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奇:區域協調促發展,共謀文旅新格局

2020-12-23 第一文旅眼

12月12日,第十二屆「9+10」區域文化旅遊合作交流大會暨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合作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會上,中國旅遊車船協會自駕遊與露營房車分會秘書長劉漢奇以「區域協調促發展,共謀文旅新格局」為題,分享了疫情防控常態下如何驅動「9+10」區域自駕遊與房車露營產業發展的看法。

01

旅遊需求要轉為旅遊消費

劉漢奇表示,旅遊需要區域合作,區域合作需要區域聯動。

對旅遊而言,可將「旅遊」二字分開解讀,首先是「旅」,「旅」是人員的流動,需要交通設施和交通服務,人們要移動,就需要區域之間的合作;其次是「遊」,「遊」是異地體驗當地文化、民俗、風情。各地區作為旅遊目的地,要了解客源地人們的需求,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包括旅遊產品、民俗風情、文化特色、旅遊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開發文化旅遊資源,更新文化旅遊產品,優化產品,讓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尤為重要的是需要目的地和客源地密切合作,把旅遊需求轉化成為實際的旅遊消費。

劉漢奇發表主旨演講 馬丁 攝

02

「9+10」是自駕遊新業態的合作

劉漢奇指出,「9+10」區域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合作是自駕遊房車露營新業態的合作。

全國自駕遊佔國內遊的比重,從2017年開始,連續三年超過60%,成為國民出遊的主體。2019年全國自駕遊佔國內出遊的比重為64%,全年自駕遊規模達到38.4億人次。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國內旅遊業的影響是空前的,據《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No.12》預計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遊人次分別負增長56%和15.5%。國內旅遊收入分別負增長69%和20.6%,全年減收1.18萬億元。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自駕遊倍受青睞,成為旅遊市場的一匹黑馬。

我們可以看到,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民航鐵路合計1.51億人次,約佔全國遊客接待量的24%,其餘為公路運送遊客4.86億人次,佔比76%。自駕遊比例毫無懸念的佔70%以上,有些城市、景區的自駕遊已經佔比到80-90%。

可以說,自駕遊是高質量旅遊的重要載體。自駕遊不是簡單地等同於「汽車+景區景點」,而是要切實考慮遊客結構、消費檔次的提升,要保證最美風景在路上。

劉漢奇發表主旨演講 王月 攝

03

旅遊需要區域協調發展

劉漢奇強調,旅遊需要區域協調發展。對此,他為「9+10」區域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合作聯盟提出四點未來發展的建議。

一是要加強相互旅遊文化產品、房車露營產品的推介。宣傳推介不僅要面向旅行社,要更多的面向網絡平臺、面向C端,因此要更多的推介線路產品;

二是要加強相關區域自駕遊房車露營線路產品。「9+10」區域合作成員要共同推薦一些精品的自駕遊線路;

三是要聯合研發一些優惠政策,特別是惠及自駕遊的政策,例如河北正定區的一些做法:停車免費、交通違法堅持教育不罰款扣分等,以此營造包容的旅遊環境,增強地區對自駕遊的吸引力;

四是要聯合推出一些地方標準或團體標準,把聯盟地區一些好的運營經驗、服務措施、宣傳推廣舉措,優惠政策等等,用標準固化下來,形成聯盟成員的地區或協會共同實施行為規範,促進「9+10」地區文旅產業的發展。

與會代表合影留念 馬丁 攝

相關焦點

  • 加快構建農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活動舉辦地通州的葡萄生產正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品種向大粒、無核、帶香氣、色澤飽滿、酸甜適口方向發展;種植由露地向設施栽培發展;銷售由零售、批發向商超、電商等方式發展,為發展高效特色農業提供了新路徑。 葡萄已經成為農旅融入的「使者」。
  • 聽,黃河之濱響起發展協奏曲——濟南「十指彈琴」著力構建協調發展...
    細讀全會公報,能發現字裡行間許多提法與濟南發展實踐高度「契合」,比如「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正在深入推進,「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正在伸展,「五個濟南」的根基愈加牢固,「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藍圖漸次成真……在協調發展理念的指引和區域重大戰略的推進下,濟南站在了由量變向質變進而實現鳳凰涅槃的關鍵節點上。「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
  • 習近平五大發展理念之二:協調是手段又是目標
    根據《建議》,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主要從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等4個方面下手,注重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以下為習近平關於「協調」的部分精彩論述摘編。
  • 「9+10」區域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合作聯盟在京成立
    據介紹,成立區域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合作聯盟,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搭建國際性、多層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文旅產業自駕遊與房車露營資源服務平臺,對共享區域文旅產業資源、擴大自駕遊群體活動半徑、促進區域經濟復甦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 區域協調發展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我國又一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按下「快進鍵」。這是當前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向深入推進的生動寫照。一幅幅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三省市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通過投資一體化帶動區域軌道交通網絡一體化;京津冀實行通關一體化改革,通關時間平均縮短41天;京津冀區域銀行業風險分擔、支付清算和異地存儲互惠互通等取得積極進展;京津冀手機長途及漫遊費2015年8月1日起全面取消,比全國其他地區提前兩年多時間實施
  • 鐵路「環環」相扣,通區域,促開發,助發展
    北疆鐵路環線由包括阿富準鐵路在內的四條鐵路共同構成,將阿勒泰、富蘊和其他多地連接起來,該環線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優質的景區,新疆北疆鐵路網串聯對便利群眾出行、提高礦產運輸能力、加速旅遊開發、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北疆鐵路「環環」相扣,通區域,連接新疆區域橋梁。
  • 劉漢奇:貴州已經成為國內山地旅遊及自駕遊首屈一指的目的地
    11月17日,在首屆中國自駕旅遊產業聯合會會長峰會暨貴州經典自駕遊線路推展會上,中國旅遊車船協會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分會秘書長劉漢奇點讚了貴州自駕遊產業的發展。中國旅遊車船協會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分會秘書長劉漢奇發言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鼓勵發展與自駕遊相適應的服務,著力開發自駕車旅居車旅遊產品,為自駕遊發展明確了方向;同年9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自駕遊目的地等級劃分》《自駕車旅居車營地質量等級劃分》兩項行業標準。
  • [專訪]鍾世榮:努力構建清水鄉村發展新格局
    鍾世榮說,清水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緊盯清水「一山一河一湖」,在「建、治、管」上下功夫,築牢生態紅線,深入開展「垃圾進桶、衣物進櫃、牲畜進圈,綠化、美化、亮化」行動,實現「垃圾不落地,清水更美麗」。 對於如何落實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工作,鍾世榮說,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 構建新格局 雄安站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構建新格局,雄安站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過兩年時間的建設,北京與雄安新區半小時
  • 都江堰市與九寨溝縣攜手共促區域協同發展!
    6月16日,記者從在阿壩州九寨溝縣舉行的「三九大」文化旅遊聯盟2020年上 獲悉,為深入貫徹四川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要求,都江堰市和九寨溝縣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締結為友好縣市。雙方將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充分發揮兩地優勢和特色,共同推進各類項目合作,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平,打造成都平原經濟區與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區域合作典範。
  • 自貢市大安區「紅色聯盟」構建區域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
    為提升區域黨建質量和基層治理實效,自貢市大安區探索建立東北部新城「紅色聯盟」,通過創新運行體系、服務平臺和保障機制,初步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有力引領和助推自貢東北部新城建設和發展。 組織聯建,形成協同一體的運行體系。
  • 蘇宿工業園區十二年建成微縮版「洋蘇州」——解讀區域協調發展的...
    12年間,這個蘇宿合作的「寧馨兒」從無到有,芳華初現,成為江蘇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南北差距的生動註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江蘇難點在蘇北、重點在蘇北。一部江蘇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蘇南帶動蘇北加快發展的歷史。從「五方掛鈎、對口幫扶」到「四項轉移」、南北合作共建蘇北開發區,江蘇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起步早、措施實、亮點多,為全國創造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 以全域旅遊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年來,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在加強省級統籌、協同創新、互聯互通、聯防聯控、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市場和公共服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由於受到行政區劃壁壘、體制機制差異等因素限制,三省一市從根本上看仍停留在協調合作階段,離真正一體化發展目標還有較大的距離,可謂任重道遠。因此,長三角亟須尋找一個突破口來打破目前的困境,而發展全域旅遊則為打破困境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遇。
  • 規劃先行,構建文旅融合新格局
    著眼未來高標準謀劃打造高品質旅遊目的地  2020年,對於太白湖新區文旅系統來說,是收穫滿滿的一年。自年初開始,太白湖新區就組織考察組奔赴南方,對3家規劃設計院進行了考察溝通。最終確定由南京中陸必得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太白湖新區全域旅遊規劃設計編制,開啟了太白湖新區全域旅遊發展的新格局。
  • 孫久文等:論區域協調發展視角下「行政區經濟」的演變
    本刊秉持「創新區域經濟理論,服務區域經濟實踐,探析區域經濟政策,總結區域發展經驗」的辦刊理念,致力於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為區域經濟研究順利開展提供新平臺。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 「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實施 深圳加快區域協調發展...
    原標題:深入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 深圳加快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大都市圈深圳特區報2018年11月30日訊 在廣東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徵程中,深圳作為珠三角核心區主引擎之一,被寄予厚望。
  • 寧德:深化山海協同聯動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日前,寧德時代組織考察組前往古田縣開展山海協作調研,進一步加強沿海與山區的融合發展,也為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拓展區域空間。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布局全域聯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優化空間布局,產業是基礎。
  • 民宿助力鄉村振興 彭州打造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
    為貫徹落實成都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通過的《關於弘揚中華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決定》,深入組織開展天府文化「可閱讀、可感知、可欣賞、可參與、可消費」行動,彭州市著力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借力第二屆中國·彭州龍門山民宿發展峰會的舉行,彭州市探索民宿創新發展,聚焦鄉村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打造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
  • 區域協調發展,昂起山東半島城市群龍
    《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圍繞「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從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提出優化「一群兩心三圈」區域布局,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推進新型城鎮化,增強區域創新發展動力,全面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綜合競爭力。
  • 溮河區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溮河區緊緊抓住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國家主體生態功能區建設、鄉村振興等戰略疊加機遇期,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目標,著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茶旅融合等工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