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孔雀開出「致富屏」!無棣縣車王鎮「特色養殖」忙創收

2021-01-08 大眾日報

3月26日,在無棣縣車王鎮三高村南三高農莊,1000餘只藍孔雀時飛時落,1萬餘只北京油雞爭搶吃食,30餘只火雁在姍姍踱步……養殖工人正在加料餵養,防疫生產兩不誤,車王鎮三高村民「特色養殖」忙創收。

藍孔雀是國家鼓勵養殖的,集觀賞、食用、保健於一身的養殖珍禽,有「水中老鱉,禽中孔雀」之說,享有「抗癌之王」「天然解毒劑」等美譽,被人們稱為「理想的營養庫」。車王鎮三高農莊從2018年試養藍孔雀,並成立了濱州市鳳鳴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我們公司共養有藍孔雀1000餘只,創收主要靠銷售孔雀蛋和銷售幼小藍孔雀為主,一隻成年孔雀,一年能產40餘個蛋,成功授精的蛋一個賣到40元,不成功的賣到20餘一個;我們基地通過自己探索和請教專家,已成功具有了孵化技術,購買了兩臺孵化機,2019年已成功孵化了萬隻小孔雀,3天左右的小孔雀賣到80元一隻,3個月左右的賣到200元左右……」三高農莊負責人高長勝說,「作為觀賞鳥,銷往各大景區,作為肉食,銷往酒店、飯店等,還可以製作標本,孔雀羽翎除供裝飾外,還可以製作羽毛畫、羽毛花等,還作為種鳥推廣,養殖前景非常看好。」

三高農莊除了養藍孔雀外還養殖有萬隻北京油雞,散養4個月左右以80元一隻回收,目前行情每隻能收入40餘元。基地還試養30餘只火雁,已具有孵化和養殖技術,前景廣闊,2020年農莊將大規模養殖。

「下一步我公司以『企業+養殖戶』模式積極推廣,發展周邊群眾參與養殖,我們負責提供種鳥和技術指導。」高長勝說。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姜斌 通訊員 劉連坤 報導)

相關焦點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丨濱州無棣縣車王鎮朱李張村村民集體捐款 合力...
    2月1日上午,在濱州市無棣縣車王鎮朱李張村發生了感人一幕,兩名貧困戶朱金如和朱金鑾把手裡的300元貧困救助金捐到了村支部書記手裡。1月31日,無棣縣車王鎮朱李張村的微信群裡炸了鍋,「現在全國形勢那麼嚴峻,我們一起給咱村裡捐點錢吧……」不一會,書記朱希章的手機裡就不停地收到紅包提醒。村裡的幾名老人也顫顫巍巍地走到村支部裡,紛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立德為醫 無棣縣車王鎮衛生院劉寶祥「疫」線堅守顯擔當
    齊魯網濱州2月8日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無棣縣車王鎮衛生院院長劉寶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起護佑人民健康的重任,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逆向而行,「疫」線堅守顯擔當。主動出擊,奮力託起防疫重任1月22日,當家家戶戶都沉浸在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喜悅中,一條消息引起了無棣縣車王鎮衛生院院長劉寶祥的高度重視,「從新聞上看到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武漢已經出現疫情,我認為春節期間人口流動很大,要及早採取防範措施。」劉寶祥分析了當前形勢,引起高度重視,並迅速做出判斷。
  • 國網無棣縣供電公司:優質服務助力特色水產養殖
    12月10日,國網無棣縣供電公司柳堡服務站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到山東嶽湖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螺旋藻特色養殖基地進行安全用電服務。隊員們詳細了解基地用電情況,秉承著「你用電,我用心」的服務理念,為基地安全用電進行「把脈問診」,實現優質服務全覆蓋。「有了可靠的供電保證,加上供電部門的優質服務和大力扶持,我們特色水產養殖越做越大了!」
  • 無棣車王鎮愛心人士踴躍捐贈50餘萬元助力全鎮防控工作
    齊魯網濱州2月2日訊1月28日,無棣永順畜牧有限公司老闆從澤民無償捐贈防護口罩1350副、84消毒液兩箱、桶面10箱、善款1萬元;無棣縣寧巖塑料母料有限公司老闆郭樹峰捐款無償捐贈桶面50箱、善款1萬元……自1月28日到現在,前來無棣縣車王鎮政府捐贈的接連不斷
  • 黎平茅貢鎮:特色鱘魚養殖 「鱘」出致富新路
    在參與鱘魚養殖之前石蓉芳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裡養殖冷水魚,他和妻子入股參與養殖,並常年在基地裡務工,入股、務工的雙重收入改變了家裡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   「這三年以來,我們的生活有很大改善。鱘魚養殖效益不錯,我們夫妻兩也入了股,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個月2000塊,兩個人就是4000塊工資。」
  • 甘孜州稻城縣:特色養殖 致富有「鹿」
    2016年,子定村成立了稻城縣鼎立養殖專業合作社,由黨員貧困戶帶頭參加,通過入股合作經營等方式獲得資產收益為群眾增收,經過3年多的發展,一條梅花鹿養殖產業正在子定村興起。,帶動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 鄒平市碼頭鎮、陽信縣流坡塢鎮到車王鎮參觀交流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蕊 見習記者 李存 通訊員 王曉晗 濱州報導1月7日上午,鄒平市碼頭鎮黨委書記王萌、陽信縣流坡塢鎮黨委成員房芹芹帶領部分領導幹部及養牛大戶到車王鎮參觀交流畜牧產業發展經驗,車王鎮黨委書記劉洪權、黨委副書記張浩陪同。
  • ❀周末去哪兒:帶孩子來裕后街看美麗藍孔雀!
    三期活動共吸引了27萬市民參加,趕集會總銷售額近3400萬元,目前,第四季行進鄉村趕集會定於3月12-13日在裕后街舉辦,除了正宗生態的農產品外,還會有一批特色野菜在趕集會上售賣哦!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3月12-13日,也就是本周末,第四季行進鄉村趕集會將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幾隻美美的藍孔雀!
  • 永清縣東南孔雀養殖場:孔雀養殖開啟致富之屏
    孔雀養殖也為養殖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走進東南孔雀養殖場,一排排雀舍整齊排列,數不勝數的孔雀正悠閒信步、覓食。永清縣東南養殖場場長袁俊領告訴記者,他養殖孔雀已經三十多年了,說起孔雀養殖那真是頭頭是道,儼然是名副其實的孔雀養殖專家。
  • 兵團十師一八一團:職工種養結合 多元創收不發愁
    天山網訊(通訊員張玉姣報導)「這些年來,我家主要以畜牧養殖為主,以種植農作物為輔,這樣以農養牧,以牧促農的發展模式讓我家的收入逐年遞增,我想不僅我要創收,還要帶動身邊更多的職工一起創收。 」4月3日,一八一團七連職工王大軍說。
  • 南山連平·精準扶貧——特色發展羅氏沼蝦,脫貧路上開出「致富花」
    近年來,在深圳市南山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旅體局及河源市稅務局的大力幫扶下,金龍村開始逐漸走上了一條勤勞致富的道路上,今年,幫扶單位積極推動新的扶貧產業落戶金龍村,充分利用該村金花洞魚塘的優質水源和良好的生態條件,引入深圳市一家水產供應商發展養殖 80 畝羅氏沼蝦,今年年初已投苗 300 萬尾,預計 12 月份就可收穫,目前,示範基地已投苗近 100 畝,畝產預計達到
  • 梅花鹿「頂」開致富門 爐霍縣創新思路發展特色養殖業
    ◎楊娜姆 本報記者 陳斌 張兵實習記者 汪青拉姆 文/圖2017年,爐霍縣洛秋鄉易日村創新思路,積極謀劃,把發展特色養殖作為打開百姓致富的「金鑰匙」,引導村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拓寬了村民致富渠道。
  • 魔芋致富路 稅收在守護
    抓稅策宣講 紓企業難題2015年,鎮巴縣小洋鎮白河村在包聯單位的支持下,引進鎮巴縣清風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助力鎮巴縣特色魔芋產業發展。「公司成立伊始,稅務部門給我們幫了不少忙」鎮巴縣清風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宗禮說道。
  • 院士扶貧開出致富花——普洱「高端路線」成典範
    普洱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依託綠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萬畝生態茶園、咖啡和特色生物藥材種植,以及超過五百萬畝的林下經濟產業,成為遍布全市鄉村的致富產業。尤其是堅持走「院士扶貧」的高端路線,全力攻堅克難,使農民脫貧奔小康取得了決定性成果。
  • 盤州舍烹:綠水青山遮不住 鄉村旅遊致富忙
    「我家這兒,不僅有地道的農家菜,樓上還提供住宿,傍晚還可以在院落裡垂釣、採摘水果……」步入舍烹村,「聚客來農家樂」的老闆陶浪熱情地向來往的遊客介紹著自家特色。今年33歲的陶浪是舍烹村7組村民,2016年,隨著家鄉娘娘山景區「落地」,看著家鄉越來越好的發展前景,外出打工多年的陶浪選擇「回家」,將家裡的老房子改造成5間具有民族特色的「竹閣」,開起了一家農家樂。「那時候,村裡開農家樂的還不多,每到周末假期,來遊玩的人一波接一波,生意好得很,很多時候腳都忙得站不穩!」
  • 廟頭小夥李帥:水田種睡蓮,開出致富花
    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對美的追求也越來越多樣化睡蓮正日益受到許多人的追捧廟頭鎮的25歲小夥子李帥憑藉敏銳的市場嗅覺靠種植睡蓮走上了致富路開的花特別漂亮。自己特別喜歡。一開始買回來20棵種在小池子裡,試驗一下看看到底好不好養,結果感覺還可以,從賣睡蓮的那裡學,學習一下怎麼種,開始在自己承包的土地裡面種。一開始只是種植普通的白睡蓮,後來越種越多,李帥又漸漸引入曼拉、萬維莎、克裡三薩、科羅多拉等20多個品種,種植面積也擴展到50多畝,同時水田裡還養殖甲魚、龍蝦等水產品。
  • 講「羊經」算「羊帳」 麥麥提阿卜杜拉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2018年,「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給我發放了10隻扶貧羊,讓我發展養殖。為了養好這10隻羊,我向村裡的有經驗的養殖戶、鄉裡的畜牧技術員請教,買養殖方面的書籍自學,工作隊還派我到農牧民技術學校學習養殖技術。看到我對養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工作隊與村「兩委」鼓勵我擴大養殖規模,還為我申請了3萬元貸款,買了30隻羊羔。  大家這麼幫我,我再幹不出樣子就說不過去了。
  • 宋埠鎮:黃蜀葵開出致富花
    宋埠鎮:黃蜀葵開出致富花 2020-08-27 15: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畢節稅務「助跑」特色養殖 梅花鹿變身「致富鹿」
    貴陽網訊 「這幾年養殖梅花鹿,收益不錯,我們家日子越來越好。」日前,在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哲覺鎮大華梅花鹿特種養殖場,看著圈舍裡毛色鮮亮、活蹦亂跳的梅花鹿,養殖場負責人楊大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東安縣劉陽村:藤椅扶貧車間編織致富路
    紅網時刻9月8日訊(東安站記者 劉聯波 唐孟明)東安縣花橋鎮劉陽村村民石勇軍把藤椅加工廠開在家門口,讓村裡的閒散勞動力足不出村就近就業,帶動了村民致富創收的熱潮。今年石勇軍利用村裡面閒散人員和貧困勞動力,把藤椅加工廠開在了村裡,椅架和材料送到村民家中讓其加工,為村民創收致富。「現在做事的有50餘人,每個月發4萬元左右工資,每人平均增收800元以上。」石勇軍說到。今年年初,石勇軍與鎮裡的藤椅加工廠聯繫,籤回了藤椅外銷代工的合同,成立了花橋鎮華美家居加工廠,帶領村民編織藤椅,讓大家足不出村就近就業,實現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