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餐飲業蓬勃發展,湧現了一批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餐飲品牌。這些餐飲品牌創始人與團隊憑藉自身勤勞、努力與創新力,為廣東地區群眾帶來可口的美味以及舒適的用餐體驗,從而獲得大家的高度認可。然而,其中一些出色的餐飲品牌在其發展過程中,卻遭遇被「山寨」的窘迫。從地道廣府美食阿婆牛雜,到廣州的酸菜魚品牌「阿強家」,再到從廣東走向全國的喜茶,都遇到了這個棘手難題。
頻遭山寨,發展中的無奈
「有時我會收到朋友的意見反饋,說店裡的出品最近有些退步,某道菜沒有以前好吃了。我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們吃的並不是真正的『阿強家』。」阿強家創始人強哥無奈地說。1997年,來自四川樂山的強哥強嫂在楊箕村雄鎮牌坊,一家不足50平的鋪面裡,開出了第一家店。他們將順德魚生切薄片的工藝用在酸菜魚片上,加上四川特色的老壇酸菜,很快便打出了名堂,讓「阿強酸菜魚」聞名廣州。隨著發展的步伐加快,強哥的門店漸開漸多,讓強哥始料不及的是,隨之而來的還有猖狂的盜版門店。
2016年,強哥將原來的名號「阿強酸菜魚」品牌升級為「阿強家川菜」,並持續開展打假工作。「我們從未開放加盟或代理,市場上卻總冒出一些門店仿冒商標、使用以往標識、謊稱阿強酸菜魚老店。出品的參差,給真品牌本身帶來很大傷害。我們現在是用中國紅的招牌色,仿冒的往往會用以前的黃底紅字,他們的店內也很少現殺活魚的。但是正牌的一定有,而且每家店都有魚缸養活魚。」強哥說。
記者登錄大眾點評客戶端,搜索「阿強酸菜魚」,即顯示有2866個搜索結果。據阿強家方面表示,目前廣州只有10家門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採訪調查中發現,大量的「阿強酸菜魚」與相似的標示讓不少消費者曾「掉入坑裡」,市民宋小姐在看到「正牌」名單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上次吃的是一家假阿強。
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阿婆牛雜」「大龍鳳雞煲」「祿鼎記」「喜茶」等廣東餐飲品牌身上。據「阿婆牛雜」品牌方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目前廣州正品直營店鋪只有4家,加盟店鋪是20家,但是在通過「大眾點評」等餐飲消費類手機APP搜索「阿婆牛雜」,搜索結果顯示存在150多家「阿婆牛雜」店鋪。
「喜茶在線上和線下都存在被山寨的情況。線上主要集中表現為鋪設大量山寨喜茶官網或加盟網站,和在社區論壇網站等平臺上發布或投放喜茶加盟信息或廣告,欺騙人加盟;線下侵權門店主要集中於一線城市和準一線城市。」喜茶方面答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稱。
多管齊下來「打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當面臨「山寨」時,正牌的餐飲企業可以採取怎樣的措施?廣東金小蜂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智慧財產權總經理甘德興告訴記者,通常分兩種情況處理,針對線上侵權,餐飲企業可以與線上平臺取得聯繫,進行維權,並提供店家擁有第43類商標註冊證書,平臺審核過後,一般會在7個工作日左右強制下線;至於線下侵權,餐飲企業可採用行政投訴方式,要求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對侵權店鋪進行拆牌或罰款;也可通過律師進行交涉。如果對於前兩種處罰方式仍然無視的山寨商家,「正牌」者可通過技術手段保留足夠的侵權證據,提起訴訟,利用好公開渠道廣而告之,讓消費者來幫你打假。
甘德興說,品牌保護是一個動態的情況,而非一次性動作。「可從商標、版權和專利三方面著手來做。」第一是商標部分,餐飲品牌在關注自身門店發展之餘,商標類別也要適時進行擴類補充,例如:3~5家店就要進行保護,不論是餐飲、食品和新零售;另外具備行業代表屬性的創始人名字、產品名、近似商標也可保護。除了註冊外,商標的日常監控維護工作同樣不能少,當自身商標被人進行攻擊時,需要及時進行防護;第二是關於版權部分,現在的餐飲企業都花大價錢去做的VI、菜單拍攝設計等,其實都是常常被忽略又常常受傷害的薄弱點,這個時候,版權就可以很低成本地提供保護;第三是專利,對於餐飲而言,可能常見的例如餐具、使用器皿、門頭設計、或者配方等。具有技術創新性的,都可尋求專利保護。
「『打假』看似簡單,但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我們付出的不僅是時間,還有大量人力、物力及資金。」阿婆牛雜方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線下取證中經常面臨被威脅、被辱罵;在和侵權店鋪溝通過程中,對方也一副絲毫不認為自己侵權的態度,甚至聯合各侵權店鋪一起施壓,這都為「打假」造成了層層阻礙。「儘管困難重重,但我們仍然不會放棄。接下來除了更加積極主動進行維權,對侵權店鋪尤其山寨品牌方嚴厲打擊的同時,也會更加注重自身品牌建設,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做良心小吃。」
鮑師傅同樣遭遇被山寨難題,面對山寨侵權,他們在全國18個地區(含淘寶平臺店)選擇了218個侵權較為嚴重的門店提起了訴訟,其中廣州門店28家。這218個訴訟案件中已經有183件通過判決、調解、和解的方式結案,案件結果均是被告門店立即停止使用「鮑師傅」商標銷售糕點,並賠償侵權期間給原告造成的經濟損失。有關負責人董先生結合品牌情況分析,山寨門店頻發原因有二,其一是鮑師傅自身的門店數量不夠,在品牌具備一定的名氣情況下,給了山寨門店發展的市場空間;其二是門店在早期面積較小,山寨門店開設起來的成本較低,同時早期山寨門店受到的罰款賠償金額也較低,造成了山寨門店有利可圖。
董先生說,面對山寨門店品牌,要加強自身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除了註冊自身專門的商標,還應該對於相關類目商標進行保護性註冊。必要時要拿起法律的武器,通過向法院起訴以及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等方式堅決打擊。另外,要不斷提升品牌標準,與山寨門店進行區隔。「我們的做法是把門店逐步從以往40平米以下的小店提升為100平米左右的門店,同時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標準,在門店採用大面積的透明櫥窗展示所有的生產製作過程,接受所有消費者的監督。」
支招消費者,4招可辨真與假
那麼,消費者應當如何辨識個中真假呢? 甘德興說,一般可以看看店家招牌上是否有標記註冊商標的標識(一般是®️),這是最簡單識別是否有商標註冊的方式。第二,到商家處消費時,不妨記清楚某個品牌的名稱、圖樣。如果發現同音不同字,或者商標圖樣的顏色不同,這些都有可能是山寨品牌。第三,如果是線上,例如大眾點評,可以關注是否有認證「品牌」或者「連鎖」字樣。第四,如果一些貴重奢侈品牌,比平常所知的價格低的,也先可以撥打一下品牌商客服熱線,確認門店信息。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曾繁瑩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曾繁瑩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