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國有名的火車站,許多人會如數家珍,如上海站、北京站等。但如果要說起我國的鐵路編組站,可能很多人會心存疑惑,什麼是鐵路編組站呢?其實鐵路編組站就是鐵路樞紐的核心,在這裡進行車輛的集散和編組,被形象地叫做「列車工廠」。
在我國,有這樣一個鐵路編組站,它擁有100多條軌道,在這裡,平均每天接發的列車有600列,單日編解的車輛達3.6萬輛,而如果受不同因素影響,單日集散和編組的車輛也曾達到更多,它就是亞洲最大的鐵路站——鄭州北站。
1904年鄭州火車站開始建設,歷經十年投入運營。而鄭州火車站還不是今天所說的鄭州北站。隨著經濟的發展,原先的鄭州火車站不適應大量的車流量對車站解編的需求,因此鄭州火車站擴建,老站改成鄭州客運站,新站便是鄭州北站。
新站的設立就是為了車輛解編服務的,所以在這裡投入了大量自動化的解編技術。然而鄭州北站的建設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最開始,鄭州北站的設計是日均能解編車輛2.4萬輛。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車流量也日益增大,鄭州北站不斷更新技術,提高車站解編效率,這才實現了如今的解編車輛多於最初設計的目標。
鄭州北站處在京廣線和隴海站交匯的地方,而這兩條線路是貫穿我國南北、東西的兩大鐵路幹線。鄭州北站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就了它獨特的路網運輸地位,外界對它的「路網心臟」的稱呼便已經顯示出了它對我國路網運輸的重要性。
鄭州北站每天都要對來自東西、南北的眾多車輛進行解體和編組,而這麼多的車輛是如何實現有數、有序地實現集散呢?這裡就得益於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達,採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編組站可以對車輛進行嚴格的把控,全站車輛信息聯網,對車站各項業務運營實現自動化管理,這樣無論有多少車輛到了這裡都會有明確的指引,而不必擔心會「手忙腳亂」了,也因為這樣現代化的管理,鄭州北站才能實現單日編解數萬車輛。
除了對網路運輸的重要作用,鄭州北站在加強我國大陸和港澳的聯繫上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鄭州北站維繫著東西、南北的交通,無數輛從這裡通過的列車,都會為港澳地區帶去新鮮多樣的物資,滿足港澳地區人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如今,鄭州北站的發展勢頭有增無減,然而鄭州北站的工作人員並不滿足於目前的成績,他們堅守著各自的崗位的同時也探索著鄭州北站發展的更多可能。比如車站的效率提高後,他們便思考是否有可能讓車站運作時能實現更多的資源節約做「集約創新型」的鐵路站。鄭州北站能夠取得如今的地位和成績,縱然佔有地理的優勢,但和鐵路站的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也分不開。中國最大的火車站,有100多條軌道,跑錯一條就是災難,就在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