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5月17日將舉辦音樂會

2020-12-24 聚橙網

  2005年,55歲的「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作為「歌壇新人」出了第一張專輯《匆匆》;2011年,他與國際級音樂製作團隊、美國頂尖樂手傾力合作,碰撞出一首首充滿感恩的歌曲,完成他61年來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2013年5月17日,這位白髮蒼蒼充滿故事的老人將帶著他這兩張專輯於北京開啟「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音樂會」。

  載譽滿道的「臺灣民歌之父」

  上世紀70年代臺灣民歌運動,奠定了後來臺灣流行音樂甚至整個大陸流行音樂的基調,胡德夫就是這場民歌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單純從流行音樂這個角度來講,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在臺灣流行音樂歷史裡,胡德夫這個名字舉足輕重。從上一張專輯《匆匆》到最新專輯《大武山藍調》,胡德夫給歌壇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就像一幅幅田園風景畫,贏得了很多聽眾。

  「一個山上的小孩,11歲來讀書以後,他最後是一個歌手。他為什麼能考到臺大,為什麼能碰到李雙澤,他們一起寫歌怎麼會寫《牛背上的小孩》?」談及為什麼臺灣和內地不同行業的人對自己的評價都很高的原因,胡德夫表示自己的人生就像一首有故事的歌。他也表示,現在最想去旅行,去看看歌的源頭,把自己詠嘆的源頭也帶去。他決定要在臺灣認真的走一圈,跟各族群的人玩音樂,把生活化的、根源性的東西變成創作,為下一張專輯累積作品。胡德夫還鼓勵年輕人寫出自己的感受和經歷,這也會變成一個時代的歌。

  即興而成的《大武山藍調》不同於第一張專輯《匆匆》充滿臺灣的味道,《大武山藍調》的誕生方式很不同,完全是他跟美國的音樂家們即興唱出來的。2010年底,在從事社會公益事務之餘,胡德夫去了一趟美國,這次美國之行,促成了他的這張唱片。「我希望見到一些朋友,大家可以一起談音樂,互相用音樂去傾訴,就像我的同胞之間用的那種方式。」一個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錄音師,錄音師又給他介紹了很多黑人樂手,這些樂手曾經跟很多大牌歌星合作過。胡德夫和這些樂手一起表演,十幾天下來,他們錄下了很多歌曲。胡德夫把這次音樂之旅的成果作為一次朝聖的經歷化為了《大武山藍調》。《大武山藍調》聽起來就像一次聚會時的即興表演,真實且震撼。一個來自偏遠山區的人,曾經的民歌運動的骨幹,用音樂在不同種族之間尋找到了共同的精神家園。

  音樂會感動在即

  在當下浮躁的年代,胡德夫唱的是連綿的山巒、汩汩的溪水、廣闊的海洋、靜謐的月光、自由的飛鳥。5月17日,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將帶著他有生之年迄今為止的兩張專輯內地開啟音樂會。屆時,胡德夫將會自彈自唱《楓葉》、《牛背上的小孩》、《太平洋的風》、《匆匆》、《美麗的稻穗》等經典代表作,向觀眾們講述屬於他和臺灣的故事。

  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音樂會

  2013/5/17北京M空間

  2013/5/19成都錦城藝術宮

  2013/5/24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

  2013/5/26廣州星海音樂廳

  訂票電話:400-185-8666

  網上訂票:

http://www.juooo.com/zhuanti/2013hdf/

相關焦點

  • 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音樂會5月24日登陸東藝
    5月24日,「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開啟「胡德夫《大武山藍調》音樂會」全國巡演上海站的演出。現場,胡德夫將會自彈自唱《楓葉》、《牛背上的小孩》、《太平洋的風》、《匆匆》、《美麗的稻穗》等經典代表作,向觀眾們講述屬於他的音樂故事。
  • 臺灣知名民謠歌手胡德夫將在北京舉辦音樂會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有著「臺灣民謠之父」美譽的歌手胡德夫將於8月2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山谷再呼喚》音樂會。《牛背上的小孩》《匆匆》《太平洋的風》等代表曲目將完美融合自然與詩意,呈現其對生命與大地的讚頌。
  • 臺灣原住民,「民謠之父」胡德夫
    胡德夫(1950年11月10日-,Kimbo是「德夫」的日語發音),自稱自己是臺東卑排族人,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排灣族,在家中排行第5。胡德夫被媒體譽為「臺灣民歌之父」。2005年4月他出版音樂專輯《匆匆》,獲得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93年至2005年)第2名。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5月在京開個唱    胡德夫資料照片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 應妮)有著「臺灣民謠之父」美譽的音樂家胡德夫將於5月20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個人音樂會  音樂會「詩乃伊」將於4月1日在臺北舉行,臺灣知名民謠歌手胡德夫將與他的部落朋友們一起唱出他們對這片土地的共同情感。  「雖然我們帶著血管在自己的土地上漂流了很久,但是有一個東西一直在我們的靈魂裡、在我們的心中,就是詩乃伊。」胡德夫在11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他表示,不管是原創的歌曲,還是來自遠古、來自山林的音樂,都可以在這個時代被歌唱出來。
  • 「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在他的歌聲裡,聽見歲月和山河
    年輕時,胡德夫的名字幾乎就是「臺灣民歌」的代表。音樂事業如日中天的他,在舞臺上「一個小時兩萬五千臺幣」。但彼時他放棄名利,離開樂壇,選擇為臺灣原住民爭取權利。這一消失,就是整整二十年。胡德夫的父親是卑南族,他從小長在部落裡,浸潤著祖輩的文化長大,對本土文化有自豪感。但,原住民在臺灣廣受歧視。
  • 臺灣歌手胡德夫
    日前在北京的歌迷見面會現場,年近七旬的臺灣民謠歌手胡德夫談到自己的故鄉,眼神中仍會流露出孩童般的純真。  胡德夫之所以一再提到「山谷」,不僅是因為他本人難以割捨的故土情結,也是為了介紹8月2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的《山谷再呼喚》個人音樂會主題。
  • 臺灣省資訊|融合「自然與詩意」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音樂會8月...
    臺灣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融合「自然與詩意」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音樂會8月唱響北京作為2019新經典藝術節的重點劇目,有著「臺灣民謠之父」美譽的音樂家胡德夫將於8月2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音樂會。
  • 《山谷的呼喚》胡德夫民謠音樂會演出時間地點及演出票價介紹
    ­  有著「臺灣民謠之父」美譽的音樂家胡德夫將於5月20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音樂會。音樂會歌單于近期公布,「自然與詩意」的完美融合是此次音樂會的亮點之一。很多音樂愛好者聞訊後表示非常期待演出的舉行。­  《山谷的呼喚》胡德夫民謠音樂會是第三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的壓軸劇目。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大陸首演執意唱《美麗島》
    文|新京報記者羅婷實習生張帆胡德夫最近一次演出是在5月28日的北京五棵松匯源空間。他穿黑色麻衫,胸前別一朵綢制大花。沒有一句廢話,上來就開唱。整場演出像一場集體夢遊,唱到《美麗島》,臺下年輕人輕聲合唱。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新書《時光洄遊》在京發布
    18日晚間,臺灣知名民謠歌手胡德夫(中)在京發布新書《時光洄遊》。(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中國臺灣網12月19日北京訊 (記者 普燕) 「人生中的起伏與悲喜,感動與懷念,像太平洋的海水拍打在岸邊的浪花,不斷地激蕩著我的心。
  • 胡德夫新專輯《大武山藍調》10月18日首發
    胡德夫(資料圖)被譽為「臺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全新專輯《大武山藍調》也於10月18日正式全球首發。胡德夫,被譽為「臺灣民歌之父」與「臺灣原住民運動先驅」。2005年4月出版音樂專輯《匆匆》,獲得臺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93年至2005年)第2名,歌曲《太平洋的風》獲2006年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最佳年度歌曲兩項大獎。1975年,胡德夫曾任臺灣第一次民歌創作發表會創作發表人,並曾赴西班牙進行民族音樂交流,製作臺灣原住民族「原浪潮」音樂專輯已走過50年歌唱生涯的胡德夫,於10月18日推出全新專輯《大武山藍調》。
  • 「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多到大陸看看,別聽政客說教
    臺灣著名音樂人胡德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胡德夫在海峽兩岸的音樂界擁有很高地位,有人說他是臺灣的鮑伯·迪倫,也有人說他是「臺灣民謠之父」與「臺灣原住民運動先驅」,知名作家蔣勳稱他是「臺灣最美麗的聲音」。「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在兩岸青少年新媒體高峰論壇文藝晚會演出。
  • 從《匆匆》到《大武山藍調》:胡德夫用生命歌唱
    [導讀]對於胡德夫來說,「臺灣民謠傳奇大師」或者「臺灣民謠之父」的稱謂不僅他自己覺得不甚準確,其實也全無必要——僅胡德夫三字足矣。 5月24日,他將來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並帶來一場音樂會。當牛背上的小孩變成白髮蒼蒼的老人,當顛沛流離而才華橫溢的青年歌手變成為少數民族權益奔走的鬥士,當半生的經歷凝聚成兩張簡約到只有鋼琴和人聲卻有撼動天地力量的專輯的時候,胡德夫已經成為一個元氣充沛、悲天憫人、永遠在訴說遙遠鄉愁的傳奇。5月24日,他將來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並帶來一場音樂會,以彌補去年在上海的小型音樂會因場地有限而讓很多人失望而去的遺憾。
  • 專訪胡德夫:民謠是一個民族發言的痕跡
    胡德夫他被稱為「臺灣民謠之父」,也是臺灣原住民運動的先驅。他吹著「太平洋的風」,歌唱「美麗的稻穗」。胡德夫,人們習慣叫他Kimbo,這是德夫的日語發音。父親是卑南族,母親是排灣族,他自稱為「卑排族」。11歲時,胡德夫從部落出來到城市念書,大學時代遇到李雙澤,一同推動臺灣「唱自己的歌」民歌運動。出道多年,但直到2005年,他才推出第一張專輯《匆匆》。時隔6年,2011年底,胡德夫終於又推出了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
  • 「勇者」胡德夫
    今天這篇文章講述的,是被「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的故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他和他的朋友用一首首歌唱出所處時代發生的事,唱出他們自己的追尋與抗爭。這背後有臺灣原住民的命運,也有文化衝突之中的幻滅與責任。
  • 胡德夫:用生命歌唱的人
    圖為2011年12月他在長沙演出的照片。CFP 資料首張專輯《匆匆》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早報記者 錢戀水 對於胡德夫來說,「臺灣民謠傳奇大師」或者「臺灣民謠之父」的稱謂不僅他自己覺得不甚準確,其實也全無必要——僅胡德夫三字足矣。
  • 胡德夫《大武山藍調》已發行 9月開展內地宣傳
    推動臺灣民歌運動的先驅,被樂壇譽為臺灣「民歌之父」的胡德夫61年來第二張錄音專輯《大武山藍調》,在內地樂迷的萬眾期待中,終於由環球音樂引進,八月初正式發行面市。這位臺灣樂壇元老級人物也將於9月中上旬,以別具一格的談唱方式,與內地歌迷見面。
  • 胡德夫,聽68歲的「民謠之父」唱一曲時光洄遊之歌
    胡德夫,聽68歲的「民謠之父」唱一曲時光洄遊之歌 2019-05-28 0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天生歌者」胡德夫:唱不完的山河和歲月
    :34: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天津8月22日電 題:「天生歌者」胡德夫:唱不完的山河和歲月  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匆匆》是我年輕的時候寫的,當我的頭髮白了,就寫了這首《流星》,做為對應。」
  • 臺灣歌手胡德夫:山谷裡走出來的孩子
    日前在北京的歌迷見面會現場,年近七旬的臺灣民謠歌手胡德夫談到自己的故鄉,眼神中仍會流露出孩童般的純真。  胡德夫之所以一再提到「山谷」,不僅是因為他本人難以割捨的故土情結,也是為了介紹近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的《山谷再呼喚》個人音樂會主題。