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民間故事》代王就藩大同府成

2020-12-14 騰訊網

在大同東城一帶,有一座全國最大的九龍壁,是原來代王府的照壁。九龍壁的對面,也就是原大有倉一帶,曾經是當年有名的代王府,也即就藩於此的代王朱桂所建立的府邸。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為了加強朱家的統治,一方面大肆殺戮功臣,改組中央機構;另一方面,先後大封他的二十幾個皇子為藩王,給他們以厚祿,讓朱家的統治之權觸及全國的各個角落。對年齡稍長一些的皇子則授以兵權,讓他們分別駐守於內地重鎮或者是邊塞要衝。這些日子戰時率領大軍出發徵討,平時則負責戍邊。這些藩王也作為皇帝的代表和耳目,從方方面面監督地方官員的一舉一動,左右和影響地方政權。這樣,朱元璋通過自己的兒子們分駐各地,掌握軍事大權,既可以作為朝廷的支柱、天子的屏障,又可以遙控地方,鎮壓異己力量,鞏固朱明王朝的一統江山。

洪武二十四年(1391),豫王朱桂被改封為代王。第二年(1392)十月二十五日,十八歲的朱桂就藩大同,正式就任駐大同的代王。朱桂從小脾氣頑劣,性情暴躁,就藩大同以後,不僅無所作為,反而驕橫跋扈,為害百姓,作為皇子和一代王爺,在大同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名聲。

按照明朝規定,分駐各地的藩王支出由朝廷按例供給,並由朝廷配備護衛軍,少則三千,多則一萬八千人。朱桂在大同就任藩王后,因朝廷供給糧餉路途遙遠,運送艱難,朱元璋下旨令朱桂在大同屯田生產以緩解明朝建立之初的經濟困難,減輕地方財政的負擔。朱元璋還於第二年頒詔,令朱桂率領朝廷給他配備的護衛兵出塞,接受他的哥哥晉王的節制、調遣,參與對元朝蒙古族殘部的作戰,維護山西北部邊疆一帶的安定。

建文帝即位後,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採納大臣的建議,對一些掌握重兵的叔父藩王進行削藩,朱桂也曾被削去藩王封號。等到朱棣從他的侄子手中奪得皇位,登上皇帝寶座之後不久,便恢復了朱桂的藩王封號和爵位,不過卻賜信警告他:聽說兄弟你任意放縱,巧取豪奪,有人多次告發你了,國人已經很苦了,你要收斂啊,否則我會像當時建文帝一樣對你做出削藩處理。朱棣警告之後,朱桂並沒有收斂多少,仍然擅自役使軍隊和老百姓,從民間搜刮財物。

朱桂的王妃自恃姐姐是當朝皇后,自己又是開國大將徐達的女兒,在代王府中驕橫妒忌,有一次無故將朱桂的兩位侍女傭漆塗成癩痢頭取樂。永樂皇帝得知後,看在老丈人徐達的面子上才沒有降罪於她。朱桂並不怎麼喜歡這位徐王妃,永樂皇帝便敕令他好生看待。上了些歲數以後,朱桂仍然不守本分,常常帶著幾個不學無術的兒子,身著便裝,遊蕩於街市之中,衣袖中暗藏錘斧,隨意襲擊路人,成了大同的一害。朱桂有幾個兒子也縱容下屬,濫殺無辜。後來,朱桂父子們的惡行引起了公憤,屢屢有人上告至朝廷,永樂皇帝才不得不下旨,羅列了他的三十二條罪狀,召他入朝,接受處罰。但朱桂並沒有把這位皇兄和連襟的聖旨放在眼裡,抗旨不去。永樂帝再次下詔,他才遲遲動身。永樂皇帝大為惱怒,責令他中途返回,革除了他的三營護衛軍和官屬,直到永樂十六年(1418)才又恢復。朱桂死於明正統十一年(1446),終年七十一歲,死後葬在大同東北十裡的採涼山。

第一代代王朱桂死後,代王的封號由他的後世子孫們承嗣,先後有十四位。直到明朝末年(1644)李自成攻佔大同時,最後一位代王朱傳齌、世子朱貽埄父子被農民起義軍滿門抄斬。

文章來源:黃河新聞網

點擊原文查看全集《大同民間故事》

相關焦點

  • 大同府的姑娘
    有沒有大同府的?』老鴇面有慚色,低聲道:『有是有一個,不過是冒牌貨,她是山西汾陽人,只能騙騙冤大頭,可不敢欺騙行家。』」韋小寶為什麼要找大同府的姑娘?這家妓院為什麼特地找人冒充大同府的姑娘?這涉及到特定的自然條件、歷史因素與文化背景。小說《梧桐影》第六回:「話說山西地方,生出來的女子,都是水噴桃花一般,顏色最好,資性也聰明。大同宣府一路,更覺美貌的多。
  • 絕無僅有,大同代王府內,為何會有座大成殿
    所謂邊塞王是指,明初為了防禦蒙古襲擾,在現在的萬裡長城沿線設立了九個軍事重鎮。這九位「邊塞王」分別是,北平燕王朱棣、大寧寧王朱權、廣寧遼王朱植、宣化谷王朱穗、太原晉王朱棡、寧夏慶王朱栴、西安秦王朱樉、甘州肅王朱楧、大同代王朱桂。由於是親王,身份特殊,實際是地方的「小皇帝」。
  • 民國1937年大同地圖中的代王府遺址:2011年起復建,至今還未完工
    明代嘉靖年間《大同縣誌》中記載的大同城池內重要古蹟的分布來看,出現在當時地圖中的正是在明代大同城中赫赫有名的代王府。但是在清代所著的《大同縣誌》中,當時的代王府卻變成了另一番模樣,原本完整出現在圖中的代王府,變成了一條條街道。
  • 代王府軼事:代王朱桂夫婦的那些荒唐事兒
    朱桂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個兒子,母親是慧妃郭氏,於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三月初九日,朱元璋改封豫王朱桂為代王(朱桂於十一年被封為豫王),「八月初四,詔代王桂之國大同」。洪武二十年,「冊中山武寧王徐達第二女為代王桂妃」。洪武二十五年(1392)九月二十五日,「代王桂至國,上表謝」。
  • 山西大同的九龍壁,其實是為了給代王「過皇帝癮」而建!
    九龍壁(Nine-Dragon Wall)位於山西大同市平城區東街路南,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王府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王府座北朝南,呈長方形,中軸線上前有九龍照壁。
  • 平城記憶:大同古城,那些消失的老街巷
    武成王廟建於清朝初年,康熙二十二年,大同總兵鮑敬、三十八年大同總兵俞益謨、乾隆十七年大同總兵張乃義相繼進行過維修。廟裡主要祭祀以周代功臣姜子牙為主,其次有歷史上的著名軍事家及歷代名將,如孫武、吳起、白起、樂毅、張良、韓信、諸葛亮、李靖、李績等。
  • 平城記憶:大同古城,那些消失的老街巷
    武廟街武廟街位於大同城內的東北方向,因有古建築武成王廟,又稱武廟而得名。武成王廟建於清朝初年,康熙二十二年,大同總兵鮑敬、三十八年大同總兵俞益謨、乾隆十七年大同總兵張乃義相繼進行過維修。而釋迦牟尼歷史上確有此人,原名叫喬達摩·悉達多,他是古印度國王淨飯王的小兒子,深感社會殘酷,國家處境險惡,毅然放棄了舒適的生活,出家修行,成為佛門第一大神,被民間稱為「佛爺」又叫「如來佛」、「如來」。他創立的佛教不斷向外傳播,逐漸發展成世界性宗教,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七佛塑像在我國早期石窟中比較常見。民國期間,七佛寺被改為尼姑寺院。
  • 打卡大同代王府,看看朱元璋為十三子建造的天下第一王府有多牛
    否則怎麼可能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將塞外邊關重鎮大同交給朱桂呢?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王都營建原則建造。南北長690m,東西寬260m,四面圍有數米高的牆垣。代王府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承運殿、圜殿、存心殿,是代藩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長春宮、交泰殿、坤寧宮,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宮。
  • 吳昌齡才是開啟西遊記的先河者,而切點源自大同善化寺的鬼子母
    鬼子母聽後大悟,帶領五百子皈依佛門,成為護法王。鬼子母塑像左腳下方,有一青面紅髮小女鬼像,這就是鬼子母作惡時的形象。元代西京(今大同)人吳昌齡的雜劇《鬼子母揭缽記》,就是以此為原型而創作的。尤以《鬼子母揭缽記》最為有名,鬼子母的故事是佛教中一個久久流傳的故事,最早見於《佛說鬼子母經》,這部經在西漢時就被翻譯成漢文,後又收入《大藏經》。善化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原名開元寺,在金代叫西京大普恩寺,明代才叫善化寺的。大殿內的彩塑保存極為完好。吳昌齡的生卒年雖然不是很詳細,但他是金末元初之人是可以確定的。作為土生土長的大同人在他創作《鬼子母揭缽記》時,是受到了佛經的影響,還是民間傳說的影響。
  • 來大同過大年
    不但保存了許多文物古蹟,而且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民間習俗在這裡也一直延續和發展著,在春節期間體現的尤為集中。大同地區的春節一般從農曆臘月初八就開始,直到正月十五,甚至二月二才算結束。民俗有「忙臘月,鬧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說法。隨著大同古都旅遊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春節期間去大同看燈展、逛廟會、鬧紅火、品美食、住民宿、泡溫泉、滑冰雪、遊古蹟、覽博物。
  • 歷史上的「龍壁之城」大同:九龍壁
    九龍壁位於大同古城內和陽街(大東街)南側,是明初代王朱桂所建府邸(代王府)門前的照壁。朱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被封為代王,次年就藩大同。代王府是由遼金國子監改建的。在崇禎末年(1644),王府「毀於兵火」,被付之一炬時,因龍壁與王府隔街而獨立存在,故沒有被殃及,免於劫難,幸運地遺存了下來。九龍壁坐南朝北,為單面五彩琉璃照壁。
  • 迥異於淮揚味的邊塞菜系—從大同味道看歷史上民族融合地區的吃法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十三子朱桂被分封為代王,其封地就是現如今的大同城。代王朱桂生活奢華。屬於他的王府,門前一座九龍琉璃照壁,形制規模宏大,王府建築堪比故宮,號稱「天下第一王府」。大同的美食之美不僅僅體現在名字上,味道上,還體現在背後的故事中。久盛樓萬道美食的背後,有正德皇帝與鳳姐遊龍戲鳳的佳話,宮廷膳食艾窩窩中也含著中國傳統的美德的故事,「天下第一燒麥」的百花燒麥背後也有著令人難忘的歷史。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府文廟:文脈綿延的精神聖殿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府文廟:文脈綿延的精神聖殿 2020-12-01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代簡王朱桂:寵妾滅妻,拋子棄孫,令明初四代皇帝頭痛不已的刺頭
    洪武七年,作為明太祖的十三子,朱桂出生在南京,十一年封為豫王,二十五年改封代王,封國在大同。從封號以及封地上看,朱桂就十分不凡。中國古代封爵,親王爵位一般都是以州或者春秋列國國名來封授的,又因春秋時列國諸侯皆是單名,後世王爵以單字為尊,民間戲稱「一字並肩王」便是如此。
  • 忠之成為了二代藩主,長興在筑前秋月搬家,成為了第一代黑田藩主
    在戰國時期,忠之成為了二代藩主,長興在筑前秋月搬家,成為了第一代秋月黑田藩主。被已故的長政任命為忠之的監護人,名為「慄山大膳」。因為大膳很認真,所以向忠之推薦「控制飲酒,早睡早起」!大膳,相信忠之成為真人期待著喲。但是,忠之仍然是多拉的兒子,「你說什麼呢?大膳!」
  • 大同古城——中華北朝文化之都
    根據《遼史》記載,遼清寧八年,遼道宗皇帝巡視西京大同府,始建華嚴寺。華嚴寺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道場,雖然多次被兵火毀壞,但是主題結構依然保持的遼代建築風格,而且分為上下兩座華嚴寺,非常壯闊。純陽宮供奉的是道教呂祖,但是熟悉金庸先生小說的人會發現,在呂祖身邊還有兩個人,分別是全真教的王重陽和丘處機。
  • 琵琶老店: 河北蔚縣《百工圖》與大同的行業文化
    該壁畫不僅顯示了當時的蔚縣的百工生活,更主要是反映了大同的行業文化。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蔚縣的《百工圖》與大同的行業文化有何瓜葛呢?由於歷史的變遷,好多真實的文化的只能從史料中去尋找答案了。今天的蔚縣雖隸屬於河北張家口市,但從明朝初期至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蔚縣一直隸屬於山西大同府。
  • 民間故事:王哥的故事(七)
    #中國民間故事當王哥把水倒進水缸,財主眼都大了,他怎麼也沒想到竹籃居然能打水。他一手奪過竹籃仔細的觀察,竹籃還是自己給他的竹籃,也沒有換,怎麼就可能用來打水呢?「王哥,你這是造型啊?竹籃還能打水?」王哥心裡暗笑,說:「託老爺的福,我一開始也不相信竹籃能打水,於是我心裡默念,老爺大顯神威,助我竹籃打水。沒想到還真成了!
  • 大同排行前五高端小區你知道?沒有之一
    今天為大家帶來大同十大高端小區,沒有之一。實打實的名流聚集地,接下來為大家開始介紹。第一:雲路庭院雲路庭院位於大同古城東南隅,緊鄰大同古城第一街——雲路街,是集居住、商業、辦公於一體的四合院建築群。項目佔地面積為5921.3㎡ ,總建築面積10820㎡。項目周邊配套商場、學校、醫院、餐飲娛樂生活設施完善。
  • 周定王雙城記:就藩開封歸葬禹州
    正殿地面曾為漢白玉鋪就,地宮宮牆為特製磨麵大青磚砌成。地宮所有耳室洞殿均設雙扇石門,由滾珠封閉,一旦合上,萬難打開。地宮規模宏闊,氣宇森嚴,但沒棺槨沒陪葬沒碑碣沒任何實物留存,連正殿地面的漢白玉都被揭得一乾二淨,堪稱「洗劫」。    「周定王陵,形制同明十三陵相似,其地宮規模接近定陵,進深則深於定陵。因此有『明十三陵的縮影』之稱。」90歲的教之忠說,他是禹州文物界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