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村鐵路中心站,中歐班列(重慶)咖啡國際貨運專列開行發車。 記者 楊新宇 攝
4月21日,沙坪垻團結村鐵路中心站,26歲的周智勇再次登上中歐班列(重慶)。
作為火車司機的他,負責將這列車開到廣元西,並交接到蘭州鐵路局司機手上。
在廣元西休息6小時後,周智勇又將回渝的中歐班列(重慶)接回興隆場。
周智勇說,自己從大學畢業後,就和中歐班列(重慶)打交道,也是隨著中歐班列(重慶)成長起來的。
運輸筆記本 「倒逼」中歐班列(重慶)誕生
全球每三臺筆記本電腦中,就有一臺來自重慶。重慶早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
2010年,多家跨國筆記本電腦企業在重慶布局。但不沿邊、不靠海的重慶,怎樣才能打通一條通往歐洲的便捷之路,使得重慶生產的筆記本電腦第一時間搶佔歐洲市場呢?打通一條通往歐洲的國際鐵路大通道,迫在眉睫。
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漆丹回憶,「2010年,重慶市政府開始聯合原鐵道部和海關總署,與沿線6個國家的鐵路公司和海關進行多輪商談,經過艱苦努力,促成了亞歐大陸橋南線—中歐班列(重慶)的開通。」
2011年,在市政府和國家相關部門的努力推動下,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海關籤署「一卡通」協議,推行「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內陸直通式通關模式,這直接促使中歐班列(重慶)第一班列車發出。
2011年1月28日,中歐班列(重慶)開出第一班列車。這條始發重慶,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最後到達終點德國杜伊斯堡的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全長11000多公裡,全程需12日至15日,較海運節約30天左右,而運費僅為航空的五分之一。
與此同時,重慶被納入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中歐班列(重慶)得以開通「五定班列」(定線路、定站點、定車次、定時間、定價格),享有優先配車、優先裝車、優先掛運、優先放行的權利,進而讓中歐班列(重慶)成為中歐貿易綠色通道。
成都鐵路局重慶機務段重慶西運營車間渝達車隊書記馬德華還記得,那時候中歐班列(重慶)的始發站,並不在現在的團結村,「是在中梁山,就是以前的重慶西站。2014年才搬到團結村來的。」
中歐班列(重慶)的開行,不僅為西部內陸地區打通了一條直達歐洲的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也成為了「中歐班列」這一品牌的開創者。
貨源越來越豐富
如今已有10大類
中歐班列是指往來於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櫃國際鐵路聯運班列,自2011年3月誕生以來,已發展至50多條線路,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
作為開通最早、貨運總量最大的中歐班列,中歐班列(重慶)正式運行7年以來,漆丹說,變化最大的就是運輸貨物種類的增加,這也蘊藏著我市經濟轉型升級的「密碼」。
翻開中歐班列(重慶)開行初期的貨單,2011年至2013年,重慶本地代工生產的筆記本電腦佔比高達90%。漆丹坦言,那時候中歐班列(重慶)的貨源非常單一,惠普、宏碁等IT企業的產品佔了很大一部分。
從2014年起,貨單上的「新成員」開始增加。以電子產品為例,除筆記本電腦外,液晶面板、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產品也開始搭乘班列出口到歐洲。
漆丹還記得,2015年6月26日,中歐班列(重慶)首批跨境電商回程貨,卸在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的情形。
據悉,這是中歐班列(重慶)開行四年多來第一次運輸跨境電商貨物回程,也是跨境電商史上首次採用鐵路運輸方式從國外運回商品。
通過鐵路,一個單櫃貨櫃貨物成本大約在3500美元左右。正是這樣的成本優勢,使得不少跨境電商企業入駐西永綜合保稅區。
現在,中歐班列(重慶)貨源不只局限於重慶,「主要貨源來自西南、華東、華南地區,國內其他地區以及日韓、新加坡、越南等地也有出貨。」漆丹告訴記者,重慶及西南周邊地區貨源約佔50%,其他地區約佔50%;主要貨物品類涵蓋了筆電產品、整車及零部件、通訊設備、機械、汽配、服裝、小家電、化工品、食品、冷鏈、醫藥及醫藥器械等數十個大類。
有了回程貨
發運班次逐年增加
隨著中歐班列(重慶)的常態化運行,周智勇成為「專職」開中歐班列(重慶)的火車司機。
「以前他們通過開中歐班列(重慶)跑湘渝線,到達州後,休息一段時間,就會跑其他貨運線路,現在中歐班列(重慶)不僅有回程了,基本上還實現了天天發班,周智勇他們就成了『專職』開中歐班列(重慶)的火車司機了。」負責管理司機的馬德華告訴記者。
漆丹說,由於中歐貿易不平衡、海外客戶認知度不高,在2013年3月18日前,中歐班列的確是「有去無回」。
2013年3月18日,中歐班列(重慶)迎來首趟回程班列。貨單上首次出現回程貨,也實現了所有中歐班列(重慶)中回程貨「零的突破」。
2015年7月16日,滿載雲南咖啡豆的中歐班列(重慶)咖啡專列,從重慶出發開往德國杜伊斯堡。中歐班列(重慶)的貨單上首次出現外地大宗貨物。
僅一年後,不產一顆咖啡豆的重慶順勢成立咖啡交易中心,依託中歐班列(重慶)等物流通道,實現雲南、東南亞等咖啡產區與歐洲市場的緊密相連。目前,我市咖啡交易額已突破130億元,躍升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現貨交易地。
漆丹告訴記者,截至2018年4月15日,中歐班列(重慶)累計開行1790班。其中2017年全年累計開行去回程班列663班(歐洲去回程班列638列,俄羅斯去回程班列25班),其中去程406班,回程257班。2018年累計開行217班,其中去程111班,回程106班。「今年計劃發運班列1000班。」
多式聯運
中歐班列(重慶)實現「運全球」
2017年12月28日上午11點,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重慶)從重慶果園港鐵路專用線緩緩駛出,並於12天後到達目的地——德國杜伊斯堡。
此次的貨源除了本地的裝備、電子產品外,還包括從華東、華南等地集中進港的鐵水聯運貨物。
漆丹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標誌著『絲路與長江的交匯』,『亞歐大陸最後一公裡』的貫通。」
此次班列的成功開行,啟動了西部首條直聯長江經濟帶的鐵水國際聯運戰略通道,實現了中歐班列(重慶)國際鐵路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之間的水鐵聯運無縫銜接,推動備受海內外關注的「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交匯。此次在果園港開行中歐班列(重慶)去回程班列,也就意味著國際水鐵聯運將實現無縫銜接。
「運全球」的背後,是中歐班列(重慶)的不斷延伸。「我們實現歐洲與亞洲的鐵路、公路、空運、水運的多式聯運:向東通過鐵水聯運與長江黃金水道無縫銜接,向南通過鐵公、鐵鐵、鐵海聯運聯通東南亞,向空中則通過鐵空聯運輻射香港、首爾、東京等地處重慶四小時航空半徑的亞洲城市。」
漆丹說,如此一來,歐洲、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地的貨物都能以重慶為原點,通過多種交通方式進行集散分撥,也將進一步發揮中歐班列(重慶)「運全球」的功能。
目前,中歐班列(重慶),除核心的國際鐵路通道運輸以外,已逐步展開鐵鐵、鐵水、鐵公、鐵空等多式聯運。中歐班列(重慶)的目的地可達歐洲、俄羅斯以及中亞地區,主要出境口岸為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裡,到達越南的出境口岸為憑祥口岸。
發展渝新歐+
更好融入「一帶一路」
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漆丹稱,「大力發展物流的同時,還要積極發展渝新歐+」。
漆丹透露,去年渝新歐公司已整體收購6000平方米德國杜伊斯堡的倉庫,作為境外分撥集散中心。渝新歐公司將以德國杜伊斯堡倉庫為基準點,不斷拓展境外分撥點範圍,包括馬拉舍維奇、米蘭、喬普等地。
與此同時,在以重慶團結村為始發站的基礎上,配合有關部門加強果園港配套設施建設,對標德國杜伊斯堡港,將果園港打造成為國際化內陸自由貿易港。
在國際多式聯運上,則是依託中歐班列(越南)國際班列,將重慶與東南亞有機聯接起來。此外,繼續夯實中歐班列(重慶)與東協公路鐵公聯運,不斷加強至日本、韓國等地的鐵空聯運測試。
最後就是要發展渝新歐+,「渝新歐公司已積攢了大量客戶,也開展了眾多領域業態發展。下一步將逐步嘗試為有關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
「最終我們會形成『一基地、兩中心、N節點』的總體構架。」
漆丹解釋稱,「一基地」是指位於重慶團結村和果園港的中歐班列(重慶)的綜合服務基地。
「兩中心」是指在德國杜伊斯堡和東南亞設立輻射中心。
「N節點」是指沿中歐班列(重慶)國際物流大通道設立多個集採分撥點,如馬拉舍維奇、米蘭、莫斯科、布達佩斯等地。通過以上節點和中心,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更好的服務「一帶一路」,形成以重慶為節點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成為橫跨亞歐兩大洲,銜接東南亞,連接40多個國家的洲際國際貿易通道。
都市傳媒記者 羅薛梅 劉波 陳翔
來源: 重慶晨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