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機場上空/阿布旅行手記攝
繼續阿布旅行手記6年前瘋狂的日本三大島行程(具體點擊:)。上篇我們從函館坐火車,到了北海道中部十勝平原(具體點擊:),這篇繼續瘋狂——十勝平原之後,我們又出北海道,再往南直接飛往大阪,再坐火車到了京都。
而和此前在函館或者然別湖,住的都是溫泉度假酒店不同,這次到京都,我們選擇了更具特色。和京都風格更搭調的宿坊——也就是日本的寺廟招待所。
本來以為,寺廟招待所是不是就是那種出離於日本發達的旅館業,屬於很簡陋的那種住宿,但住過之後卻發現,和我們想像得完全不一樣,所以,在介紹我們第一次京都行程前,先結合我們京都宿坊的經歷,來談談日本的寺廟招待所。
清晨的智積院宿坊/阿布旅行手記攝
從北海道到京都
話說25日,在然別湖的我們,在已經結冰的湖上拍照,泡雪上溫泉,騎《007》蘇菲·瑪索那集裡出現過的雪地摩託車,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第二天早上,太陽剛躍過地平線時就又起床了。
於是,目睹到了在北海道最讓人難忘的寧靜清晨,白茫茫的雪湖上,鴉雀無聲,只有太陽慢慢升起。
那天早上,是個晴朗無風的時段,最適宜在湖面上繼續玩雪,閒逛,而阿布旅行手記因為前一天下午雪地摩託的體驗實在太過於刺激,結果,就繼續跑圈,一直跑到快10點鐘,等到接我們回新得的巴士出現。
然別湖的早晨/阿布旅行手記攝
繼續雪地摩託/阿布旅行手記攝
回新得做什麼?繼續我們的行程,坐火車先到南千歲,接著換乘到新千歲機場,然後飛往大阪的關西機場,再繼續火車前往春暖花開的京都。
過去文章裡,我們介紹過,然別湖的山下,就是鹿追平原,在下山的巴士上看雪季的鹿追,也是極具美感,但最美感的,還是我們到了新得,等車間隙,到附近超市閒逛的發現,一罐1000毫升的十勝牧場牛奶,竟然只要158日元,約合人民幣也就10元左右,並且非常好喝。
就是這樣,買了好幾罐十勝牧場牛奶,上了新得的火車,等下午2點多到了新千歲機場,再登上日本廉航桃子航空的飛機,那幾罐牛奶不知不覺也就喝完了。
便宜又好喝的十勝牛奶/阿布旅行手記攝
寫到這,可能有旅行經驗的讀者,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北海道冰天雪地,你們穿的肯定厚,等到關西機場,氣溫都到了25攝氏度以上,你們接下來的行程,還要去更熱的南九州,難道就背著衣服走嗎?
這是個日本大跨度旅行,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好問題。
到關西機場降落,已是下午5點35分的事情了,小雨。阿布旅行手記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下了飛機,找個最近的洗手間,然後脫掉在北海道穿的保暖內衣和毛衣,再裝箱。
抵達關西機場/阿布旅行手記攝
接著,就是在航站樓,找一個叫做JAL ABC的服務櫃檯。
這個JAL ABC,提供機場間的空港快遞服務,我們當然不想背著重重的衣物,繼續往南走,那就使用它的服務,先把不穿的冬季衣服,發往東京,我們旅行結束後回國的成田機場,再等我們從九州歸來,到機場再取件,衣物的問題就這樣妥了。
說實在的,中國人多的地方,服務也更便捷。我們從飛機出來的是個小的站臺,所以沒找到JAL ABC的櫃檯,結果就在機場諮詢臺一問,發現服務員竟然是中國人,然後按照指引,到了T2航站樓,把兩個包順利交給了JAL ABC,價格也不貴,應該是2000日元左右,當然,更重要的是,包裹寄走後,人就輕鬆很多。
這麼一折騰,就到了快晚上7點,時間不早了,坐上一列從關西機場直達京都的火車,車上酣睡80分鐘左右,阿布旅行手記就這樣到了京都。
開往京都的火車/阿布旅行手記攝
對了,差點忘記說,別看大阪距離京都並不遠,但京都的火車,如果列車員是京都人,你就很明顯能聽得出來區別,那就是京都人說話,挺類似蘇州人的吳儂軟語,而大阪連珠炮式的口音,更像是東北人。
作為中國人,能明顯感受到,蘇州怎麼搬到了東北隔壁,確實也挺神奇。
京都宿坊一夜
從京都站出來,就看到京都塔,阿布旅行手記覺得它挺有未來感的,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塔的映襯,整個京都站都給人一種未來感。
我們住的那家宿坊,名叫智積院,距離京都站也就1500米左右的距離,背著包就能走過去。而從京都站出來,路線也很簡單,先到站前的鹽小路通,再一直往東走,過了河,到東大路通,過了馬路,再往北走幾步路就到了。
從京都站到智積院宿坊/阿布旅行手記製圖
也只有走在京都比如鹽小路通這樣,只有一輛計程車能通過的小街道,你才能體味到京都秀氣的那一面,道路窄窄的,細雨中又能窺得見些許老建築的稜角,真不愧是有中國唐代遺風的城市。
再走到東大路通,順著地圖,路東一側高牆中間,拐進一道氣派的寬闊入口,見到口上石牌上書文字」智積院「,再順著指示牌在大院子裡拐了幾下,就見到了智積院的招待所,被稱為宿坊的智積會館的玄關大門。
這個玄關,是日本建築師增田友設計的,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讓人想不到,原來一個寺廟招待所的玄關,都會那麼漂亮。從茂盛的綠植背景下的門廊,步入滿眼木格天花板的空間,是一個簡潔得體又剛健正氣的接待處。
智積院玄關,1966年造老建築,現已被拆/ビル景截圖
掏出入住預訂單給窗內的「師傅」,得到一聲悠然的「嘛袋」(稍等),和尚翻開桌上老式帳本冊模樣的厚冊子,影片慢鏡頭一樣,逐字逐句樣的核對了起來。
和尚師傅看起來30歲不到的樣子,戴了副眼鏡顯得成熟,與通常見到的酒店前臺禮貌拘謹的樣子不同,和尚師傅像是在自家翻印章,預備籤收快遞的主人。
「啊,找不到啊」,過了約莫10分鐘,小師傅淡淡地告訴我們。
阿布旅行手記頓時變得焦急起來,在筆記本上寫下中英文的預訂名字,再三確認。再五分鐘,「啊,KAKU的話」,和尚從桌上又翻開另外一本老式帳簿,「是有的。」
智積院會館接待處 / 官宣圖
再跟著師傅走到用毛筆寫的有KAKU桑名字的門牌房間裡,簡單卸下行李後,這時候,已經是晚上8點50分了。在我們還沒有考慮好今晚出去吃什麼的世紀難題前,玄關接待處的小師傅,又補了個刀——「22點門限。」
時間有限,那還是得考慮吃飯,怎麼辦呢?從門口異常安靜的大馬路」東大路通「,一直往北走的話,就能到四條吧?憑藉地圖印象,我們潛入了東大路通的夜色。
然而,從智積院出來往北,一路上高高的院牆望不到頭,好容易看到左側京都博物館周圍亮著燈的」簡食處「,再細看早已掛上了」打烊牌「。再走到五條通這1公裡,路上高牆連著高牆,一家便利店都沒看到。結果,一天從北海道奔襲到京都,真的熬不住了。
雨也越下越大,再向左望著同樣黑魆魆的五條通,阿布旅行手記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回去吃青森蘋果和零食吧。」
智積院會館榻榻米房間內景 / 官宣圖
初春的京都雨夜中,花了25分鐘領教了街道上寺院接著寺院的高牆陣後,盤著腿坐在榻榻米房間裡,用宿坊預備好的茶器沏上一壺煎茶,開了窗戶讓空氣進來,兩人面對面啃著蘋果,安定。
「特別安靜呢,通風也好,窗外還有樹木的香氣。」沒能吃上正經晚飯的我們,啃完蘋果後又高興了起來。
手機上明明顯示著當天氣溫20攝氏度,羽絨服脫下來後,在開了窗的房間裡久坐了這大半小時,開始感覺有些冷了,毛衣也擋不住的溼冷感,比較早晨在北海道的凍湖上騎摩託時候,竟還要冷得刺骨一些。
智積院會館贈送的紀念手拭
上海人安娜忽然回過神來,啊,這不就是上海。從巷子一樣的街道連接著高高的院牆下安靜得黑魆魆的大馬路,加上這刺骨的溼冷,這就是兒時常常經過的,上海嶽陽路到汾陽路一帶的初春雨夜。
宿坊的熄燈時間是23點,欣賞了一下智積院贈送的紀念手拭,在榻榻米上鋪上睡褥,滾來滾去,一下就晚上22點多了。這時候,有個聲音在提示我們,「早點睡覺吧,明天6點還有早課。」
阿布旅行手記兩人分頭洗漱,然後又一次被智積院跟玄關一樣乾淨的衛生間給驚了一下。旅行中感受到清潔程度最高的廁所居然在京都寺廟,「香火錢看來花對地方了」,內心默默給智積院又點了個贊。
準時23點,和尚拿著電筒,一個個房間來提醒熄燈。
拉上鋪蓋——安靜,通風過後的清爽,上海一樣的溼冷感,抵達日本後,睡得最安穩的一覺,是在智積院宿坊。
清晨的智積院/阿布旅行手記攝
四種日本宿坊
在智積院宿坊能睡得好,似乎是必然的,因為建築通風好。尤其是剛剛從尚是冬季北海道,密不透風暖氣充足的酒店換過來時,它既沒有暖氣那種悶熱,同時也不至於太寒冷。
27日早上6點,帶阿布旅行手記上早課的和尚,果然長得好看,以至於和尚出來,同樣上早課的日本阿姨,也要情不自禁地發出「啊、喔」的讚嘆。
智積院的和尚,不是帶路那位/阿布旅行手記攝
以前會覺得,出門旅遊被導遊帶著,是很沒勁的事情,但坐完早課,被和尚帶著參觀寺院裡的名勝庭園,走一圈下來,倒是有一種私人觀光氣氛,印象還挺好,更特別,有一種做客的感覺。
智積院的名勝庭園/官宣圖
參觀名勝庭園,並聽和尚講解的時候,每人還會奉上一杯茶和一小碟類似於鮮貝那樣的小點心。當時看到點心,阿布旅行手記也沒多想,咔嚓咔嚓就吃完了,再看周圍,結果發現,很多人居然是用託盤上的紙袋,將點心包裹起來,還挺鄭重,也只有我們這樣的外國遊客,才會如此隨便。
此後,便是早飯,雖然都是素菜,但吃完挺神清氣爽,尤其是那道清湯燉豆腐,豆腐不見得有國內好吃,但比後來我們吃了一口就放棄的懷石料理,還是要好很多。
說到這,可能又有人會有疑問,那就是,是不是在日本宿坊,都是這樣的服務和體驗?
這也是很多遊客容易引起誤會的地方,即作為日本寺院的三產,宿坊並不是風格一致的,而是每家之間,從住宿條件,再到宿坊規定、便利程度等,確實差異比較大,我們簡單將它們分為四種,大概說一下。
1,接近真實宿坊的宿坊
第一種,比如我們住的這家智積院,或是京都妙心寺,它更接近招待所的存在,也更接近真正宿坊的存在,即給香客提供落腳便利。所以早起做客課免不了,但對於我們這種對日本文化有興趣的遊客,同樣可以作為一種真實體驗而存在。
妙心寺宿坊內景/りせ攝
雖然例如妙心寺這樣的小山門,看上去就像是住進一家傳統的日式小旅館,衛浴當然是公共的,但在宿坊內起居的氣氛還是與普通日式旅店不大一樣。
有些宿坊晚上熄燈的時候,還會查房,僧人會敲門提示你,可以熄燈了。宿坊通常木質建築,隔音不好,早上預備做早課之前,你就是想睡也睡不成,因為外面會傳來咚咚地,其他香客跑來跑去,洗漱的聲音。
妙心寺宿坊早課/婦人畫報官宣圖
這樣的宿坊,兩人住一晚,也就5000日元到7000日元,含早餐,有晚餐的少,整體還能讓人接受。
2,酒店式宿坊
第二種,就是日本宿坊中較高端的存在,即酒店化的宿坊。
典型的如西本願寺運營的旅館「聞法會館」,實際上和去酒店沒啥區別了,大堂,房間內的配置也跟一般酒店沒什麼太大差異,正常都有獨立衛浴,唯一差別可能就是,聞法會館的旁邊就是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的木地板/掛麵攝
雖然接待你的前臺全部都是和尚,但和尚禮賓的方式,和前臺已經沒什麼差異了。這是有點奇妙的氛圍,你覺得是和尚經營的酒店,但本身服務品質,以及能體驗到的住宿條件,和酒店沒什麼差異。
聞法會館一樓大廳/官宣圖
但還是要注意的一點,就算是這種酒店化的宿坊,畢竟還是宿坊,像一般商務酒店裡配套的比如「馬殺雞」或者遊戲廳等娛樂休閒服務是沒有的,活動內容基本都是布道法話。
它的價格比第一種宿坊要貴一些,即7000日元到1萬日元左右。
3,精品日式宿坊
第三種日本宿坊,就是比上面酒店化宿坊還高級的精品宿坊。
高野山福智院宿坊/官宣圖
它的服務更西式,有些精品宿坊,甚至榻榻米房間和西式房間都會準備。而高野山和奈良,都有經營風格更接近我們寫過的精品日式酒店那樣的宿坊。
雖然不至於像俵屋那種,房間內擺的都是古董品,但餐食,至少要達到準懷石料理水平。
高野山福智院宿坊/官宣圖
阿布旅行手記說的這個準懷石料理水準,是按照日式餐廳中高檔人均消費做的定義,即動輒需要約1000元人民幣/人的那種。
雖然同樣是素菜,但這種精品宿坊的餐食,水平可能更高。我們的定製用戶,在奈良和高野山,也都嘗試過,回頭反饋的情況便是,在精品宿坊吃到的餐食,有一些比米其林水平還要印象深刻。
精品寺院宿坊境內的庭院,多也講究。
蓬萊遊仙庭/高野山福智院宿坊官宣圖
當然,這種精品宿坊,對應的價格也最不菲,即含早晚餐人均需要1.5萬日元到2.5萬日元。
此外,有一些宿坊每天早上還會給入住的旅客祈福,每次想到這個祈福,阿布旅行手記腦海裡出現的鏡頭,就是每天早上,宿坊的和尚早課燒火的樣子。
4,真正修行場所
最後一種宿坊,那就是真正意義上修行場所性質的宿坊。
尤其是提倡「生活就是修行」的日本禪宗,禪宗寺院的宿坊,通常定價比一般宿坊低很多,甚至可能入住一晚只有三四千日元,甚至更低。
但你就不能只是以遊客的身份去體驗,而是更接近一個修行者的身份,到寺院不僅吃吃喝喝,而是要給寺院擦地板、打掃衛生、清潔庭院等等。
宿坊勞動/京都特別文化體驗官宣圖
這樣的修行,是不是強制性的呢?幹活累不累?阿布旅行手記的團隊成員Spugnoir就曾經在宇治興聖寺體驗過,他的反饋就是,「沒多少活,不幹也行,價格便宜是因為沒人知道。」
四季皆美的興聖寺/官宣圖
「我覺得只要有個幾波中國人去住這地方就不可能是這個價格了。」Spugnoir又這樣補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