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大武山藍調》已發行 9月開展內地宣傳

2020-12-24 網易娛樂

推動臺灣民歌運動的先驅,被樂壇譽為臺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61年來第二張錄音專輯《大武山藍調》,在內地樂迷的萬眾期待中,終於由環球音樂引進,八月初正式發行面市。這位臺灣樂壇元老級人物也將於9月中上旬,以別具一格的談唱方式,與內地歌迷見面。


胡德夫《大武山藍調》封面。

網易娛樂8月13日報導  推動臺灣民歌運動的先驅,被樂壇譽為臺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61年來第二張錄音專輯《大武山藍調》,在內地樂迷的萬眾期待中,終於由環球音樂引進,八月初正式發行面市。這位臺灣樂壇元老級人物也將於9月中上旬,以別具一格的談唱方式,與內地歌迷見面。

熟識胡德夫的人稱他為KIMBO,來自臺灣的臺東卑南族,斑白的頭髮道不盡他的滄桑故事。他的聲音似乎隱藏一股莫名的力量,隨時都有可能散發出生命的光芒。胡德夫走過了50年唱歌的日子,唱遍臺灣各個角落,無數人為他的歌聲而動容。這次,活了漢人所謂「一甲子」的胡德夫,首度公開使用自己正名Ara Kimbo 來發 表新作品——《大武山藍調》。這是一張「母語為魂,外語為身」的專輯,《大武山藍調》由國際級音樂製作團隊、美國頂尖樂手、黑人靈歌合唱團及布拉格國際交響樂團傾力合作。多首歌曲現場錄音一次完成,呈現胡德夫音樂最深刻的感動瞬間。這一次,完成這張生平首張英文專輯,並代表一個全新、同時也是最原始的Ara Kimbo,也是緣份和奇蹟累積的過程,除了眾多國際頂尖音樂人的合作,還有張惠妹與MATZKA樂團及眾族人的獻聲合唱,賴聲川填詞的作品《Power in me》,也有Kimbo對母親與這片土地的思念化為詠嘆,也是本張專輯唯一的中文歌——《臍帶》。一首又一首充滿感恩及感動的瞬間,釋放靈魂深處的渴望,純粹、深邃、真誠、貼近自我的聲音。據悉,此次胡德夫的內地系列談唱會,將由環球音樂和NOVA娛樂共同策劃執行,表演相關信息將會近期公布,敬請各位愛樂者期待。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胡德夫斬獲大獎 《大武山藍調》將在內地發行
    胡德夫斬獲大獎 《大武山藍調》將在內地發行胡德夫現場彈唱。網易娛樂7月2日報導 在剛結束的「華語音樂傳媒大獎」上胡德夫以《大武山藍調》專輯榮獲「最佳爵士藝人/藍調藝人」獎項,次日(7月1日)胡德夫風塵僕僕來到廣州,受邀在方所舉行「太平洋上的歌聲」南都思享匯,為我們帶來一場令人難忘的音樂盛宴。
  • 胡德夫來穗宣傳《大武山藍調》
    他唱了超過50年的歌,唱遍臺灣各個角落,無數人為他的歌聲動容,他就是被稱為臺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9月13日,他攜生平首張英文專輯《大武山藍調》來穗宣傳,並在TU凸空間舉行了彈唱私享會。
  • 胡德夫攜《大武山藍調》與廣州歌迷「私享」
    胡德夫在廣州 攝影/羊晚魏輝(南方網訊 記者文妍)現年62歲的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日前帶著自己的最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來到內地宣傳,並在廣州TU凸空間舉辦彈唱私享會。這位11歲從部落出來到城市讀書的孩子,一直堅持音樂夢想,學生時代遇到李雙澤,寫歌創作一同推動「民歌運動」,他唱過很多歌,但卻直至2005年才出了第一張專輯《匆匆》,從此為大部分觀眾認識,去年他帶著夫人和樂手們,遠赴美國音樂小鎮納什維爾交流音樂,創作了全新英文專輯《大武山藍調》,收錄了包括原創和翻唱的11首歌曲。
  • 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音樂會5月24日登陸東藝
    5月24日,「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開啟「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音樂會」全國巡演上海站的演出。現場,胡德夫將會自彈自唱《楓葉》、《牛背上的小孩》、《太平洋的風》、《匆匆》、《美麗的稻穗》等經典代表作,向觀眾們講述屬於他的音樂故事。
  • 胡德夫新專輯《大武山藍調》10月18日首發
    胡德夫(資料圖)被譽為「臺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全新專輯《大武山藍調》也於10月18日正式全球首發。胡德夫,被譽為「臺灣民歌之父」與「臺灣原住民運動先驅」。2005年4月出版音樂專輯《匆匆》,獲得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93年至2005年)第2名,歌曲《太平洋的風》獲2006年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最佳年度歌曲兩項大獎。1975年,胡德夫曾任臺灣第一次民歌創作發表會創作發表人,並曾赴西班牙進行民族音樂交流,製作臺灣原住民族「原浪潮」音樂專輯已走過50年歌唱生涯的胡德夫,於10月18日推出全新專輯《大武山藍調》。
  • 從《匆匆》到《大武山藍調》:胡德夫用生命歌唱
    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對於胡德夫來說,「臺灣民謠傳奇大師」或者「臺灣民謠之父」的稱謂不僅他自己覺得不甚準確,其實也全無必要——僅胡德夫三字足矣。2006年,胡德夫在北京舉行其個人的第一場大陸演唱會。臺下的人大聲與他一起合唱《美麗島》和《少年中國》,讓這個通常是讓別人起雞皮疙瘩的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差點不知道要怎麼唱」。有一種力量,能夠跨越族群、地域,乃至時光。從《匆匆》到《大武山藍調》1972年胡德夫在咖啡廳唱著西洋歌曲的時候,李雙澤質問他:「你是卑南人嗎?
  • 臺灣民謠教父胡德夫憑《大武山藍調》獲雙重大獎
    本屆[音樂風雲榜]首次新增民謠單元類的獎項,當主持人介紹有臺灣民謠教父之稱的胡德夫時,評委會主席高曉松老師帶領全體歌手起立鼓掌歡迎。臺灣原創音樂人胡德夫憑原創專輯[大武山藍調]入圍民謠類四項提名,最後獲「最佳民謠專輯」、「最佳民搖歌手」 二項殊榮。胡德夫彈著鋼琴,以他磁性的聲音深情呤唱一曲動人心弦的《臍帶》,一位白髮老人以音樂印證「我們正青春」的主題。
  • 《大武山藍調》是歌的行者
    胡德夫終於出新專輯了,叫做《大武山藍調》。然而,這一次他不唱閩南語,不唱臺灣;轉而唱英文,唱美國。有人說,這位對音樂堅持了數十載的澎湖灣畔的銀髮老人,終於揚帆駛向大海,與海明威筆下那個與海抗爭的白髮老人合二為一了。關於原住民音樂的堅守與發展,本報記者專訪了胡德夫。
  • 「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5月17日將舉辦音樂會
    2005年,55歲的「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作為「歌壇新人」出了第一張專輯《匆匆》;2011年,他與國際級音樂製作團隊、美國頂尖樂手傾力合作,碰撞出一首首充滿感恩的歌曲,完成他61年來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2013年5月17日,這位白髮蒼蒼充滿故事的老人將帶著他這兩張專輯於北京開啟「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音樂會」。
  • 來試聽民謠活化石胡德夫《撕裂》---深圳晚報
    深圳晚報訊 (記者 趙偉君) 有「臺灣民謠活化石」、「臺灣的鮑勃·迪倫」美譽的胡德夫,將於11月19日登上深圳灣春繭體育館舞臺,和昔日好友一起再唱臺灣「民歌40」。而本月19日20日,他將分別於深圳舊天堂書店和中心書城北區大臺階,舉辦《我們都是趕路人》新書籤售會暨全新單曲《撕裂》試聽會。
  • 胡德夫:用生命歌唱的人
    圖為2011年12月他在長沙演出的照片。CFP 資料首張專輯《匆匆》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早報記者 錢戀水 對於胡德夫來說,「臺灣民謠傳奇大師」或者「臺灣民謠之父」的稱謂不僅他自己覺得不甚準確,其實也全無必要——僅胡德夫三字足矣。
  • 胡德夫:民謠是一個民族 「發言的痕跡」
    時隔6年,2011年底,胡德夫終於又推出了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  5月26日,胡德夫將於廣州星海音樂廳舉辦「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音樂會」。不同於以往的自彈自唱,這次他帶來了一個四人樂團,包括曾經入圍臺灣金曲獎的原住民歌手昊恩,一同為廣州樂迷唱出他與臺灣的故事。
  • 五十年風霜歲月匯聚成歌 胡德夫專輯《時光》開啟預售
    年過六旬的"臺灣民謠之父" 胡德夫,暌違多年後攜手國內知名音樂發行品牌星外星音樂帶來全新創作專輯《時光》。《時光》專輯已於2017年在臺灣發行,此次星外星音樂引進大陸版,專輯收錄了多首胡德夫多年前演唱過但未正式錄製發表的作品,通過與二十歲的自己對話,胡德夫娓娓道出五十年來歲月積累的風霜與思念。由星外星音樂發行的《時光》實體唱片,已於10月17日在星外星音樂旗下——微信「享樂音樂商城」、天貓「星外星音像專營」和京東「觀點音像專營店」三個官方渠道以及所有線上正版唱片渠道統一開啟預售。
  • 專訪胡德夫:民謠是一個民族發言的痕跡
    胡德夫他被稱為「臺灣民謠之父」,也是臺灣原住民運動的先驅。他吹著「太平洋的風」,歌唱「美麗的稻穗」。他今年63歲,滿頭銀髮,卻仍像那個「牛背上的小孩」,一次次地吟唱「大武山美麗的媽媽」。胡德夫,人們習慣叫他Kimbo,這是德夫的日語發音。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排灣族,他自稱為「卑排族」。11歲時,胡德夫從部落出來到城市念書,大學時代遇到李雙澤,一同推動臺灣「唱自己的歌」民歌運動。出道多年,但直到2005年,他才推出第一張專輯《匆匆》。
  • 匆匆 胡德夫
    胡德夫又來了。2007年5月底至6月初,頂著一頭白髮的胡德夫,帶著他的野火樂集又一次將臺灣原住民的歌聲帶到內地,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舉辦專場演出。這位被譽為「臺灣民謠之父」的音樂人,因2006年7月獲得第6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國語男歌手和最佳民謠藝人獎而蜚聲內地。但是在臺灣,胡德夫的名字卻在一定程度上早已與民謠捆綁在一起。提起臺灣民謠,臺灣原住民的音樂,人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胡德夫。
  • 胡德夫《匆匆》內地發行 30年等待不只是張唱片
    相信,對於每個熱愛音樂、熱愛民謠的人來說,如果在一生中能夠親耳聆聽胡德夫的演唱,一定會體驗「Fang Za Lay」——這是臺灣阿美族語,它的意思,「是比Wonderful還要美」。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樂章。但誰也想到,胡德夫,這個譽為臺灣民謠之父的歌者,用自己民族的聲音唱出的第一張專輯,竟教人等了整整30年。
  • 胡德夫《匆匆》
    喜歡聆聽帶有深厚情感的嗓音和無拘束音樂型式的人,相信胡德夫的聲音,你也會喜歡擁有渾厚的生命力和對自然的虔誠是胡德夫予人的感受,有時聽了會被故事動容,有時甚至是因為胡德夫情緒流露渲染整個環境而沉浸。  二、臺灣紀錄歌謠旅程 從歷史的角度聽胡德夫  在1970年代,就讀於臺大外文系時期,胡德夫已是臺灣知名的民歌手,旋後不斷的持續於各地演唱及發表其創作,1980年參與創立原住民權益促進會,擔任創會會長,發動「還我土地」大遊行。
  • 「勇者」胡德夫
    他一遍一遍地在音樂和語言中重構芬芳的山谷、大武山美麗的媽媽,試圖回望家鄉。胡德夫的出生地在臺東大武山,中央山脈最南邊,終年無雪。山頂常年被雲霧籠罩。排灣族人稱它為「天空」,意味著聖山。原住民部落依山傍海而居,加上道路崎嶇,森林深處人跡罕至。臺灣大武山一帶地貌。
  • 臺灣原住民,「民謠之父」胡德夫
    胡德夫(1950年11月10日-,Kimbo是「德夫」的日語發音),自稱自己是臺東卑排族人,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排灣族,在家中排行第5。胡德夫被媒體譽為「臺灣民歌之父」。2005年4月他出版音樂專輯《匆匆》,獲得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93年至2005年)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