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光年外!人類史上發現的第一顆變星馬上光臨地球上空!

2020-12-12 騰訊網

好消息!300光年外!人類史上發現的第一顆變星馬上光臨地球上空!

據科學家表示,這顆變星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顆變星。1596年8月,德國牧師、業餘天文學家大衛·法布裡修斯在鯨魚座發現了一顆三級星。幾周後,這顆恆星的亮度增加了整整一個星等。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天或幾周內,這顆恆星的亮度逐漸消失,最終在10月完全從視野中消失。

變星「米拉」來到地球

然而有趣的是,來自荷蘭弗裡斯蘭的天文學家約翰內斯·霍爾瓦達在1638年11個月的時間裡觀察了這顆紅星的奇怪的現象:不停地閃爍。這與亞里斯多德認為天空既完美又恆定的理論相矛盾。之後這顆恆星被稱為米拉(Mira,意思是"不可思議的恆星"),同時這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變星。

科學家觀測到,Mira在大約332天內會產生有規律的、可預測的周期性變亮、變暗然後再變亮的過程。並且它總是以兩倍的速度提升到最亮,然後又消失在黑暗中。在它最暗的時候,Mi米拉比你不用望遠鏡就能看到的最暗的恆星還要暗15倍。在最亮情況下,它通常會比黑暗時明亮250倍。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在1779年,Mira的亮度幾乎達到了一級,幾乎與恆星畢宿五相當,達到了1100個太陽的亮度。不得不說,米拉變星成為了科學家研究的重點對象。

從遠處看去米拉可能看起來像一顆星,但實際上是兩顆,科學家稱它為米拉A和米拉B。米拉是我們肉眼可見的恆星,它是一個紅巨星,有規律地膨脹和收縮。米拉 A距離地球約300光年,是裸眼可以觀測的理想對象。它的大小是太陽直徑的400到500倍,但它的質量不超過太陽的兩倍,其密度約為太陽的0.0000002。以我們地球的標準來看,這幾乎是一個真空。

不過還有一顆則相反,科學家稱它為米拉B。米拉B的直徑不到米拉A直徑的十分之一,但密度卻是太陽的3300倍。另外,它從米拉A那裡拉扯的物質也在逐漸增加,原因很簡單,它的密度如此之高,自然引力也非常之大,所以自然要從米拉A身上吸取物質。這樣的系統被稱為共生系統或者雙星系統,這兩顆恆星之間的距離約為105億公裡。因此我們遠遠望去可以看到米拉A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大約13光年長,這是一條被吸取的長物質流。

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03年發射的「星系演化探測衛星」(Galaxy Evolution Explorer)發現了這條長物質流。幸運的是,本周,變星米拉在當地時間晚上10點左右到達最高點,大約位於南方天空的半空中,並且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我們即使不用望遠鏡也能看到。本周,它的亮度應該在+3.5級左右,雖然只有不到一個月前亮度的三分之一,但仍足以讓人用肉眼看到它,只是這個亮度正逐漸遞減,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變星

那麼到底什麼是變星呢?顧名思義,這類星體可以在規則和不規則的時間間隔出現變亮和消失的奇妙現象。我們知道多數恆星在亮度上幾乎都是固定的。以我們的太陽來說,太陽亮度在11年的太陽周期中,只有0.1%變化。然而有許多恆星的亮度確有顯著的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變星。簡單來說,那些亮度時常變化的恆星就是變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100光年外又發現一顆地球2.0!不過這次有些不太一樣
    100光年外又發現一顆地球2.0!不過這次有些不太一樣當NASA再次探索到一顆與地球相像的行星時,也就是100光年外的地球2.0版系外行星Toi700d,隨後,NASA也向全世界宣布他們的推算成果,即該行星表面很可能存在液態水,種種跡象表明,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這顆星球很有可能成為人類的下一個「地球」,成為人類未來的備選退路之一,由於Toi700d行星位於人類宜居帶
  • 距離地球六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真的有地外生命存在嗎?
    從古至今,無論東方西方,我們人類都一直致力於探索宇宙。我們想知道人類從哪裡來、將來該往哪裡去,又想在浩渺的宇宙中找到和人類一樣的生命。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相似,同樣圍繞著恆星運轉的行星,並把它命名為Proxima Centarui b。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僅僅4光年,雖然還無法確定上面是否存在智慧生命,但很多科學家仍然確信這顆星球非常適合生命存在。
  • 27年前哈勃望遠鏡,在百億光年外發現的「上帝之城」,真的存在嗎
    這是一張1994年世界新聞周刊,發表在報紙正版上的一張圖片,圖片中模糊的出現了一座城市的輪廓以及建築物,世界新聞周刊似乎是在告訴人類,我們發現了外星文明的存在,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如果我們仔細推敲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張造假的圖片,哈勃望遠鏡是1990年4月美國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的一顆空間望遠鏡,其主要的工作就是觀察宇宙中各大星系的運行
  • 中國天眼收到規律的信號,來自17光年外的超級地球,疑似外星人!
    中國天眼收到規律的信號,來自17光年外的超級地球,疑似外星人!人們對於宇宙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下腳步,當然研究宇宙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希望找到一顆和地球相似,可以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也是為了保證整個地球的安全性,想探究宇宙當中是否還有其他的生命存在,在這個探測的過程當中,單單只靠人力是不可以的,所以科學家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設備,一些探測器還有衛星希望能夠探測到宇宙當中的其他生命,而在一系列的設備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2016
  • 旅行者一號,正在飛往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
    目前正以17千米每秒的速度向太陽系外飛去,雖然旅行者一號是如今人類飛的最遠的人造飛行器,但並非是最快的。最快的而是,2018年發射的帕克號太陽探測器,飛行速度超過每秒95千米,最高的時候可達200千米每秒,儘管他只能保持很短的時間。但仍然是人類迄今為止太空飛行器速度的巔峰,那麼如果以如此高的速度,飛到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將需要多久呢?
  • 六光年外發現一顆巨型超級地球
    (2019年)維拉諾瓦大學(Villanova University)天體物理學家愛德華桂南(Edward Guinan)在華盛頓州西雅圖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American Astronology Society)第223次會議上的報告。
  • 如果把天狼星換成獵戶座參宿四,地球會怎樣?地球和人類就危險了
    在大犬座的頭部有一顆非常明亮的恆星叫做天狼星。它是夜晚最亮的恆星。參宿四和天狼星再加位於小犬座的恆星南河三共同構成了冬季大三角。其實天空中這些構成星座的恆星到地球的距離並不是相等的。它們到地球的距離有近有遠。例如,獵戶座的參宿四距離地球大約有640光年,而大犬座的天狼星距離地球只有8.6光年。那麼如果把天狼星換成獵戶座的參宿四會怎樣呢?對地球有什麼影響嗎?
  • 移民太空或不是夢,在距離地球的90光年處,發現宜居新星球!
    移民太空或不是夢,在距離地球的90光年處,發現宜居新星球!諾大的宇宙中有數不清楚的星系,和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更是高達幾十億顆,自從人類發現這一現象後,便開始了找尋地外文明的道路,希望能從中找到外星文明的身影,今年災難不斷讓人心力交瘁,這個地球或許再過一段時間後慢慢變成一個大火球,人類根本無法在這個基礎上生存,這個時候科學家提出了找尋第2顆地球的想法。
  • 六光年外的超級地球一萬年後登陸正是時候,但前提是我們仍然活著
    馬普所的最新消息稱,在距離地球大約6光年外的巴納德星發現了所謂的系外消息,由MPIA開發的CARMENES光譜儀觀測結果顯示,這顆系外消息質量大約在3.2倍質量,比地球大一小圈,而且軌道周期也不錯,公轉一圈為223個地球日
  •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到距離地球6光年的超級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自然世界和宇宙空間的認知水平逐步提升,為了更有針對性、更加系統和直接地了解地外空間的環境狀態及其演化規律,科學家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啟了向太空發射探測器的序幕,其中以探測地外生命的存在基礎和生命形態為主要內容的宇宙生命科學工程,成為眾多太空探測器的重點任務之一。
  • 距地球29000光年外,一顆活的恆星正在流浪,未來會飛出銀河系
    銀河系是一個直徑達10萬光年的星系,有著數千億顆恆星,大部分的恆星都能夠安分守己圍繞銀心運動,速度有限。不過有的恆星運行速度甚至能達到每秒數千公裡,這些恆星被稱為「超高速星」。可是仍然會有極小數的恆星不甘被束縛,會在機緣巧合之下獲得極高的速度,從而擺脫銀心的束縛成為流浪恆星,最後有可能離開銀河第。
  • 300 光年外或存在另一個地球;CNN 識別大熊貓準確率 95%;小鼠胚胎...
    300 光年外或存在另一個地球近日,天文學家新發現一顆行星克卜勒 -1649c,距地球 300 光年,一顆約為太陽四分之一大小的恆星圍繞著其運行。該行星的大小和地球幾乎相同,軌道位於恆星的宜居帶,溫度接近地球,這意味著這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著液態水,可以維持生命。
  • 26億光年外的潮汐破壞事件:兩顆黑洞吞噬掉一顆恆星
    基於人類現在的認知,黑洞可以說是宇宙中最強大最恐怖的吞噬怪獸,其巨大的引力能吞噬包括光線在內的一切靠近它的物質。而就在最近,來自我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一個距離我們地球26億光年的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 NASA發現「地球2.0」!可能已經有生命存在,人類或實現星際之旅
    這顆行星是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所發現的,並且克卜勒-452b是一顆預計條件非常優勢的天體,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該行星的直徑是地球的1.6倍,與地球相似指數(ESI)為0.83,是極高的,距離地球1400光年,位於為天鵝座。並且這是美國宇航局唯一發現非常與地球相似的一顆天體。
  • 直徑2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為何看上去只是一顆星星?
    進入19世紀之後,有一些天文學家根據仙女座發出來的光譜特徵,發現其中有連續頻率光譜曲線上出現了若干暗線,這與純粹的星雲物質的光譜特徵完全不同,於是科學家們認為M31更像是一顆恆星。此後在20世紀初,又在M31中發現了亮星,而且不止一顆,於是又將M31判定為由若干恆星組成的一個星系系統,只不過整體亮度要遠低於銀河系內的恆星系統中恆星的亮度值。
  • 302光年外,科學家剛剛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星球!
    克卜勒-1649是一顆m型紅矮星,距地球302光年。這個發現特別令人興奮的是,這顆行星(Kepler-1649c)是克卜勒發現的在體積和溫度上最像地球的行星!正如他們在最近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所說,研究小組證實,這顆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06倍,接收到的光大約是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光的75%,這意味著它可能有相似的溫度。
  • 「超級地球」距離地球僅六光年,能否成為人類未來的移居地?
    其實對於我們生存的宇宙來說,它是非常的浩瀚無比的,它充滿著我們人類無法預知和猜測的一些現象和狀況,而且地球都為我們人類的生存率無非就是因為地球具備我們人類和其他動植物生存的一些條件,這些條件都是非常適宜的溫度,而且還有空氣還有大氣層和生命的源泉,還誕生了我們人類和其他的動植物,也是能夠不斷的賦予人類繼續生存的一些生存條件
  • 「另一個地球」被找到,NASA又有新發現,人類該如何抵達?
    在眾多的宜居行星中,克卜勒452b應該是最知名的一顆了,它位於天鵝座中,直徑約是地球的1.6倍,距離地球1400光年,圍繞著運轉的恆星也與太陽相似,而且從克卜勒452b與主星的距離來看,也與地球和太陽相似,這表明,克卜勒452b的上面,極有可能存在著液態水和大氣層,也非常有可能存在著地外生命,或許是智慧生物。
  • 尋求地外人類可以居住的行星:意外發現地外二級行星文明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2015年7月23號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是地球2.0倍的行星:克卜勒452B,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超級地球,這顆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體積比地球大60%,據NASA科學家推測,這顆行星很可能是一顆巖石類行星,而且這顆超級地球距離其母恆星的位置和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非常相似,所以科學家預測這顆超級地球很有可能存在著液態水以及存在著生命
  • 太陽系外是什麼?科學家發現,一個半徑1光年的雲團在保護人類!
    太陽系外是什麼?科學家發現,一個半徑1光年的雲團在保護人類!當人類第1次進入宇宙後,我們才看到了宇宙真實的模樣。可以說地球能夠孕育出生命還是非常幸運的,所有的行星無時無刻的都在進行運動,或許某一刻就發生了撞擊,導致行星的墜毀。進入近代社會以後,我們的科學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雖然我們生活在太陽系中,但是至今還沒有走出太陽系,那麼在太陽系外面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光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