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中最氣勢磅礴的邊塞詩,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

2020-12-23 老張侃詩詞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的邊塞詩,比如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比如王之渙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洋溢著熱切的報國之心,寫出了大唐時期的人們的報國志向和風度自信。

不過要說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邊塞詩人,當屬岑參和高適。尤其是岑參的一首古詩,堪稱唐詩300首當中最氣勢磅礴的邊塞古詩,被譽為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

這首古詩就是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難著 一作:猶著)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在中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這首古詩,在我們看來卻都很難背。因為其中的一些字詞很是拗口。比如,那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這些詩歌遠不如那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容易理解。

不過這首古詩當中所描寫的邊塞風光,尤其對於北方冰天雪地狀況的描寫卻是十分的精彩,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詩句就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首古詩是一首送別古詩,而且也是一首邊塞詩,因為詩人在邊塞來送別友人。

前面的八句是第一部分,描寫的是詩人看到的邊塞美麗的雪景,冰天雪地的雪景意味著嚴寒。而在作者的筆下,對於這種嚴寒描寫得可謂淋漓盡致。經過一夜的大雪,銀裝素裹,天地間煥然一新,而樹上滿是積雪,就如同開了梨花一般。而後開始描寫這種嚴寒天氣下所帶來的寒冷。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雪花飄入到軍帳當中,即便是穿上狐裘蓋上棉被也不覺得暖和。天氣嚴寒,將軍都護都拉不開弓,而身著冰冷的鎧甲,更是讓人覺得冷颼颼的。

第二部分主要寫的是雪景的波瀾壯闊以及送別宴會的場景。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沙漠結冰百丈縱橫還有裂紋,萬裡長空凝聚著慘澹的愁雲。雖然下了一夜的雪,但是現在還是一片陰冷的天氣,不見太陽。

將士們載歌載舞,來送表現送別的熱烈和隆重。胡琴琵琶與羌笛,在中軍帳當中,動用在這些樂器來助興。軍帳當中的熱鬧氣氛和外面環境當中的陰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體現了將士們的不畏嚴寒的熱烈精神。

最後六句寫的是作者送別武判官的最後的場景,送別友人踏上歸途。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大雪還在下,紅旗都凍僵了,但是卻也寫出了將士們的威武不屈。而後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到最後兩句寫的是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這首古詩最出色的地方在於對於雪景的描寫。尤其是作者所用到的縱橫矯健的筆力,創造出了非常奇妙的雪景。此中嚴寒的雪景,再加上送別時的熱鬧場景,可謂張弛有度,收放自如。而一句描寫雪景的名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頌。

這首古詩對於邊塞風光的描寫,毫無萎靡之氣,充滿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自信風度。詩歌的基調慷慨悲壯,想像奇妙,融合了強烈的主觀感受,表達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不愧為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岑參一首雪中送別詩,氣勢渾然磅礴,堪稱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
    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職,在中軍帳內擺開酒宴,為武判官踐行,於是就產生了這一首詠雪送人之作。詩從西北邊塞的氣候特點落墨:這裡風大,一刮起來鋪天蓋地,連堅韌的白草也要折斷;這裡雪早,剛到八月就下雪了。這不僅和內地形成鮮明對照,而且突出了環境的惡劣。
  • 這首詩被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看看是否名副其實?
    唐詩,中華文化的璀璨星空;唐詩三百首,是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明珠;唐詩三百詩的壓卷之作,更是顆顆明珠中最為閃亮的一顆。都說壓軸出場的才是重頭好戲,那麼唐詩三百首壓卷之作,會超越其他唐詩出色作品嗎?然而,被一些人譽為唐詩三百首的壓卷之作,卻並非我們心中所想的那樣。
  • 這首古詩,堪稱大唐第一邊塞詩,氣勢磅礴千古無人能及
    在千年以前的大唐盛世之時,神州大地上,湧現出了無數優秀的詩人。從而也將唐詩,發展到了無比輝煌的地步,尤其是描寫塞外風光的邊塞詩,在這個時期走上了有史以來的最巔峰。而其中有一首古詩,堪稱大唐第一邊塞詩,那種磅礴的氣勢,可謂是千古無人能及。
  • 《唐詩三百首》中的五首經典邊塞詩,感受豪邁與悲情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精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首,其中精品無數。本詩前四句寫塞外晚秋、平沙日落的軍旅所見,後四句寫古戰場上黃沙瀰漫、白骨成丘的荒涼景象,表面上是寫景物,實際上是揭示連年徵戰的悲慘與殘酷。全詩用詞雖然樸素,卻寫得觸目驚心,表達了詩人強烈的反戰思想。
  • 唐詩中最經典的十首七言絕句,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一、王昌齡《出塞》王昌齡被稱為「七絕聖手」,是以七絕名世的詩人,他跟李白是公認的七絕寫得最了的兩位唐代詩人,他的七絕,以邊塞詩、宮怨詩和送別詩為主,《出塞》便是一首邊塞詩,被很多人評為唐詩七絕的壓卷之作。
  • 杜甫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絕句,堪稱其七絕壓卷之作
    唐代最為擅長七言絕句的詩人有李白、王昌齡、劉禹錫、杜牧等等,他們都是此中聖手,所作七絕不僅數量多抑且質量極高。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杜牧的「煙籠寒水月籠沙」等等俱是傳唱千古的絕世名句。而盛唐時期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詩聖杜甫在七絕方面的名聲就大不如李白等人。眾所周知,杜甫最為擅長的是律詩,尤其是七言律詩。
  • 大唐寫得最好的一首皇帝詩,短短40字,卻入選《唐詩三百首》
    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成了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最推崇的正統思想,也成了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歷朝歷代的許多皇帝,都曾經去山東祭奠孔子,以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尊崇,而唐玄宗李隆基還曾寫過一首關於孔子的詩歌:《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這首詩也成了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皇帝詩。
  • 讀王昌齡的《出塞》,邊塞詩把盛唐的偉岸表達如此通透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被稱為「七絕聖手」,在唐朝詩人中地位非常重要,讀邊塞詩必讀王昌齡。明朝「後七子」首領之一李攀龍總結唐詩時,稱這首《出塞》是七絕中的「壓卷之作」,而「後七子」的另一個首領王世貞也說,七言絕句中「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少伯就是王昌齡,太白當然是李太白了。
  • 讀了李白《關山月》才知道 唐詩三百首中好多樂府詩也是格律詩
    有人問:「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如何欣賞李白的詩《關山月》?前言蘅塘退士對於李白的樂府詩最為青睞,除了這首《關山月》以外,李白還有十幾首詩被收到《唐詩三百首·樂府》目錄下。這首詩當然是一首樂府詩。對於詩人來說,用樂府的題目配合格律詩的形式很常見,例如唐詩三百首中的涼州詞、獨不見、出塞等不少作品都是如此。不過放在李白身上,似乎就有些不一樣,畢竟李白以古體詩見長。收錄入《唐詩三百首》中的李白樂府詩幾乎都是古體詩,例如《行路難》、《蜀道難》、《長幹行》、《長相思》、《子夜歌》等。
  • 王昌齡:大唐赫赫有名的邊塞詩人,交遊甚廣,被稱「七絕聖手」
    這位聲名遠播的大唐邊塞詩人,就這樣無釐頭地冤死,卒年60歲。王昌齡不僅邊塞詩、送別詩寫得極好,閨怨詩生活詩也小有名氣,尤以善作"七絕"著稱,為人又豁達豪爽,喜交朋友,與文人、官吏、隱士和僧道等等都有往來。
  • 七首描寫冬日的詩詞,在寒冬時節給你溫暖的感受
    如今,正直冬季,我們就來一起欣賞欣賞七首描寫冬日的詩詞,在寒冬時節感受下詩詞帶給我們的溫暖。1、《江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詩。這首詩詩題是「江雪」。
  • 這首唐詩被稱為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堪稱千古不朽之作!
    今天我們所要欣賞的便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勵志詩,這首詩可以說是唐詩中最勵志的五言絕句,也是唐詩中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最典型的如僅有兩首詩傳世的張若虛,一篇《春江花月夜》可謂千古絕唱。而王之渙也是此類,生平僅有六首詩作傳世,其中一首七言絕句被評為「絕句之最」,而另一首五言絕句則被評為唐詩中五言絕句的「壓卷之作」!
  • 最著名的邊塞詩,當年背詩用了不少力氣,現在只記得其中兩句
    雖然在《詩經》中就有了關於邊塞詩的內容,還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動人描繪,但是真正讓邊塞詩成為一種典範詩歌題材的,還是在唐朝。岑參、高適、王昌齡、李益等諸多的邊塞詩人把邊塞詩寫得動人心魄,寫得意境高遠,寫得情真意切,寫得豪邁壯闊,大大提升了唐代邊塞詩的地位,提升了審美價值。而其中最著名的邊塞詩,當屬這首七言古詩。當年背詩用了不少力氣,現在只記得兩句。
  • 《唐詩三百首》中岑參最為經典的一首詩,雄奇瑰麗,熱情奔放
    岑參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他自幼遍讀經史。二十歲到長安,獻書求仕。不成,漫遊長安、洛陽等黃河以北地區。天寶三年節度使高仙芝幕府任書記,天寶十年(751)岑參返回長安。天寶十三年(754)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任判官。至德二年(757)才回朝。在這期間,詩人寫下了大量著名的邊塞詩。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便氣勢磅礴,驚豔了世人,堪稱經典
    導言: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便氣勢磅礴,驚豔了世人,堪稱經典。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結晶,以唐詩宋詞最為經典,唐詩裡面則當屬李白最具有代表性。其一生寫了3000多首詩,具有「詩仙」之稱。相傳李白酷愛飲酒,飲酒後必作詩,並且李白的詩詞均為隨性而為,處處透著豪氣。
  • 唐詩中最好的一首邊塞詩,大氣磅礴,豪情蓋李白,堪稱鬼斧神工
    唐代的邊塞詩空前絕後,佳作斐然,成就了很多著名的邊塞詩人。然而很多詩人並沒有去過邊塞,有的詩人縱然遊歷過邊塞,卻沒有真正的從軍經歷。但是岑參卻不同,他曾兩次遠赴西北邊陲,在新疆軍隊生活了六年,最遠到達中亞,他比任何一位詩人都熟悉邊塞,他的作品有最真切的邊塞感受,所以被鄭振鐸稱為「最富於異域情調的詩人」。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首《走馬穿行奉送風大出師西徵》是岑參的代表作,它為我們展現出了不一樣的異域風貌和不一樣的異域感受。讀了它,你才知道什麼才是最真實的邊塞詩。
  • 唐詩三百首,篇篇為情愁,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 李賀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就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等等,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在為了唐詩裡的經典名句。我個人是很喜歡李賀的作品,每次讀他的詩,都令人感動的淚流滿面,他的詩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什麼樣的題材,他都能夠寫出新意,從而帶給人們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譬如這首《雁門太守行》,寫得就很氣勢。
  • 王昌齡很霸氣的一首詩,通篇描寫得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其實對於任何一首唐詩來說,它都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雖然有一些作品它表面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再結合當時詩人的經歷,以及情感歷程,則是會發現這些作品其實另有深意,而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再去讀這些作品最是令人感動。
  • 岑參這首寫雪的詩,一開篇便驚豔了世人,難怪成為千古名句!
    雖然今天的雪景,沒有詩仙李白詩中那般壯美,也足夠讓人驚訝感嘆。總覺得,沒有雪的冬天,似乎不是真正的冬天。一場大雪,足以澆滅一年的焦躁,所有的開心和悲傷、所得和失落都從這一刻開始歸於平靜,留給人沉思的啟發。所以我盼望一場大雪,來結束一年來的忙碌、開心、失落,安靜的看著這個世界,整理心情,重新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