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奇葩而錯誤的說法

2020-12-25 HenryChenAtPhysics

最近剛剛發現,有人在三年多以前的一個帖子中,以「【原創】即便跳樓,也證明不了自由落體屬於失重」為題,發表了關於「失重」的一些說法。下面我列出一些奇葩而錯誤的說法,順便也加一些分析點評。

一。第一句話:即便跳樓,也證明不了自由落體屬於失重。

這句話的中心,當然是說「自由落體不屬於失重」。至於是否跳樓,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但是,這個人大概是想說,「即使是跳樓這樣的自由落體,都不算失重」。那麼,很自然就需要看「失重」究竟是什麼意思了。

二。他倒是也知道要解釋「失重」是什麼意思。他是這樣寫的:

「何為失重,嚴格的講是不受外部引力作用時,就屬於失重,而失重後,物體會做純慣性運動,也即繼續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繼續保持靜止。

不過也有人試圖從反引力的角度來詮釋失重,那麼,其有可能會認為物體自身不再對外產生引力作用,則可稱為失重。

所以,一種看法是從物體是否受到外部的引力作用這個角度來進行分析,那麼,在太空中,受到外部引力作用較小 狀態,會近似於失重。而如果從物體是否會對外部產生引力作用的角度,如果不再對外部產生引力作用,則認為屬於失重,但是這種情況目前還沒有什麼根據。

所以,鄙人傾向於認為,外部引力場較弱對其中的物體的引力作用較小的情況,則基本屬於失重狀態。」

以上都是複製黏貼的。

對於「失重」的定義,他的第一句話就是錯誤的了。沒有物體是「不受外部引力作用的」。如果按他這樣的定義,這個「失重」的概念就沒有必要存在了,因為不存在這樣的現象。而他說的「而失重後,物體會做純慣性運動,也即繼續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繼續保持靜止」,如果把前面「而失重後」幾個字去掉,各位看是什麼?就是牛頓的慣性定律。也就是說,他這裡說的「失重」,又與牛頓的「不受外力作用」一樣了,可想而知是他搞混了。

「不過也有人試圖從反引力的角度來詮釋失重,那麼,其有可能會認為物體自身不再對外產生引力作用,則可稱為失重。」這句話也同樣是錯誤的。因為物體不對外產生引力作用的情況也是不存在的。

三。然後他又用電梯來舉例,想要說明一下他的想法,這樣也好,看看他的具體想法是怎麼樣的?他這樣寫道:

「物體是否失重與該物體是否做加速運動無關

比如用電梯的例子,如果人站在電梯底部板面上,那麼,當電梯加速上升,則人體就會對底部板面產生較大的壓力,從而就會感覺到底部板面就有一種向上的推力。反之,當電體加速下降時,則對應底部受到的壓力就會減輕,從而底部對人體的支撐力就會降低,由此,會認為有所失重的感覺,感覺好像輕飄飄的了。

同樣,由於涉及到問題的關鍵,所以,在一部分辯論中就有人提出了部分精彩觀點,假定用繩子把人的頭髮懸吊起來,吊在電梯頂棚上,那麼當電梯加速上升時,則繩子對頭髮的拉力就會增加,就會產生一種身子向下墜的超重感覺。而如果電梯向下加速,則繩子的拉力就會減少,由此就會感覺身體有所上浮的感覺,對應失重。

但是,如果電梯向下加速度過大,超過了重力加速度,那麼人就會緊貼到頂棚之上,並對頂棚產生對應的壓力,繼續加大這種向下的加速度,其結果對頂棚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由此,反而會使得頭重腳輕的感覺完全顛倒了,很可能認為,電梯的向下加速根本就不是什麼失重,反而是超重。

用同一個方向的加速度,開始造成所謂的失重現象結果當繼續加大該加速度之後,反而出現了反向的超重現象了,相互矛盾。

由此可見,所謂的失重與否,與物體運動的加速度並沒有根本的聯繫。而只是所謂的超重有那麼一些相關的聯繫罷了。」

以上是複製黏貼的文字。

開始時,我以為他的分析要走向正確的概念了,結果猛一拐彎,掉進了深淵中。

電梯加速上升時,電梯地面對人體的承載力大於重力,所以,是屬於「失重」的相反概念,「超重」。

電梯加速下降時,電梯地面對人體的承載力小於重力,所以,是屬於「失重」。而當電梯加速度過快,而使電梯的地面沒有了對人體的承載,使電梯的天花對人體有了壓力時,這可以說是「失重過多」,類似於氫氣球與普通氣球的區別(,氫氣球在空氣中會漂浮向上,而普通氣球在空氣中則漂浮向下)。這個人把這樣的現象歸為「超重」,可以看出他腦袋裡的概念糊塗到什麼地步了。

四。有人來糾正他的錯誤說法,「首先要糾正你自己的觀念錯誤,失重只是感覺不到平常感覺到的身體重量,用秤稱體重為0。更進一步描述,可使用馬英卓的壓強梯度和拉強梯度來闡述,物體上所有部位的壓強梯度和拉強梯度同時為0,就體現為失重。」

這個說法也是不正確的。比如說,電梯加速下降時,電梯裡的人站在體重秤上,體重秤會顯示一定的重量,只是顯示的重量會比當電梯靜止時顯示的重量要小。

五。這個發帖之人又說:「讓我們設想一個物體處在整個宇宙的中間,由於整個宇宙具有無限大的質量,由此,該物體兩側都對應有兩個巨大無比的半個宇宙的引力。想想看,這個物體處在中間,就會同時受到兩側巨大的半個宇宙的瘋狂吸引,其結果該物體是否會被徹底撕碎?」

這個人在思想實驗方面,也是非常的弱。引力在宇宙中無處不在,物體受引力影響而分裂也是到處都在發生,就做抗拉強度測試的鐵絲,鐵絲夠強時,機器就無法拉斷鐵絲,鐵絲太弱時,就分成了兩截。

六。有其他人來獻上新的說法:「自由落體不是失重,隨自由落體一同下落的物體才相對於自由落體「失重」,因為它相對於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和重力為0。」

這個人的說法,奇葩得有點特別。「隨自由落體一同下落的物體」也是「自由落體」,相對於「自由落體」「失重」?那不是彼此相對於對方都是「失重」嗎?這都什麼概念啊? 「因為它相對於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和重力為0」,是說「相對於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和重力為0」就屬於「失重」嗎?還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加速度和重力為0」就屬於「失重」?不管是哪個,都是胡言亂語啊。什麼叫「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加速度」啊?什麼叫「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重力」啊?

不管怎麼樣,如果你想要找一些腦子不夠用的人,還真是到處都是的。

相關焦點

  • 關於秦嶺淮河、中國南北方分界線的一些奇葩說法
    圍繞著秦嶺淮河、中國南北方有一些奇葩說法。其根本得原因在於,秦嶺淮河本身只是一個大致的範圍,但是很多人卻想將秦嶺淮河精確化,變成一個非常明確的線。秦嶺淮河與中國南北方的示意圖,如下所示。關於秦嶺的爭議主要是南北分界線秦嶺段劃分方法,據稱秦嶺作為明確的分界線,主要有下面幾種說法:陝西師範大學地理系劉胤漢教授主張南北分界線秦嶺段劃在秦嶺南坡800米等高線處。
  • 「善果寺遺址就在宣武公園」的說法錯誤
    筆者後來幾經交涉,這個說法終於更正過來了。  為什麼這個錯誤說法會流傳這麼廣?這個疑問並沒有隨著導遊牌的更正而解決。  最近,無意間翻看上世紀六十年代侯仁之老先生指導編制的《明清北京城圖》,竟然在這裡找到了可能的答案。在這份《明清北京城圖》圖例中有這樣的描述:「善果寺,明代宣北坊(位於)長營街西;今地宣武公園。」
  • 下列關於相關係數R的說法錯誤的是( )
    下列關於相關係數R的說法錯誤的是( ) 2014-08-28 14:15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路透社:這些有關新冠病毒的說法都是錯誤的
    路透社3月17日的一篇報導盤點了一些破除傳言的事實。現將報導編譯如下:傳播傳言:新冠病毒可以通過蚊子叮咬傳播。事實:這是錯誤的。新冠病毒是一種呼吸道病毒,主要通過感染者咳嗽、打噴嚏和呼氣時排出的液滴傳播,或唾液及鼻涕中的液滴傳播。
  • 安全生產法模擬試題:關於明挖法施工的說法錯誤的是()。
    安全生產法模擬試題:關於明挖法施工的說法錯誤的是()。
  • 茶界一些「奇葩茶葉」, 看看有沒有你嘗過的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世界上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在歷史的長河裡,各種各樣奇葩的制茶、飲茶方式也不斷地創造出來。
  • 美公司紀錄片使用錯誤歷史地圖,波蘭不滿「要說法」
    美國網飛公司(Netflix)本月初上映的紀錄片《惡魔在隔壁》(又名《世紀疑案:恐怖伊凡》)引發波蘭舉國憤慨:該片在拍攝過程中使用了錯誤的歷史地圖,誤把二戰時期多座惡名昭彰的納粹集中營直接劃歸波蘭「管轄」。對此,波蘭國家總理親自致信網飛CEO「要說法」。「你們這是在篡改歷史!」據英國廣播公司12日報導,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在給網飛CEO黑斯廷斯的公開問責信中,使用了格外嚴厲的措辭。
  • 關於十年中越戰爭流傳有五大錯誤說法,你知道幾個呢
    不過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場戰爭的具體過程和重要細節長期被遮蔽,以致出現了大量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說法,其中有些還甚為不堪,誤導了很多愛好者,對於歷史存續產生了頗為消極的影響。 下面就梳理一下關於對越自衛反擊戰比較集中的十大錯誤說法,以廓大眾之目,也讓某些人對號入座問問內心。 一、在撤軍階段損失慘重,有一個團被越軍圍殲。
  • 《海賊王》一些人物的奇葩動作很難模仿,普通人做不了
    《海賊王》裡面的大多數角色都有自己的特色,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動作和生活習慣,還有一些特別奇葩的動作表情。對於路飛來說,擁有橡膠果實的能力可以隨意的做任何動作。其他人物角色也有一些很奇葩,很難拿捏的動作表情,是普通人做不了的,即使是做出來,也沒有那樣的感覺和味道。
  • 愚蠢的遊客:做出一些愚蠢的行為,犯下重大錯誤的5名遊客
    通過今天的文章,小編要和你分享,愚蠢的遊客:做出一些愚蠢的行為,犯下重大錯誤的5名遊客。2、為祈福,將硬幣丟入飛機引擎的人很多人的內心可能多少都有一些類似於迷信的心理然而,在2017年,我們國內就發生了一件與信仰有關的奇葩事件。當時一名年近80歲的老婦人正要搭乘一架從上海飛往廣州的飛機。她似乎將飛機引擎當作了許願池,她為了所謂的祈福,竟然向飛機引擎投擲了9枚硬幣。她的行為導致了該航班延誤了整整5個多小時。還好機務人員找到了所有的9枚硬幣,這才沒有造成更大的傷害。這種行為其實非常危險,假如這些硬幣沒有被發現,而飛機就這麼起飛了,就有可能造成事故的發生。
  • 為什麼國內有「狗有哈士奇,國有土耳其」的說法?
    但是在國內有這麼一個說法,那就是「狗有哈士奇,國有土耳其」,土耳其何德何能和哈士奇相提並論呢?它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奇葩國家呢? 為什麼說土耳其奇葩呢?最廣為人知的就是2015年的燒國旗事件了。
  • 被邱晨波及的《奇葩說》與詹青雲?
    但在這次馮波中最受波及的還是《奇葩說》和其他辯手,如詹青雲等等。《奇葩說》節目作為一個雙向觀點輸出向思辨節目,在第一季播出時廣受網友好評,但是,播出幾季後,口碑也開始走低,最開始,辯手太過偏執,抱團等等也還算小矛盾,最近幾期,節目持續走低。
  • 別了,「奇葩證明」
    前些年,一些部門證明事項設置不合理、信息不共享,加上「懶政」單位相互推諉,「奇葩證明」不斷出現,群眾怨言不小。近年來,大力規範各類證明事項,「奇葩證明」大幅減少。如果說之前的改革,是致力於規範證明,那麼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就從根本上消除「奇葩證明」的存在空間。無疑,這對政府、企業和群眾都是大好事。
  • 別再讓奇葩翻譯貽笑大方 求同存異
    當遊客們欣賞美景的時候,一些景區的「奇葩翻譯」也引發了網友的圍觀,成為旅遊新聞中的花絮。近日就有媒體報導,西安一處景區將唐代「藥王」孫思邈的英文翻成了「毒梟」(drug king),雖然景區緊急將譯文撤下,但還是引來網友一番戲謔,被嘲諷:「沒文化真可怕。」  該景區的錯誤翻譯並非個案,我們在加油站、車站、公園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令人忍俊不禁的錯誤翻譯。
  • 中國一些奇葩的建築,各有各的特色,你值得去了解
    有一些建築,讓大家對它的審美無法苟同,大家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如果你同意小編指出的這些比較奇葩的建築,那你就當小編給大家掃了雷,避免再進入這些坑。首先小編要帶大家,躲開的第一個坑就是合肥的美術館。
  • 一些錯誤的「常識」要糾正
    特別是健身新手,很容易踏入鍛鍊腹肌的誤區,被一些「常識」誤導。一旦進入誤區,就會形成付出再多努力收穫也只是很少的局面,還有直接導致沒有效果,從而讓健身者喪失信心而放棄健身。所以,我們在鍛鍊腹肌之前,一定要清楚該如何去鍛鍊,避免錯誤的練腹肌方式。下面筆者就來介紹一下對練腹肌而言,很常見的幾種錯誤說法。
  • 錯誤的食物相剋:土豆燒牛肉
    >錯誤的食物相剋:土豆燒牛肉2010-11-03 09:39:55出處:太平洋親子論壇作者:佚名長期以來,一些「食物相剋」的說法在民間廣泛流傳,也時常見諸於報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以後,人們對飲食問題日益關注,網際網路上、書店裡關於這方面的資料、書籍更是比比皆是。它們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但其中的謬論也不少。  溯本究源,所謂「食物相剋」的說法主要來自《食療本草》、《本草綱目》、《飲膳正要》等醫藥學古籍,以及現代的一些生物化學原理。
  • 景區又見奇葩翻譯:「藥王」孫思邈成「毒梟」
    當遊客們欣賞美景的時候,一些景區的「奇葩翻譯」也引發了網友的圍觀,成為旅遊新聞中的花絮。近日就有媒體報導,西安一處景區將唐代「藥王」孫思邈的英文翻成了「毒梟」(drug king),雖然景區緊急將譯文撤下,但還是引來網友一番戲謔,被嘲諷:「沒文化真可怕。」
  • 養育孩子最易犯的一些錯誤
    錯誤做法包括:用否定的句式,與孩子溝通;所有事都盲目徵求孩子的意見;什麼事情都阻止,扼殺寶寶的好奇心。2.如果需要選擇,可以給出兩個都正確的選擇比如出門時和寶寶說「咱們穿上大衣趕緊走吧,快晚了」,寶寶很可能耍賴不穿,正確的說法是「寶寶咱們要出發了,你穿米奇的外套,還是小熊的衣服?」給寶寶兩個明確的選項讓他們選擇,既可以滿足他們當小大人的欲望,又可以達成目的,一舉兩得。
  • 傳遞|別再讓奇葩翻譯貽笑大方
    張家界作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在車站、景區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令人忍俊不禁的錯誤翻譯,同時這些奇葩的英語標識牌勢必會嚴重影響張家界的大好形象。比如:「No dashouji」(禁止打手機)、「No paizhao」(請勿拍照)、「 Gonggong no smoking」(公共場所禁止吸菸)……這些漢語拼音和英文單詞混搭而成的翻譯看著就像一個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