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銀行業績下滑明顯,為何平安要不斷增持成為第一大股東?

2020-12-14 天蠍財經

平安保險不計成本的扶持滙豐銀行?這個有點說的太好聽了,實際上平安不斷增持滙豐銀行股份只不過是一種正常的投資行為而已。

而平安之所以不斷增持滙豐銀行,這裡面實際上看中的是滙豐銀行背後的中國業務。

大家都知道目前平安是我國最大的一個金融集團之一, 2019年其營收超過1.17萬億人民幣,利潤超過1,300億,其業務涵蓋保險、銀行、信託、資產管理、小額貸款等等。

而平安今天的規模並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而是不斷的積累起來,這裡面既有自己內部發展的一些企業,也有一些是通過外部收購而來的,比如收購深圳發展銀行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當然平安除了自身業務龐大之外,實際上它還是一家大型投資公司,目前投資的領域非常廣,這裡面既有一些房地產業務,也有一些金融業務。

而滙豐銀行就是平安集團對外投資的最重要資產之一,關於中國平安以及滙豐銀行的一些關係,要從2002年開始說起。

2002年的時候,滙豐控股入股中國平安,拿下10%的股份,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直到2012年滙豐控股才退出中國平安,隨後這兩者發生了一種逆轉關係。

在中國平安規模不斷龐大資金越來越多的背景之下,2017年12月份,中國平安通過旗下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向香港聯交所申報通過港股通渠道累計購入了滙豐控股10.18億股,其持股比例為5.01%,成為滙豐控股的第二大股東。

到了2018年2月9日,中國平安又以30億港元價格再次購入滙豐控股股份,隨後中國平安所持有的滙豐控股股權比例達到6.17%,持股數量12.53億股。

到了2018年11月1日,中國平安再次通過平安資產管理購入滙豐控股537.56萬股,此後,中國平安正式取代貝萊德集團,成為滙豐控股的第一大股東及持股比例為7.01%。

不過在中國平安入股滙豐銀行之後,他並沒有撈到太大的好處,因為最近幾年時間滙豐銀行的業績表現一直不太理想,比如2019年滙豐銀行淨利潤只有60億美元,淨利潤同比下降達到53%。

進入2020年之後,滙豐銀行業績表現更糟糕,其中上半年滙豐銀行營收下降10%,只有267億美元,稅後淨利潤只有31億美元,淨利潤暴跌69%。

既然滙豐銀行業績表現這麼糟糕,為什麼平安銀行銀行還要不斷增持滙豐銀行股份呢?這裡面我認為平安真正看重的是滙豐銀行背後的中國市場。

雖然滙豐銀行是一家外資企業,其總部在英國倫敦,但實際上滙豐銀行跟中國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

滙豐銀行前身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成立於1865年,成立的初期目的是為了在歐洲、印度和中國之間提供融資服務,所以一直以來滙豐銀行的主要業務都是放在中國。

在1992年之前,滙豐銀行的總部一直設在香港,只不過在1992年他全權收購了米特蘭銀行,隨後滙豐銀行將總部搬到了倫敦。

但即便滙豐銀行總部搬到倫敦了,中國的業務仍然是滙豐銀行最主要的市場。

比如2019年滙豐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54億美元,其中亞洲貢獻的營收達到305億美元,相當於亞洲貢獻的營收佔到滙豐銀行營收的比例達到55%以上,而在亞洲業務當中,90%的營收都是由中國市場貢獻的。

除了營收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之外,滙豐銀行的淨利潤更是嚴重依賴中國市場,比如2019年滙豐銀行經調整的稅前利潤是222億美元,其中亞洲稅前調整後的利潤達到186億美元,佔比高達83%,這裡面光是香港貢獻的稅前利潤就達到121億美元。

進入2020年之後,亞洲市場對滙豐銀行的貢獻更加明顯了,比如2020年上半年,滙豐銀行實現了31億美元的淨利潤,但是北美市場的利潤只有2000多萬美元,暴跌96%;拉美市場淨利潤只有1000多萬美元,同比暴跌800%;中東及北非市場虧損超過3000萬美元;歐洲市場虧損更是高達30億美元。

那在歐洲以及北非市場出現較大虧損的情況下,為什麼滙豐銀行還能取得31億美元的淨利潤呢?這只能說明亞洲市場貢獻了很大利潤。

2020年上半年,滙豐銀行在亞洲市場取得的淨利潤達到73億美元,這裡面90%都來自中國市場,這才彌補了其他市場的巨大虧損。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市場對於滙豐銀行都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以說起到生死攸關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平安才看中滙豐銀行,然後不斷增值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相關焦點

  • ...英國石油公司|中國平安|滙豐|股東|滙豐銀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
    這其中就包括英國第二大企業滙豐銀行,2020《財富》世界500強顯示,滙豐銀行排在第73名,在英國企業中位列第二,僅次於英國石油公司(BP)。滙豐銀行雖然是一家英資企業,但它的發跡地卻在中國,全稱叫香港上海滙豐銀行。1865年,設立了滙豐銀行上海分行,並成為滙豐最大的市場。時至今日,大陸和香港是滙豐銀行的最主要市場,貢獻了90%以上的利潤。
  • 耗資3億港元重新成為滙豐控股第一大股東,中國平安圖什麼?
    見習記者丨劉晨光中國平安(2318.HK,601318.SH)再出手,躋身滙豐控股(0005.HK)第一大股東。據港交所披露易信息,9月23日中國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資管(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再度出手,耗資近3億港元增持滙豐控股,最新持股比例增至8%,平均價為每股28.2859港元,取代貝萊德(BlackRock, Inc.)重新成為滙豐第一大股東。中國平安和滙豐控股之間聯繫匪淺。
  • 滙豐銀行最大老闆是誰?信息顯示第一大股東是它
    近日,人民日報披露滙豐銀行參與美國對華為孟晚舟構陷細節,將這家企業再推向風口浪尖。隨後,滙豐銀行發文否認指控。據了解,因「捅刀」,滙豐銀行在內地信譽掃地。不少人好奇,滙豐銀行最大老闆是誰?下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 世界最倒黴的銀行,滙豐的「罪」與罰
    在香港,金融資本的最大象徵就是滙豐銀行,於是,一群年輕人聚集到中環滙豐銀行周圍,佔領了滙豐銀行大廈一樓的架空層。 5年後的風暴中滙豐不再是主角,卻比誰都不好過,在香港兩邊都不信任它。而今年的新冠疫情給滙豐業績造成壓力,一度傳出要裁員。當然,最難堪的是某安法推出後,滙豐不可避免地捲入地緣政治的漩渦中。
  • 滙豐銀行香江往事
    和100年前的滙豐銀行一樣,平安自誕生之初便開上高速公路,第一年靠保費收入便吸金500萬元,第二年就增長到5000萬元。1994年,中國平安開始引入外資入股,摩根史坦利和高盛聯手進入平安董事會。2002年,滙豐銀行跨過了深圳河,以6億美元買下中國平安9.99%的股份,成為平安第一大股東。
  • 全球大公司24小時:平安再成滙豐大股東、曾毓群成汽車首富、Zara母...
    1  中國平安3億港元增持滙豐控股,再成第一大股東  9月27日,據媒體報導,中國平安旗下平安資管在9月23日耗資近3億港元增持1080萬股滙豐控股股份,平均每股28.2859港元。增持完成後,平安對滙豐控股的持股比例增至8%,重新成為滙豐第一大股東。中國平安方面表示,此次投資屬於保險資金的長期財務性投資。由此,滙豐控股出現逾三年來最大盤中上漲,上周曾經觸及25年以來的最低點。  @霧都閣主 :平安真有錢啊,還在繼續砸錢補倉,牛逼  @花開花落-聽:如果只站在資本利益角度去看是有問題的,但如果從國家金融戰略的角度呢?
  • 平安國壽再度出手增持銀行股 今年以來險資舉牌次數創三年新高
    最新信息顯示,中國人壽近日增持並舉牌了工商銀行H股,中國平安也再度增持滙豐控股股份。據統計,今年以來,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已達20次,半數以上投向港股,其中相對偏愛金融股。這背後的資產配置邏輯是什麼?又釋放了哪些信號?
  • 滙豐銀行公布業績:稅前利潤大增 亞洲業務亮眼
    歐洲最大銀行滙豐銀行30日公布上一季度業績,顯示稅前利潤同比大增448%。  財報顯示,滙豐今年第三季度稅前利潤為46.2億美元。這一數字在去年第三季度為8.4億美元。  滙豐執行長斯圖爾特·格利弗在聲明中說:「我們在第三季度保持良好勢頭。我們的國際網在第三季度繼續提供強勁增長。
  • ...下滑董事長竇昕增持,控股股東池燕明卻大比例減持,意圖是什麼?
    豆神教育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差強人意,然而在公司業績下滑的情況之下,公司董事、CEO竇昕計劃增持股票,以提振信息,然而,控股股東、實控人池燕明卻計劃減持,這讓眾多投資者看不明白了。11月12日,豆神教育公告稱,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以及看好國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的價值,公司董事、CEO竇昕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數量為不低於 600 萬股且不超過 1200 萬股。
  • 實控人狂減持32億,協鑫集成為何成為業績下滑最大的光伏企業?
    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再度面臨巨大考驗,多數光伏企業一季度業績已明顯下滑,有的甚至首次出現虧損。據時代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5月8日,在A股上市的50家光伏企業已悉數披露了2020年一季度財報。
  • 滙豐銀行恢復裁員3.5萬人,不再「大而不倒」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已決定到2026年底削減1.9萬名員工與100個網點,三菱日聯銀行則決定在2023年削減逾1萬員工。進入2020年以來,全球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可謂是各行各業的都蒙受損失,由此引發的蝴蝶效應也在不斷擴散。
  • 香港滙豐銀行換血背後的故事
    作者:卡夫卡很忙 來源: 局外人的視界(ID:hooyar_380097485)昨天網上到處都是「FAKE NEWS」,拿平安成為香港滙豐控股第一大股東的舊聞說事。2008年11月6日,香港交易所網站披露易顯示,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旗下的平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平安資管)已超越貝萊德集團(BlackRock,Inc.)成為滙豐控股(0005.HK)最大股東,持有約14.19億股股份,持股比例7.01%。
  • 「出賣」華為高管的滙豐,背後的最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作為一家銀行,在未經客戶的允許的情況下,竟私自將客戶的資料「賣給了」第三方。由此可以看出滙豐銀行可謂是一個真正的「小人」,為了自己的私利「勾結」川普,出賣合作夥伴。那麼「出賣」華為高管的滙豐,背後最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滙豐銀行的最大股東是誰?
  • 業績增速連年下滑,股東大比例減持!絕味鴨脖不「香」了?
    業績持續增長多年後,穩坐滷鴨界第一把交椅的絕味食品,也開始要面臨業績觸頂危機了。根據不久前公布的三季報數據顯示,絕味食品三季報淨利潤為5.2億,同比下降15.33%;營收為38.85億,同比下降0.01%。
  • 新晉第一大股東增持不斷,長園集團真能扭轉糟糕局面?
    在去年要約收購未果之後,格力集團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不僅成為長園集團第一大股東,還再次舉牌。截至2019年10月30日,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格力集團)全資子公司珠海格力金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格力金投)持有長園集團1.33億股,佔其總股本的10%。由於看好長園集團未來發展前景,格力金投在未來6個月內預計會繼續增持公司3%至5%的股份。
  • 16個月增持25億,這家萬億級城商行大股東給力!銀行增持潮湧,銀行...
    萬億級城商行大股東繼續大手筆增持!1月6日,南京銀行公告稱,該行近日收到大股東增持告知函稱,2020年6月16日至今,南京紫金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南京高科合計增持該行超過1億股,耗資約7.7億元。此番增持後,紫金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紫金信託,以及一致行動人南京高科、南京市國資集團合計持有南京銀行22.84億股,持股比例升至22.821%。
  • 兩家銀行一個意外決定,千億港元市值蒸發
    滙豐2019年業績公告顯示,受商譽減值73億美元影響,2019年列帳基準除稅前利潤133億美元,同比減少33%;列帳基準之普通股股東應佔利潤為60億美元,同比下跌53%。實際上,在2019年業績公告中,滙豐已透露暫停股份回購的計劃。
  • 大股東不斷輸血 中恆集團「買買買」轉型壓力大
    原標題:大股東不斷輸血,中恆集團「買買買」轉型壓力大   12月9日,中恆集團
  • 揭底滙豐銀行!為什麼滙豐銀行在香港如此豪橫?(上)
    我是魴尾孔邇,說起滙豐銀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國際大銀行嘛,香港港幣的發鈔行,在97之前,在香港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是一家由英國資本控制的國際銀行,但為何一家銀行擁有如此大的能量,能夠影響香港150年,甚至到今天,香港居民也不能擺脫它的影響,今天就來說一說!
  • 滙豐銀行(HSBC)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HSBC)於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為滙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屬於滙豐集團的創始成員以及在亞太地區的旗艦,也是香港最大的註冊銀行,以及香港三大發鈔銀行之一(其他兩個是中國銀行(香港)和渣打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