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的陽光下,沿著萬年縣城濱溪河水街,兩岸綠樹成蔭,可見滿眼綠色,江面成群白鷺時而飛舞、時而休憩,生態廊道彰顯出美麗姿容;河道筆直且長,兩岸市民閒庭信步,正享受著深秋美好時光。珠溪河溼地公園裡鬱鬱蔥蔥,白鷺三五成群。萬年縣對濱溪河開展綜合治理工程,致力打造具有萬年特色的「萬年水街」。
9月9日,記者在萬年縣陳營鎮建安大街濱溪河旁親水步道行走,放眼望去滿是綠色:一邊是河道旁的葦草,另一側是樹和草坪。一條「萬年水街」將縣城濱溪社區、東景社區、珠溪河溼地公園串了起來。
沿著濱溪河水街珠家橋珠溪河溼地公園漫步,只見林蔭密布、繁花盛開,一步一景,仿佛置身於景區。遠處綠蔭與高樓掩映,喧囂與靜謐交匯。珠家橋下,幾十位居民正一顯身手跳著交誼舞;小朋友們則在旁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歡樂,像小精靈一樣跳躍……人水相親的場景,正是萬年水街建設的生動註腳。昔日「臭水溝」,今朝「清水河」。「你別看它現在這麼美,大半年前,這裡垃圾成堆,雜草叢生。」居住於濱溪社區附近的程文嫻訴說著曾經的面貌。這條位於建安大街的河道,多年以來長期得不到疏浚,還有人向河中傾倒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原有的河道寬不到一米。「這能算是河?一步就能跨過去。」不僅如此,由於缺乏保潔,河道中雜草瘋長,幾乎看不見河道的原本面貌,附近村民都繞道而行。各種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濱溪河必須整治。
「濱溪河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全長2.6公裡,寬度36.4米(其中河道寬12.7米),主要內容是道路改造、立面整修、河道治理、管線整理等,總投資8600萬元,是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修補綜合性民生項目,也是全縣生態綜合治理PPP項目一部分。該項目從2019年9月開始,克服了老城區改造地質條件、地下管網十分複雜,克服了交通組織、商業經營十分複雜等難題,用了近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部投資。另外,還通過截汙水、引活水、修河岸、清河道,濱溪河水生態環境得到徹底的改變,由原來的臭水溝變成現在的清水河;通過修路面、改牆面、整店招、理線路,濱溪路城市頑疾得到全面治理,由原來的髒、亂、差變成了如今的精品街。」萬年縣住建局副局長江煥洲告訴記者。
該項目工程主要對河道主體進行清淤治理,兩岸加固以及對岸邊房屋做立面改造。起點為建民大街,終點為珠源公路與濱溪河交叉口。河道治理工程給濱溪河帶來煥然一新的面貌,讓人們生活更幸福。萬年縣陳營鎮濱溪社區黨委書記蔡閩娥介紹,水街以水為紐帶,以江河湖庫及河口岸邊帶為載體,統籌生態、安全、文化、景觀和休閒功能建立的複合型廊道,突出「水碧岸美」,綠道與碧道並行,形成交相呼應的生態廊道,滿足民眾對優美水生態環境的需求,吸引著社區居民空閒之餘相約來到水街進行散步、跳廣場舞、打太極拳等各種休閒、健身、娛樂活動。清淤、疏浚、拓寬,增加水環境容量,提升水質,恢復、強化和擴張水體流動通道,提高河道行洪排澇能力。同時,通過生態護岸、綠化護坡,對河岸環境進行綜合整治,美化周邊環境。通過整治,讓濱溪河的面貌煥然一新:河水變清了,垃圾、雜草不見蹤影,潺潺流動的河水波光粼粼;整體環境變好了,岸邊種滿了香樟、柳樹,放眼望去滿目碧綠。如今,一條條碧道正在萬年縣城徐徐鋪展,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正加速釋放。
濱溪河水街附近的黃金水岸小區是一個新建的小區。小區居民柴慧敏告訴記者,她見證了河道的蛻變,濱溪河從人人避之不及轉變成了大家閒餘飯後散步的好去處。「以前這河上淨是雜草、垃圾,夏天蒼蠅、蚊子到處飛。如今,河水乾淨了,晚飯後大傢伙兒也愛到這裡轉轉了。」柴慧敏臉上掛滿了笑意。
來源:上饒晚報
採寫:王調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