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3億港元重新成為滙豐控股第一大股東,中國平安圖什麼?

2020-12-12 界面新聞

見習記者丨劉晨光

中國平安(2318.HK,601318.SH)再出手,躋身滙豐控股(0005.HK)第一大股東。

據港交所披露易信息,9月23日中國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資管(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再度出手,耗資近3億港元增持滙豐控股,最新持股比例增至8%,平均價為每股28.2859港元,取代貝萊德(BlackRock, Inc.)重新成為滙豐第一大股東。

中國平安和滙豐控股之間聯繫匪淺。2002年滙豐控股入股中國平安,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於2012年實現退出。

從2015年開始,市場上就不斷有內資通過港股通持續淨買入滙豐控股。2017年12月,中國平安通過旗下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向香港聯交所申報,通過港股通渠道累計買入滙豐控股約10.18億股,增持後,中國平安持股比例為5.01%,成為滙豐控股第二大股東,達到披露要求。

此後平安又多次增持。2018年2月9日,其斥資近30億港元買進滙豐控股股份,持股比例達到6.17%,持股數約12.53億股。

幾個月後,中國平安再次出手,2018年11月1日以當時平均價65.1153港元買入537.56萬股,持股增至7.01%,一度超越貝萊德成為第一大股東。

去年9月,貝萊德通過增持滙豐控股持股佔比又超過平安,截至今年8月27日,其持股比例為7.14%。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對界面新聞表示,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V部,當股權出現進一步改變以致跨越某個整數百分比時(例如6%或7%),亦須作出披露。

滙豐控股近來情況並不樂觀。除了陷入華為「構陷門」以及涉嫌「龐氏騙局」事件,以及可能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傳言,其半年報的財務數據也不甚理想。列帳基準除稅後利潤大跌69%至31億美元,導致暴跌的原因首先在於上半年劇增的預期信貸損失,其列帳基準預期信貸損失暴漲了4.75倍至69億美元。

今年以來,滙豐控股股價持續下跌,今年以來已經累計下滑53.66%,市值較年初蒸發超6500億港元,平安所持股份市值也縮水嚴重。如果以持股成本60港元/股計算,以最後的16.55億股為參照標準,則平安股價上損失超過400億港元。

中國平安方面向界面新聞表示,「投資滙豐屬於長期的財務性投資」。

至於平安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增持,市場上也有不同解讀。顏招駿認為,除了估值便宜,亦可理解為內地向市場發出訊號,澄清匯控被列入「不可靠實體列表」的傳言,以穩定市場信心。另外,平安過往增持匯控主要是看中其長期穩定的派息,增加配置長久期的資產,以平衡平安資產及負債端的久期,今年滙豐控股只是受到英倫銀行監管當局指引暫時暫停派息,預期明年可恢復局部派息。

華盛證券研究部經理餘石麟則表示,平安堅持作為滙豐的長期財務投資者,更密切的股權關係可能有業務協同的機會。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當前滙豐控股股價較低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平安可能也是希望增強對滙豐的話語權。他認為,平安集團是用自己管理的資產投資和用自有資產投資不同,所以雖然想通過滙豐擴大在國際金融圈的影響力,會具有一定的難度。

除了股價上的浮虧,滙豐控股停止分紅資金,對於平安來說也損失不少,粗略算來也有幾十億港元之巨。

滙豐控股分紅一直十分穩定,此前一年保持四次分紅,今年4月1日,英倫銀行發出通知,要求英國銀行業停派股息,包括滙豐及渣打等英國銀行,平安也暫停了從滙豐收到分紅收入。此後,滙豐控股宣布暫停派發2019年第四季度的股息,並在2020年暫停派發所有普通股的季度或中期股息。

平安集團財務長姚波此前表示,滙豐前期因受到英國監管的要求或壓力的影響,包括滙豐在內的幾家歐洲大行都宣布今年不分紅。「整體來說,滙豐是我們長期投資項目之一,但在整個集團8萬多億總資產和保險投資資產中,滙豐投資的比例不是很大,停止分紅對平安投資有一點影響,但整體還在密切關注當中,平安也在看後續事態的進展。」

相關焦點

  • 滙豐銀行業績下滑明顯,為何平安要不斷增持成為第一大股東?
    而滙豐銀行就是平安集團對外投資的最重要資產之一,關於中國平安以及滙豐銀行的一些關係,要從2002年開始說起。2002年的時候,滙豐控股入股中國平安,拿下10%的股份,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直到2012年滙豐控股才退出中國平安,隨後這兩者發生了一種逆轉關係。
  • ...英國石油公司|中國平安|滙豐|股東|滙豐銀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
    1865年,設立了滙豐銀行上海分行,並成為滙豐最大的市場。時至今日,大陸和香港是滙豐銀行的最主要市場,貢獻了90%以上的利潤。2019年,滙豐銀行淨利潤為73.83億美元(約503.66億人民幣)。滙豐可以說是佔盡了中國市場的紅利,在香港回歸之前,它是香港最大的銀行,擁有發鈔權。回歸之後,又保留了它的地位,讓它成為了香港三大印鈔銀行之一。很多中國企業成為了滙豐的大客戶,為其貢獻不小。
  • 全球大公司24小時:平安再成滙豐大股東、曾毓群成汽車首富、Zara母...
    1  中國平安3億港元增持滙豐控股,再成第一大股東  9月27日,據媒體報導,中國平安旗下平安資管在9月23日耗資近3億港元增持1080萬股滙豐控股股份,平均每股28.2859港元。增持完成後,平安對滙豐控股的持股比例增至8%,重新成為滙豐第一大股東。中國平安方面表示,此次投資屬於保險資金的長期財務性投資。由此,滙豐控股出現逾三年來最大盤中上漲,上周曾經觸及25年以來的最低點。  @霧都閣主 :平安真有錢啊,還在繼續砸錢補倉,牛逼  @花開花落-聽:如果只站在資本利益角度去看是有問題的,但如果從國家金融戰略的角度呢?
  • 國泰航空390億自救背後:美澳人合建,英公司控股,業績靠中國
    與此同時,國泰航空控股股東太古股份及大股東中國國航相繼宣布停牌,外界紛紛猜測將有大事發生。截至最新收盤,國泰航空報8.81港元/股,總市值347億港元。 隨後,國泰航空發布公告稱,進行390億港元資本重組計劃。
  • 世界最倒黴的銀行,滙豐的「罪」與罰
    正文共3581字,預計閱讀時間為10分鐘 從國際矚目的金融巨頭,一下子四面受敵、進退失據——沒有哪家國際大銀行比滙豐銀行更倒黴更難堪了。幾乎沒有什麼特別舉動,卻差不多開罪了與其業務息息相關的所有人。
  • 滙豐銀行恢復裁員3.5萬人,不再「大而不倒」
    而如今,在全球擁有23.5萬員工的滙豐為削減45億美元成本宣布大規模裁員。今年2月,有消息稱,滙豐未來3年內將可能裁員3.5萬名,員工人數將從23.5萬人減少至20萬人,裁員總數將達到15%,並凍結幾乎所有外部招聘。3月,受疫情影響滙豐推遲了裁員計劃。
  • 大交易! 煙包印刷大佬澳科控股控制權近10億港元易主。及上市這些...
    當然了,到底是誰成了澳科控股新晉的大股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次收購,給了三好同學一個重新審視這個煙包印刷大佬的機會。 比如,作為國內上市最早的煙包印刷企業之一,曾經的煙包印刷「一哥」,澳科控股上市16年,到底賺了多少錢?
  • 智通港股早知道︱(8月4日) 關注黃金和紙業板塊 滙豐控股(00005)不...
    同時,還有效解決因股份流動性匱乏帶來的價值低估,利於公司長遠利益發展及整體股東利益。4、滙豐控股(00005)6月中宣布重新啟動裁員計劃,集團行政總裁祈耀年8月3日表示,上半年集團的員工已減少4000人,其中,美國業務已經關閉80家分行,規模縮減約60%。他拒絕透露各地區員工變動及今年全年裁員目標。
  • 上海綠地集團投資30億港元成為盛高置地控股股東
    5月8日,綠地集團與香港上市公司盛高置地控股有限公司籤署股份增發認購協議。根據協議,綠地集團將以註冊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格隆希瑪國際有限公司為收購主體,以總計約30億港元的代價認購盛高置地增發的普通股及無投票權可換股優先股,交易完成後綠地集團將持有擴大股本後60%的股份,成為盛高置地控股股東。
  • 兩家銀行一個意外決定,千億港元市值蒸發
    宣布暫停分紅後,兩大銀行巨頭在香港市場股價一度重挫,截至收盤,滙豐跌超9%,報39.95港元,渣打跌超7%,報39.9港元。兩家銀行市值一天蒸發接近1000億港元。圖片來源:Wind實際上,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決定取消派息和暫停股份回購的並不僅有滙豐與渣打。
  • 滙豐銀行最大老闆是誰?信息顯示第一大股東是它
    近日,人民日報披露滙豐銀行參與美國對華為孟晚舟構陷細節,將這家企業再推向風口浪尖。隨後,滙豐銀行發文否認指控。據了解,因「捅刀」,滙豐銀行在內地信譽掃地。不少人好奇,滙豐銀行最大老闆是誰?下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 格隆匯港股聚焦(1.15)︱恆大健康9.3億美元控股瑞典電動汽車公司...
    大自然家居(02083.HK)1月15日耗資619.94萬港元回購400萬股WANG ON GROUP(01222.HK)1月15日耗資382.3萬港元回購4000萬股聯合能源集團(00467.HK)1月15日耗資325.05萬港元回購264.6萬股康臣藥業(01681.HK)1月15日耗資251.33萬港元回購50萬股星謙發展(00640
  • 海通證券競購香港大福證券 最多可能耗資35億港元
    ,最多可能耗資35億港元  上半年,大福證券淨利約為0.77億港元。如以大福證券目前已發行股份約7.06億股計算,海通金控此番全面收購最多需支付35億港元左右。  未見硝煙的爭奪戰  值得注意的是,大福證券11月11日公告,其控股股東新創建集團擬出售所持大福證券61.86%股權。彼時,海通證券並不是最受關注的競購者,媒體相繼傳出的競購者是建設銀行(601939)旗下在港從事投行業務的建銀國際,以及工商銀行(601398)在港的子公司。
  • 安博凱17.71億港元入股神州租車,成為第二大股東
    12月15日,神州租車披露公告稱,安博凱直接投資基金(MBK Partners)已按此前籤訂的購股協議,通過其子公司Indigo Glamour Company Limited,以每股4港元的價格向神州優車收購其所持有神州租車4.43億股股份,總值達17.7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4.92億元),相當於神州租車已發行股本總額約20.86%,成為神州租車第二大股東。
  • 全球首幢耗資10億美元的大樓——香港滙豐銀行大廈
    香港滙豐銀行大廈(英語:HSBC Main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屬於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的總辦事處。香港滙豐銀行大廈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當今的規模、地理、名稱。當今的香港滙豐銀行大廈,是滙豐大廈的第四代建築。
  • 香港資源控股於9月30日六福3D向中國金銀墊付股東貸款1億港元
    香港資源控股(02882)發布公告,中國金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金銀)為公司主要附屬公司及由公司與六福3D管理有限公司(六福3D)各自擁有50%。金至尊珠寶(香港)有限公司(金至尊(香港))為中國金銀的全資附屬公司。六福3D由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0590))全資擁有。
  • 阿里擬280億港元控股高鑫零售 高鑫零售股價大漲
    2020年10月19日,記者從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處獲悉,阿里巴巴擬投入280億港元(約36億美元),直接和間接共持有高鑫零售(06808,HK)72%股份,成為控股股東。
  • 屈臣氏邀16家銀行均碼加入 擬50億港元償還股東貸款
    4月28日,據湯森路透旗下基點引述銀行業消息人士報導,和記黃埔旗下屈臣氏(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集團正籌措150億港元的銀團融資,以償付股東貸款。  同時,消息人士透露,這筆150億元的3年期子彈式貸款較Libor加85個基點,為香港市場今年以來定價最低的貸款之一。
  • 中洲控股退出香港地產項目 內保外貸融資數十億港元
    受讓方為中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洲集團」),該公司唯一股東是中洲控股實際控制人黃光苗。中洲集團並沒有實際經營業務,2017年4月初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中洲控股向中洲集團轉讓中洲香港的交易對價為21.5億港元,其中包括10.6億港元股權對價,11億港元股東貸款,公司預計將實現投資收益約10億港元。
  • 390億港元!香港特區政府牽頭,攜手太古、國航等股東「輸血」國泰航空
    來源:國際金融報「國泰必須活著,不僅為國泰背後的股東,更是為香港。」6月9日早間,港股國泰航空、太古股份、中國國航罕見地同時公告停牌。就在市場紛紛猜測何事發生時,謎底於午間揭曉。國泰航空發布公告稱,董事局建議實施一項資本重組計劃,集資總額約39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