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產糧大縣,國人口糧的壓艙石
道口燒雞的遠近聞名自不必多說,但道口鎮街上隔幾個店鋪就有一家燒雞店,這種密集程度還是十分震撼。
傳承三百多年的道口燒雞,隨著往來如織的商船,香飄運河,餵飽了一個個繁忙駐留的商旅。來只燒雞,既滋潤又滿足。
了解一個地方最快的方式,就是了解它的民風民俗。滑縣民俗博物院就是一個好去處,它就在縣政府對面,很好找。
步入大廳,讓人心生感慨。在中國北方的縣城裡,能有這樣一個博物館,真是稀罕。在這裡,有各種古家具、紡織機等陳列,傳統婚俗、嫁妝展示。
剛搬到道口古鎮北邊的大王廟文化園內,糧倉改建的滑縣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1000多平方米的布展規模。到了旅遊旺季和盛大節日,這些展廳都會對遊客開放,大家可以一睹二夾弦、滑縣木板年畫、羅卷戲、大平調等珍貴文化遺存的芳容。
大王廟正殿供奉著戰國的李冰,南宋的謝緒,明代的黃守才、張居正,清代的朱之錫。其中四位是我國歷史上與治水有關的先賢
緊挨非遺展廳的滑縣農業成就展廳,也是由糧倉改建,存放著厚重的延續數千年的農耕文明相關文物:單鏵獨把的犁,牲口和人都能拉的耬,燒柴火的灶,榨油的碾子和木輪箍鐵條的大車……
這些簡樸的農具在昭示著滑縣「農業大縣」的地位。
「中國小麥第一縣」
滑縣,河南第一產糧大縣,也是「全國十大糧食生產先進縣」,時常榮登中國小麥第一大縣,農業之於滑縣,早已不是種糧那麼簡單,而成為一種責任。
其實豫北平原,地勢平坦,公路交通非常便利,鐵路發展也大有改善。
在這裡「圈地建廠」大興工業完全沒有問題,只是由於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安排,滑縣才一直以農業為主要的發展方向,並且成為中國糧食安全一塊重要的「壓艙石」。
為保障滑縣的農業穩步發展,2005 年在河南中部地區率先取消了農業稅。並且為鼓勵種糧,給予農戶的種糧補貼也不斷提高,到2018年,滑縣每畝耕地每年補貼102.59 元。
補貼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戶的種糧熱情,催生了一批種糧大戶。例如滑縣萬古鎮杜莊村杜煥永,原來種植6畝責任田,年收入4000 餘元。國家施行種糧補貼後,又承包村集體土地10畝,年收入一萬餘元。
隨著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力度加大,從2012 年開始大規模流轉土地,並為周邊農戶提供機械服務,現在共種植2000餘畝,年收入200餘萬元。
這樣的種糧大戶雖然是少數,但是整體看來,豫北平原土地廣闊平坦,便於大規模的農業機械操作,土地流轉政策不斷深入,使農業集約化生產可以更多的節約人力,提高生產率。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針對市場的變化,繼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善小麥等農作物品種,繼續加大農產品再加工等食品工業,將成為滑縣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