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歷史
每一條街道都有它的故事
每一個城市的發展
都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
那麼你記憶裡的蒙自是什麼樣的
是曾經的偏安一隅
生活恬淡閒適
還是如今的悄然崛起
發展日新月異
又有多少人知道那段百年前的傳奇過往
李楷 攝
雲南省第一個海關
第一家郵局
第一條民營鐵路
都在這兒
......
這些個「第一」
都是蒙自百年不凡歲月的見證
碧色寨火車站(網絡圖)
蒙自海關(網絡圖)
本期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蒙自海關的百年滄桑巨變
雲南近代第一關
據清光緒年間的《蒙自縣誌》記載,清末民初,蒙自作為雲南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全省80%以上的進出口物資都由此轉運。
然而,看似繁榮的背後,卻隱藏著一段中華民族蒙受外國入侵與壓迫的歷史。
晚清末年,內憂外患,西方列強忙於瓜分偌大的中國,以種種條約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法國人另闢蹊徑,瞄準中國西南豐富的物產,從南面包抄而來。
1865年,剛剛通過法越戰爭,佔領了越南南部的法國人,迫不及待地組織了一支探測隊,由格拉裡率隊進入中國雲南,後向法國政府提交了關於雲南礦產資源的報告。
中法戰爭(網絡圖)
光緒九年(1883年),法軍挑起中法戰爭,意圖以武力解決問題。戰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清軍陸戰取勝的態勢下,《中法停戰條款》、《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相繼籤訂。
光緒十三年(1887年),《中法續議商務專條》在北京籤訂,規定中國允許開放廣西龍州、雲南蒙自和蠻耗為通商口岸,並規定法國商品經這些口岸運入中國的,享有減稅特權。
兩年後,1889年8月24日蒙自海關稅務司署建成,近代雲南的第一個海關正式開關。
蒙自海關開關的情景(網絡圖)
蒙自開關後,縣城市場空前繁榮,人口也由4千餘人驟增至1.2萬人,據1906年蒙自海關報告:「本地(縣城)人口已由3萬餘人增至4萬餘人,每日進出蒙自馱馬達6千餘匹」。
清末民初明信片上的蒙自,記載著一對對通往蒙自海關路上的馬幫(網絡圖)
雲南主要外貿商號48家均在蒙自,其中實力最雄厚,在外貿中居主宰地位的「八大號」總號也在蒙自。同時有外商20餘家在蒙自設立公司及代辦處,開展外貿經營活動。
縣城商店鱗次櫛比,客棧馬店林立,蒙自成為雲南的貿易中心,也是商業最繁榮的地區。
開關後的蒙自東城門外(動畫模擬)
遠在叢山中的蒙自成了雲南的經貿中心,頓時熱鬧起來。縣城東門外劃為通商租界,法國領事署隨即建立,英、意、日、德、美、希臘設領事,洋行、銀行、教堂、監獄相繼建起,蒙自海關在美麗的南湖東南岸,與法國領事署、哥臚士洋行等比鄰而居,儼然一個「國中之國」。
外國人的到來,也給蒙自帶來了許多稀奇的洋玩意兒~
磁石電話機
英文打字機
到1954年,蒙自海關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如今,它當年的盛景雖已不復存在,卻也留下了一段不凡的興衰往事。
海關舊址建築群
///
1
海關舊址歷史陳列館
李星 拍攝
在南湖一側有一座被紅牆圍起來的中式建築,這裡曾是蒙自海關稅務司署。據傳,鼎盛時期有房屋五十餘間,而如今只剩下這一間了。
1938年西南聯大在蒙自成立分校,空下來的海關稅務司署便成為了聯大師生的教室。
2006年5月25日,蒙自縣海關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這裡已被改造成為海關舊址歷史陳列館,通過圖文、實物、動畫演示等方式,真實再現當時海關通商的歷史情景,把蒙自海關舊址承載的歷史故事呈現在世人面前。
///
2
法國領事府舊址
在這片紅牆之內,還有一個鼎鼎有名的地方,就是法國領事府舊址,僅與海關陳列館一牆之隔。
蒙自法國領事府首任領事彌樂石於1887年(光緒13年)到任,他在蒙自縣城東門外購地5畝,親自督工建造法國駐蒙領事府,並於1888年落成。
歷史上的法國領事署(網絡圖)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法國駐蒙領事府的設立,卻成了當時貧弱中國的一塊刺眼的瘡疤,與當時中國大地上隨處可見的軟弱、恥辱以及西方列強的蠻橫、無恥一起融入到了中近代史的傷痛之中。
法國駐蒙領事府於1889年正式開館,1932年,駐蒙領事府移往昆明,離開了蒙自。
2017年,蒙自市文化館搬入法國領事館舊址辦公,才使其又重新走入大眾視野。
///
3
法國花園
在蒙自南湖南岸,靜靜佇立著一棟黃色的兩層小樓,不同於周遭建築的風格,法式風格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又顯出一種來自異域的浪漫,這就是「法國花園」。
同蒙自其他與法國有關的建築景點一樣,法國花園同樣與滇越鐵路的修建密不可分。這個地方準確的稱呼應該是法國滇越鐵路總局,更早是義大利的駐蒙自領事館,義大利領事館遷走後,由法國委派的鐵路監督衙署入駐。
獨特的法式建築配上南湖旖旎秀麗的風光,再加上周圍野花豔麗,當時的蒙自人乾脆就把這座小樓叫做法國花園。
///
4
哥臚士洋行
沿著「法國花園」再往前走一段,就能看到那棵見證了蒙自滄桑巨變的木棉花樹,木棉樹下就是西南聯大分校舊址和哥臚士洋行。
佴斌 攝
哥臚士洋行是蒙自開埠通商後外國洋行中開設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洋行。哥臚士洋行矗立至今,早已不是商行,它隨著時代的發展,用途幾經更迭,但人們始終還叫它「哥臚士洋行」。
哥臚士洋行1940年歇業,房屋由地方政府無條件接收,先後用作民國政府中央銀行蒙自支行、縣衛生院址。
1938年西南聯合大學文法學院遷往蒙自,洋行樓成了聯大師生,其中就包括聞一多、陳岱孫、陳寅恪、朱自清、吳宓、錢鍾書、馮友蘭、傅斯年等10多位名號響噹噹的人物。
時隔多年,聯大師生早已離去,西南聯大分校舊址成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哥臚士洋行也被開闢為聞一多先生事跡和西南聯大分校史略陳列室,聯大師生雖已離去,但他們的精神會繼續影響著蒙自人民。
///
海關舊址見證了蒙自或輝煌或屈辱的歷史,但無論榮辱,都是蒙自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曾經,蒙自在東西文化的碰撞中演變,它不僅見證了近代雲南發展的曲折歷程,更承擔起當代雲南改革開放重要門戶的職責。
李楷 攝
如今,蒙自在滇南悄然崛起,不斷發展,以一種嶄新的面貌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
蒙自,未來已來!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採編:馬秋菊
審核:佴斌
律師顧問:許毅輝律師 13529467308
雲南經峰律師事務所
原標題:《說說100多年前,蒙自南湖邊紅牆內的那段歷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