麼就大家一起共同去負擔這個空間的費用。臺北也有其它一些這樣的空間,比如現在比較新的「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都是因為藝術家們的創作方式,美學品味比較接近,所以聚在一起創建一個空間。可是當代藝術中心不是這樣的想法,我們想要做的是一個更加具有公共性的東西。也許藝術中心協會中的人,美學趣味不是那麼接近,但是這些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對公共性的事務是有興趣的,大家聚在一起,並不是為了某個單一的藝術形式或者審美趣味,也不是為了誰能有更多的展覽機會。大家聚在一起是要重新討論藝術生產的過程以及我們現在藝術的環境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我們一開始就告訴大家我們是開放的,包括跟打開工作室,新樂園的合作。我們還會邀請紀錄片的導演,聲音藝術家等等。我們不希望空間或者團體之間因為美學趣味或創作形式的不同大家就不討論交流了。

  另外包括我們為什麼還要建立一個檔案庫?接下來我們將會邀請很多國際策展人過來中心,在這個空間裡臺灣的藝術家可以通過一種非官方的國際交流方式跟這些國際策展人有一種溝通。那麼這個檔案也就要求要很專業,當國際策展人來的時候,他確定一個研究的方向,我們能夠告訴他在這個方向上有哪些藝術家在做哪些項目,而不是以往那種隨意的,非持續性的國際交流。

  戴章倫:今年三月,在首爾經營了10年的獨立空間Ssamzie Space倒閉了。現在去經營一個獨立空間和機構都需要大量,而且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在資金的整合方面你們有什麼考慮呢?

  楊俊:首先我們得到了一個兩年的免費空間的承諾。現在中心一部分的資金是我們自己湊錢,另一部分會有藝術家作品的捐贈,我們也得到了收藏家的支持,願意收購作品來支持中心的經費支出。

  鄭美雅:目前草創階段就是我們這幾個人自願來參加開會,討論、工作。我們現在加入的人裡面有很多藝術家,包括楊俊,陳界仁、崔廣宇、洪東祿、姚瑞中……等等都願意捐出作品。通過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捐贈我們可以得到第一年大概70%的經費;另外30%,就是策展人去申請一些比較有獨立性的策展經費,這些經費及資源雖然來自公部門,但並不夾帶著特定的政策使命作為回饋或目標,由策展人自行申請。

  另外,我認為這個藝術中心目前為止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這個藝術中心的發起人幾乎可以說是在臺灣今天的當代藝術界裡最活躍的一群人。我們現在並不急於要去生產很多的項目,因為在這些發起人裡邊,很多人本身就已經有一些在討論或者在執行的項目。那我們可以把這些東西串起來,形成一個net work(工作網)。

  對於基礎預算,我是還蠻有信心的,因為臺灣還是能夠找到一些企業的贊助或者是公共部門的贊助。事實上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會比較小心去對待一些資源,特別是有可能妨礙獨立性的資源。所以剛開始的草創階段主要會是以藝術家,策展人願意貢獻的計劃或資源為主。但是過了一兩年以後,藝術中心工作的成效顯現出來,我們會比較有足夠的條件去爭取一個穩定的,來自政府的,來自企業的和我們自己的資金支持。

  戴章倫:那這個中心將來會不會跟大陸的藝術家或者藝術機構有合作呢?

  鄭美雅:我覺得都有可能,因為它是一個net work,我們並沒有把它想像成就是臺灣的藝術中心,不只是大陸,也可能是香港、韓國、日本,新加坡如果大家可以一起做一些什麼事情都是可行的。我們非常歡迎。

  戴章倫:中心的辦公室是會有一些長駐的辦公人員嗎?

  楊俊:是的。我們現在考慮是2、3個人。另外我們發起人裡邊也有一些在不同的大學裡教書,所以我們也會有一個「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的計劃,他們可以來這裡講課,打破不同學院之間的界線。比如我們設計圖上的二樓,我們有意把牆都拿掉,整個空間是一個演示空間(presentation space),它可以作為演講(lectures)、座談會(conferences)、論壇(forums)或是大型聚會的空間,也可以讓藝術家在這裡演示自己新的作品。三樓、四樓則是展覽空間。未來這個藝術中心主要將是一個論述空間,因此我們會優先考慮聚會及討論的空間,展覽則是不定期舉辦。

  

相關焦點

  • 中國當代藝術亮相2019「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
    展覽展出了30餘件中國當代藝術的優秀作品,涵蓋油畫、水墨、漆畫、蠟染、裝置、攝影、影像等多種媒介,從不同側面展示出中國當代藝術的多元生態,成為本屆「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最受關注的項目之一。  以東方美學構建國際對話  「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始創於2012年,是多瑙河地區最富盛名的視覺藝術節,在塞爾維亞及中東歐地區的當代藝術界有較大的影響力。
  • 2020藝術未來在臺北 當代新銳掀風潮
    2020 ART FUTURE藝術未來當代新銳藝術展區地點|富邦國際會議中心B2地址|105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南路一段108號B2預展|2020/1/17,及親手打造的ART FUTURE PRIZE 亞洲新星獎,以培力藝術新秀為目的,擴張新銳藝術家的國際市場版圖,深化當代藝術的全新思維,成為當代藝術推手之領袖,於神旺大飯店與富邦國際會議中心,在2020年1月17日(五)至19日(日)臺北熱鬧的藝術周末隆重登場。
  • 臺北藝博 當代藝術最hot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在世貿一館展出,有島內外111家畫廊參展,將使參觀者大開眼界,享受一場藝術饗宴。記     光復臺北…本土藝術家出頭     獨立策展人胡永芬說,前幾年中國大陸當代藝術家紅火,過往幾屆展場幾乎完全被中國大陸藝術家作品佔據,臺灣藝術家若來逛展,多半會有點傷感。
  • 從「臺北當代」看臺灣藝術市場未來
    臺北當代藝博會的總監任天晉在接受南華早報的採訪中表示,他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覺得臺灣市場是一個還沒有被挖掘潛力的市場,充滿了機遇。臺北藝術市場是否是亞洲藝術市場的遺珠?臺北當代藝術的潛力有多少?臺北當代藝博會對亞洲市場的影響是什麼?
  •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簡介
    使命: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是一座非營利的綜合藝術中心,由收藏家尤倫斯夫婦出資建造,2007年11月正式開幕。藝術中心推出包括知名和年輕藝術家的展覽,致力於打造一個通過教育、研究項目分享當代藝術體驗的平臺。
  • 什麼是當代藝術?千人千面的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作為現實世界的反映,它的面貌豐富而多元:它可以是杜尚拎進美術館的一個小便池,可以是安迪·沃霍爾畫的罐頭,可以是在MOMA靜坐看見烏雷而雙眼含淚的阿布拉莫維奇,也可以是班克斯在拍賣會上成交即絞碎的《女孩與氣球》……面對當代藝術的時候,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解讀,看不懂與猜不透,仿佛成為了欣賞藝術的常態——藝術不再關於美不美,好看不好看,反而更多的時候與「美」背道而馳,欣賞起來,也需要更多的背景和知識儲備
  • 藝術與財富跨界巔峰對話——當代藝術名家阮成森
    藝術與財富跨界巔峰對話——當代藝術名家阮成森
  • 2019藝術深圳 54家當代藝術畫廊齊聚鵬城
    一年一度之2019「藝術深圳」將由54家知名畫廊組成全新陣容,將於9月12日至15日(展期四天)在深圳會展中心6號館正式亮相。今年的藝術深圳博覽會由主畫廊單元、公共藝術單元、藝術衍生空間、非營利性機構與獨立策展單元5個版塊組成,集中呈現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當代藝術作品,同期也將舉辦相關專業講座、論壇等一系列配套活動。
  • 年度回顧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的2019
    ▲ 蜂巢(北京)當代藝術中心前廳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對於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來說,業已過去的2019年,儘管諸多因素導致經濟普遍性低迷,到處瀰漫著不確定感。但該做的事情依然需要做,而且全力以赴,力求以專業的態度和敬業的精神做得更好。在我們看來,恰恰只有那些做過的事情,或多或少留住了一些時光的殘影,從而讓人觸摸到真實價值所在,也讓人對將來充滿期待。
  • 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2006年6月, 致力於推廣和發展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在中國北京的一個新的藝術朝聖地大山子798工廠成立了. 798工廠地區如今已成為北京市政府努力把北京建成一座經濟和文化上都具有國際視野和影響的一流現代化大都市的雄心勃勃的計劃的一部分
  • 極致的混凝土工藝,科爾多瓦當代藝術中心
    面對全球化趨勢將同質化強加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科爾瓦多當代藝術中心希望以另一種方式解讀西方文化,超越那些被用濫的表達。常見通用容器式建築所宣稱的有效性和靈活性值得質疑,讓我們想像這樣一個建築物:它與一個地方緊密相連,引人到遙遠的回憶,每個空間都在形態上獨立存在,共同融合成一個變幻多端的時空,不同的尺寸、功能和空間特質序列性地展開。
  • 新高尚美學對話當代藝術:「移動的理想國」即將啟幕
    2020年12月19日,由中國一汽主辦,紅旗造型設計院承辦的第二屆新高尚美學藝術展首站「移動的理想國·形影」將在北京798藝術中心藝術工廠正式開幕。2020 年的第二屆藝術展,將展出範圍擴展至北京、瀋陽、杭州、成都四地,旨在延續新高尚美學理念內涵,探討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本土品牌與當代藝術的交融對話,帶領受眾領略一場中國式的、引發深度思考與廣泛討論的藝術感官之旅。
  • 中國當代藝術閃耀多瑙河畔
    當地時間9月16日,「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主賓國項目「無聲處——絲路上的中國當代藝術」展在塞爾維亞諾維薩德馬穆齊奇捐贈收藏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多瑙河對話」當代藝術節首次向中國機構和藝術家發出邀請,也是中國首次受邀在該藝術節中作為主賓國設立國家館。
  • 尋求相遇:《現場——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名家》在讀發想
    > 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潘力所著的《「現場」: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名家》集結了他20年來與日本建築師磯崎新、安藤忠雄、隈研吾,攝影家荒木經惟、杉本博司、蜷川實花,當代藝術家李禹煥、菅木志雄、
  • 雜技藝術:豐富當代文化促進文明間對話(3)
    中國雜技以高難的技巧動作與卓越的藝術表演聞名於世,當得起「完美」二字。上海馬戲城有「中國馬戲第一城」的美譽,是世界五大馬戲城之一。上海馬戲城和中國其他雜技團體的表演以中國特色為最大亮點,從轉盤子到蹬花瓶,從擲飛鏢到走竹竿,從高空技巧到徒手劈磚,中國雜技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淵源和底蘊。
  •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延期至2021年7月份舉行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官方發布消息稱:鑑於現階段亞洲2021年眾會展的日期更動,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決定將2021年的展期從原先的1月15至17日,延期至2021年7月2日至4日,依舊在臺北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行。
  • 對話|伊朗當代藝術生態,疫情下的雙重含義表達
    對話:澎湃新聞:德黑蘭有多少當代畫廊美術館,分布在哪裡?每周五都會有開幕活動嗎?雅爾達:德黑蘭有超過50家畫廊,一般在星期五開幕。大部分文化、歷史、藝術中心位於德黑蘭的中部或者北部。德黑蘭只有一個當代藝術博物館——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立於1977年,有超過3000幅19、20世紀歐洲、美國藝術收藏,有梵谷、畢卡索、康定斯基、賈科梅蒂及其他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伊朗青年藝術家、攝影師Yalda Eskandari澎湃新聞:德黑蘭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很久都處於閉館狀態是什麼原因呢?
  • 與文學展開跨學科對話的藝術、宗教、哲學和當代技術
    本屆論壇共設「文學與藝術」、「文學與宗教」、「文學與哲學」和「文學與當代技術」四個分論壇,在兩天的時間內共進行了32個相關領域的主題報告,展示了文學與哲學、宗教、繪畫、電影、生態、科技、法律等學科交流碰撞所激發的火花。
  • 毛旭輝—《中國當代藝術文獻 2018》提名藝術家
    暮色 2019 布面丙烯 160×202cm主要個展2019 「2019臺北當代:毛旭輝個展」,臺北南港展覽館,臺北,中國>2016 「毛旭輝」,索卡藝術中心,北京,中國2016 「毛旭輝」,2016香港巴塞爾,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中國2015 「側面:1979-2012毛旭輝紙本作品展」,藝術倉庫,北京,中國2015 「紫色莊嚴:毛旭輝2005-2014作品選」,索卡藝術中心,臺北,中國
  • 「潮騷」鄭路個展亮相臺北當代藝術館
    展覽時間:2015 / 10 / 30(五)-2015 / 1 / 3(日)展覽場地: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市長安西路39號)臺北當代藝術館於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1月3日展出當代館廣場上展出的大型裝置〈淋漓一瀾〉、入口形象區的黑色巨浪〈潮騷〉及一樓展間走廊的巨大黑色水珠〈未知的圓周〉,藝術家以不鏽鋼材質,將水用立體性的方式來表現,按當代館不同的空間適性地融入,表達了水可壯闊澎湃、也可寧靜孤寂的不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