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個人照片,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
探究人類歷史,仰望歷史浩瀚的星空!
五代十國地圖(網絡圖)
五代十國,諸侯紛爭,天下大亂。中原地區,梁唐晉漢周,你方唱罷我登場。南方十國,相互攻殺,你爭我奪,動蕩不堪。五溪地區,飛山公楊再思審時度勢,挽狂瀾於既倒,保一方和平安定,受到飛山蠻各民族的擁戴。楊再思歿後,五溪地區各少數民族紛紛建立飛山廟以祭祀。
幹壩村(版權屬中國宣恩網)
楊再思去世700多年後,跨入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朝廷改土歸流,土司制度被廢,飛山蠻後人各處遷徙。其中一支從湖南敘浦遷入宣恩,定居李家河幹壩村。他們帶來五溪文化的同時,也在幹壩村建起了飛山廟。
時間再跨入2000年後,說起幹壩飛山廟,幹壩人仍家喻戶曉。但為什麼修?供奉誰?知道的就很少了。當初幹壩飛山廟是誰所建,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劉家先祖修建,因為飛山廟旁邊是劉家祖上產業。也有人說是田家修建,因為田家和劉家一樣,祖上也是從敘浦遷來。還有說是鄉紳集資修建。
幹壩飛山廟遺址
關於飛山蠻後裔遷入幹壩,以及飛山廟的修建,史籍上都沒有記載,只聽村裡老人擺古說起。幹壩飛山廟在「文革」期間被毀,後來生產隊在此修建抽水泵房。人們路過此地,總喜歡拿塊石頭敲擊抽水鋼管,聲音悠楊,傳到很遠很遠。如果飛山公在天有靈,一定能聽到他後人的呼喚。
在幹壩村,流傳著一個關於飛山廟的神秘傳說。相傳幹壩有個人叫黃趂(音chèn,同趁),精通茅山道術,會各種變幻之法,有偷天換日、呼風喚雨之術,本領十分了得。黃趂父親早逝,母子倆相依為命。
黃趂學藝(網絡圖)
那年,黃趂藝成歸來,正逢農耕時節,見人們正在插秧,為炫耀法術,頓心生戲弄之意。他將農民脫在田埂上的幾雙草鞋踢入田中, 剎時草鞋幻化成幾條大魚在田中遊竄。眾人都忙著在田中追趕,剛插好的秧苗頓時被弄得一團糟。
黃趂回家後見老娘做了好多人的飯菜,問其故,原來這天自家請人插秧。黃趂心想糟糕,原來剛才這些人在為自家插秧。他趕緊跑到後院,施展定日大法,眼見即將下山的太陽立即懸在西山不動了。
捉魚的人們後來當然只抓了幾雙草鞋,而插好的秧苗已亂七八糟,眼看太陽還未下山,大家只好重新來過。待大家把秧重新插好,太陽剛好下山,但大家趕回家吃飯時,已聽到了五更的雞叫聲。
黃趂(網絡圖)
黃趂十分懶惰,也許是每個高人都有的個性。快到年關了,家中沒有柴燒,老娘抱怨:「 叫你平常弄柴你不聽,看來只好燒你的腳杆了。」黃趂叫老娘放心,說他自有辦法。
辦年飯時,黃趂還真把腳放在灶堂當柴燒,而且火勢很旺。次日,人們發現不遠處廢棄的牛圈被拆一空,原來黃趂施展隔空搬運之法,將牛欄拆來當柴燒了。
農耕時,黃趂懶得養牛,耕田時向別人家借牛。下雨天家家都要搶水整田,只有晴天牛才空閒。在一個豔陽高照的大晴天,黃趂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去借牛耕田。他一通作法,剎時天上烏雲密布,電閃雷嗚,下起了滂沱大雨。
黃趂(網絡圖)
蹊蹺的是,雨水中還帶有水草魚蝦之類,更奇的是雨只落到他家田裡,別處一滴不下。當時一個賣香蠟紙的商販在他家田邊休息,將擔子一頭擱在田裡,一頭擱在田埂上,田中一頭被澆透了,而田埂上一頭沒事。後來人們把這塊田叫「老司田」。
黃趂年輕氣盛,聽說飛山廟廟神法力高強,想找廟神比試一番。雙方約定鬥法,相互克制,誰技窮為輸。兩人比試,你變毒吳蚣,我就變成公雞,你再變成老鷹抓雞,我就變成蓑衣來纏鷹爪。
鬥法(網絡圖)
兩人鬥了幾天幾夜不分勝負,後來黃趂變成一堆牛屎,被廟神撮了一拐扙,黃趂因此負傷。黃趂負傷後找來一個大橧子置身其中,蓋好蓋子,叮囑老娘燒火蒸七七四十九天方能痊癒,期間不可揭開,老娘依言而行。
轉眼到了第四十八天,老娘心裡十分擔心,普通人估計骨頭都蒸沒了。迫不及待地打開蓋想看看,蓋一打開,一對白鶴沖天而去,黃趂嘆道: 「我命休矣!」原來他不知從那裡弄來一對白鶴在替他的傷口療傷。因老娘放走了白鶴,黃趂傷沒痊癒,背上長了個大濃皰,慢慢就病死了。
飛山廟(網絡圖)
臨終前,黃趂叮囑老娘,下葬時在他口中放三枚燒紅的木炭,頭對著飛山廟。黃趂死後,老娘疼子心切,不忍心放紅火炭,只放三枚冷炭頭,頭朝飛山廟。後來飛山廟每三年發生一次火災。因老娘只放三枚冷炭,黃趂花三年才吹燃,因此才有飛山廟三年燒一次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