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無僅有,大同代王府內,為何會有座大成殿

2020-12-14 龍山大先生
代王府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天下後,大封自己的兒子為藩王,除了長子太子朱標和第二十六子朱楠未過滿月早夭以外,其餘二十四個兒子都封為親王。其中有九位是「邊塞王」。所謂邊塞王是指,明初為了防禦蒙古襲擾,在現在的萬裡長城沿線設立了九個軍事重鎮。這九位「邊塞王」分別是,北平燕王朱棣、大寧寧王朱權、廣寧遼王朱植、宣化谷王朱穗、太原晉王朱棡、寧夏慶王朱栴、西安秦王朱樉、甘州肅王朱楧、大同代王朱桂。由於是親王,身份特殊,實際是地方的「小皇帝」。

代王朱桂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兒子,五歲時候被封為豫王,十八歲又改封為代王后,於次年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藩大同。代王府位於大同城中心東北,王城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四周有高大的城牆,四面各有一門,門為金釘朱戶之制。整個代王府長700多米,寬255米,面積17.87萬平方米,殿宇廊廡錯落有致,水榭亭堂曲折幽深,是一組宏大雄偉的王城府邸。

據專家考證代王府比其他親王府要大得多,究其原因是因為代王身份較為特殊,一是他和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永樂皇帝不僅是親兄弟,而且還是連襟,娶的都是中山王徐達的女兒,而大同城正是由徐達包磚改建的。另外,代王的護衛也比其他親王要多,三個衛隊即大同中、左、右衛共有二萬多人,遠比其他親王3000-16000人要多。大同代王府還有一個餘其他親王府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府裡有座大成殿。這在王府規制中根本見不到,可謂絕無僅有。

那麼代王府中為什麼要獨出心出心裁,建一座「大成之殿」呢?

代王府圖

原來大同為北魏帝都平城,遼金的五京之一的西京,元代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的駐地即省會,故而北魏的中書學、遼代的國子監、金代女真太學、元代的儒學、以及明洪武八年(1375)在此創建府縣儒學。

代王府正是佔據剛維修十多年的大同府、縣儒學和孔廟地址而興建的。代王府所在地,正是北魏在平城建都後,承接兩漢崇儒尊孔的傳統,於平城建立太學,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別立太學於城東」。太和十三年(489)七月廿六日,孝文帝「詔立孔子廟於京師(即此大成殿)。這是中國歷史上在京城建立的第一座孔廟。

代王府

這座孔廟的建址就在大同東北隅的太學裡,正是現在正在修復的明代王府內。文廟在北魏時為「國廟」性質,因其由皇帝下令詔建,由國家派人管理,由皇帝親來祭祀。大同文廟一直又是廟學,其文廟與學校建在一起。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別立太學於城東」,所建太學,也正是孝文帝所建文廟之地。遼在此建立西京國子監,金在此建立太學,元在此建立了縣學,明洪武八年(1378)在此建立了府學,曾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頗具規模。

歷代學府都共奉北魏孝文帝所建的孔廟,歷代進行過多次修葺。千百年來,大同廟學曾培育了多少文臣武將、舉人進士、國家棟梁之才,它是大同文化教育的發祥地。

代王府北門

洪武二十五年(1392),以府學為代藩府邸。才將府、縣學遷至城東南的雲中驛即今址。代王府興建時,代王朱桂,將歷經將近一千五百多年、北魏孝文帝所建的原孔廟「大成之殿」及配殿心存敬意把它完整保存下來,並修飾一新,以作為王府祭孔和子弟學校,這在全國眾多王府構建中絕無僅有。

但遺憾的是,後來大成殿與整座代王府毀於兵火之中,誠為可惜!有學者說毀於李自成之手,但筆者並不贊同。筆者曾有文專門對此做過考證,認為代王府是毀於清初「姜瓖叛清」之後,多爾袞、阿濟格屠大同城的那次歷史事件中。

代王府照壁.九龍壁

感謝大同知名文史學者 姚斌

相關焦點

  • 打卡大同代王府,看看朱元璋為十三子建造的天下第一王府有多牛
    否則怎麼可能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將塞外邊關重鎮大同交給朱桂呢?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王都營建原則建造。南北長690m,東西寬260m,四面圍有數米高的牆垣。代王府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承運殿、圜殿、存心殿,是代藩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長春宮、交泰殿、坤寧宮,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宮。
  • 明朝第三座「皇宮」行在代王府
    代王府全景大同代王府概況代王府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改封為代王后,就藩大同所建的王府明正德《大同府志》載,代王府「在大同府城內東,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遼金西京國子監改建」。 據《明史·朱桂傳》載,朱桂是朱元璋的第十三子,於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十八日由郭惠妃所生,5歲時被封為豫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日又改封為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月二十五日就藩大同,成為九塞王之一。市地方志編審姚斌說,代王妃是中山王徐達之女,其姊即仁孝文皇后(朱棣之妻)。
  • 民國1937年大同地圖中的代王府遺址:2011年起復建,至今還未完工
    明代嘉靖年間《大同縣誌》中記載的大同城池內重要古蹟的分布來看,出現在當時地圖中的正是在明代大同城中赫赫有名的代王府。但是在清代所著的《大同縣誌》中,當時的代王府卻變成了另一番模樣,原本完整出現在圖中的代王府,變成了一條條街道。
  • 大同復建代王府整體結構似故宮
    10月17日是大同今年入秋以來最冷的一天,但寒冷的天氣阻擋不住遊客的腳步。記者在大同九龍壁景區見到許多遊客,他們正興致勃勃地聽著導遊的講解。「大同九龍壁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是明朝代王府的照壁。明朝覆滅時,代王府被起義軍付之一炬。如今,劫後餘生的九龍壁,足可見證當年「天下第一王府」的奢華壯麗。去年3月起,代王府恢復重建工程在原址上全面啟動。」
  • 淺談明大同代王府
    前言代王府是明代規模較大的一座藩王府邸,代王府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19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餘間。是新中國復建規模最大、復建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代王府歷史代王府於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在遼、金西京國子監的基礎上興建王府,於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690m,東西寬260m,四面圍有數米高的牆垣。代王府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承運殿、圜殿、存心殿,是代藩舉行大典禮的地方。
  • 北京恭王府和山西代王府誰才是天下第一王府?
    王府是中國封建社會等級最高的貴族府邸,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經過歷史的洗滌,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王府倖存於世,以明、清時代為主,而明代王府和清恭王府最為耀眼,那誰是現存的第一王府?恭王府主人的更迭見證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恭王府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王府建築群。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布局講究,氣派非凡。府邸建築分東、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嚴格的中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
  • 代王府軼事:代王朱桂夫婦的那些荒唐事兒
    更有甚直,朱桂自製彈弓,鐵丸,站在王府城牆之上,打擊沿街商鋪匾額及婦女臀部為樂,百姓苦不堪言。根據歷史的這些記載,在大同的代王朱桂,那裡是什麼皇子親王的身份,分明是一個市井無賴流氓。代王府.大同在家中,醉酒後的朱桂,於寒冬臘月將長子代世子朱遜煓趕出代王府,並嚴令大同軍民不得收留,以至於堂堂世子淪落街頭達半月之久,衣衫襤褸,無食裹腹,比乞丐也不如。
  • 大同|大同圓通寺的由來
    同時文廟大成殿裡供起了大明太祖朱元璋的神位,他拔劍割掉自己的辮子,並在孔子像前砍了幾個滿清的小官祭天,公開造反。  由於大同城牆堅固久攻不克,由多爾袞親帥清軍在大同圍城近十個月,多爾袞很丟面子,阿濟格更是數次幾乎命喪姜鑲手中,對大同人深懷仇恨,因攻城傷亡太重險些被革去爵位。
  • 成龍國際電影周,大同代王府眾多明星齊聚!是誰在破壞這場盛會?
    成龍電影周即將開始,來自全國各地三百家媒體齊聚報導大同古城之成龍國際電影周的開幕式。面對這場聲勢浩大的公益扶貧演出,旨在推動大同扶貧項目的展開,卻成為了投機倒把分子的發財夢,成龍大哥看到了都會心碎。開幕式將於7月18日晚在大同古城內的代王府舉行。參加開幕式演唱會的出成龍先生外,還有周華健、孫楠、鄭伊健、陳小春、袁婭維、常石磊、樂華七子等眾多一線明星,開幕式主會場設在代王府承運殿南院,屆時山西電視臺公共頻道、大同電視臺進行直播,我市部分大屏幕也會同步直播。
  • 大同為什麼會出現「九龍壁」,而且是中國九龍壁之首
    三座主要建築:山門、三聖殿、大雄寶殿從南向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加上普賢閣四處均為遼金二代遺構。一進入大殿,其偌大的空間讓人震撼,有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2009年8月山西大同善化寺 門票20元善化寺也無法細看,只好來看大同九龍壁。大同素有龍壁之城的美稱,至今還存有龍壁多處。
  • 明代王府的瑰寶,王府毀於戰亂,而他卻歷久彌生!
    據清朝《大同府志》載: 「遼西京國子監在府和陽 街,洪武八年建府學於此,二十九年改為代府……崇 禎末年,毀於兵火,今存黃琉璃壁一座,上有九龍紋, 士人謂之九龍壁。」這段記載是說代王府被毀,九龍壁倖存,但府志 中說毀於崇禎末年,這卻是清人修府志時「所書不直」 之處。代王府毀於兵火,所幸沒有殃及九龍壁,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是龍壁的位置特殊。
  • 山西大同的九龍壁,其實是為了給代王「過皇帝癮」而建!
    九龍壁(Nine-Dragon Wall)位於山西大同市平城區東街路南,建於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王府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王府座北朝南,呈長方形,中軸線上前有九龍照壁。
  • 大同古城,一座有爭議的古城,古色古香再現古都繁華
    山西大同的美不同於尋常,它擁有著北方古城浩氣磅礴之雄風,也蘊含塞上名都之古韻,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情懷,讓每一位遊客都能深刻地感受到這歷經千年的風霜印記,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大同在歷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國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作為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在大同古城的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等。
  • 《大同民間故事》代王就藩大同府成
    在大同東城一帶,有一座全國最大的九龍壁,是原來代王府的照壁。九龍壁的對面,也就是原大有倉一帶,曾經是當年有名的代王府,也即就藩於此的代王朱桂所建立的府邸。
  • 大同古城街巷之府學門街、樓方巷!
    大同建立學校早在北魏時代就開始了,當時叫太學。到了遼金時期,大同還設有最高學府,叫國子監。元代都城設在大都(北京),最高學府遷到北京城,大同始設府學,府學設在皇城街一帶。到了明代,朱元璋封13子代王於大同。代王十分驕橫奢侈,佔用府學修建了代王府,才把當時城東南的雲中驛改為府學,一直到清末。
  • 大同九龍壁:國內九龍壁之首,比故宮的九龍壁還古老
    這是在全國僅有的三座九龍壁中的一處,另外兩處在北京的北海公園裡和太廟的皇極門前;大同的九龍壁比北京的另外兩座九龍壁還要早上百來年,體積也比它們大上四倍多;龍壁一般用作建築物的照壁,多建於皇宮、王府、廟宇門前。大同素有龍壁之城」的美稱,至今還存有龍壁數座。
  • 大同大不同
    遼王室在寺內立有各代帝王石像,使其具有皇室祖廟的性質。歷朝幾經損毀和重修,這座千年古剎反映出大同在南北朝和遼金時代作為北方佛教中心的歷史地位。近幾年大同市政府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修復工程中,對華嚴寺進行了擴建,使其面積倍增,建築更加雄偉壯觀。山門內的第一個大院就是新修建築。左邊是彌陀殿,右邊是藥師殿,正面是主體建築普光明殿。
  • 全國有三座琉璃九龍壁,只有這座不為皇帝所有,別猜了,不在北京
    照壁是中國傳統建築群裡面非常有意思的組成部分,也叫「影壁」或「屏風牆」,是傳統民居尤其是四合院中對大門內無遮擋空間(有時也是內外院之間)的一種處理方法,一般出於風水、實用、裝飾和象徵等多重考慮,如避免氣衝、鎮魔闢邪、遮擋視線、庭院點綴、昭顯身份或象徵權力等等,並在皇家宮殿群、王府官衙
  • 王世明一行赴大同代王府調研
    大同國際同商總會執行會長馬海瀛、副會長慄加林陪同調研。在代王府調研中,大同國際同商總會執行會長馬海瀛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工商聯副主席、大同國際同商總會昝寶石會長向上級領導們來大同代王府調研表示歡迎和感謝!
  • 大同古城整體保護修復成果彰顯
    城牆之上,座座城樓、望樓、角樓連綿相望,遊人如織,人們懷著欣喜讚嘆的目光注視著這座文化古都古典與現代交映、生態共人文一體的盛景;城牆腳下的帶狀公園,碧水環繞,綠茵如蓋,層林盡染,人景相融,宛若一幅色彩明快的水彩畫;城牆下面的多個博物館、美術館,各種高品位的藝術展及文化活動接續舉辦,吸引著眾多遊客、市民前來觀覽……    通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努力,大同古城整體保護的成果日益彰顯,古城內外益顯文韻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