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為廣告
近日,
金奈這座印度南部的第一大城市,
獲得國人更多關注。
此前,
都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關注
紛紛點讚支持!
泉州與印度、金奈所在的泰米爾納德邦有著悠久的交往史。據記載,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羅陀便到南安豐州延福寺翻譯《金剛經》,開啟了泉州與印度的緣分。
泉州
中國重要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之一。(泉州晚報記者 陳英傑 攝)
金奈
這是位於金奈以南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宋元時期,泉州成為泰米爾商人一個重要的停靠港,大量印度人在泉州經商、定居,並修築了印度教寺廟。
兩地的情緣,如今還在續寫,目前有許多印度人、金奈人,在泉州工作、生活,也有許多泉州人與印度、金奈之間有貿易往來。
人們著盛裝,慶祝節日。(venkat 供圖)
金奈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有著什麼樣的歷史和城市面貌?
記者請來多位在泉州工作的金奈人、
經常來泉經商的印度人
及曾到金奈旅遊的泉州人,
為大家介紹這座城。
遍布歷史古蹟的老城
在石獅工作的金奈人venkat,來泉州三年了,他說,金奈和泉州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很多方面甚至可以說很像,都是擁有大量歷史遺蹟的老城,都是海濱城市,都有濃厚的宗教文化。
經常往返於印度和泉州兩地經商的印度人parveen soota介紹說,金奈坐落於孟加拉灣的岸邊,是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首府,印度第四大都市,以其世界文化遺產與典型的印度南部風格的廟宇而著稱於世。金奈最有特色、最知名的,當屬數量眾多、風格各異的寺廟了。
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群,是印度文化遺產和建築的傑出代表。(CFP)
金奈是印度教保存傳承最好的地區,是印度教重要的文化中心。venkat介紹說,自公元1世紀以來,金奈及其周邊地區就是印度南部重要的行政、軍事和經濟中心。金奈留有許多有價值的印度教寺廟、遺址等,其中,最著名的有馬哈巴利普蘭古寺廟群、卡帕利錫瓦拉爾神廟、卡利亞坎巴爾神廟等。
離金奈50公裡處的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群,建於公元7至8世紀,是印度文化遺產和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這裡在公元5世紀至9世紀,曾是盛極一時的帕拉瓦王朝的主要海港,早在7世紀就成為印度教的活動中心,有許多那個時代留下的名勝古蹟。
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群由阿周那石雕、五戰車神廟、海岸神廟等古蹟組成。阿周那石雕是在一塊15米寬、30米長的巖石上雕刻而成,完成於公元7世紀中期,是印度最大的浮雕;公元8世紀建於海邊的海岸神廟,是南印度現存最古老的巖石結構神廟,用整齊的花崗石砌成,堆成了一座高大的石塔,殿堂面向大海,供奉著溼婆和臥著的毗溼奴,據傳在該海岸最初共有七座神廟,但因海岸變化和海水侵蝕,最終只剩下海岸神廟;五部戰車神廟是建於7世紀中葉的五座寺院,看上去像是建築物,其實五座戰車均由整塊花崗巖從上至下雕刻而成,包括臺階、廊柱、浮雕和佛像,每座戰車形態各異,大小不同,工藝之精妙、造型之華麗,令人讚嘆不已。
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群擁有印度最頂尖的巖石雕刻藝術,可以說是生生在石頭上鑿出一個神話般的露天博物館,非常壯觀。馬哈巴利普蘭的石雕分為兩類:一類雕刻在山洞裡和山巖上;另一類把海灘上整塊的巨大礁石雕鑿成獅、象、牛和一座座廟宇的形狀。浮雕雕刻精細,畫面栩栩如生,有形象生動的各種造型等,石雕的圖案主題都圍繞著印度教神話進行創作。
除了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群,金奈還有許多知名的寺廟,其中最顯赫也是南印度最大的神廟,是卡帕利錫瓦拉爾神廟。這座興建於公元 8 世紀的溼婆廟是折射金奈榮光的標誌性建築,以巨塔上五彩斑斕的雕像而著稱。雕像色彩明麗鮮豔,幾千年來雕像人物一直栩栩如生,神情自然生動,獨特的雕像藝術令人嘆為觀止。
美麗的濱海小城
金奈是南印度重要的港口城市,是一座「建在海灘上」的城市。這裡有綿長而美麗的海岸線,其中,以瑪麗娜海灘最為知名,長達12公裡的瑪麗娜海灘,號稱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城市海灘。
印度最長海灘—瑪麗娜海灘 (CFP)
venkat表示,同泉州人喜歡周末到海邊遊玩一樣,在金奈,不僅是周末,每天早上都有很多人去海灘上慢跑、鍛鍊、瑜伽。
瑪麗娜海灘與孟加拉海灣相鄰,屬於城市度假海灘,海灘灘頭十分寬闊平整,沙子潔白細膩,是一個理想的天然浴場。海岸上分布著各種各樣的紀念建築物,如紀念碑、雕塑等。當地人非常喜歡這片海灘,傍晚沙灘上總是坐滿了來此休閒的人,還有許多小攤販在沙灘上售賣當地的小吃和孩子們的玩具。這裡不但是金奈民眾休閒玩樂的好去處,也是了解印度社會風情極好的窗口。
泉州的林小姐前年曾慕名到金奈旅遊,她知道金奈,源於李安導演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出生地及電影的主要外景地,是在金奈以南160公裡處的本地治理。這部全球熱映的電影,讓本地治理這座有著濃濃法國風韻的南印小鎮,這幾年成為旅遊熱點。小城遍布許多法式別墅和古老的教堂、充滿法式情調,乾淨的林蔭大道和鮮有人跡的海灘,讓許多人一來便愛上了這裡。
在金奈待了三天的林小姐說,金奈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眾多精美的寺廟,還有瑪麗娜海灘的日落,「落日超級美,海灘又寬又長,從沙灘開始走到海邊走了很久,沙灘上很多當地人擺的小攤,人們三五成群坐著聊天,孩童在一旁嬉戲,儘管沙灘不算很乾淨,但熱情淳樸的當地人,加分不少。」
保留著很多傳統節日
「我們有很多傳統節日,節日氛圍熱烈濃厚,很多節日仍舊延續著傳統的慶祝儀式。」venkat說,金奈的重要傳統節日有彭歌節、排燈節、胡裡節、甘尼許節、開齋節、聖誕節等。
金奈傳統節日眾多,節日氛圍濃厚。(venkat 供圖)
venkat介紹說,彭歌節(Pongal)又稱豐收祭,在金奈是個大節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慶,全世界各地的泰米爾人都會慶祝這個節日,據說這個節慶已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彭歌節要連續慶祝三天,一般在每年1月的13、14、15日,人們會穿著一新,在地上畫上彩色的吉祥圖案,也給牛全身畫上彩繪,舉行各種傳統儀式,以慶祝、祈求豐收,對大自然給予的豐收表示感恩。
彭歌節金奈人家裡布置得很有節日氛圍(venkat 供圖)
排燈節也是金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金奈人身著傳統的盛裝,互相贈送五顏六色的糖果餅乾,熱鬧地慶祝這個節日。
金奈人在慶祝彭歌節(venkat 供圖)
鮮花在金奈的傳統節日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金奈是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溼熱,終年沐浴在熱帶陽光和印度洋的海風裡,因此,四季鮮花不斷,無論何時去那裡,都能看到遍地的鮮花,路邊也經常可見賣花的攤販。
金奈人愛花(CFP)
這裡鮮花種類繁多,顏色鮮豔,香氣襲人,金奈的女性喜歡用鮮花來裝點自己,她們的頭上和衣服都會用鮮花裝飾,當有好事發生,或者一些節日、婚禮等場合,她們會在頭上戴上鮮花,配上美麗的紗麗,別有一番風情。戴花的習俗,不由讓人想起同樣喜歡在頭上戴鮮花的蟳埔阿姨。
金奈女性喜歡以鮮花裝飾頭髮(CFP)
泉州蟳埔女在簪花圍上插上了飾品(陳起拓 攝)
產業發達的工業中心
金奈市是印度第三大型商業和工業中心,生產總值在印度城市中排名第四,汽車製造、軟體服務、硬體製造和金融服務等產業發達,有「南亞底特律」之稱。近年來作為印度班加羅爾新經濟中心的核心,因其軟體業的崛起,更是被譽為「印度矽谷」,這裡還是南印度的交通樞紐。
金奈最早是一個荒涼的漁村,在其發展歷程中,曾作為英殖民時期東印度公司大本營的歷史,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節點。1639年,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印度,英國人看中了這個地方,在海濱買下數英裡土地,建起了聖喬治堡,作為他們在印度經營的第一個根據地。
到了1652年,隨著海外貿易不斷擴大,這裡設市並成為英屬馬德拉斯省的首府。1801年以後,馬德拉斯省的疆域不斷向西向北擴展,並疏浚海港,發展鐵路、公路與運河交通,城市也隨之擴大,成為印度南部政治、經濟、貿易、交通中心。直至1996年,馬德拉斯才被官方改為金奈。
聖喬治堡是金奈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現代的金奈城,就是從這裡開始向四周蔓延。如今,聖喬治堡已變成泰米爾納德邦立法機關和秘書處的行政辦公區,出入需要安檢。聖喬治堡還包含印度最古老的英國國教教堂聖母瑪麗亞教堂和城堡博物館,城堡博物館內收藏有武器、制服、錢幣獎章等英屬印度時期流傳下來的大量稀有紀念品。
漫長的殖民歷史給金奈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當地的建築既有英式風格,也有法式風格,加上歐洲哥德式的教堂和許多基督教的古老教堂,如聖託馬斯大教堂、聖託梅大教堂、聖多默聖殿、安娜大學、馬德拉斯大學、火車站等,都充滿了濃鬱的歐洲風情,與五顏六色的印度教神廟一起,構成了一幅多彩的城市畫卷。
金奈高院也是金奈重要的歷史保護建築,是英國殖民時期的巴洛克風格結合印度莫臥兒風格,據說是世界上除了倫敦法院之外最大的司法建築。
要了解一個城市最好與最快的方法是走進博物館。金奈政府博物館就是認識金奈的一個捷徑,博物館由英國人於1851年建成,是印度第二古老的博物館。這裡集中展示了承載著金奈宗教、人文、藝術、動物、植物等方面歷史記憶的展品,包括歷朝歷代的石雕和神像、動植物標本,涵蓋了印度歷史的各個時期。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十分具有特色,實際上是一個建築組群,共有6棟建築,不僅融合了印度各個朝代的風格,還融合了歐洲的哥德式、新古典主義等不同時期的特色。
END
聲明:本文為原創稿件,版權歸泉州晚報社所有,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泉州晚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來源:泉州晚報
記者:黃寶陽
編輯:黃婧
審核:江曉媛
泉州晚報社新媒體矩陣
點亮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