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首次拍攝到針尾鴨 德宏觀測、拍攝到的鳥類種類升至711種

2020-12-12 德宏頻道

原標題:德宏首次拍攝到針尾鴨德宏觀測、拍攝到的鳥類種類升至711種

本次拍攝到的針尾鴨。(張海鈺 攝)

12月2日,德宏自然生態攝影師張海鈺在瑞麗市弄莫湖公園拍攝到3隻針尾鴨,經香港觀鳥會前主席張浩輝博士等人核查確認,這是針尾鴨在德宏的首次影像記錄。至此,在德宏觀測、拍攝到的鳥類種類由710種升至711種,更加逼近全國鳥類種數的50%。

針尾鴨(學名:Anas acuta)是中型遊禽,屬水鴨類。體長43—72釐米,體重0.5—1千克。廣布於歐亞大陸北部、北美西部。遍及中國東北和華北各省,我國新疆西北部及西藏南部有繁殖記錄,但該物種在雲南等地並不常見。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是我國「三有保護動物」(有益的野生動物;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

位於瑞麗城西的弄莫湖是一個溼地公園,佔地約1045畝,湖水面積約520畝。公園風景優美,湖中鳥類眾多,據不完全統計,生態攝影師在這裡拍攝到的鳥類就超過50種,其中包含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頸鸕鷀等重點保護鳥類,也有常見的普通鸕鷀、斑嘴鴨、蒼鷺、夜鷺、白鷺、鉗嘴鸛、彩䴉、白眼潛鴨等,是我國罕見的、典型的城內溼地觀鳥點。(朱邊勇)

相關焦點

  • 德宏鳥類升至712種!
    12月2日,德宏自然生態攝影師張海鈺在瑞麗市弄麼湖拍攝到3隻針尾鴨,經香港觀鳥會前主席張浩輝博士等人核查確認,這次記錄是針尾鴨在德宏的首筆記錄。
  • 雲南德宏供電局防止黃嘴河燕鷗棲息地淹沒
    今年僅觀測到5隻 黃嘴河燕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全國能觀測、拍攝到黃嘴河燕鷗的地方只有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大盈江流域,連續幾年的觀測數據顯示黃嘴河燕鷗在國內個體數量幾乎為個位數,非常稀少。「黃嘴河燕鷗是我國數量最少的鳥類之一,甚至可以刪掉『之一』。」
  • 德宏拍到了國內首張雲貓非紅外「身份照」
    ▲雲貓國內首張非紅外「身份照」 曾祥樂 攝聽到在野外拍攝到雲貓影像的消息,估計絕大多數從事自然生態保護或熟悉自然生態攝影的朋友已經流了一地口水。從外型上來看,有一些和雲豹與雪豹相同的特徵,像是這兩個物種的中間型;最顯著特徵是大理石斑紋的皮毛,體色變化從深灰色到淺黃灰色到紅褐色。腿和腹部有黑斑點,頸部有縱紋。雲貓的足非常大,尾長而蓬鬆,幾乎與頭體等長。雲貓在基因上介於「大貓」(如虎、豹、雪豹、獅子等)和「小貓」(如野貓、豹貓、叢林貓等)之間。
  • 青海班瑪首次拍攝到低海拔棲息鳥類發冠卷尾
    青海班瑪首次拍攝到低海拔棲息鳥類發冠卷尾 2019-06-17 09:36: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班瑪6月17日消息(記者張雷
  • 國內首次在德宏野外用非紅外相機拍到雲貓!攝影師激動得一夜沒睡
    「你不會是『搞到』雲豹了吧!」「猜對了一半,是雲貓,哈哈!大尾巴真是太漂亮了!國內還沒人在野外拍到過不是紅外相機拍的雲貓影像哦!」曾祥樂激動的說。▲放置在野外的紅外相機所拍攝到的影像資料,需要幾個月到一年或更長時間後才會被「公之於眾」。
  • 【風情德宏】大盈江畔的黃嘴河燕鷗,真歡快!
    、拍攝到黃嘴河燕鷗。美麗使者黃嘴河燕鷗,已被國內外各種媒體輪翻轟炸了三四年,作為德宏本土攝影師本人有幸拍攝了這組圖。黃嘴河燕鷗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個體數量非常稀少,連續幾年的觀測數據顯示這一物種在全國僅存個位數。相關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在大盈江流域記錄有13隻,2017年7隻,2018年僅有5隻。
  • 汕頭溼地又添七種珍貴鳥類 包括針尾鴨、斑咀鴨
    汕頭溼地又添七種珍貴鳥類 包括針尾鴨、斑咀鴨 2008年02月14日 00: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 魏盼生 陳維敏   近日,由承接聯合國環境與規劃署「南海項目」的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溼地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一行十人蒞臨汕頭,對汕頭市的海岸溼地開展第五季度的植被、鳥類、底棲動物、土壤、水環境質量的研究,新發現國家Ⅱ重點保護生物針尾鴨、斑咀鴨等七種鳥類。
  • 攝影師在德宏拍到珍貴影像 封閉123天 犀鳥寶寶破洞出巢
    終於拍到了!我們現在非常激動!」7月6日上午10時許,德宏州自然生態攝影師何海燕和李鵬雙手緊緊握在一起,慶祝在野生環境拍到國內近乎空白的雙角犀鳥雛鳥出窩影像。當天,記者和他倆幸運地拍攝、見證了雙角犀鳥寶寶飛出巢穴、飛向雨林、融入自然的神奇時刻。6日7時許,記者和兩位攝影師再次來到觀測點,這是輪守拍攝犀鳥出巢的第36天。9時45分,一聲低沉的叫聲從鳥巢傳出。
  • 【鏡語德宏】坐飛機就能看德宏「大片」,nice !
    【鏡語德宏】坐飛機就能看德宏「大片」,nice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以德宏人文風情及山水風光為主題
  • 雲南無量山發現白腹針尾綠鳩
    這是10月10日拍攝的白腹針尾綠鳩。新華社發(錢程 攝)  新華社昆明10月14日電(記者 趙珮然)近日,一隻白腹針尾綠鳩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引發鳥類專家關注。  「白腹針尾綠鳩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此次在我國境內發現,既可能是個體遠距離飛行,也可能是該種群因氣候、棲息地環境變化等因素整體北移的結果,還需要持續跟蹤觀測。」
  • 德宏首次發現珍稀植物舌喙蘭屬
    近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林業和草原局調研員李發良在芒市野外調查中無意拍攝到罕見植物,經雲南省林科院、中科院植物專家確認,是從未有標本和影像記錄的珍稀蘭科舌喙蘭屬植物。據《中國植物志》早期記載,舌喙蘭屬共有13種,主要產於我國西南山地與喜馬拉雅地區,南面分布至泰國。我國共有9種,屬易危物種,為多年生草本,植株主幹5.5釐米至11釐米;塊莖卵球形,莖基部具1枚膜質鞘;葉1枚至2枚,葉片圓形至卵形,長1.5釐米至3釐米、寬1釐米至2.5釐米;基部心形至圓形,前端尖,正面深綠色,帶紫色網紋,背面暗綠色至紫色。
  • 《北紅尾鴝鳥類》玉麒麟-協助拍攝
    北紅尾鴝主要棲息於山地、森林、河谷、林緣和居民點附近的灌叢與低矮樹叢中,尤以居民點和附近的叢林、花園、地邊樹叢較常見,有時也沿公路、河谷伸入到大的森林中,但亦多在路邊林緣地帶活動,很少進入茂密的原始大森林內。
  • 正月十五到雲南德宏 共慶2018中國德宏景頗族國際目瑙縱歌節
    2018中國_德宏景頗族國際目瑙縱歌節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微紀錄片德宏影展新聞發布會2月23日,記者從2018中國德宏景頗族國際目瑙縱歌節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微紀錄片德宏影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次目瑙縱歌節將於3月1日至3日在芒市舉行,期間將舉行織錦大賽、刀舞大賽、民族文化展等豐富的民族民間特色文化展示活動。
  • 對話楊曉梅:祭出高配套餐,德宏的美麗事業要經營的更加「精緻」
    航空方面,德宏目前已經開通至西雙版納、麗江、普洱、瀾滄、文山的直飛航線,下一步預計開通昭通、大理、滄源的直飛航線,藉助雲南人遊雲南的熱烈氛圍,把更多的省內遊客帶到德宏。此外,隨著疫情逐漸好轉,跨省遊逐步恢復,旅行者的出遊信心和欲望逐漸增強,德宏下半年將在省外航線城市旅遊促銷方面「狠下功夫」。楊曉梅說,「我們已開通了23條27個重點城市的航線,並且飛機飛到哪裡,我們就到哪裡去做推介和營銷,讓更多的省外遊客也選擇到德宏來。」
  • 雲南生態環保故事(10) | 雲南德宏:守護好祖國西南邊疆這道亮麗的...
    有一種實力叫德宏發現全國最大種群菲氏葉猴2018年1月初,德宏自然生態保護服務隊志願者鄭山河在芒市軒崗鄉野拍時,意外遇到一大群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菲氏葉猴,經過志願者鄭山河在現場的統計和對拍攝到的影像資料比對,該種群數量在200隻以上,是目前全國發現的最大種群的菲氏葉猴。
  • 這種中國「極危」貓首次被非紅外相機拍到
    近日,生態攝影師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野外首次使用非紅外相機拍攝到《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雲貓。雲貓是夜行動物,警覺性高、體型小,國內的目擊記錄非常有限。近年來,隨著德宏州在深山安裝了很多紅外相機,雲貓活動影像才多次被紅外相機拍攝到,此次目擊並拍攝到非紅外影像十分難得。據拍攝者曾祥樂介紹,12月2日晚,他如往常一樣帶著來盈江縣進行自然觀察的愛好者準備出門夜觀。他將手電筒伸出車窗「掃射」尋找夜間出現的動物時,以為也只會和往常一樣看到雲南大鼯鼠、蜂猴、椰子狸、黑白飛鼠等見過多次的物種。
  • 青海湖首次監測到水鳥草鷺 鳥種記錄增加至224種
    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在開展青海湖水鳥監測過程中新監測到草鷺,為青海湖鳥種同時也是青海省的鳥類再添新記錄。至此,青海湖鳥種記錄增加至224種。  據介紹,監測人員於5月22日12時許在小泊湖溼地發現一隻較大體型的呈灰、慄及黑色的涉禽,這隻體色明顯有別於平常所見的其它鷺科水鳥,引起了觀測人員的注意。
  • 德宏:這座寶藏之城,好吃到驚心動魄
    撒撇、酸牛肉、手抓飯、胭脂果、羊奶果、火燒豬、過手米線、鬼雞、潑水粑粑、牛肉乾巴、醃木瓜……德宏景頗族舂菜「鬼雞」 / 德宏角落稀豆粉軟米餌絲、涼豆粉、卷粉、烤飯糰、泡雞腳、醬雞腳、拌麻桑坡、特色泡菜、緬甸炒飯、甩粑粑、泡魯達……美食小吃多到根本數不過來
  • 太白縣黃柏塬首次拍攝到金貓
    記者12月8日從省太白林業局獲悉,2019年,該局架設紅外相機67臺次,收集到照片7086張,視頻2706段,通過數據分析,首次拍攝到絕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神秘貓科動物——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貓! 寶雞地區首次拍攝到金貓影像視頻中,一隻可愛的小動物,眺望遠方,不時扭過頭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