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100多年前,蒙自南湖邊紅牆內的那段歷史~

2020-12-16 澎湃新聞

以下是正文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歷史

每一條街道都有它的故事

每一個城市的發展

都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

那麼你記憶裡的蒙自是什麼樣的

是曾經的偏安一隅

生活恬淡閒適

還是如今的悄然崛起

發展日新月異

又有多少人知道那段百年前的傳奇過往

李楷 攝

雲南省第一個海關

第一家郵局

第一條民營鐵路

都在這兒

......

這些個「第一」

都是蒙自百年不凡歲月的見證

碧色寨火車站(網絡圖)

蒙自海關(網絡圖)

本期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蒙自海關的百年滄桑巨變

雲南近代第一關

據清光緒年間的《蒙自縣誌》記載,清末民初,蒙自作為雲南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全省80%以上的進出口物資都由此轉運。

然而,看似繁榮的背後,卻隱藏著一段中華民族蒙受外國入侵與壓迫的歷史。

晚清末年,內憂外患,西方列強忙於瓜分偌大的中國,以種種條約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法國人另闢蹊徑,瞄準中國西南豐富的物產,從南面包抄而來。

1865年,剛剛通過法越戰爭,佔領了越南南部的法國人,迫不及待地組織了一支探測隊,由格拉裡率隊進入中國雲南,後向法國政府提交了關於雲南礦產資源的報告。

中法戰爭(網絡圖)

光緒九年(1883年),法軍挑起中法戰爭,意圖以武力解決問題。戰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清軍陸戰取勝的態勢下,《中法停戰條款》、《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相繼籤訂。

光緒十三年(1887年),《中法續議商務專條》在北京籤訂,規定中國允許開放廣西龍州、雲南蒙自和蠻耗為通商口岸,並規定法國商品經這些口岸運入中國的,享有減稅特權。

兩年後,1889年8月24日蒙自海關稅務司署建成,近代雲南的第一個海關正式開關。

蒙自海關開關的情景(網絡圖)

蒙自開關後,縣城市場空前繁榮,人口也由4千餘人驟增至1.2萬人,據1906年蒙自海關報告:「本地(縣城)人口已由3萬餘人增至4萬餘人,每日進出蒙自馱馬達6千餘匹」。

清末民初明信片上的蒙自,記載著一對對通往蒙自海關路上的馬幫(網絡圖)

雲南主要外貿商號48家均在蒙自,其中實力最雄厚,在外貿中居主宰地位的「八大號」總號也在蒙自。同時有外商20餘家在蒙自設立公司及代辦處,開展外貿經營活動。

縣城商店鱗次櫛比,客棧馬店林立,蒙自成為雲南的貿易中心,也是商業最繁榮的地區。

開關後的蒙自東城門外(動畫模擬)

遠在叢山中的蒙自成了雲南的經貿中心,頓時熱鬧起來。縣城東門外劃為通商租界,法國領事署隨即建立,英、意、日、德、美、希臘設領事,洋行、銀行、教堂、監獄相繼建起,蒙自海關在美麗的南湖東南岸,與法國領事署、哥臚士洋行等比鄰而居,儼然一個「國中之國」。

外國人的到來,也給蒙自帶來了許多稀奇的洋玩意兒~

磁石電話機

英文打字機

到1954年,蒙自海關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如今,它當年的盛景雖已不復存在,卻也留下了一段不凡的興衰往事。

海關舊址建築群

///

1

海關舊址歷史陳列館

李星 拍攝

在南湖一側有一座被紅牆圍起來的中式建築,這裡曾是蒙自海關稅務司署。據傳,鼎盛時期有房屋五十餘間,而如今只剩下這一間了。

1938年西南聯大在蒙自成立分校,空下來的海關稅務司署便成為了聯大師生的教室。

2006年5月25日,蒙自縣海關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這裡已被改造成為海關舊址歷史陳列館,通過圖文、實物、動畫演示等方式,真實再現當時海關通商的歷史情景,把蒙自海關舊址承載的歷史故事呈現在世人面前。

///

2

法國領事府舊址

在這片紅牆之內,還有一個鼎鼎有名的地方,就是法國領事府舊址,僅與海關陳列館一牆之隔。

蒙自法國領事府首任領事彌樂石於1887年(光緒13年)到任,他在蒙自縣城東門外購地5畝,親自督工建造法國駐蒙領事府,並於1888年落成。

歷史上的法國領事署(網絡圖)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法國駐蒙領事府的設立,卻成了當時貧弱中國的一塊刺眼的瘡疤,與當時中國大地上隨處可見的軟弱、恥辱以及西方列強的蠻橫、無恥一起融入到了中近代史的傷痛之中。

法國駐蒙領事府於1889年正式開館,1932年,駐蒙領事府移往昆明,離開了蒙自。

2017年,蒙自市文化館搬入法國領事館舊址辦公,才使其又重新走入大眾視野。

///

3

法國花園

在蒙自南湖南岸,靜靜佇立著一棟黃色的兩層小樓,不同於周遭建築的風格,法式風格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又顯出一種來自異域的浪漫,這就是「法國花園」。

同蒙自其他與法國有關的建築景點一樣,法國花園同樣與滇越鐵路的修建密不可分。這個地方準確的稱呼應該是法國滇越鐵路總局,更早是義大利的駐蒙自領事館,義大利領事館遷走後,由法國委派的鐵路監督衙署入駐。

獨特的法式建築配上南湖旖旎秀麗的風光,再加上周圍野花豔麗,當時的蒙自人乾脆就把這座小樓叫做法國花園。

///

4

哥臚士洋行

沿著「法國花園」再往前走一段,就能看到那棵見證了蒙自滄桑巨變的木棉花樹,木棉樹下就是西南聯大分校舊址和哥臚士洋行。

佴斌 攝

哥臚士洋行是蒙自開埠通商後外國洋行中開設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洋行。哥臚士洋行矗立至今,早已不是商行,它隨著時代的發展,用途幾經更迭,但人們始終還叫它「哥臚士洋行」。

哥臚士洋行1940年歇業,房屋由地方政府無條件接收,先後用作民國政府中央銀行蒙自支行、縣衛生院址。

1938年西南聯合大學文法學院遷往蒙自,洋行樓成了聯大師生,其中就包括聞一多、陳岱孫、陳寅恪、朱自清、吳宓、錢鍾書、馮友蘭、傅斯年等10多位名號響噹噹的人物。

時隔多年,聯大師生早已離去,西南聯大分校舊址成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哥臚士洋行也被開闢為聞一多先生事跡和西南聯大分校史略陳列室,聯大師生雖已離去,但他們的精神會繼續影響著蒙自人民。

///

海關舊址見證了蒙自或輝煌或屈辱的歷史,但無論榮辱,都是蒙自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曾經,蒙自在東西文化的碰撞中演變,它不僅見證了近代雲南發展的曲折歷程,更承擔起當代雲南改革開放重要門戶的職責。

李楷 攝

如今,蒙自在滇南悄然崛起,不斷發展,以一種嶄新的面貌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

蒙自,未來已來!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採編:馬秋菊

審核:佴斌

律師顧問:許毅輝律師 13529467308

雲南經峰律師事務所

原標題:《說說100多年前,蒙自南湖邊紅牆內的那段歷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雲南蒙自南湖部分簡介
    第一個過橋米線的發源地:傳說清朝初年,雲南蒙自有位書生,家住南湖,每天專心讀書,妻子每天送來的飯菜都已經涼了,書生吃得很不舒服,妻子看到丈夫日漸消瘦,很著急。第三個是西南聯大蒙自分校,因為抗日戰爭的原因,1938年在蒙自設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文學院和法商學院的師生曾在此辦學,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等一大批著名學者來到蒙自,在如翡翠一樣的蒙自南湖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回憶。蒙自南湖邊上還有雲南第一個海關舊址,第一個外國銀行舊址。
  • 蒙自這些地方個個都美翻天!你還等什麼?
    如今碧色寨片區基本保持1910年通車時原貌,有歷史建築30餘處,當地民居風格獨特,有較高保護和旅遊開發價值。適於建設法式休閒旅遊景區和鐵路文化博物館。站在碧色寨車站可鳥瞰長橋海旅遊度假區全景,碧波粼粼,站房點點盡收眼底。這裡既有典型的法式樓群,也有完全用石頭壘起的民居,形成了它獨有的景觀,講述了它們曾經的輝煌及中西文化在這裡的奇異融合。
  • 雲南蒙自這幾個風景秀麗的旅遊景點,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
    這裡滲透了眾多中國勞工的血汗,也見證了一段段歷史。車站至今仍保留著法國式鐵路用房,掛在車站牆上飽經風霜的時鐘,英文Paris(巴黎)字樣依然清晰可見,讓人想起當年的繁華。碧色寨是滇越鐵路上百年老站。這座邊地火車站是火車迷們的必遊之地,也是攝影愛好者的心頭好。除了鐵路邊上那些黃色的老房子,鐵路兩邊山坡上還有許多古舊的建築,包括以前法國人的養牛房、站長室、職工食堂、酒吧。
  • (七)南湖,蒙自近代歷史的見證者
    我這裡說的南湖,一樣有著悠久厚重的歷史。只是因為地域限制和非刻意低調,不聞於世罷了。就如過橋米線一般,大家都知道過橋米線是雲南最著名的小吃,卻很少有人知悉這金字招牌的發源地是蒙自。公園進門右側的紀念碑。致敬英雄!英雄與人民同在,英雄與時代同在。
  • 我家在蒙自 | 歷史文化與時代精神熠熠生輝
    陳列館裡陳列著革命先烈的遺照和事跡,展示著有關蒙自地下黨活動情況的圖片。黨代會期間革命先烈使用過的馬燈、木桌、條凳等,每一物件,都在無聲的訴說著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風風雨雨。出版了《烽火查尼皮》《雲嶺紅牆》等書籍、拍攝了《光榮的查尼皮》《雲嶺薪火》《杜濤》等記錄短片。如今的查尼皮,紅色文化與綠色文化相輝映,閃爍著璀璨光芒。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保存中國教育與文化的命脈,西南聯大於1938年4月遷至昆明,因昆明校舍不足,文學院、法商學院遷至蒙自辦學,合併為「文法學院」,又稱西南聯大蒙自分校。
  • 認識雲南主要城市14:「中國過橋米線之鄉」蒙自
    蒙自市國土面積2228平方公裡,其中壩區面積544.2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24.4%,主城區面積30.8平方公裡,轄區內有省級蒙自經濟開發區和省級紅河工業園區。2015年,蒙自市戶籍總人口39.7萬人,常住總人口為43.14萬人。蒙自市轄7鎮、2鄉、2民族鄉,2012年蒙自市GDP為102億元。
  • 一封從昆明返回蒙自的信,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航空郵件
    今天,小編將你講述蒙自最早的航空飛行,揭開蒙自那段燦爛的歷史.蒙自歷史上最早的航空飛行是1925年國民政府在蒙自修建飛機場建立航空站之後,才有了航空飛行的。其實,蒙自最早的航空飛行,可以追溯到九十八年前,即上世紀的1918年。
  • 蒙自可不是只有過橋米線………
    蒙自不大,其所轄面積為2228平方公裡,主城區面積更是只有約30平方公裡,但小小的蒙自城卻正如朱自清先生《蒙自雜記》中寫的那樣:「蒙自小得好,人少得好……但是住下來,就漸漸覺得有意思」。,包括蒙自租界址的蒙自海關、法國臨時署和哥臚士洋行和武廟街周柏齋的住宅&34;等處。
  • 【12月10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12月10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2020-12-11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2月16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12月16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2020-12-17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2月15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12月15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2020-12-16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2月18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12月18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2020-12-19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2月09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12月09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2020-12-10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12月11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12月11日】蒙自新聞(內附蒙自未來24小時天氣預報) 2020-12-12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透過鏡子・看雲南蒙自的一天
    今天,我們想用特別的視角,記錄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的另一面。鏡裡鏡外,將不同空間摺疊在一起,透過鏡子觀察蒙自,發現不一樣的美。蒙自文瀾公園裡的楓葉紅了海關紅牆、西南聯大、老街......在時間的長河裡閃閃發光。
  • 蒙自特色產業和產品
    蒙自甜石榴:蒙自種植石榴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目前,全縣種植面積9.5萬畝,產量10餘萬噸,產值達2億元。3萬畝連片種植的石榴園,形成了生態觀光旅遊景區。   蒙自甜石榴外形美觀、皮薄、個大、籽粒大、核小且軟、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高,營養豐富,且成熟早、上市早,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 海參崴100多年前的老照片,封存在歷史影像裡的中國人
    要感謝照相機的發明,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歷史影像記錄。如果沒有現存至今的那麼多的舊照片,我們已經很難在海參崴找到更多的中國人的歷史蹤跡了。雖然現在海參崴能見到很多的華僑,但幾乎沒有土生土長的華人。有兩塊明代永寧寺漢字石碑,立在海參崴最大的阿爾謝涅夫博物館內。
  • 百年歷史的蒙自過橋米線配方,讓我的小店日銷過萬!
    蒙自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源於滇南蒙自。據傳說,過橋米線的新穎吃法起源於清光緒年間的雲南蒙自,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民間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在風光明媚的蒙自縣城,有一個綠樹環抱、波光粼粼的南湖,如同翡翠,環境十分優雅。當時,有一個書生在南湖的湖心亭攻讀詩書,他的妻子每天前來送飯,因她家離島還有一段路,途中要經過一長座橋,經常飯一送到就都涼了。
  • 蒙自崇德酒店簡介
    國家門戶:西通昆曼,南聯東協,中越國際經濟走廊中心結點,蒙自是中國西南和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兩個扇面的交匯點,已經成為中國面向東南亞輻射的中心;蒙自處於滇南居中的位置滇南中心:北融滇中,東達兩廣,按照「滇中崛起,沿邊發展,滇西一體化」和「融入滇中,聯動南北,開放發展」等戰略;蒙自正以「崇文尚德  開放包容」的精神戰略藍圖已繪就。過橋米線之鄉,蒙自是雲南近代文化重要發祥地,有上萬年人類繁衍生息史和2100多年的建制史。
  • 【文明城市創建看蒙自】從車站到歷史文化公園——滇越鐵路碧色寨...
    「我是專門來碧色寨尋找故事的,這裡在100年前就是匯集各國生意的繁華商貿中心。馬幫和洋人、石頭村寨和鐵軌機車同時出現,沒想到百年後僅僅剩下了遺蹟。」來自重慶的遊客、四川大學大三學生陳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