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以前的大唐盛世之時,神州大地上,湧現出了無數優秀的詩人。從而也將唐詩,發展到了無比輝煌的地步,尤其是描寫塞外風光的邊塞詩,在這個時期走上了有史以來的最巔峰。而其中有一首古詩,堪稱大唐第一邊塞詩,那種磅礴的氣勢,可謂是千古無人能及。

這首古詩,正是出自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之手,名為《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徵》。此詩乃是他隨軍出徵之時所作,他在詩中描寫了一場,極其駭人聽聞的大漠風沙,和三軍將士身上所攜帶的,那種英勇無畏的豪邁氣勢。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徵 》唐代:岑參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所有邊塞詩中,最令人難忘的一首。因為從來沒有任何一首古詩,能夠寫得如此磅礴豪邁,令人熱血升騰。
岑參跟隨著大軍離開唐朝的國都,一路開赴茫茫大漠。他們走馬川行雪海邊,綿延萬裡的錦繡山河,早已被拋在身後,眼前所面對的是一片冰川雪海,還有那蒼茫無際的遍地黃沙。這裡到處都是荒涼的景象,四下了無人煙,只有悽冷的寒風,在他們耳邊不停地呼嘯。

隨著夜色漸深,風勢也逐漸愈演愈烈。兇猛的狂風猶如野獸般呼嘯而來,風中不僅攜帶著滿天滾滾黃沙,連同地上那一川鬥大的碎石,也被狂風吹起,遍地亂走。那種鋪天蓋地的場面,足以讓人感到心驚膽戰!
然而就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唐朝的軍隊依然毫不停留,在狂風中繼續向前穿行。因為此時此刻正是敵人入侵之際,遙遠的戰場上,已經是狼煙四起,黃塵飛揚。無數的大唐子民正在遭受戰亂之苦,眾多生死兄弟正在孤軍奮戰。他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趕到那裡,驅逐敵寇,彰顯漢唐之威。無論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擋不住「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們身先士卒,走在軍隊前方。他們的一身鐵甲,晝夜不曾脫下,早已被風沙染成了淡淡的金色。身後的士兵手持長戈,在風中相互碰撞,儘管每一步都走得那麼艱難,可他們的信念卻依舊堅定不移。
此時寒風正勁,冷冽的寒氣使每個人的臉上,都如刀割一般疼痛。戰馬身上的汗水,還未來得及落下,就已凝結成冰。甚至岑參正在用溫水研磨的墨汁,也在寒冷的天氣下,瞬間凝固了起來,可見當時的環境有多麼艱苦。

即便如此,他們最終還是挺了過來,堅強的走出了茫茫大漠,來到了這片期待已久的戰場。敵人聽說他們到來之後,全都望風而逃,不戰而潰。這就是他們自身攜帶的威勢,連那樣兇猛狂暴的風沙都能戰勝,又何況是對方這群烏合之眾,當然不敢與他們正面交鋒。不過他們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乘勝追擊,勢必要給對方一個無比深刻的教訓。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大唐軍隊那種可戰天地的氣勢,已經完全壓倒了敵人。他們大勝而歸,高奏凱旋之歌。岑參在這萬分激動的時刻,親自動筆寫下了這首古詩,來講述這次不同尋常的經歷,與三軍將士的萬丈豪情。
與此同時,也正因為岑參親身參與了,這次異常艱苦的遠徵,才能夠把這首古詩,寫的如此磅礴大氣,千古無人能及。
這也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過那些不同尋常的遭遇,他又怎能寫出這首,堪稱大唐第一邊塞詩的壯麗詩篇。所以說,只要我們戰勝了生活中的磨難,就能夠為自己創造出不一樣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